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太子殿下無奈地搖了搖頭,自己這個師傅就是這樣,一輩子都這么耿直。 太子既然已經立定,其他的皇子都去京外就藩了,皇上也著力培養自己的太子,教導他如何處理政務、如何與朝臣斗爭、如何玩弄帝王心計、如何將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得很好、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 每日早朝時,皇上坐在金鑾殿高臺之上的龍椅上,太子殿下也在金鑾殿的高臺上有一個簡單的坐位,一同接受朝臣的山呼萬歲,一同聽朝臣的奏折。遇到簡單的事情,皇上自然乾綱獨斷,立即給出意見,讓太子聽著就好了。但是遇上疑難值得考教太子的問題,皇上就會先問太子的意見,然后一邊教導臣子、一邊教導太子。 漸漸的,太子殿下也樹立起了威信,蓄起了胡須,有了威嚴、有了君王的氣象。 皇上深感他年壽無多,便時不時輟朝一兩日,讓太子監國,自己則帶著謝皇后出宮看看這大好的河山。有時興起,甚至會出門游歷一月有余。 就這樣,兩年的時間過去了,皇上病倒了,這一病便如山倒,皇上不僅食欲不振,還不良于行。后宮嬪妃、太子、群臣們都知道皇上大限將至了。 皇上緊握住太子的手,屏退了所有人,對太子殿下交代遺言,他說道:“浩誠,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是我一直憂心你太過于重情義了,被人所害。你要記住,你是姓陳的,這大晏朝的江山也是我陳家的。你母妃對你再好,她也是姓謝的,一定要謹防謝氏亂政! 謝玲瓏是你的母親,日后她可以孝道壓迫于你。但是你放心,父皇已經為你考慮好了,我這有一道密詔,若是日后謝正卿與謝玲瓏聯合起來想要推翻我陳家天下,你便手持這份密詔將謝玲瓏誅殺,以保我大晏朝無虞,切記!切記!” 太子聽聞自己父皇此言之后非常的痛心,父皇這是逼迫自己做出弒母的承諾??!可是看著皇上那瞪大的眼睛,總不能讓父皇死不瞑目吧? 太子浩誠只能流著淚點了點頭,此時皇上才終于閉上了眼睛,溘然長逝。 大晏建國55年的時候,第二任皇帝薨。其第九子繼位為新皇,給他的父親定了廟號為“晏□□”,謚號為“文”,史稱“晏文帝”,與他的祖父(廟號“晏高祖”、謚號“晏武帝”)一同供奉在皇家宗廟之中,享受香火。并且冊封其母謝玲瓏為皇太后,其妻衛詩蘊為皇后,正式開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此時的浩誠,已經不再是那個年輕的九皇子,不再是那個漸漸成熟起來的太子殿下,而是心思莫測的天下之主了。 他的喜怒哀樂都牽動著萬千朝臣的心,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所有人細細琢磨。 但是目前而言,蔡思瑾還是他最為信重的人。他已經力排眾議讓年僅四十歲的蔡思瑾坐上了刑部尚書這個正二品的位置,讓蔡思瑾這一生第一次做到了一個比張思晨更高的位置上。 作者有話要說: 群摸各位親,完結倒計時了,正文下一章完結,之后還會有四個番外,全部完結是3月9號,然后3月10號就開始更新《女尊男要考科舉》那個文文。希望各位親繼續支持我哦,愛你們,么么噠。 第125章 一代明臣 滿朝廷的官員們都知道皇上器重蔡思瑾, 也知道蔡思瑾前途無量,但是真當蔡思瑾以四十歲的年齡當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書時, 還是覺得有些不能接受。 無他, 實乃蔡思瑾的外放歷練較少而已。 先皇當時任命沈子安做從二品的戶部侍郎時, 他也年輕得很,而且他這個戶部侍郎上面并未有一個頂頭上司, 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日后的戶部尚書了,也沒有多少人反對。為什么?就是因為他之前已經擔任了遼東省總督,做過一省大員了啊。 一般朝廷重臣想要入主六部中的某一部,必然先外放為一省總督,再不濟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或者學政啊。雖然張思晨的年齡比蔡思瑾要小, 但是其實他的資歷卻要比蔡思瑾老到,皇上便是立即將他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 也不會掀起如今日這般的軒然大波。 再對比一下蔡思瑾的外放資歷, 有什么?簡直少得可憐,就有三年應天府知府的外放經歷, 然后再有三年巡河御史的經歷,就沒有了! 