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還是那話,葉念國一點兒也沒有不耐煩地對著每個人的叮囑都應答了下來,盡可能地讓大家覺得安心,也讓自己對著這個世界產生更多的羈絆,否則的話,他越來越覺得活著的意義其實并不大…… 第121章 葉念國生出了那樣的心思來,當然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對的,可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所以很多的時候,他都是在盡量地想辦法讓自己多些感觸,除了每天去墳頭上陪著葉媽,葉老二說說話之外,他的大部分時間就用在了寫作上。 關于老年癡呆的這本書,葉念國正處于創作的旺盛期,都說作者的書籍都是建立在痛快之上的,所以這樣的書籍會更有感染力,會更加地讓大家認同,著迷。 所以很多的作家都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甚至是放蕩不堪也是常有的事情,為的就是體驗生活,為的就是可以知道怎么樣在創作的時候發泄自己的情緒。 可葉念國卻覺得自己一點兒也不想擁有這樣的體驗和痛苦,也不想有創作的欲念。 雖然他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來寫作,可內心的抗拒卻是十分地明顯的。 吳曼青能感受到丈夫的痛苦。 寫書一直都是他的愛好,他的每一本書中文字都是帶著愛的,都是帶著一股子甜意的,唯獨這一次卻是不同的。 可是吳曼青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勸,因為似乎只要沉浸在寫作中的葉念國才能安靜下來,不然的話每時每刻似乎都是在焦慮中的,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不知道他想要做些什么。 似乎手里沒個什么東西,他就沒辦法能消停下來。 即便是以往他最愛的閱讀呀,堅持幾十年的健身這些的都沒辦法讓他停下這種狀態來。 所以吳曼青在猶豫要不要幫他找醫生調解一下心里狀態,這樣的生活顯然是很痛苦的體驗。 雖然葉念國在努力,可看的出來,他比平時更難入睡,更容易驚醒,似乎稍微有點兒動靜就能讓他醒過來,然后整晚地睡不著了。 吳曼青試探了一下,發現葉念國對于心理醫生的抵觸是非常明顯的,明明他不是諱醫忌醫之人,那么只能說明,葉媽的離開這種創傷比他們以為的還要影響更大。 “……讓我自己調節試試看吧,實在不行的話再找醫生吧,我如今處在這種氛圍中不想出來,首先得給這個書寫完,說不定等書籍完結了,我的情緒也好了呢?” 葉念國聽了吳曼青的誠摯之言后,苦笑道。 他也知道自己的這種焦慮是不正常的,可是不想看醫生也是真的。 暫時先敷衍著吧,如果敷衍不下去的話再說吧。 吳曼青沒轍,只好暫時地應下了,她回單位上班的時間一再地推遲,一直到了沒辦法再推的地步了,這才不得不回去了。 當然,回去也是另外有原因的,至少得讓葉家人也有個心理準備。 葉念國送走了吳曼青,打發走了大多數的護工,保姆之后,家里清凈了很多,他除了寫書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村里的小太陽托兒所度過的,唯獨和這些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心情似乎才能平靜踏實下來,才不會焦慮。 發現了這個變化之后,葉念國也不想去琢磨其中的緣由,反而是跑的更勤了,給孩子們搜腸刮肚地講一些自己曾經給外孫們講過的故事,當然少不了自己編的了。 別人的故事葉念國講過之后就算了,至于他自己編的么,當然是要記錄下來的,萬一有朝一日,等有了孫子,外孫子的時候,他可以繼續地給他們講故事呢! 故事或者是繪本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啟蒙,不僅能讓他們去讀懂一個故事,而且還學會了怎么去看圖,這也是個很重要的技能和天賦。 這是后天可以培養的,所以葉念國覺得很好很好。 孩子們很期待每天午睡時或者下午甜點時間會給他們講有趣的故事的爺爺。 原先的葉念國文雅,柔和,看著就像是知識分子,雖然看似和藹可親,可卻是個很有距離的人。 不像現在,兩鬢斑白,兩側的頭發越發地稀疏起來,大背頭的發型也只剩下了一個巨大的m樣兒,慈祥極了。 小孩子們對于這樣一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當然很是受歡迎就對了。 