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書迷正在閱讀:為你千萬遍、五個老公發現了彼此的存在怎么辦?、恭喜您成功逃生、重生回到農村養錦鯉、女王的恩典、初戀是奶糖味兒的、嫁給仇敵之后、民國女配日常[穿書]、嫁給男主的植物人哥哥、反派他前女友重生了
沈清月卻走到廊下,問方氏:“伯母,我可否折您一枝牡丹?” 方氏微微詫異,問她:“你要手擎牡丹?” 沈清月點一點頭,從容笑道:“牡丹富麗堂皇,是花中之王?!?/br> 方氏也未阻攔,只道:“你正青春年少,張揚活潑也好,沉悶反而沒有意思,你喜歡牡丹倒也好?!?/br> 沈清月笑而不語,不是她喜歡,是周學謙會喜歡。 方氏又轉身看向顧淮,道:“就勞煩先生了?!?/br> 丫鬟擺好了桌椅,放好了用具,顧淮端坐于長桌之前。 方氏自己另折一枝大朵的艷紅牡丹,簪于沈清月的發髻上,打量了一會兒,道:“還不夠好,你穿的素凈了?!?/br> 沈清月沒想到今兒就能畫成,確實沒有刻意打扮。 方氏拉著她的手腕子,臉上帶著笑容道:“走,去我房里,換件衣裳穿?!?/br> 沈清月就跟著方氏進了房間,沈清舟坐不住,也跟了進來。 正好顧淮可以先調一調顏料的顏色。 沈清月個子高挑,方氏有些衣裳,她也能穿。 方氏拿了很多衣裳出來,沈清月怕顧淮久等,隨手撿了一件銀紅的長裙,夠鮮艷,正好襯她的顏色。 她往上身上比劃一下,轉身問她們:“伯母,舟姐兒,這件好不好?” 方氏搖頭,重新撿了一件九成新的八幅湘妃色軟羅遍地金馬面裙給她,上身配同色的通袖短衫,她按著沈清月坐在妝鏡前,道:“要描眉,再染一染唇色才好?!?/br> 沈清舟挽著方氏的手臂贊道:“母親眼光真好?!?/br> 方氏扭頭沖女兒一笑,道:“娘年輕的時候也愛好顏色,只不過如今年紀大了,倒不好同你們小姑娘比?!?/br> 所以這件衣裳足有九成新,制出來之后根本沒穿過兩次。 沈清月自己會上妝,她拈了一顆眉黛,加深了自己濃淡合適的眉毛,在唇上也涂了些嫣紅的口脂。 她膚色本來就很好,透亮白皙,銅鏡中人,五官精致俏麗,長眉入鬢,紅唇誘人。 沈清月簪上沈世興給的簪子,方氏也從自己的妝奩里找了一根赤金簪子和一點油金簪,分別簪在她如綢緞的鬢發上,沈清舟挑了一對紅瑪瑙的耳墜子給她。 終于打扮完了,沈清月心里源源不斷地泛著暖意,她回眸沖眾人一笑。 方氏母女和身旁的仆婢看著沈清月挪不開眼,有mama打趣道:“咱們二姑娘真是好看,等將來紅妝不知道是什么嬌俏模樣呢!” 沈清月和適宜地紅了紅臉,方氏連忙護著她道:“好了,姑娘家臉皮薄,可不能再說了?!?/br> 屋子里笑聲不止,沈清舟迫不及待地推著沈清月出去,沈清月記起方才脫掉的獸牙手串,道:“我的手串沒戴?!?/br> 沈清月就這樣,在眾人的簇擁下,一邊戴上手串,一邊走到了廊下。 顧淮也調好了顏料,他鋪陳好了宣紙,提筆之后,抬頭朝沈清月看了過去,忽然間瞳孔微縮,隱露驚艷之色。她站在廊下,頭簪大朵牡丹,花朵已經夠艷麗了,可是人比花還嬌,她的五指纖長細嫩,只以三指拈花,尾指翹起,干凈細長,柔似風中蘭花。 要命的是,她的手里還戴著一串獸牙串飾,極致的嬌媚撞上野獸的狂野,吞噬彼此,殘留下的幽暗陰郁,真叫人血液沸騰。 顧淮當即低了頭,筆尖狠狠地摁在硯臺里,喉間聳動,他再抬起頭的時候,視線便落在了沈清月嫵媚的臉上,他啞著聲音道:“把手串取下來?!?/br> 沈清月拈花的手撫上手串,挑起秀麗的長眉,略歪腦袋,投去一個疑問的眼神。 顧淮嗓音低?。骸澳谴椘茐牧水嬅娴暮椭C?!?