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這么忙碌,一下子就從六月底到了十月。 深秋了,基本上大部分的工地都開始停工不干了,天氣太冷,很多活兒都沒法干的,葉念國琢磨琢磨,他的小工隊其實也可以去搞搞內部的裝飾的,如今的內部裝飾都不會很復雜的,最多就是刷刷白這些的就沒了。 所以大部分就是大家順手就做了,還真沒有多少人專門做這個的。 葉念國想的挺美的,可也知道萬事開頭難的,有了規劃,自己也有了積累,他要去培訓人手了。 這個過程還真是讓人郁悶的很。 葉念國去跟村子簽合同,去找人組建這個隊伍都是很容易地就對了,基本上沒有什么為難的,人手很快有招到了。 農村人基本上大多人都會蓋房子的,他們從年輕時就學會了活泥巴,就知道該怎么砌院墻,怎么上梁這些的,基本上都是口耳相傳的,就算是有竅門,那也是大多數人都掌握了的。 所以葉念國第一批找來的這十多個人都算是有些基礎的,可是想要給活兒做的精細,做的漂亮這就需要下功夫了。 葉念國給他們示范了標準之后,讓他們回去自己練去了,活點兒泥,自己慢慢折騰去唄,等年后天氣暖和起來了再考核,通過的人跟著自己走,通不過只能算了或者是降低標準地去賣苦力了。 葉念國這一陣子基本上都待在家里,所以吳曼青也就直接鎖門回宿舍去住了,她不想一個人回去,家里空蕩蕩地感覺很不好,等到了周末葉念國就會回縣城去,或者吳曼青會回到村里來。 對于葉念國的到來,葉老二和葉老三的表現截然不同。 葉老三對于大哥要組個建工隊很感興趣,因為可以找點兒新鮮的事情做,不用像現在這樣,每天就在地里掙扎,似乎是看不到希望的的一樣。 書讀的越多,懂的越多之后,對于生活,人生就越不滿足。 所以葉老三這一陣子都在家里忙著練習手藝呢,他想要跟著大哥出去闖蕩闖蕩,吃苦受累那算的了什么呢? 葉老二么,完全相反,因為他年前的時候跟著村里的其他黑戶們去過水壩了,是真正地知道了人人都說的很苦到底有多苦了,累到晚上睡不著,白天迷迷糊糊差點兒就送了性命的那種累。 葉老二當初就不是很想去,可是葉媽不答應,老大已經連續去了很多次了,不能只虧著老大,也應該讓老二和老三也嘗嘗這種滋味兒,沒誰該著他們的,不吃點兒苦頭,他們是不知道葉念國到底為他們做了多少的。 況且葉老二也已經是二十歲的大小伙子了,要躲在葉念國的身后多久呢? 葉媽的這話最終讓葉念國同意了,葉老二以為他也能跟大哥一樣輕松的,可惜的是,到那兒了才發現大哥就是個騙子,完全就沒有輕松好么,他也沒辦法像大哥那樣博學,可以幫著人家解決問題,只能賣苦力了。 而且還因為他是葉念國的親弟弟的關系,所以水壩上的人明里暗里地都在照顧他的,讓他能輕松點兒。 可再輕松,也輕松不到哪里去的,打從水壩回來之后,葉老二就再也不覺得種地呀,秋收的有什么苦的了,一點兒也不辛苦好么? 現在聽著大哥竟然要弄建工隊去搞副業,葉老二直搖頭,一點兒也不想往前頭湊,也就老三這種沒吃過苦頭的傻小子才會對外面抱著幻想,覺得自己能耐的很,想要折騰折騰的。 已經見過了世面,品嘗過了苦澀的葉老二只想要內心的平靜就好了,維持現狀,如今的生活已經很美好了呀。 當然,他想不明白大哥為什么要這么折騰,按道理來說,大哥經歷的苦難應該比他多的多,大哥怎么就有那個勇氣往前湊呢?自找苦吃,大哥,真勇士也! 不管是葉老二的退縮還是老三想要嘗試,葉念國一律都是支持的,這沒有什么不好,每個人對于自己的定位都是不同的,老二也不能說是窩囊,老三也并不一定值得贊賞。 總之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葉念國支持每個人的選擇。 好在他選的這些人里頭,真正的笨蛋并不多,而且這些都是熟能生巧的活兒,所以經過了一整個冬天的折騰之后,所有人都通過了考核,葉念國在找到了一個試手的小活兒之后,終于帶著自己的建工隊出發了,包括一直很積極的葉老三。 從出門的這天到大家回到村里的那天,他們每個人每一天都要交給村里四毛錢的,大多數的這種建工隊都是要交五毛的,這是因為村里看在大家都不容易的份上,所以特意地少了一毛錢就對了。 至于他們掙多掙少的村上可不管那一套,他們只要他們的四毛就好了。 