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書迷正在閱讀:今日宜喜歡、所有重生者都被我救過、你是一顆甜牙齒、被炮灰的天命之女[快穿]、成為備胎之后我被反派和男主同時盯上了、不秀恩愛就得死、小寡婦種田記、媵妾、重生成日本高中生、步步為營:教授老婆請入甕
護衛道:“屬下已經查得,晉王近日為著唐陳兩家起糾紛的事忙碌,早兩日還跟武寧侯及東陽伯世子還有廣威侯世子一道吃飯。 “而當日夜里,五城衙門出了事,似乎是有人行刺唐鑒。因著這件事,唐家上下也很不安,連日往五城衙門及十王府跑得多?!?/br> 榮胤聽完凝眉,回頭再看了眼城門處,說道:“傅世子這會兒在哪里?” …… 唐鑒被刺的事終究是瞞不住,原先還端著架子的唐家近日也主動關注起這件事來。 而陳家這邊因為不明內情,也開始害怕了,生怕雪娘招來的禍事傷到了自己,因此找到孫燮提出撤訴。 孫燮掌著順天府,明知此事不簡單,又豈甘心就此罷手?因此近日也頻頻前往五城衙門找楊肅打聽情況。 反倒是都察院那幫慫包生怕是個燙手山芋,并不提及要接手案件的事了。 長纓在路遇榮胤的翌日就去了衙署正式上任。 整個上晌少擎與程春劉嘯就在她公事房里向她交接衛所當值狀況,中途高訴明與另一名指揮同知龐格也進來參見。 龐格規規矩矩一揖到底,高訴明嘴里笑呵呵,腰身卻不見得往下彎一彎。 這兩日她也著譚奕他們幫著查了查吳側妃。 吳側妃的父親原先是遼陽府同知,官位不高,但因為楊際重用,吳側妃這幾年在宮中也迅速崛起,從剛入宮的淑女一路升到了側妃,又生下了一名皇孫,其父便也逐漸升到了登州府為知府。 第266章 果然是有聯系的 吳側妃有皇孫為恃,且目前來說跟長纓關系不大,她不至于去撩撥她,但高訴明卻是要扒下來的。 二人出去之后她即與少擎他們道:“看住這姓高的,還有東宮那邊包括后宮的動靜也不要放過?!?/br> 事實上自打騰驤衛到了他們手上,對東宮的關注就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楊際這里還跟皇帝這邊不同,皇帝是絕不許后宮干政,但楊際卻面上答應私下里借著后宮之勢扶持黨羽,這么一來,東宮嬪妃們的動態自然不能疏忽。 說到這里程春就稟報道:“昨兒個屬下宿衛的時候路過東宮,聽說林側妃的哥哥擔任了此次校閱的稟筆?!?/br> 校閱每年一度,因為是短期臨時的,因此后勤方面都是兵部派人。 林側妃的哥哥居然撈到了這樣的差事,長纓想了想,就道:“林側妃與吳側妃沖突大不大?” 劉嘯嗨了一聲,說道:“去年林側妃小產,有人指證過是吳側妃下的手。但屬下進來之后沒發現她們鬧騰,大約是最近太子寵幸的是個叫敏姬的美人?!?/br> “這敏姬又是什么來路?” “沒來路?!闭f到這里少擎也插話進來了,“是跟著原先一個姓梁的淑女進宮的,但那梁淑女也是底下官員進獻,但她福薄,沒半年就死了,后來楊際不知怎么看上了她這侍女,還賜名為敏姬?!?/br> 一個侍女出身,居然還得了太子殿下賜名?這可新鮮了。 粗略了解了一番,正打算去衙門飯堂隨便吃點兒,這邊廂卻有管速提了飯籠進來,原來楊肅今兒也在衙門里用飯,聽說她上了差,便著人多做了一份,送到她這兒來了。 …… 管速提著提籃回到五城衙門,楊肅也在吃飯。 他問起長纓食欲,管速高興地道:“將軍喜歡吃鮮筍豆腐湯,還夸雞茸丸子也做得好。補身的藥膳也吃了?!?/br> 楊肅很滿意:“回頭交代廚子,就這么做,慢慢地把藥膳方子都滲進菜肴里,讓她多吃點?!?