皇上,都知道你其中蔡思瑾, 可也要按照資歷慢慢將他推上去吧?你這一下子忽然不按照牌理出牌, 大家自然都不樂意了。起碼也讓他在戶部侍郎的位置上熬幾年啊, 哪兒能讓他這么輕易就身居高位呢? 以從二品的官職外放一省總督的先例也不是沒有,若是皇上遵循守舊,他也可以讓蔡思瑾先外放一任, 然后再將他提到六部其中某部尚書的位置??墒乾F在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 謝正卿已經五十八歲了,兩年后就要致仕了,若是將蔡思瑾外放成為一省總督,兩年后能不能及時回來是一個大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他也不可能以從二品的官職直接跳一級去接謝正卿的從一品首輔之職啊。 所以,皇上拿定了主意要讓蔡思瑾現在坐穩正二品刑部尚書的位置,為他兩年后接任首輔做準備。況且入閣前一定要有外放的資歷,但是誰能說巡河御史不是外放的官員呢?這是一個新職位,皇上說這個位置的經歷與一省總督相當,那就是相當,并無先例可循啊。 就這樣,蔡思瑾沒當幾天刑部侍郎就被皇上推上了刑部尚書的位置。外人都冷眼看著他如何治理刑部,等著他出錯,等著看他的笑話。 哪不知蔡思瑾前世里就做過多年的縣令、知府,處理過很多刑事、民事的案件,與刑部之間很熟稔,而且對大晏律例了解至極。這輩子也有在御史臺會審司工作的經歷,那個時候更是與刑部打過很多次交道,對于死刑復審的案件尤其處理得得心應手,此番接掌刑部,完全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何況他還有兩個極為有用的技能,一個明察秋毫,可是知道人犯到底有沒有說謊;還有一個舌燦蓮花,不僅可以讓人改變想法,還有一定幾率讓人犯當廷說出真話,有他在的案子,自然能查明各種疑點,保證勿枉勿縱。 于是,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看到的就是蔡思瑾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將刑部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還直接審出了好幾個冤案,在民間隱隱有了“青天”之名。 他們無不搖頭嘆息,感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也對蔡思瑾這個人的才學、能力佩服不已,覺得他以前真是被耽誤了,以他的能力,便是沒有皇上的“侍講”這樣的經歷,不依靠裙帶關系,也足以成為主宰大晏朝官場的存在。 轉眼間,兩年的時間即將過去,謝正卿嘆了口氣,讓人招蔡思瑾過府一敘。 再次來到謝正卿的書房里,蔡思瑾感慨萬千,曾經的他對謝首輔的書房很是熟悉,但是如今的他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到這個書房來過了。 謝正卿笑瞇瞇地說道:“致知啊,好久沒有在我的書房里看見你了,你看看,這里的擺設是不是還是如之前一般?” 蔡思瑾點了點頭,拱手回答到:“這里的布置確實不曾改變過,不過我真的很久沒有來拜訪過謝首輔了,仿佛是從十三年前我成為九皇子的侍講開始,就沒有再踏足過謝府了?!?/br> 謝正卿點了點頭,說道:“說起來,我們二人相識二十五年,從我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時起,就知道我們兩個是一類人,有著同樣的理想,還擔心你被沈相不喜,壓了壓你舉人的名次。哎,如此一想起來,都還歷歷在目呢?!?/br> 蔡思瑾點了點頭,說道:“學生很感謝謝首輔的賞識,當初謝首輔給了學生一個機會去國子監念書,雖然最后學生沒有抓住,但是心中一直是很感激謝首輔的?!?/br> 謝正卿失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也是造化弄人了,當時我還想要招你為婿,無奈你已經有了未婚妻,也是有緣無分了?!?/br> 蔡思瑾微微一笑,說道:“太后娘娘那個時候心系戚昭元戚兄,便是學生當時沒有未婚妻,答應了這門婚事,恐也難以結緣,所以謝首輔不必因此傷懷?!?/br> 謝正卿聞言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道:“看來你和清源的關系比我想象中要好啊,他連這樣的秘辛竟然都告知于你。也好,也好,你們這么互相了解,我也放心許多。