/br> 沈清月了然,將串飾擼進袖子里藏著,只能瞧見袖子稍稍鼓起一些,這總行了吧,她卻聽顧淮聲音冷了幾分,似乎帶有命令的意味,道:“取下來?!?/br> 她愣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似乎覺得顧淮有點兇。 方氏和沈清舟也微感詫異。 不過顧淮擅長丹青,其中細微差別她們不知道也是很有可能的。 沈清月到底還是取下來了。 顧淮終于能落筆了。 他是會作畫的人,畫的很快,而且很少抬頭看沈清月,不過一個時辰不到,畫作就完成了。 見顧淮擱了筆,沈清月心下詫然,他都沒怎么看她,就……畫完了? 顧淮站起身,略欠身,同方氏道:“不知夫人是否滿意?!?/br> 宣紙還未干,方氏和沈清舟就聚過去看,沈清月重新戴上獸牙串飾,放下牡丹,也走過去瞧。 畫作設色濃麗,畫紙上的顏色比沈清月身上的還要艷上幾分,畫中的她的身姿娟秀柔媚,眉目和發髻描畫得十分工細逼真,尤其是她的一雙手,畫的更是傳神?;ǘ涞臅炄緞蛘?,衣紋線條遒勁暢利,下筆圓細流利,剛柔相濟,工寫并用,將她的娟媚入骨刻畫的十分動人,卻又不顯輕佻浮艷。 一切都拿捏的恰到好處,完美無缺。 連沈清月自己都驚詫萬分,顧淮將她畫的太好看了,遠遠超出她的想象。 她突然有點擔心,怕是要付不起畫資了。 方氏臉上掛著大大的笑容,問她:“滿意否?” 沈清月勾唇淺笑,道:“滿意?!彼殖櫥锤R桓I碜?,道了謝。 待畫干了,沈清月揭起畫,丫鬟婆子們散了,方氏才問顧淮畫資幾何。 顧淮卻道:“不必了,筆墨紙硯用的都是夫人的,我不過費些神而已?!?/br> 沈清月倒是有些不知道怎么辦了,她望向方氏。 方氏看著顧淮笑說:“那就謝謝先生了?!?/br> 顧淮點一點頭,問沈清月道:“不知道沈二姑娘要落什么樣的款?” 沈清月搖首道:“不落,我有私章,我自己回去蓋?!?/br> 顧淮頷首,擱下筆作揖道:“時候不早了,夫人告辭?!?/br> 方氏使人送了顧淮。 沈清月拿著畫愛不釋手,方氏打趣道:“拿回去裱起來?!?/br> 沈清月面頰浮紅,笑道:“二伯母取笑我?!?/br> 不過這么好的畫,若非有其他作用,沈清月還真是會珍藏起來,她低頭欣賞畫作,心里卻有些奇怪,顧淮根本就沒看她幾眼,怎么會畫得這般像? 大抵真的有人擁有過目不忘的天賦么? 沈清月將畫遞給春葉拿著,她的素手摸上鬢發,欲取金簪歸還,方氏按住她的手,道:“取下來做什么?就戴著,姑娘家嬌俏一些好看?!?/br> 春葉也笑了笑,感激地看向方氏。 沈清月眼眶一熱,并未拂了方氏情誼,福一福身子又道了謝才回去。 等這幅畫物盡其用了,該還的她都能還。 次日,就有下人通稟老夫人,周家的馬車不日進京。 作者有話要說: 終于發文了_(:3」∠)_ 昨天謝謝讀者們留言哦~ 這文真的不是我不加更,不夸張,我寫一章基本要三個小時……我加不動啊t.t ☆、第 22 章 第二十二章 周家人進京,必然會在沈家落腳。 沈老夫人在周家人入京的前一天晚上,就得到了確切消息,她立刻派了人去城門口迎接,并且命鄭mama通傳去各院,叫小娘子們一會兒都到永寧堂來,又囑咐小郎君下了學早些回來見客,下午不去學里了。 中午之前,管事就將人接回了沈府,從大門進來,引到二門上,由大夫人柳氏親自去迎接遠客。 周夫人的父親和沈老太爺是一母同出的親兄弟,周夫人年紀比沈老夫人的三個親生兒子都小,她今年才三十多歲,與柳氏相差八歲,但兩人都是家中宗婦,穿著打扮,一般的莊重華貴,不過周家富裕,周夫人身上的雙面緙絲的馬面裙,和身上的翡翠寶石首飾,還是要略勝一籌。 周學謙跟在周夫人身后,他穿著八成新的暗紋綢緞直裰,生的十分俊秀,身量修長又不薄弱,有些練家子的樣子,他話不多,卻謙謙有禮,叫人忍不住多瞧幾眼。 