/br> 這么說著,自己也埋頭吃起來。 這邊廂謝蓬卻過來了,看他還沒吃完,掉頭要出去,楊肅看他神色莊凝,喚了他回來:“什么事?” “陜西知府和華陽知縣都查過了,知府沒問題,并且銀兩俱皆發放到位,但這個華陽知縣李知驛,是錢滁的表兄!” 謝蓬將帶來的卷宗呈到他面前,“四年前華陽鬧匪賊,官吏們犯慫不肯迎敵,朝廷斥責無果,后撥出兩千兩祿銀作為當年給華陽縣的賞銀。 “其中撥給李知驛的恰是一千二百兩,與唐鑒所說之數基本相符,之后諸官方才配合李知驛與官兵一道圍剿山賊?!?/br> 楊肅迅速地看完卷宗,說道:“李知驛如今何在?” “死了?!敝x蓬道,“剿賊的過程里被山賊一箭射中胸口?!?/br> 楊肅道:“這是幾月的事情?” “當年九月?!?/br> 楊肅執著卷宗站起來:“我北上去通州救錢家的時候是冬月,而李知驛在九月死的,這前后不過兩月時間,本該由李知驛收下的祿銀卻在通州破廟里被找到,這件事若跟錢家的事無關我是無論如何不信的了?!?/br> 他手搭在椅背上,喃喃又道:“李知驛是否真為山賊所殺亦不清楚,搞不好是有人故意設局坑殺他! “不然不會那么巧,銀子剛由他簽了收訖,這邊廂立刻戰死,而銀子轉頭又到了通州! “如果李知驛果真死于謀殺,那么當年殂殺我的人除去這伙人還能有誰?” 謝蓬走到他身邊:“錢家當年是敗于東宮政斗,并非死于皇權之爭。這些人當年察覺王爺要救錢家,所以半路阻攔,那么顯然他們也是有參與東宮之爭的。 “我們甚至可以推測,他們希望東宮失去錢家,又或者因此內亂。 “沈長纓救下你之后,他們并沒有離開,而是埋伏在山下,也許不是為著等你,因為他們并不知道你的來歷,而只是藏在那里等著錢家噩運到來。 “只不過他們沒想過居然會等來落單了的沈長纓,于是他們將她拿下,順帶逼問她王爺你的下落?!?/br> 楊肅扭轉身來望著他:“沒錯,長纓說,他們認識她?!?/br> 正因為認識,所以才對她下了手,讓她重傷失憶。 “所以他們當初傷害沈長纓應該只是意外,如果她不是沈長纓,也許他們壓根都不會在意她?!?/br> “那他們當初沒殺長纓,是不是又正因為她是凌家的表小姐?”楊肅道,“因為她背后有凌家,而凌家又絕不可能容忍她被人謀殺。 “相比較而言,留住她性命,讓她失憶顯然是個相對保險的法子。因為只要她命還在,至少凌家不會再往下追查?!?/br> 事實證明他們這條路還是走對了的,至少如果他沒有遇見她,這個秘密便會被一直隱藏下去。 “對方既然就在京師這圈子里,自然對沈長纓不陌生。我只是奇怪,那銀子放在柳兒屯那么久,為什么一直沒有去拿,而似乎從始至終也只有唐鑒知道那個藏銀的位置似的?!敝x蓬仍在尋思。 不然的話不可能現場還會留在那件衣服,銀子來歷那么危險,他們理應盡快搬走化開才是。 楊肅踱了兩步,收回目光,正要說話,這時門外急促聲闖進兩個衙役:“稟都督!城門口出事了!咱們懸在城門下那件衣裳,方才有人潑油放火!” …… 長纓是午飯后去的校場。 騰驤左衛有一千人參與了練兵,帶隊的正是高訴明。 榮胤是總教頭,其余馮少康與傅容也各自帶兵在列。 拋開榮胤人品不說,老將果然還是有老將的風范,那樣戰場上殺過來的舉重若輕的氣勢是長纓這種尚未曾見識過戰爭場面的年輕將領難以比擬的。 看著臺上的榮胤,長纓也有點擔憂,秀秀若看到這樣的他,不知道還會不會想著離開他? 又覺得幸好她終日呆在內宅,絕無可能有這樣的機會見到這老不羞的英姿,遂又暗暗放心。 第267章 小灶好吃 她從旁看了整場,將散場時正打算與傅容他們打個招呼,南城門出事的消息就傳來了! 