我任內閣首輔也已經二十一年了,是時候從這個位置山退下來,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了。 致知,不瞞你說,我心儀的下一任首輔人選,可以是清源,也可以是你,對于我來說都差不多,我知道你們對我的新政改革知之甚深,也知道你們繼任了首輔之后一定會繼續堅定的推進改革,所以能夠放心。 只是致知,你知道你和清源之間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嗎?” 蔡思瑾一挑眉,笑著說道:“愿聞其詳?!?/br> 謝正卿摸了摸自己的胡須,說道:“清源此人聰慧無比,而且于權力斗爭有著天生的敏銳性,若是他繼任首輔,自然會緊緊抓牢自己手中的權力,若是皇上有能力,還能說話算話,若是皇上能力不濟,便是將皇上架空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致知,我相信你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覺得我們這樣從科舉之中、從官場爭斗之中坐上首輔之位的人,定然都是能力出眾、驚才絕艷之輩,有能力將這個國家治理好。將國家權力置于我們這樣的人手中,豈不是比置于緊緊因為生而為皇室的人要好得多? 若是我們權臣治國,便是皇上是個昏君,也能國泰民安、河清海晏,你說是與不是? 我唯一擔憂的,便是致知你對于權力沒有足夠的敏銳性,日后不能作為一個權臣把持朝政,而是讓皇權壓倒了我們啊?!?/br> 蔡思瑾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謝首輔,我想你還是不了解我,不了解我和清源之間最大的區別,也不了解我和你之間最大的區別。 其實,我若是為首輔,必然會將大晏治理得很好,將新政很好地推行、讓其深入人心,但是之后,我會上一道折子,建議皇上廢除內閣、廢除首輔的位置,將六部的位置提升,讓皇上與六部尚書直接共商國是,分權。 謝首輔,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能將國家的生死存亡至于皇上一人的掌控之下,那樣太過于危險,若是出現一個昏君,就會將滿朝百姓帶入深淵??墒悄銓⒄纳来嫱龆枷涤谝粋€權臣之手,難道就會比讓在皇上手里安全么? 卻是,權臣都是經過科舉的,都是在官場歷練過的。但是從而出頭的人,一定是如謝首輔您這樣廉潔自律、風清氣正的人么?并不是書念得好的人品性便好,若是個jian邪小人成了權臣,整個大晏朝又會好么? 所以我想到的方法是分權,不將權力系于任何一人手中,而是置于七個人手中,只要不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腐壞了,整個朝廷就能正常運轉,大晏朝就能河清海晏,這樣不是更好么?” 謝正卿一愣,完全沒有想到蔡思瑾竟然是這樣的想法,他立即提出疑問:“分權之后也有很多弊端,做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改革的成效會差很多?!?/br> 蔡思瑾笑道:“謝首輔,您推行改革二十一年,我再繼續推行改革十八年,有了這近四十年的時間,我想已經足夠為大晏朝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支撐這個國家往下很好的運轉幾百年了。幾百年之后,若是后人有才華,自然能推行新的改革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若是后人無能,那也沒有辦法,歷史總是這樣的,一個腐朽沒落的朝代一定會被一個新興有活力的朝代替代的?!?/br> 謝正卿嘆息一聲,然后朗聲大笑,說道:“謝正卿自負一世,只覺得我是當世第一聰明人,現在看來,我的格局竟然沒有致知你來得大。致知,我相信你會做一個好首輔,也相信不管大晏朝能延續多少年,你都將是一名流傳千古的一代明臣?!?/br> 蔡思瑾拱手到:“謝首輔過譽了,您在大晏全面推行新政改革,若說一代名臣,也當是謝首輔您?!?/br> 此次會晤二人均很滿意?;丶抑?,蔡思瑾得意地在周水靜面前嘚瑟,說道:“靜兒,你不知道謝首輔聽到我說要廢內閣、廢首輔一職的時候是什么表情,他可是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周水靜白了他一眼,說道:“你就吹吧!謝首輔吃驚倒是有可能,哪里有可能佩服得五體投地。