三人見了面,柳氏將周家母子通身一掃,只見對方遠道而來,卻絲毫不顯狼狽與怯懦,她眸光發亮,露出見了稀客的模樣,熱絡地拉著周氏的手,揚唇大笑,發間釵上的金葉子發出細微的泠泠輕響,她朗聲道:“一早聽說meimei和侄兒來了,客房已經收拾出來,老夫人正在院里等著你們呢?!?/br> 來了沈家,自然要先去拜見老夫人,柳氏一面兒領著周家母子往永寧堂去,一面吩咐自己的大丫鬟,領著周夫人帶來的丫鬟婆子去客房安頓下來,沈家下人有條不紊,不出丁點差錯。 這一切,周夫人盡收眼底,她跟在柳氏身側,笑著謝道:“倒叫大嫂費神了?!?/br> 柳氏笑嗔她:“一家人說什么客氣話?!庇值溃骸皫啄瓴灰?,meimei倒是一點兒都沒變?!?/br> 周夫人從京中出嫁的時候,柳氏與她還見過不少面,后來她隨著丈夫上浙江任上,幾年前住再京中的母親離世之時,她回來了一趟,順道來了一趟沈家,除此之外,便再未歸京。 一別幾年,周夫人身在浙江倭寇橫行的臺州府,竟然不見衰老,依舊保養的那般青春,柳氏確實有些詫異。 周夫人略微一笑,暫時不多言,一路跟著柳氏去了永寧堂。 到永寧堂見了老夫人,一番復雜而又哀中帶喜的見面禮結束后,一屋子人才止了眼淚,安坐下來。 老夫人擦了擦泛紅的眼睛,沖周夫人和周學謙道:“以后你們就把這兒當自己家,想住到幾時就住到幾時?!?/br> 周夫人父親去的早,沈家老太爺是她唯一血脈相連的男性長輩,她年幼時也受過老太爺的教育和照顧,加之她胞兄年少夭折,前幾年母親又去了,沈家她這一房,獨獨只剩她一人,同輩里也只有沈老夫人的幾個兒子算是她的親兄弟。 周夫人的娘家人,真就只剩京城沈家一家子了,老夫人這般熱情真摯,不論出于什么緣故,眼下情景,她打心眼里不勝感激。 周學謙也起身作揖,老夫人抬手虛扶他,喚著他坐下。 柳氏好說歹勸地勸住了老夫人,幾人才真正地平復下來,她打發了下人,一家子說起了正經話。 老夫人坐在羅漢床上,看著坐在她左手邊的周夫人,問她:“你在信中說賢侄婿要調任京中,可是有準確消息?” 周夫人眼睛還紅著,她微微一笑,道:“已經打點好了關系,確實可以調任,不過時候未到,任書還沒下來,老爺讓我先帶著學謙回京安頓,待凡事妥帖了,他再回來方不至于手忙腳亂?!?/br> 周大人原不是京中人,考中舉人之后才在京城落戶,后來高攀了沈家,娶了現在的周夫人,不久后便調任外省,最后去到浙江,一留就是十年左右,從小小知縣爬上知府之位,穩坐了幾年不說,竟又在不求助沈家的情況下,在那么遠的地方自己打通了京中關系,調職中央,這番眼界手段,著實使人敬佩。 沈家幾位老爺聽說這件事的時候,都大吃一驚,所以周夫人遠赴京城,沈家才殷勤迎候,將她當做自家人看待。 老夫人知道其中利害關系,而且這個侄女向來行事穩重,只怕方才那話還是帶了幾分謙虛在其中,調任的事兒肯定是十拿九穩了,她便問道:“可知道是調去甚么任上?” 周夫人淡笑道:“老爺沒與我細說,他說還拿不準,只說有可能是戶部浙江清吏司?!?/br> 柳氏和老夫人眉心雙雙一跳,對視一眼,怎么正好是戶部?隨后又想,戶部可是肥差最多的地方,而且還是沿海地區浙江清吏司,周家這回真是要發達了。 老夫人按下驚疑,又道:“戶部十三清吏司,下設四科,具體任職哪一科,可有一點風聲?” 這問的也太細了,不過周家要結交沈家,周夫人也不好什么都瞞著,卻還是不大肯定地道:“許是金科吧。戶部人才濟濟,也說不好,還得等任書下來才好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