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第二天一早,岱欽就拿來一封信遞給我,“幫我看看這封信?!?/br> 我一個鯉魚打挺坐起來,“需要我翻譯嗎?” “是的?!贬窔J微笑,將一封帶著完整封漆的信交到我手上,我有些緊張的撕開了信封,只見信上只寫著兩句詩,“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br> 我有些詫異,難道是我猜錯了?這不過是岱欽的尋常朋友寄來的一封問候信? 第111章.15.勸降 我愣住,完全不明白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岱欽看著我,等著我一字一句的念給他,我想就算是我不念出來,他也一定有辦法找別的人去念出來,還不如由我來博取他的信任。 這兩句詩念出來之后,岱欽面色忽而有些沉重,拿著信紙呆立了半晌,才轉過臉對我勉強笑道,“謝謝你了采文姑娘?!?/br> 我點點頭,“不要客氣?!?/br> “采文姑娘,你是漢人,如果我的人要和你們漢人打仗,你還會和我做朋友嗎?”岱欽溫和的笑,禮貌的問道。 我看看著他深邃的眼眸,猶豫半晌不知道如何回答,“打仗一定會有殺戮,為什么大家不能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岱欽冷笑,“漢人相對我們趕盡殺絕,即使我們已經逃亡到這里,依舊窮追不舍?!?/br> 我搖頭,“從前你們也在大都建立過國度,據我所知,你們蒙人做皇帝的時候,對漢人并不友好,甚至想奴役漢人,所以才會有如今的仇恨?!?/br> 岱欽大概沒有想到我會這樣回答,定定的看著我,“漢人狡詐,如今不是又將大都奪了回去嗎?” “你說的是奪回去,可見你也認為大都本就是漢人的,當年你們鐵騎天下無敵,鳩占鵲巢的搶奪了中土,可是并沒有善待我們的人民,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局面?!?/br> 岱欽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我,從他的眼神里我看出了自己的咄咄逼人,終于擠出一絲笑意,“這些都是君王要想的事,我們這些百姓并不愿意去關心,我們只想過安穩生活,不要因為戰爭而有不必要的傷亡就好了?!?/br> 岱欽微微笑,“看來你和我的子民一樣,非常熱愛你的國家,可是……你的國家派來的軍隊馬上就要攻打我的軍隊了,只怕我要與他們浴血奮戰?!?/br> 我裝出害怕的樣子,顫抖著問道,“又要打仗了?” “當然,玉門關到青海的距離,就是你們的軍隊到我們現在的距離?!?/br> 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句詩的意義在此!怪不得他們需要專門的漢人才能讀懂詩中的意思。 岱欽繼續慢悠悠的說道,“采文小姐,我把你當做真心的朋友,我現在告訴你,我很快就要與你們朝廷的四王爺打仗,這一役必定是個你死我活破釜沉舟的一役,你如若不想看到血腥,那你可以選擇留在這里,也可以選擇跟著我的隊伍,快到邊關的時候你就離開我們,如果你愿意跟著我……我不會虧待你?!?/br> 我看著岱欽,這個人的確有一種天生蠱惑人的魅力,而他的魅力來源于他的淳樸和真摯,這種淳真乃是大草原上千年來的風土養成的,演技再高的人也演不出來。 我早就知道兩邊的對決很快就要到來,但是現在卻突然有一種想要阻止這傷殺戮的想法。此間的人民這樣善良可愛,一旦戰爭開始,很快就有無數的白發人要送走黑發人。朱棣那邊,也是如此。 我對岱欽發問道,“你與王保保帖木兒是什么關系?” 岱欽面上冉冉升起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情,“那是我的義父?!?/br> “王保保大將軍是你們大元朝唯一一個沒有投降的將軍,他的風骨值得敬佩,可是他卻不聰明?!?