說起來集權和分權各有各的好,他怎么可能因為觀點向你認輸,他只不過是輸給了時間罷了?!?/br> 蔡思瑾......難不成謝首輔剛剛那么夸贊我其實是逗我玩兒的,就是想讓我好好推行改革。他才不管什么集權分權,只要他的改革能被我推行下去他就完全不在乎了? 第二天,謝正卿便上表懇請致仕,回鄉頤養天年,皇上苦留三次,終于根據先皇的“所有朝臣年過六十均需回鄉養老”的遺詔,放謝首輔回鄉。 一個月后,正二品的刑部尚書蔡思瑾再次上升了一個位置,入住內閣,成為了大晏朝第二任首輔。 “叮,檢測到宿主于50歲前成為本朝文官第一人,主線任務6(最終任務)完成,宿主所綁定的‘一代名臣’系統進入自毀程序,所有技能保留。滴滴滴......” 蔡思瑾坐在首輔的位置上悵然若失,系統的剝離就好像讓他失去了一個摯友一般。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他打起精神來繼續謝首輔鋪下的路,繼續大晏朝的改革事業,不能辜負系統的期望,不能只成為系統承認的“一代明臣”,還要真正成為名留青史的“一代名臣?!?/br> 哈哈哈,當然,做官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這么愛媳婦,這么戀家的人,當然不會將加班當成樂趣。國事重要,家事也同樣重要啊,他還要好好地陪媳婦兒、陪兒子女兒,好好過他的生活呢。 不過既然他真的處在了首輔這樣的位置,那么有些事情還是要收斂一下的,像“靜思文集”這樣的集子就只能先寫好,等到他六十歲致仕之后再出版了,否則真不知道他手底下這些官員會為了拍他的馬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來。 做“一代明臣”固然很好很光鮮,也是他的理想。但是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做好“蔡思瑾”。 (正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群摸各位親,一路走來,因為有了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才有了這個文的創作和完結,感謝你們。正文這里就完結了,后面還有四個番外,之后每天更新一章,3月9日這個文全文完結。3月10號的時候正式開始更新《女尊男要考科舉》,請喜歡我的親們收藏我的作者專欄,收藏新文,我們下一篇文見,我還是會保持日更的哦,也是每晚八點發文,么么噠 第126章 大晏女學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尤其是宦官這樣的,換了一個老大在位之后, 他們的命運就會完全不一樣。 晏文帝在位的時候, 他最信任的太監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范大勇了。所以那個時候范大勇是整個大晏朝最紅的宦官, 在宮里權勢滔天,所有的人都想要巴結他, 他的干兒子高振波也跟著水漲船高、狐假虎威、人氣很足。 但是自從晏文帝駕崩之后,范大勇就什么都不是了。 好在他還是很聰明,在新帝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他與晏文帝之間的主仆情誼,乞求新帝準許他去給晏文帝守靈, 余生常伴晏文帝左右。 新帝感懷他對晏文帝的忠心,同時也不想留他這么一個勢力大的太監在宮中礙眼兼礙手礙腳, 自然是樂得答應了。于是, 范大勇急流勇退,收拾著他的財物包袱款款地給晏文帝守靈去了。雖然離開了京城繁華地, 但是余生安全又富足,也算是能善終了。 可是他的干兒子高振波卻心有不甘。他的干爹范大勇當時做到了太監之中的極致,成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大權在握, 已經嘗夠了權力的滋味, 如今急流勇退也并不會覺得遺憾, 因為人家什么都見識過了啊??墒撬€年輕,而且他還沒有坐過太監權力巔峰的那個位置,他還貪戀京城這個繁華地、貪戀宮中的權勢地位, 并不愿意跟著自己的干爹到皇陵去默默無聞地度過余生。 于是他選擇了投效新帝,努力想要娶得新帝的信任,想要在新皇面前爭取一席之地。然而新帝進宮之后自然是更加重視從睿王府、東宮時候起就跟著自己的“老人”、“心腹”,高振波使出渾身解數、歷經兩年都沒有取得新帝的信任,沒有在他心中排上號。 高振波此時有些絕望了,很是灰心喪氣,卻被告知皇太后有請。他的心里猛地一震,或許,皇太后這里是個好門路?他可是握著一個極大的秘密的啊。 