這也是葉念國在找好了活兒之后才拉了他們出來的緣故。 活兒的確不是很大,也不是很麻煩,是從別的建工隊手里頭接過來的,葉念國帶著他們緊趕慢趕,十天的活兒八天班就交工了。 等人家驗收完了之后也不會立即拿到錢的,而是要等下月的,不管你干了多少的活兒,都沒有當場結清這種事情。 得虧葉念國還算是還有些家底子的,不然的話單單是養活手里頭的這十多個人就夠讓他喝一壺的了。 吳曼青也將自己存了很多年的私房拿出來給丈夫做周轉,等他熬過這一陣子就好了。 這一次,葉念國并沒有拒絕妻子幫助。 第40章 葉念國這是個小單子,除了養活這些人之外,葉念國忙了四五十天只有只得了二十多,這就是賠錢了,還不如隊里的其他人呢,至少這五十天下來有六七十的收入呢。 葉念國:…… 滿心期待的吳曼青:…… 葉老三對于自家大哥到底這么搭進去錢的當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他因為喜歡這個,所以厚著臉皮跟在大哥身后學,怎么待人接物,怎么跟人談價格,總之越是了解他越是覺得大哥很了不起就對了。 葉念國當然不會讓自己帶出來的人吃虧,至于他自己,還要和各方的人招呼好關系,吃吃喝喝一二,這錢可不就花的快么。 生怕葉念國心里不好受的吳曼青立即地就打圓場, “最起碼咱們的本回來不是么?這不還有二十多呢?這次就權當是交學費了,以后慢慢攢經驗唄?!?/br> 葉念國笑著點頭,拍拍她的手表示自己沒事兒,是真沒事兒,他倒不至于那么脆弱的,其實錢花哪兒了,怎么花的葉念國心里頭是有數兒的。 所以賬本子一劃拉,他就立即地接受了現實,反而是吳曼青和葉老三倆稍微地不能接受,而且生怕他不能接受。 “你說得對,這是頭一次,基本上沒賠錢,或者說賠著的這點兒咱們還能承受的住,這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眼光要放長遠,咱們不是跟著那些干活的一樣就真的盯著那點兒活兒,掙那點兒小錢的,咱們想要的是一個工程的大錢,想想那是多少,雖然不至于暴富,可也能讓咱家每天吃rou了?!?/br> 這樣一說前景很誘人呀,吳曼青和葉老三心里總算是好受了許多。 葉老三是知道自家大嫂拿出了不少錢支持自家大哥的,生怕兩口子生了嫌隙,這會兒看著大嫂的神態,也為大哥高興的,他大哥沒看錯人,娶了個好女人。 至于葉老三的那幾十塊錢,除了上交給村里的外,還剩下三十多,給了葉媽二十,剩下的十多塊揣在自己的口袋里,這么點兒錢,他即便是真的想要幫襯大哥一把也是拿不出手的。 十幾塊錢,如果是以前的話,他也覺得不老少了,可是現在么,見識了成百上千的錢之后,這十多塊就真的是拿不出手了。 他有些后悔當初給老娘那二十了,不然的話,三十多還是可以支援一下大哥的。 葉老三的心思葉念國并不知道,不過老三不高興他還是發現了的,可也懶得安慰他,男子漢,不高興了就不高興了吧,自己琢磨著來吧。 忙完了這一陣兒,大家都家去了,留在縣城是好,吃的也好,可架不住大家都惦念著家里呀。 縣城雖然剛開始是新鮮的,可是到了后頭,還不如他們村里呢。 城里人的生活也沒好到哪兒去,瞧著就覺得擠得慌,住的地方太小了。當然,這城里住著也太花錢了,喝口水都要錢的,一把小蔥,一顆蒜的也只能買,看的時間長了也是心累。 所以如今閑下來了,大家就一哄而散地家去了。有了錢,在村里的小賣部給孩子們買幾塊錢糖甜甜嘴,買點兒油鹽的,rou這些的給家里改善改善伙食,自己這有地方掙錢了,以后的日子當然會越過越好的。 村里可算是熱鬧了,大家對于外頭的向往也是讓幾個人出夠了風頭,遇上了大家也樂意跟他們聊聊外頭的生活,雖然不一定會比他們這里好,可不管是好賴,大家都滿足了。 如果人家縣城好,大家也羨慕;縣城好多糟心事兒,大家也慶幸,還是他們這里好呀。 村里也高興,這出去搞副業的人多,村里的收入也高呀。 村長和支書想想這筆錢應該怎么花,琢磨了下,跟著村里的人商量商量,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給村里的小學重新弄弄好,然后他們村自己弄后面的三到五年級,省的孩子想上學那叫一個糟心的。 路太遠了,刮風下雨,天寒地凍的時候誰放心的下? 