二話不說打馬趕到城門下,楊肅謝蓬已經到了,隨后凌淵趕來了,包括唐家陳家都有人趕了過來。 墻下原先懸掛衣裳處火苗已被撲滅,衣裳大半已被燒毀,只剩下一只袖子搶救及時。 滿城都是將士們與圍觀眾人的惋惜聲,長纓擠到楊肅身邊,震驚地望著他! 這三日,除去她正式上差的今日之外,幾乎每日都會來到這里觀察人群。 圖著那百兩銀子的賞金,指指點點的討論說貌似見過的人自然是有的,但至今為止也沒有一個能確切地說出來歷,而她也以為不會有什么用處了,沒想到—— 楊肅掛這衣裳出來的目的,就是為著求證衣裳的主人。 如果衣裳的主人在京師,而他又坦蕩磊落的話,終究會出來認領。 就算不認領,也不會無緣無故弄壞弄損,反過來說,會弄損衣裳的人絕對是害怕被認出其主人,什么人會這么害怕被認出來呢? 只有放置銀子的人,他害怕祿銀面世暴露他身份,才會不顧一切地毀去這衣裳! “看來你猜對了?!彼戳搜蹢蠲C道。 這衣裳的主人即便不是掩藏銀子的人,至少他們也該是同伙,而此人明知道這懸賞是坑還跳了進來,可見為了隱藏自己,他已經不顧一切。 “回王府再說!” 楊肅直起身,隨后翻身上馬。 剛到王府下了馬,凌淵也趕到了:“有沒有可能是對方故弄玄虛,故意讓我們以為銀子就是衣裳的主人或同伙放置的?” “這樣做毫無意義,”楊肅在書案后落坐,把手頭卷宗拿出來:“因為我已經查到了那批祿銀的來歷,即便是沒有這件衣服,我也已經能夠認定這銀子是怎么回事! “而我相信,這個人也一定知道我會查,也知道我會怎么查,所以他燒毀衣裳,就真的只是在掩飾身份而已?!?/br> 長纓才知道祿銀也有了結果,和凌淵看完后迅速抬頭,眼內盛滿了驚疑。 卷宗上給出的祿銀的線索已經很清楚了,這銀子來的不尋常,李知驛的死不尋常,而楊肅營救錢家的路上遇險,她受傷失憶,本該在華陽的祿銀卻到了通州。 這幾件事統統都跟通州有關,五爺為了隱藏身份而不惜擊傷她讓她失憶,刺殺唐鑒的人為了隱藏身份,明知是坑卻仍然放火燒毀了懸裳的衣裳,這些已足夠說明給雪娘買妝花緞的人,很可能就是“五爺”! “可如果他是五爺,那為什么我進京之后他沒再暗殺我?”長纓坐下來,“還有,為什么這段時間他沒有主動做出些什么行為,而只是藏匿?” 此人既然對祿銀下手,還阻止著楊肅當年救錢家,那么可以肯定,他也是朝局中人。 那么這便又回到當初他們的問題上了,這五爺究竟會是楊際的人,還是皇帝的人? 如果是皇帝的人,楊肅至少應該知情,而如果是楊際的人——這倒也說得通,因為當初楊際也是要殺錢家的,五爺的立場與他的志向不沖突。 而且楊際也有能力左右太醫對她的病情撒謊,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楊際就應該從五爺處知道她失憶的事…… 想到這里她說道:“既然已經確定到這一步了,那就只能穩中求進,回頭我先找機會去見見楊際?!?/br> 即便無法確定五爺是誰,知道他是哪路的也好,那么有這前提在,如今至少可以想點辦法排除。 如果說楊際對她失憶的事不知情,那么則可以肯定五爺不是他的人。 楊肅與凌淵對視著,點頭道:“也好。只是‘五爺’其人還是不宜聲張出去,目前就我們知道就成?!?/br> 大家沒有意見。 再議了幾句唐家的事,楊肅就召來謝蓬:“唐陳兩家這案子先整理整理,已經沒有什么必要再留下來了,明日轉給都察院,雪娘的死以及唐鑒得來的銀子如數上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