/br> 岱欽有些不服氣的問道,“此話怎講?” “我們中原有個規矩,兩軍交戰,不殺使臣。中原人講究儒道,以德服人,能不殺人盡量和平解決,而使臣便是勸說對方何解的重要人物。當年我們的皇帝朱元璋在元軍氣數已盡之時,不想再有過多的殺戮傷人傷己,幾次三番派了使臣與王保保將軍講和,第一次將軍直接殺了使臣,第二次砍了使臣一條胳膊示威。 我們兩軍交戰不殺使臣的規矩之后,其實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若動使臣,必定開戰!可是中原的皇帝因體恤元軍對中原文化不甚了解,多做忍讓,再加上惜才,認為王保保將軍乃是不可多得的將領之才,欲臣服之,所以才會有第二次派出使臣的事。 最終,那一仗沒有打起來,并不是漢人打不過元軍,而是我們心中存仁,可以忍讓罷了。若是沒有那兩次失敗的使臣之旅,只怕你們今日這支軍隊都不復存在了?!?/br> 岱欽凝神聽我說完,面目清冷,卻依舊微笑,“我聽懂你的意思了,你是勸我投降,做漢人的臣子?!?/br> 我搖搖頭,“此話差矣,投降倒是其次,我是勸你為了這葉尼塞河河畔居住的所有人民著想,切不要讓整條河流變成血色?!?/br> 岱欽收回信封,不再言語,說道,“你先歇息著,有什么事我會來找你?!?/br> 岱欽走后,只剩我一個人在帳篷里,可是我卻寢食難安起來,岱欽的探子還在源源不斷往岱欽這里輸送消息,說明朱棣和三保并沒有將jian細抓出來。 這也就意味著朱棣他們隨時都在危險之中。 他們到底有沒有看到我留在各個客棧里的信,我也沒有把握起來。 元朝剩下的族人雖說沒有漢人多,但是各個驍勇善戰,再加上他們同仇敵愾,若是一同上陣,朱棣也絕對討不了好去。這就是為什么精明如朱元璋,都懂得將最善戰的兒子派在北平的道理。 接下來的好幾天,我都沒有看到岱欽,但是每天都有人來給我送吃送喝,他們并沒有控制我的行動,但是無論我走到哪里,回頭都能遠遠地看到有人跟著我。我猜可能是我的那番話激怒了岱欽,也有可能是讓他對我有了防范??傊覜]有剛來的時候那么自由了。 直到第六天,岱欽才又來找我,不過他進來我的帳篷的時候,風塵仆仆,滿臉胡茬,一看就是剛遠行回來,我心中一驚,難道這幾天他不是因為憤怒沒來見我,而是根本就不在營地? “岱欽少爺,您從哪里回來?” 岱欽又遞給我一封信,“你看看?!?/br> 我滿腹狐疑,打開信封,卻見到極其熟悉的字體,我沒有猜錯的話,這是朱棣親筆所書。 “岱欽吾弟,經年未見。昔日與弟摔跤于草原,同看大漠風起云涌,雁飛草長,恍然一悟,七載矣。然,吾二人雖情投意合,卻各身處其位,今不得已將短兵相見。實乃兄不愿。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吾皇告吾之,愿招弟進京,賜將賜爵,賞金賞銀,弟之子民,仍歸弟所轄,封弟汗王。 如此,戰事可省,生靈不必涂炭,望弟考慮之,如有想法,賜信于兄,兄必當轉達吾皇?!?/br> 我的心里撲通撲通的跳著,朱棣這是在勸岱欽頭像!可是,朱棣信中所書,難道他與岱欽本是舊識? 岱欽笑道,“這封信太過文縐縐,你們的四王爺也是沙場上的人,我很佩服他,可是一寫信就是這樣拽文,我不甚看得懂,這點我不喜歡,你給我翻譯翻譯?!?/br> “中原的皇帝勸你不要打仗,可以讓你繼續管理你的子民,封你做汗王,這樣兩邊都可以免去傷亡。你不考慮考慮嗎?”我激動地說道。如果這不僅僅是我的愿望,也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愿望,那就一切好辦了! 岱欽蹙眉,“這是四王爺給我寫的信?!?/br> “是的,是燕王的信?!?/br> “我與他七年前曾有一役,戰場上打得難舍難分,兩邊的將士都已經疲憊不堪,強弩之末,最后我們二人在戰場上相見,約定戰士們息戰,由我們二人上場單挑,誰輸了誰就投降。我們二人在一塊草地上開了陣勢,兩邊的鼓槌子都快打斷了,所有人都伸著脖子看我倆斗武。 其實我們心里都清楚下面的戰士是怎么想的,不管他們的首領是輸是贏,只要別叫他們上場就可以了因為他們實在打不動了。