第142節
書迷正在閱讀:為你千萬遍、五個老公發現了彼此的存在怎么辦?、恭喜您成功逃生、重生回到農村養錦鯉、女王的恩典、初戀是奶糖味兒的、嫁給仇敵之后、民國女配日常[穿書]、嫁給男主的植物人哥哥、反派他前女友重生了
江知也:哦,表面夫妻。 景禮躺在天鵝絨沙發上舒服地瞇眼一笑:沒關系嘛,結了婚之后還可以離的。 玄門根基終于穩了。 景禮乖巧地拿上戶口本:明天可以去離婚啦。 江知也面無表情睜眼說瞎話:咦,我戶口本去哪了? 景禮:?? ps:可以手動搜索“書名”或者“作者筆名”,或者直接從封面右上角進作者專欄,在“連載ing”的分類里。 ☆、第 165 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里。 沈家和趙家的事雖然沒有對簿公堂, 但知情者不少,趙家答應退婚又反悔的事,終究是傳開了。 御史們打聽清楚了來龍去脈, 群起激憤,聯合起來參了趙家一本。 御史臺五個御史依次站出來痛斥趙家無恥行徑,一人說完, 另一個人立刻接上, 并且在不帶一個臟字斥罵趙家之前,還要重復陳述趙郎中的鄙行。五位御史輪流站出來, 中間一點縫隙都不留,任誰都插不上嘴,金鑾殿上,全是御史的聲音和唾沫子。 連皇帝都汗顏。 翰林院里的清流翰林們, 本就有文人骨氣,也不忍同類受欺,紛紛站出來指責趙郎中。 今日早朝, 趙郎中被群起而攻之,毫無還手之力,至于永恩伯——稱病就沒上朝。 雖事情起因是沈正章的家事, 大家也心知肚明, 文臣武將,矛盾由來已久,趙建安勾結永恩伯, 令人文臣不恥,御史臺的人絕不會放過他。 而翰林院的人則因兵部與武軍都督府之爭,即便沒有閣老示意,有眼色的翰林也自覺站出來痛罵趙郎中,畢竟發泄的同時還能顯出自己深明大義,何樂而不為? 大殿之上,皇帝召了趙郎中與沈正章二人出來對峙。 沈正章手里拿著退婚書,認證物證俱在,底氣十足,趙郎中被罵了那么一頓,早臉色煞白,雙腿發軟幾欲昏死,跪在大殿上起不來了。 結果不言而喻。 天子便將趙郎中貶為從五品員外郎,連降三級。 大業有律,官員連續升遷不得超過兩級,連續貶職不得超過三級,趙郎中算是一口氣被貶到底了。 至于沈世文這邊,天子為了安撫翰林,便當堂撫慰幾句,給了些打賞。 下朝之后,朝臣們議論不斷。 顧淮在翰林院里也聽到了一些風聲,這些事本在他意料之中,倒也沒太意外。 到了下衙門的時間,福臨過來接顧淮。 外面冷風呼嘯,白雪飄搖,福臨在車上稟顧淮道:“爺,事情辦妥了。還有焦六娘的尸體小的去瞧過了,她……她腹中還有胎兒?!?/br> 顧淮眉頭一皺,道:“知道了?!?/br> 趙家這些畜生。 顧淮回家后,沈清月老早就站在廊下等,他一瞧見她,就快步走過去,攬著她的肩膀往屋子里走,邊走邊說:“你體寒,出來等個什么?” 沈清月笑道:“迫不及待要聽你說今日早朝的事了?!?/br> 顧淮挑眉問道:“你都知道了?” 沈清月點一點頭,道:“下午街頭巷尾都傳遍了,我料想二伯父手里還有事,沒去打擾他,只好等你回來告訴我?!?/br> 顧淮與沈清月一道進了屋,房里燒著炭,一絲煙都沒有,銅腳盆就放在羅漢床邊上,溫暖如春。 夫妻二人同坐,顧淮塞了一個手爐在沈清月手上,同她說了同僚們轉述的早朝時的盛況。 沈清月聽得只想發笑,趙郎中被一群御史圍攻,肯定有趣至極,她含笑問道:“可惜了沒看到你們讀書人是怎么罵人的?!?