小太陽托兒所的幾位老師都不是什么有專業資質的專業人士,大部分的家長將孩子送過來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培養什么習慣,學點兒什么知識,僅僅是因為家里太忙,家里的大人或者是忙著種地,或者是要去外頭務工,所以孩子沒人照看,送到了托兒所,這里就是個很好的照顧孩子的地方,至少不怕孩子有什么危險。 當然,如果再能稍微地學點兒東西的話,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葉念國的故事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就是意外之喜,當然他的耐心和每天帶來的小點心,糖果這些的就是出乎了大家想象的東西了。 畢竟那些東西看著就不像是會出現在農村的東西,他們都是農民的孩子,不配吃那樣好的東西! 這話不是外人說的,而是他們的父母告誡的,人都要曉得本分的,不能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來,不然的話這個世道不就亂套了么? 雖然葉爺爺給大家吃,那就該曉得感恩,而不是覺得好吃就去索取。 除了少部分的家長之外,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教育孩子的,別人的東西不能吃的,哪怕對方是一片善心也不應該。 葉念國聽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這些話之后,沉默了半天,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這之后,他和托兒所的所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自己要資助這個托兒所,不僅設施需要更新,而且孩子們的餐食也是一樣地需要改變。對方對于這樣的好事兒顯然是不會拒絕的,甚至怕葉念國改了主意,提前地放出了這個消息。 大家對于葉念國的感激更甚,葉家老少都是大善人吶。 葉念國對于這些感激不置可否,托兒所的活動場地就暫時地挪到了村里的活動室了,這是小邱曉得了情況之后同意的。 既然葉老師要資助這個地方,那么他也應該做點兒什么的,變成是合資的好了,一半兒是公家的,一半兒是私人的,公家當然不會讓私人吃虧了,補償了對方一筆錢財,這事兒就這么定下來了。 這下子,村里的教育就從學前教育開始了,小邱甚至琢磨了幾個讀書識字的人去師范進修,回來了直接地當幼師,村里給他們發工資,有男有女的,品性上面都是信得過的,主要是一個村里的孩子,如果有誰不盡心或者是其他怎么著的話,相信不用小邱出面都會有人收拾他們的。 所以小邱很放心,葉念國出的圖紙,托兒所也更名為幼兒園,從會走路的孩子就收,畢竟是為了方便村里人,孩子會走路了照顧起來也方便些。離開mama的話也不至于讓人太費神。 不成想,這么個小幼兒園,花銷可一點兒也不必村小學更少,甚至因為孩子更小,需要勞神費力的事情更多,所以又雇傭了幾個雜工的緣故,所以在支出方面超出了小學一大截。 得虧有葉念國的贊助,不然的話,村里只怕要賠死了。 “這下子知道了吧,什么事情都要周祥,不能太過草率,不能萬事周全,而是琢磨明白自己最想要解決的是什么,抓住主要矛盾才行的,不然的話,將來只怕是要吃苦的?!?/br> 小邱聽著他的教導,連連點頭,這次的確是因為自己太過貪心,想要一步到位,所以才會惹出這許多不該有的麻煩來。 如果不是葉老師在后頭幫忙擦屁股的話,只怕告狀有怨氣的人要給他家的門檻擠破了~ “嗯,我知道了,不過我也曉得葉老師是不會放著不管的,所以這次算是有恃無恐吧!” 在葉念國旁邊,小邱也不假裝,笑容十分地狡黠,葉念國除了笑罵之外,還能如何呢? 人家擺明了就是算計自己,偏生他還就吃這一套,所以只能讓對方得逞了。 “沒有下次,孩子才是未來,所以每個月都會有基金會的資金撥過來,你要讓人記錄好每一筆的花銷,每個月都會有人過來審計,如果出了事兒,這錢就不會有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葉念國對于之前的貪污事件依舊是歷歷在目,所以如今基金會的政策更為嚴苛,他不覺得這是壞事。 “嗯,葉老師放心吧,我保證這筆錢每一分都是用在孩子們身上的,絕對不會有一分是花在私人腰包的?!?/br> 雖然不知道小邱的保證會有多少的效力,也不知道這份兒保證能堅持多久,不過葉念國仍舊充滿了信心地點頭了。 等幼兒園竣工,孩子們搬進了城堡一樣的新幼兒園后,葉念國的第三本書也交付出版社審閱校隊了。 因為有前兩本的打底,出版社對于葉念國的這本書雖然也很有信心,可到底這書比較小眾,所以信心不足的出版社最后只印了五萬冊,葉念國也不惱。 這書比起前兩本來更多的是一種懷念,所以能出版他就已經滿足了。 書寫完了,學校也建成了,葉念國覺得自己也能放下心中的某些坎兒了。 