但是我和燕王不能這么想,我們代表的不是自己,我們都想讓對方服了自己,跟自己討饒。就是有著這個念頭,我們兩個人從下午艷陽高照一直斗到夜晚滿天星辰,戰士們點著火把為我們助威。那一戰大約是我這輩子最最不愿意回憶的一戰,你們的燕王卻是我最最佩服的一個人,他本善槍,卻空手與我搏斗,還說因為在草原上,按照草原的規矩,跟我摔跤。 我是從小跟著草原上最好的摔跤師傅摔大的,但是他卻從沒有摔過跤,可我依舊怎么也撂不倒他。直到深夜,我們二人幾乎都要筋疲力盡,身體也已經達到了極限,兩邊的副將眼看著我們快不行了,商量出來拉架,說我們二人都停手吧,今夜兩軍休息,明日兩軍繼續交戰得了。我們倆這才停手,可我們各自回身看看自己焦頭爛額的士兵,卻一起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各自退兵,結束此戰。 其實我自己心里清楚,這次其實是我僥幸,燕王讓了我很多,如果他不同意摔跤而是要求斗兵器,只怕沒有多少回合我就已經敗了。所以我一直敬佩他是個真漢子,真英雄?!?/br> 我聽著岱欽的描繪,都驚出一身的汗水。 第112章.16.詐降 “那后來呢?”我從沒有聽人說過朱棣這一段故事,他自己也沒有跟我說過,眼巴巴的瞅著岱欽。 岱欽伸手在我頭上摸了摸,“后來啊,我與四王爺只要是聽說對方領隊,便都會繞開,避免交戰。只是這一次,只怕是中原的皇帝下了決心,一定要殲滅我們所有的隊伍,四王爺才會親自率兵攻打我們?!?/br> 岱欽的腰間有一把鑲著紅寶石的小刀,非常漂亮,我從來沒有見過他拔出那把刀,現在他卻將刀子拔了出來,放在手中把玩。那刀子透出的寒光一如他眼中的清冷,我有些害怕,這是草原上的狼性。 “岱欽少爺,您準備聽四王爺的勸告嗎?那樣的話,您做了王,人民也能安居樂業?!贬窔J一直對我都十分客氣,可是我總覺得這樣的客氣中帶著一種說不清楚的距離,譬如現在,我問他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是一點點底氣都沒有的。 岱欽溫和的笑道,“我與四王爺神交已久,也知道他這封信寫的情深意切,你說的話我也能聽進去?!?/br> 我高興道,“真的?那咱們豈不是能免掉這場戰役?!” 岱欽卻忽然伸手指了指帳篷外一個正抱著一個嬰孩的婦女笑道,“那個女人你認識嗎?” 我點點頭,“那是卓瑪,我認得她,這幾天的飯菜都是她送給我的?!?/br> 岱欽依舊面不改色道,“她的男人原本也是軍營中的小將領,她為了支持丈夫保衛這一片土地,一個人在帳篷里生了孩子,一個女人cao辦了自己父母的喪事,一個人跟著大家輾轉尋找最安全的家園,可是如今,她的男人已經死在戰場上四年了。那邊那個白發蒼蒼的老頭,他有三個兒子,全部都在保衛戰中殉難。他的老伴為了上戰場給兒子收尸,也死在漢人的刀槍之下。在這里,這樣的人太多了,他們的家庭幾乎都是殘缺不全的,只是為了保衛這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土地?,F在,你叫他們放棄這片土地,對中原的皇帝頂禮膜拜,你覺得他們會愿意嗎?” 我渾身冷戰,也知道了岱欽強硬的態度,卻還是忍不住道,“皇帝的意思只是這塊土地劃為大明朝所有,卻并不會干預你們的生活啊。如果不停止爭奪,只會有更多的人失去親人?!?/br> 岱欽將刀子拍到桌子上,“我們乃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怎么能活的如此窩囊,就算是戰死在這片土地,也不能拱手讓人?!?/br> 我知道這場談判基本上是沒戲了,只能諾諾的問道,“那燕王的信,你準備怎么回?” 岱欽有一瞬間的猶豫沒有逃過我的眼睛,旋即便說道,“不回也罷?!?/br> 可是我卻趕到了深深的寒意。他絕對不是這樣想的。岱欽回來后,也就沒有人再看守著我了。夜晚,我獨自走到剛來的時候舉辦篝火晚會的地方,這里還殘留著當時留下的灰燼,卻沒有了當時那些歡快的笑臉,這是一個戰斗的民族,岱欽帶回了需要戰斗的消息之后,男女老少都開始戒嚴起來,整日的舞刀弄槍cao練起來,再沒有了開篝火晚會的閑情逸致。 