/br> 顧淮也笑,道:“這有什么好看的?!?/br> 沈清月又道:“趙員外郎既是從五品,以后豈不是跟你差不多了?” 顧淮抬了眉毛,道:“他可沒有升遷機會了,我卻有?!?/br> 沈清月更樂了,直呼活該。 顧淮跟她說:“趙家還有更活該的?!?/br> 沈清月記得,顧淮說以牙還牙的事,她問道:“你預備怎么做?” 顧淮喝茶暖身子,道:“像那秀才一樣的人數不勝數,趙家在這風口浪尖,任誰拿著一塊玉佩上門認親去,他們便是敢拒,也不敢再鬧大了,總要賠些錢財出去?!?/br> 沈清月燦笑道:“極好!叫趙家也感受一下,我沈家被他們惡心的心情!” 說笑過后,沈清月又問顧淮,趙家所為到底是私事,連降三級可是天子有別的意思。 顧淮揣測說:“許是的。一則御史與翰林們對武將積怨已久,趙家算是運氣不好,撞上了你的翰林二伯父,二則……大抵天子真有整治五軍都督府之心?!?/br> 沈清月點著頭道:“如此說來,這倒算另一樁好事了?!?/br> 聊完這些事,沈清月又想起了焦六娘,一個淪為權貴玩物最后丟了性命的娼.妓,她道:“焦六娘既是娼妓,大抵沒有父母,她的事估計也沒有人替她平冤?!?/br> 顧淮道:“你放心吧,要對付趙家的不止咱們,趙家的賬,一條都不會落下?!?/br> 至于焦六娘腹中胎兒的事,他就沒同沈清月講了。 隨后的幾日里,趙家各種煩心事纏身,謠言愈演愈烈,從前趙建安救乞丐遲去國子監的事,還有被壓下來的焦六娘之事,傳遍了京城,什么說法的都有。 趙郎中病重不出門,趙建安和趙夫人根本不敢出門。 兵部文選司郎中的位置,也迅速有了人補缺,補缺之人,自然是兵部尚書陳閣老的親信。 小年過了,眨眼就到了除夕前日。 沈清月督著丫鬟們布置她和顧淮的屋子,這是他們的新房,說起來住了也有半年了…… 房里的燈燭都是沈清月自己挑的,窗戶上的窗花也是她親手剪的。 沈清月準備自己做幾個菜,等顧淮中午回來吃飯,晚上他們再一起去顧家吃年夜飯。 她還沒換掉衣服進廚房,丫鬟說有蔡家的客人來了,說是蔡家出嫁的大姑奶奶。 沈清月一喜,著人趕緊將蕓姨母請進來,當看到姨母的時候,她心頭當即泛酸。 蔡蕓帶著兩個孩子來的,她刻意打扮過的,穿著七成新的馬面裙,四十出頭的人,憔悴得像是有五十歲。 沈清月微微一笑,迎著他們進來。 兩個郎君一個比顧淮小一歲,另一個十七,剛有了兒子,便只敢站在屋里,不敢坐下。 沈清月與表哥們見了禮,便著丫鬟請他們去梢間里坐。 屋子里人一少,蔡蕓哭著朝沈清月跪下。 沈清月嚇得驚慌失措,連忙扶著蔡蕓站起來,道:“姨母,您這是做什么……” 蔡蕓淚流不止,粗糙的手握著沈清月的雙臂,緩緩站起身,哭了好一會子才止住,抹著淚道:“我這是喜極而泣?!?/br> 沈清月淡淡一笑,但她瞧著蔡蕓手腕上露出來的舊傷疤,便笑不出來了,那位置和前一世她手腕上的傷痕,如出一轍。 蔡蕓倒沒當回事,而是笑著跟沈清月道:“我家老爺臘月二十的時候就拿到了調令,他還以為弄錯了,再三確認才知道沒錯,昨日上了京,我回了一趟娘家,才從母親口中得知,是清月你幫了忙。特地過來謝你?!?/br> 許氏只是無能反抗丈夫,活到這個年紀也并不傻,沈清月出身不平常,又高嫁狀元,她便猜到女兒女婿能來京中,必是沈清月的手筆,就點撥了蔡蕓過來道謝。 