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扶鸞
宋淵先前因牽掛沉魚,心慌意亂,腦子便有些轉不過來。然而眼下被王靈官一點,立時便明白了——原來財神分文武(1),武財神為玄壇真君趙公明,文財神則為守財真君比干。而王靈官此番指的“無心之人”自然是文財神比干了。比干封神前原是殷商重臣,因紂王昏庸而被剜去了七竅玲瓏心,這故事道門中人自是耳熟能詳的。 “守財真君被剜心前曾于姜太公手上得一救命符箓,原能保真君無心而不死……這﹑這可是真的?” 王靈官聽得,默了一會方道:“符箓孰真孰假,倒要問一問守財真君方知真偽?!?/br> 此時宋淵聽聞王靈官口氣似乎有些轉機,忙起身朝他施了一禮道:“求王掌教指點晚輩一條明路?!?/br> “龍門教中的扶鸞之法,你定是聽過的?!?/br> 所謂扶鸞亦稱作扶乩,是道門中的降神之術。原來鸞鳥為西王母娘娘信使,有傳神諭之責。因扶鸞有請神明下凡示意之用,是以此術便名為扶鸞。行這扶鸞儀式主要有正鸞以及副鸞二位,正鸞會被神明附身,再以鸞筆(2)于沙盤上記下神諭。而副鸞則負責唱出鸞書。隱仙與龍門同為大周道門牛耳,宋淵自是知曉龍門教中人尤其擅于扶鸞之術。 是以宋淵聽得王靈官所言,便垂首應道:“聽過的?!?/br> 王靈官聞言頜首,“我尚有弟子在山下,等他們上了閣皂,我便與他們行此扶鸞之術來請守財真君吧?!?/br> 宋淵聽罷,不禁大喜過望,又向王靈官施了一禮道:“多謝王掌教成全?!?/br> 此時王靈官卻擺了手道:“此番若非得你居中斡旋,只怕申靈都便要犯下大錯。我現下所做的不過彌補一﹑二?!?/br> 二人說至此,忽地又聽得有人聲傳來。卻原來朱靈方才雖是拂袖而去,但并未走遠,在外間已是把宋王二人對話都聽進去了。 宋淵見朱靈進內,卻是臉色沉沉,一時摸不準她心中所想,只恭敬道:“大仙,jiejie性命許是有救了?!?/br> 然而朱靈聽得,臉上卻無甚喜色,“我適才都聽見了,”她說罷又默了會,才看著宋淵道:“此事與性命尤關,你可想得清楚明白了?” “明白?!?/br> 朱靈見此,細細打量了宋淵一會,始應了聲“好”又轉身離去了。只她出門不過幾步,卻聽得有人喊了一聲“朱靈”。這人自然便是王靈官了。 因王靈官先是贈了《悟真妙經》,后來又助她救過沉魚,是故朱靈現下予他雖仍是疏離冷淡,卻已不似往日那般一見面便是劍拔弩張。 此時朱靈聞得他呼喚,便頓住了腳步,“何事?” 王靈官見狀走前幾步,問朱靈:“你并不想宋淵剜心煉丹,是不是?” 朱靈聽了,沉吟半晌,才抬眼道:“倘宋淵無情無義,負心薄幸,殺了也不可惜……只他們二人用情甚深,若只救得其中一個,卻不知另一個往后又會如何?!?/br> 王靈官與朱靈少年相識,自是知曉她是個外冷內熱的性子,是以此時聽得這番話也不意外。 “宋淵心志堅定,剜心之事已是勢在必行?,F下只盼守財真君顯靈能傳我等救命符箓,好挽回宋淵一命?!?/br> 朱靈聽罷,點了點頭,復又問道:“你余下的龍門子弟何時上山?” “此番山下尚有伊王兵馬守著,想來你也同我一般,是乘昨夜那場大雨迷了眾人耳目,悄悄上山的?!蓖蹯`官語畢又與朱靈轉述了宋淵如何以半邊經書要伊王退兵叁百里,末了才說道:“待伊王退了兵,我門下弟子便能上山助我行那扶鸞之術了?!?/br> 朱靈聽罷王靈官所言,卻未言語,抬腳便要走了。 王靈官見此,不禁伸手扯了她袖子問:“你去哪?” 朱靈那廂卻是皺了皺眉,甩開他的手,說道:“去隱仙教的煉丹房瞧瞧?!?/br> “哦,原來如此,”王靈官聞言似是松了口氣,接著又道,“我行那扶鸞之術也須得桃枝柳筆以及沙盤等物……要不,我同你一道去隱仙吧?” 然而朱靈聽了卻忽地冷笑一聲,“我助宋淵是為了我徒兒,你助宋淵卻是為了彌補龍門過錯。王靈官,你我此番雖然同為助宋淵行事,但總歸不是一道的?!彼f罷也不待王靈官應答,便掃了掃剛才被他扯著的衣袖,又使了輕功騰空一躍,瞬時便沒了蹤影。 朱靈去了隱仙教的這陣子,宋淵自是守在沉魚身邊,寸步不離。待朱靈又回來了,宋淵方知原來她是去了探隱仙的煉丹房。 是以宋淵便說道:“大仙何必如此周折?但凡有所需物事讓我來安排便是了?!?/br> 朱靈此番聽了,卻是看著宋淵握著沉魚的手道:“我知道你想陪著晈晈?!?/br> 宋淵驟然聞得此話,也不知為何只覺鼻子一酸,又有了淚意。 朱靈那廂聽著他輕輕嗯了一聲,卻是微帶哽咽,再看一眼,卻見他雙眼已是通紅。朱靈見狀,嘆了一息便轉開臉不再看他。 此時宋淵匆匆拿袖子抿了眼角,朝朱靈道:“晚輩得回蓬萊一趟,看看伊王是否已退兵了。jiejie便由大仙照看了?!?/br> 朱靈聽得自是應了。只宋淵走時又遇上了王靈官,王靈官得知宋淵要回蓬萊觀便欲與他同去以尋扶鸞時所需器具。 然而宋淵聽得卻是搖頭道:“此事系關大仙同jiejie,她們終究并非人身,為免多生枝節,我們還是暗中而行吧?!?/br> 王靈官聽罷,也認同宋淵所言。且這院落甚大,二人便盤算著在此地行那扶鸞之術。待宋淵回了蓬萊觀便得了伊王已退出閣皂地界消息?,F下只等兵馬退出叁百里開外,隱仙便會派人把余下的半邊經書送予伊王。此后宋淵又按王靈官所言,備下了扶鸞所需物事。如此過了半日,幾人便等來了龍門弟子上山。 (1)文武財神:普遍來說文財神有叁位,分別為比干﹑陶朱公及范蠡。而武財神有趙公明以及關公。另外也有五路財神的說法。 (2)鸞筆:因古人認為桃﹑柳有靈性,所以鸞筆必須以桃木或柳木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