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節
書迷正在閱讀:種田不如撒嬌、論圣父的垮掉[快穿]、步步逼婚:梟少寵妻入骨、裙上之臣、今日宜喜歡、所有重生者都被我救過、你是一顆甜牙齒、被炮灰的天命之女[快穿]、成為備胎之后我被反派和男主同時盯上了、不秀恩愛就得死
穆瓊買了一大片地,也就花了兩萬大洋,而這塊地上,他打算蓋三所學校。 一所啟蒙學校,兩所職業技術學校。 而后者之所以要分成兩所,這是因為穆瓊打算辦一個男校,一個女校。 其實他更想辦成男女混合學校,但他真要這么干了,可能會招收不到女學生,干脆就放棄了。 這三所學校,按照穆瓊的打算,會向上海以及上海周邊的底層百姓招生。 啟蒙小學收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不論男女都收,男生每年收學費六元,女生免費,學校管一頓午飯,主要教授國學和數學,還會有其他課程,總體來講跟其他小學差不多。 至于那兩所職業技術學校,則招收十二歲以上的少男少女,當然了,也會適當放寬一些——十歲的孩子若是懂事會干活,也可以進來讀。 男子職業技術學校,白天會讓他們學技術、工作,晚上就分班學認字,上文化課,學校不收學費,但管一日三餐和住宿,還會發校服,形式有點像招收學徒。 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情況相似,只不過教授的技術不同,比如男學生可能會教導他們木工之類的技術,換到女學生那里,教的就是做衣服之類了。 同時,不管男女,要是表現出色,還可能會學到更高深的技術,比如可以選一些男生,教導他們使用機器修理機器,也可以選一些女生,教導她們醫護方面的知識。 這學校是慈善性質的,雖然讓學生們工作干活能得到一些收益,但肯定賺不了錢,能維持收支平衡,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辦這樣的學校,主要是為了讓底層的百姓多學點東西,改變他們的人生,給他們灌輸一些他希望他們懂得的知識……因而穆瓊也就往實用方面努力,英文之類沒有必要的東西,干脆就不教了。 當然了,要是有學生特別聰明,值得培養,他也可以花錢資助他們去讀平安中學。 那所啟蒙學校暫且不去說它,就說那兩所職業技術學校,加起來一年能培養出一千人的話,十年就是一萬人,二十年就是兩萬人,兩萬個識字的技術工人,想來不至于一點用沒有,這些學生,興許還能教導出更多人來。 更何況要是這學校辦得好,他還可以多辦幾所,多招點學生。 不過想那些,就有點遠了。 現在學校甚至還沒有建起來。 穆瓊寫了詳細地計劃書,又去聯系合適的工人幫他蓋房子,這么折騰的時候,霍安妮把《百科全書》需要的圖全都畫好了。 霍安妮的繪畫技能一般,但她畫的圖有個好處,那就是寫實,而這正是穆瓊需要的。 看過霍安妮畫的圖之后,穆瓊當即帶著自己的稿子和霍安妮的圖,去找了章澈。 這書,絕大多數都是穆瓊翻譯的,這些文章穆瓊全都標了出處,至于他自己寫的,則標注了“編者樓玉宇”的字樣。 “章叔,這些稿子,有些是我翻譯的,有些是我看著資料寫的,我并不能保證里面的內容全部正確,你可以找人檢查一下,然后再印刷上市?!蹦颅偟溃骸斑@本書的版稅我一分不要,只希望這書的售價,可以便宜一些?!?/br> 章澈已經在看那些稿子了,看的驚訝極了。 章澈作為商業印書館的主編,也算是見多識廣的,別的不說,地球是圓的這一點,他就很清楚。 但他對地球自轉公轉這些,了解的卻不多,也不知道原來太陽那么大! 還有后面很多知識,也都是章澈不了解的,比如說雪和雨的形成之類。 這么一看,他立刻就意識到這本書的價值了。 這書推廣開來,絕對能讓很多人受益!更能讓他們國家的學生,了解這個世界! “這么多稿子,大概能印兩本書,就標注一和二好了,它們會以五分錢一本的價格出售?!闭鲁旱?。 之前的《英文短文》,是賣一角的,這書賣得比英文短文還要便宜。 商業印書館以這樣的價格出售這書,這是真的賺不了什么錢的,畢竟這書并不薄。 而這,也是有原因的。 《英文短文》這書,是給學英文的人看的,而能學英文的人,再窮也窮不到哪里去。 這本書則不一樣,這本書,所有識字的人都該去看看,都該知道一下,世界有多大! 既如此,賣太貴就不合適了。 穆瓊和章澈商量好,就離開了商業印書館。 而這個時候,宋彥秋已經帶著諸多書籍,來到了湖南長沙。 他帶來了很多新鮮的貨物,但最多的還是各種書,《留學》、《求醫》、《流浪記》、《我在百年后》、《傳染》,還有教育月刊希望月報……這些書放在一起,重地不行。 到了地方之后,宋彥秋先租下了一個宅子,用來放這些貨物和書,然后也不急著賣東西,而是先給這邊的讀書人送帖子,請他們來參加文會。 