恍然間,我似乎看到了遠處有鬼魅的身影閃過,我悄悄地施展輕功跟了過去,兩個精壯的男人正在牽馬,他們倆自顧自的交談著。其中一個用蒙語迅速了說了一堆之后,我只覺得自己一句都聽不懂,還不如轉身離開的好,沒想到另一個人卻用漢語答道,“岱欽將軍此舉很有魄力,所謂兵不厭詐嘛,這在中原都是記在兵書中的千古佳話?!?/br> 另一個干笑了幾聲,也用蹩腳的漢語答道,“你和你的朋友對我們幫助很大,將軍一定會重重謝你們?!?/br> 那人嘿嘿的笑了,“我們認為不管是元朝還是明朝,只要是讓我們兄弟倆過上好日子,誰當皇帝我們都擁護?!?/br> 說完,兩人都哈哈笑了起來。 我心中一凜,聽這人的聲口,他豈不就是jian細?! 而他就是與朱棣軍中jian細交接的人!他方才說兵不厭詐,是什么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兩人已經騎上馬背開始往外騎去,,看他們的行李大包小包,一定是要出遠門,難道是要去關內? 我越發的著急起來,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帳篷,坐立難安,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天亮,便主動找到岱欽的帳篷里去,他本來正與兩個部下商量著什么,見我到來,有些驚訝,不過很快就對部下揮揮手讓他們下去了?!安晌男〗氵@是第一次來找我,有什么事嗎?” 我點點頭,“岱欽少爺,我把你的話仔細的想了想,終于做了一個決定。我想我把你當做朋友,可是我和你的子民一樣,不能背叛自己的國家,所以我要走了?!?/br> 岱欽本來還挺高興地樣子,聽我說要走,立刻變了臉色,“你要離開這里?” “是的。我想去找我的夫君,找到他以后我會與他成親,然后叫他跟我一起回中原?!?/br> 岱欽的臉色沉了下來,“你確定你一個人能找到他嗎?” “總得試試看?!?/br> 岱欽欲言又止,半天才走到我身前,“你不能等等我嗎?等我把這一切忙結束了,我陪你去找他?!?/br> “為什么?”我反問道。 “因為……因為……我希望你一直找不到他,找不到的話,你就跟我回來吧?!贬窔J抬起眼睛,看著我道。 他的眼睛清澈見底,我有一瞬間的心馳神往,卻很快就打消了,“您說過找不到他的話,我可能會找到別人?!?/br> 岱欽默不出聲,許久,解下腰間的寶刀,“你若是等不住了,我派兩個人保護你,這刀子你拿去防身吧?!?/br> 我猶豫了一下,接過刀子道,“刀子我倒是可以收下,但是派人保護我就不用了。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百姓,我相信不會有人傷害我的。只是請您給我一匹馬,我會牢牢的記著您的恩情?!?/br> 岱欽薄薄的嘴唇緊緊地抿在一起,額上的青筋有些跳動,他知道我去意已決,終于說道,“好吧,我送你一匹馬,還會送你一些銀兩傍身。只是你得答應我一個要求?!?/br> “什么要求?” “如果找到你的夫君,這把刀便當做我送你的賀禮,如果找不到,那么你要記得把刀子還給我?!贬窔J的眼神里透過一絲狡黠。 其實我根本不想收他的刀子,但是以他的聰明,我怕我如果不收下刀子,會走不出這個營區。只得點點頭道,“多謝您的美意,找不到他的話,我一定會交還您的刀?!?/br> 因為著急追上那兩個連夜出發的人,我催著岱欽立刻給我拉來了馬匹,任他百般挽留我再陪他喝一碗酒也不答應,當下便騎上馬啟程。一開始我還慢悠悠的騎著,等到離開岱欽的視線,我就發瘋一樣的拍著馬狂奔起來。我一路都是沿著去關門的必經之路走的,只要那兩個人是進關內,就一定會被我追到,終于,在第十天的時候,我追上了那兩個人。此時我又已經換回了男人的裝束。 當我盤桓在他們身邊的時候,這兩人充滿敵意的看著我,那個蒙古人先開口說了一串,我懶得與他們周旋,便直接對著那個漢人喊道,“你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