人生還是有很多的美好值得自己去嘗試的,許多的美食,美景,許多美好的人,這些都是需要人自己親身去邂逅的。 所以他完成了自己在這里的使命,也該是時候離開了,去開始下一段的旅程了。 房子繼續保持原樣,也許他將來真的老到走不動了的時候,仍舊會回到這里來,度過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個階段,就像曾經的葉媽一樣,沒什么遺憾,或者留存著很多的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第122章 葉念國要回京,最高興的肯定不是小邱,而是葉家人,是葉老三。 還是那那句話,如今失了老母的葉老三對于葉念國的依戀更甚,畢竟失了長輩,如今覺得自己能依靠的也就葉念國這個當大哥的了。 所以他高興的很,親自去機場接的葉念國。 葉念國對上了自家蠢弟弟滿是歡喜的臉,自己的心情也是一松。 雖然回來了,不過葉念國也沒有在家里久待的打算,畢竟待在家里也不是個事兒。 對于葉念國來說,現在開始,他要享受生活了。 吳曼青覺得他自己喜歡就好,丈夫的著作她從來都不是第一個讀者,而是等著作品上市之后自己買一本,慢慢地品讀,學著去了解另一個他。 這一次,吳曼青哭的不能自已,那些沉重的事情對于葉家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傷痛,都是大家不愿意撕開或者面對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自責和悔恨,因為他們做的遠遠不夠。 誰都不知道葉媽曾經經歷的痛苦是什么,也不知道葉念國曾經經受過什么,所以每個人都有些不敢面對葉念國的愧疚感。 現在聽說他要離開家,去體驗生活,大家都有些無措。 “……所以說大哥現在的狀態還是不對么?他還是不愿意去看醫生么?” 大家聚集在一起,說起了葉念國的時候,葉小妹問道。 “嗯,挺正常的,他自己似乎已經調整過來了,所以現在不過是因為閑著無聊,所以想找點兒事情做?!?/br> 吳曼青搖頭道,似乎是這樣的沒錯兒。 “大哥以后不想當作家了么?完全可以留在家里寫書的呀,畢竟在家里待著大家也能常常地見到大哥!” 然而這樣的話語并不能起作用,因為做決定的是椰奶念國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所以盡管他們自己討論的挺熱鬧的,不過也沒攔得住葉念國要離開的心神,所以他在休息好了之后,他就背著行李包去當背包客去了。 大家面面相覷,也是沒想到如今的大哥竟然會這么任性就對了。 也真是一言難盡,好在葉念國并不是一個人出去的,他是帶著人一起走的,所以葉家人是知道他的行程的。 葉家人每天看著他發回來的照片,從一開始的沉默到后來的釋然,也許這一場旅行并只是葉念國一個人的,而是葉家所有人的一樣,大家的心靈都被凈化了一遍似的。 葉念國自己也是一樣的,邊走邊寫下自己這一路的所聞,遇上了好人,也曾經遭遇了壞人,葉念國最為熱衷地就是給人做培訓師,很多都是在偏遠的鄉村的,他不會給學生教書,而是去告訴這里的老師怎么樣去教導學生,他是有經驗豐富的老師,當然知道該怎么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們接受到最為先進的理念,然后就是利用自己的代購系統,大量地捐贈書籍,建造一個圖書館很麻煩,可是捐贈三五百地書籍還是挺容易的。 因為系統是準時達,只要自己下單,二十小時之內準時送達,沒有比這更好的了。所以每次安定下來之后,葉念國都會讓人去縣城呀,或者是某些大點兒的村鎮去給自己準備的東西拉回來。 有錢人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跟著葉念國的人已經從開始的震驚到現在的麻木敬佩了,畢竟不是每個富豪都有這個善心的。 大多數人的行善都是為了求些什么,唯獨自己跟的最久的這位,似乎是真的喜歡行善,或者是喜歡給孩子們一個看外界的機會的。 唯一可惜的是,葉念國在每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在自己厭倦之前就離開,不然的話做這些就沒有意義了。 在青海結束了自己的國內行程,開始了去前往國外。 這一次,他去的不是發達國家,而是去了那些不怎么發達的國家,但是消費不高,景致一樣地好,他畢竟是出來放松心情的,所以沒必要跟人去擠。 當然相交國內,國外還算是寬松的,葉念國走了半年多,最后一站到了兒子所在的城市。 葉晨暉親自地駕車去接了葉念國回了自己的房子,當然也是之前葉老三曾經住過的地方。 葉念國給兒子做了一頓飯,吃的葉晨暉滿嘴流油,雖然這里也有家里安排的廚師的,可做出的飯菜不是家里的那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