這年頭的讀書人,其實都是有錢人或者有權有勢的人,而但凡有錢或者有權有勢的人,又都會讀書…… 少數一些在亂世出頭的武將,他們倒是算不得讀書人,但宋彥秋以霍二少的名義送上一份禮也就沒事了。 文會這天,宋彥秋這里格外熱鬧。 然后,宋彥秋就將帶來的書全都拿了出來給人看,又展示自己帶來的各種商品。 不管是宋彥秋帶來的搪瓷杯搪瓷臉盆雨鞋紐扣,還是他帶來的書,都大受歡迎。 尤其是那些書……文會上,很多人都隨意拿了一本來看,結果還沒看完,文會就結束了,偏偏宋彥秋還不把書送給他們…… 宋彥秋當然不送的,他表示,這些書其實不是他的,他做不了主,但這些書,明天會在一家書店寄賣。 看書看了一半的人,基本當天晚上,就吩咐家里的下人,讓那些下人明天一大早去買書了,他們都不差錢,因而還讓那些下人每本都買下來。 這也就算了,宋彥秋還找了一些人,裝作是去買書的人…… 這天,天剛蒙蒙亮,長沙的某個書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一大早起來去茶館喝茶的老頭兒,挑著菜上街來賣的農民,背著書包去學校的學生等等等等,但凡路過這家書店的人,都好奇起來,不明白這是怎么了。 一大早就排這么長的隊伍,莫非是店家送雞蛋? 他們這兒,之前有家鋪子開張,頭一天去他們店里買東西的人,都送個雞蛋,那天他們店里人可多了! “什么送雞蛋??!我們是來買書的!” “這里有賣上海送來的書!那可是上海送來的書,據說特別好看!” “我家老爺讓我每本書買一樣!” “我家老爺讓我每本書買兩本,還能拿來送人!” …… 排隊的人紛紛說著,說到一半,他們又不說了。 店門開了! 這些人瞧見店門開了,急急忙忙地擠進店里去,然后沒一會兒,就有人捧著一大疊的書出來了。 甚至還有人拿不動書,喊了在附近看熱鬧的人幫忙搬:“來,給你十個銅元,幫我把書搬回唐家去!” 那些一次來了好幾個,打算多買幾套的人,出來之后,甚至直接去雇車了! 國人都是愛看熱鬧的。 一個攤子外面圍了很多人的話,就算不想買,都會想去看看。 因而書店里的人更多了,好奇的人也更多了。 有一批上海來的書被人爭相搶購的消息,更是立刻就傳開了! 那些下人還在買著呢,就有得知這件事的人跑來,擠進書店也想買…… “一本書要四角?這也太貴了吧?”那些讀書人都被嚇到了。 北京上海物價很高,在上海只能買一斤rou的錢,到他們這里,就能買兩斤了!這里的人收入也低,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邊的本地印刷社印刷的書,當然也比上海來的便宜。 這里的讀書人平常買本書,一角錢足夠,可現在,這些所謂的上海來的書,竟然要四角錢一本! 這也太貴了! “這可是從上海運來的,能不貴嗎?” “咱們這兒有名的讀書人,都來買了,這書肯定不一般!” “我看了,這書里面有標點,看著就跟別處的書不一樣!” …… 宋彥秋雇來的人紛紛說話,將這些書夸了又夸。 雖然去年,政府就已經提倡使用標點了,但很多印刷社懶得折騰,并沒有馬上就去燒制標點印書,至少這里的印刷社,就沒印刷出什么有標點的書來。 而這里的讀書人,他們雖然看了報紙上寫的標點的用法,但有些地方還是不太了解的,畢竟標點太多了! 現在有印了標點的書出售…… 很多人一咬牙,就買了一本書,又有錢帶的不多的,先花兩毛錢買了本雜志看看。 不管是書還是雜志,里頭都是有標點的,一樣能看! 這一天,在宋彥秋的努力之下,書店里一直擠滿了人。 宋彥秋來的時候,每本書都帶了五千本,正因為這樣,他覺得要賣掉不容易,結果……頭一天,每本書竟然就至少賣了一千本! 很多人這時候還沒得到消息呢!他加把勁,興許要不了多久,就能把書賣光了! 宋彥秋這想法,是沒錯的。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城市,非常之大,在這里有很多學校,識字的人就更多了! 這樣的一個地方,想要像上海一樣,賣掉兩萬本書不容易,但五千本,還是沒問題的。 這里的讀書人,怎么著都不會只有五千個! 至于這書貴…… 這是上海來的??! 就跟上海的人覺得洋人東西特別稀罕一樣,這兒的人,也覺得上海的東西很稀罕! “這次的書,都是樓玉宇和天幸的,我聽過這兩個人!” “我大哥在上海讀書,他給我寄過這些書!你們別以為四角一本貴,我哥把書給我寄過來,郵費都不止四角!” “我昨天買了書之后,一晚上沒睡看完了,真的太好看了!” “買了書,我才知道標點要怎么用,這書買的很值得!” “我要把我沒有的書都買上?!?/br> “你買了能不能借我抄一抄?” …… 穆瓊穿越過來總共也就兩年,湖南這邊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樓玉宇和天幸,但這會兒,這里卻出現了一股樓玉宇熱,一股天幸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