至于老師也好辦呀,村里不是有高中生,初中生的么?難道還交不了小學生么? 這葉念國去了縣城,可是讓大家有些無聊了,以前學習的時候多歡暢呀,現在呢? 既然大家有這個意愿,村長和支書自然也不會不高興,他們反而更高興的,小學弄的特別大,很整齊,葉老二這個高中生就去當民辦教師去了。 雖然沒編制,可有工資就行了,一個月十五塊,就在村里,也不用跑外頭去受苦,葉老二已經滿足的不得了了,他后半年就要結婚了,現在多了一份兒收入,也能讓岳家高看兩眼,這還有什么好不滿意的呢? 這也就是大哥不跟他這個當兄弟的爭飯碗兒,不然的話,葉老二也知道,憑著大哥的能耐,只要他樂意,肯定沒自己什么事兒的。 這也算是皆大歡喜了,葉媽忍不住地摸眼淚,老二能有這出息,還有什么好不知足的呢? 葉老二的彩禮對方也沒有要太狠,自行車,縫紉機外加上六十塊錢,這在縣城是不狠了,可在農村,那也是頭一份兒的。 葉念國對著沒意見,葉媽不高興了,老大媳婦兒這是三轉一響可都帶回來了,人家又是吃公家飯的,所以她掏的痛快,可是這老二的岳家有什么呢?他們能給閨女陪嫁什么?就敢這么獅子大張口? 媒人也是有些后悔了,她原本是瞧著娘家侄女兒能干,葉老二也有個能干的大哥,所以才會生出這樣的心思來,跟著葉家結親了,好歹地能拉拔娘家一把。 可是現在呢? 一個村兒,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知道了這彩禮之后,不少人都拉著她問, “你娘家這侄女兒是不是個天仙呀?” 媒人簡直要臊死了! 這叫個什么事兒! 她侄女兒長的眉清目秀的,手里頭也利落,可還真不至于能好看到哪里去,農村姑娘,再好看還能好看的過人葉老大的媳婦兒不成了? 瞧瞧人家那嫁妝,就她娘家那個窮酸氣兒,別說是一百多的嫁妝了,能給姑娘置辦十塊錢的嫁妝都算她輸。 所以這嬸子心里不痛快,回了娘家說的也不怎么好聽, “如果不高興和葉家結親,嫌棄人家的成分高那就算了,可別指著賣閨女發家致富!” 葉老二的這個對象家里其實還有些其他的故事呢。 這姑娘可不是她如今的嫂子生的,而是先頭嫂子生的。 她大哥是個賭鬼,之前輸光了家產不說,而且還打人,前頭的嫂子是活生生給打跑了,留下了她侄女兒桃紅。 后來這男人醒悟了之后,改邪歸正了又說了個新媳婦兒,生了三兒子,倆閨女,桃紅從小在家里就是帶孩子的命,從大弟到現在的小妹都是她帶大的,到了后來,除了帶孩子之外,還得做飯,洗衣裳,反正家里能干的她都得干,不能干的也得干。 他們家的壯勞力并不是她父親,也不是三個弟弟,而是這桃紅姑娘。 干的一手的漂亮活兒,是村里鐵姑娘隊的主力,像葉念國他們隊每年的修水渠這些的都是男人去,都是黑戶家的去,可是在他們村兒,這桃紅每年都得去,從來沒有哪一年是能落下她的。 除了她能干之外,就是因為去修水渠給的工分高。 可是這家人,從老到小都恬不知恥,裝不知道一樣地逢人就夸他家老大那是真能干呀。 娘家的事情她一個出嫁了幾十年的外人還真不好管,可是當姑姑的還真有些心疼侄女兒的,這不曉得葉老二要尋摸媳婦的時候,她就立即地心動了。 如果不是葉家的成分不好,只怕還輪不著她侄女兒呢。 葉媽對于那姑娘也聽說過的,曉得是個能干又可憐的,生生地給拖累到現在也是二十的人了,不是無人問津,而是那家子不同意,老大走了,這活兒誰干?工分誰掙? 現在他們吐口的原因實在是因為長子年紀大了,也到了要說親的時候了,可家里窮呀,真沒錢說親的。 老大如果能去了葉家,可不就有錢有東西給長子說親了么? 就這么著,葉媽實在是覺得那姑娘好,所以才勉強地同意了,畢竟還有條件更好的呢,可娶媳婦兒娶的不是女方的家里條件,人要能干才行的。 葉媽同意了,見了一面的葉老二也覺得對方還不錯,事兒就這么定下來了。 可是輪到這要彩禮,問嫁妝的時候了,對方獅子大開口了,實在是給葉媽氣壞了。 三百多,誰愿意娶個什么陪嫁都沒有的窮酸? 葉媽不高興了,媒人自己也不好意思,回去找她哥嫂子討價還價去了,如果不行的話就算了唄,反正人葉家也不是找不著合適人家的人? 他們農村什么行情,哪兒能跟城里人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