謝玲瓏成了太后之后,雖然不是后宮的實際掌權者,但是因為她之前給足了皇后衛詩蘊幫助,極受衛詩蘊的敬重,所以在后宮生活得很滋潤??墒撬灿行o法解決的煩惱。 謝玲瓏有些奇怪自己兒子登基之后怎么忽然變得與自己疏遠了不少,本來以為是兒子因為喪父之痛無法走出來,所以并未在意。只是現在兒子已經登基兩年,自己父親已經致仕了,蔡思瑾也已經成為了首輔,兒子與自己的關系還是沒有改善,她便想要一探原因。 謝玲瓏深知晏文帝對范大勇的信任,也知道高振波是范大勇的干兒子,所以在高振波四處碰壁之后著人將他叫到自己的宮中,想從他口中挖出秘辛來。這件事她已經謀劃了很久了,她深知自己一定要在高振波徹底對皇上灰心之后才可以走這一步棋,否則高振波肯定一轉背就在皇上面前將自己給賣了,讓自己與皇上之間母子關系更為冷淡。 如今時機已經成熟了,謝玲瓏將高振波叫來各種手段一用,高振波就老老實實地把秘密告訴謝玲瓏了——晏文帝在死之前對她極不放心,擔心她后宮干政,也擔心她與謝正卿聯合起來外戚亂政,所以甚至給皇上留下了一道處死她的密詔,謹防她作亂。 謝玲瓏氣急,險些將手中的杯子都給砸了,但是隨即又冷靜了下來。她終于知道,原來她的野心還是落入了先帝眼中,先帝并不是老糊涂,還給了自己兒子對付她的殺手锏。這個老混蛋原來是打著讓他們母子相殘的主意啊,還真是老jian巨猾! 先皇這一招可是釜底抽薪,斬斷了她的野心之路了。因為有著這道密詔,所以兒子與她的關系始終會變得隔著一層,無論她想要做什么,兒子都會用懷疑的眼光審慎地盯著她,評估她的一切行動,讓她被拘在后宮的方寸之地中,動彈不得。 謝玲瓏接受了高振波的忠心,讓高振波明里還是試圖往皇上那里靠近,但是實際上成為她的人,受她的保護。同時,謝玲瓏也在宮中輾轉反側了幾日,力圖破晏文帝給她設置的這個局。 可是想了好多天之后,謝玲瓏終于發現,她一個人想要握住權力太難了,她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利用母子情分、婆媳情分,影響朝臣、慢慢向朝政伸出手,慢慢地攫取權力??墒乾F在這條路已經被兒子斬斷了。 她只能換一條更加迂回的道路去走,然而說不定這樣反而是一條康莊大道,比她一個人手握朝政更加合適。 謝玲瓏的理想是提高女子的地位,讓女子不用再像貨物一般依附于男人身上,讓女子也擁有像男子一樣可以參政議政的權力。她本來想先手握實權,然后看看是否可以有機會登基成女帝,或者在全國推行激烈的改革,瞬間提升女子地位。 可是當預先設想的道路被無情地斬斷了之后,她想到了之前的歷史,一個女子干涉朝政奪得大權之后,只會引起男子的警惕,讓男子不斷壓縮后世女子的生存空間,讓后世的女子更加難過。 現在,局勢逼得她不得不另尋他路,她卻從中看出了之前自己想法之中急功近利的成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她發現,想要提升女子的地位,首先要提升女子受教育的水平,讓女子有學識、有文化。 謝玲瓏對朝中幾對恩愛夫妻均有所研究。例如現在的首輔蔡思瑾夫婦、戶部尚書沈子安夫婦,以及大晏朝開國第一任丞相許相夫婦,他們這幾對夫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妻子一方冰雪聰明且文采飛揚,不僅是一位妻子,肯定也是丈夫重要的謀臣或者說合作伙伴,所以她們地位穩固、家庭幸福。 還有一個有趣的點,那就是——她們都或多或少與越秀女學有聯系。 從這個點上,謝玲瓏再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越秀女學,追蹤從這個女學之中畢業的女學生的生存狀況,普遍發現她們過得都還不錯,幸福得多,不幸得少。雖然這與她們本身的家庭出身有關——能將女子送去上學的人家,本身日子定然也不會難過。 但是謝玲瓏卻覺得,讓女子受到不一樣的教育,跳出男人給女子劃定的那一個樊籠,或許女子在心靈上會得自由,日后會變得更加堅強、聰慧,也能過得更加的幸福。 只有一個個的女子覺醒了,才會有后來女性整體的覺醒,整體的尋求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 謝玲瓏心中一陣激蕩——她作為一朝的皇太后,若是做其他的事情或許會礙了兒子的眼,惹得母子反目,但是若她說想要在整個大晏辦幾個專門給女子念書的女學,兒子定然不會反對,說不定還會樂見其成——這樣可以極大地分散自己的精力,防止自己與他奪權,防止她們母子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