沈清月笑著道:“您是我姨母,什么謝不謝的?!?/br> 蔡蕓笑了笑,心里并不敢真將沈清月當做自家外甥女看,她含著淚萬分感激道:“要謝的,要不是清月……我這一生也沒辦法再見到我母親了?!?/br> 她心中的喜悅到底是超過了這些年的冤屈怨恨,笑著說:“我還有兩個女兒嫁在了安慶,沒能過來,就只帶著兩個郎君過來謝你?!?/br> 蔡蕓又小心翼翼地道:“我家老爺本來也要來,但我怕唐突你和顧大人,便不敢叫他來,若顧大人得空,我再叫他登門拜訪,這樣行嗎?” 沈清月點點頭,道:“擇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可好?您陪我說說話,等下午我夫君回來了,咱們一道用吃年夜飯?!?/br> 蔡蕓眼眶又見紅,不知道說什么好,只立刻吩咐了丫鬟回去傳信,便與沈清月說起體己話,她本來沒想訴苦,但是沈清月溫柔的眼神,輕柔的言語,令她這些年的委屈一泄而出,哭著斷斷續續說了個沒停。 她遠嫁安慶,沒有娘家照顧,前兩胎又是女兒,受婆母磋磨多年,兩次坐月子都落了病根,月事停了好幾年了,是以年老色衰得快。后來生了兩個兒子,依舊不受婆母待見,苦熬多年,好容易顧著將兩個女兒嫁了出去,手上已經沒有幾兩銀子傍身,日子更是苦不堪言,若非如此,這些年也不會一次都沒回京。 蔡蕓說她婆母是個老妖怪,活到六十出頭了,還身強體壯脾氣大,一天到晚看她不順眼。 丈夫只聞新人哭,疼他現在的枕邊人,原配正室早拋去九霄云外了。 蔡蕓都想好了,等小外孫大一些了,她便投井自盡。 京中來的調令,簡直是她的救命符。 蔡蕓這輩子終于有了出頭之日,她是從苦難爬出來的人,愈發懂得珍惜與感恩,對沈清月說的每一個字,都飽含真情。 沈清月紅著眼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緊緊地握著蔡蕓的手。 待蔡蕓情緒平復下來,沈清月才問出了她想知道的事,她道:“姨母您可知道當年我出生之時,蔡家為何肯息事寧人?” 蔡巧忍辱負重,蔡家便是不疼女兒,也不會舍得放過謀取利益的機會,必然是沈家和蔡家有所約定,沈清月想知道,他們到底協商了什么事。 蔡蕓倒不驚訝,許氏說過,沈清月很可能知道了她自己的身世,眼下一見,沈清月通神氣度根本不像他們蔡家的人,約莫是早恢復了千金之身。 她咬著牙道:“還不是為了庶出的那個賤種!他的命是命,可憐別人的命就不是命!” 蔡蕓沒敢當著沈清月的面抱怨,蔡巧也是這件事里巨大的犧牲者。 作者有話要說: 補更,晚上照常更今天的。 之前有讀者說為什么好幾個女性角色都是做繼室,因為女性要獲得美好的婚姻的確不容易,從李清照的婚姻中就可以窺見一二,她還算是宋朝出身不錯的人。 《浮生六記》里,沈復和蕓娘恩愛不移,婆媳公媳關系,依舊糟糕,是導致蕓娘病死的原因之一。 即使是在婚姻自由的今天,依舊有很多女性被困在不幸的婚姻里,更何況程朱理學盛行的朝代,女性被壓迫得更厲害。 紅樓夢里,也沒有哪幾個的婚姻能配得上幸福兩個字。 蔡蕓的婚姻,才是我眼里這個朝代女人婚姻的正常情況。 方氏是要選擇了要里子的人,不在乎沈世文是不是沒了原配,果然以人品為先,夫妻也是琴瑟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