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 第48節
至于動用恭賀黎池中舉的禮金,給兩個堂哥用來置房娶親這件事,該如何說呢……是理所當然的。 這甚至都說不上黎池‘圣父‘與否。黎家并未分家,既未分家,何來私產?那些禮金也就算不上是黎池的,只是因為黎家人的品性尚算端正,這才會覺得花用那禮金不好意思。 可若是被這些事困擾過久,黎家人還會一直堅持不用禮金嗎? 不會的。他們最后會心懷愧疚地花用,或許時日久了,甚至是心安理得地花用。這就是人性。 黎池深知這一點,既然如此,那他何不主動提出來呢這樣既有利于家庭和諧,還會讓家人感念他的大方。 其實這事,跟黎池前世社會里的一種情況很相似。家中學生高考完后辦‘升學酒‘,那這酒席時收的禮金該如何花用? 與黎池前世同齡的或比他小的人,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不會遇到這種難題,反正最后都是用到他們身上。但也有不是家中獨生子女的,將‘升學酒‘接的禮金用到兄弟姐妹身上的比比皆是。 …… 黎池在年前的備考期間,二堂哥和三堂哥的親事已經定下來。至于四堂哥黎?!抑幸彩悄盟麤]辦法了。 黎海就是屬泥鰍的,滑不溜丟的!說他訓他,他乖乖聽著、態度極好,你讓他成家立業,他就溜了。 家里拿黎海是沒辦法了,可也不能讓黎池一直等著啊。 于是依舊與上次一樣,跳過了黎池頭上親事還沒有著落的兄長,家里直接給黎池cao辦起來。 小輩的親事本就是由長輩親手cao辦,黎池上面有奶奶袁氏和娘親蘇氏,也用不上他去cao心。他只在需要按禮親自到場的時候,耽擱一天兩天的,因此倒也不影響他備考會試。 于是在黎池備考會試期間,他與徐家小姐的親事也在過年前定下來了,之后就是慢慢地走婚嫁禮節,只待黎池考完試之后就能成親。 就年前這三個來月的時間里,黎鏢黎家的三兄弟的親事,一下就全都落定了。這也真是傷了不少姑娘的芳心??! 以前隔三差五就有一個媒人登門的熱鬧景象,也漸漸地消失了。 當然,偶爾也還會有一個媒人上門,是給黎海說媒,可給他說媒的對象與說給他兄弟的,就相對要差些。但也比一般農家子能說到的對象要好些,畢竟黎家眼看著不一樣了,黎海的兄弟也有出息。 雖然自家人將黎海說的一無是處,但到底是自家人,說是說、訓也在訓,可還是想要給他說一個好些的姑娘,不說很好的卻也不能太差了。那些媒人給說的大字不識的農女,黎海他娘趙氏就看不上。 黎海十七歲,在這個時代在他這么大年紀,已有兒女的男子不少,比他大如黎河和黎湖這樣,還沒成親的也有。不小也不多大的年紀,既然沒有合適的也不用太急。 …… 時間一晃而過,來到了年底。 族里這一年的收獲,可謂不少。 今年黎家族學里有好幾個子弟通過了縣試,黎湖八月院試考中了秀才。黎池又考中鄉試解元成為了舉人,更還有儉王殿下親口為他取了表字。 這樣的話,黎水村的黎家去年大開宗祠、祭拜了祖宗先人,沒道理今年卻不開宗祠祭祖。 大年初一,黎水村黎家的宗祠大開。 依舊由族長黎欽和幾位德高望重的族老,組織族人祭拜了祖先。 依舊請出了族譜,將該添加入族譜的族人添加了進去。 不過這次有些不同,在添加完正常入譜的族人之后,族長又在族譜上記載黎池的所在頁面上,添加上了他的表字:和周。 也許‘和周‘這個表字,在趙儉和黎池他們看來,看到的不僅是友情上的、還是利益上的捆綁和牽絆。但于黎家族人來說,他們看到的是無上榮幸:那可是當朝王爺,圣上的第三子親自賞賜的表字! 黎池對于自己的表字被記入族譜這事,也沒怎么在意。 祭祖之后,黎池趕在大年初一的當天之內,去給村中必須要登門拜年的人家拜了年。如族長,幾個族老,以及先生黎槿這類相交深厚的人家。 然后大年初二的時候,黎池跟隨他娘蘇氏,去了他外公家。 說來不可思議,那是黎池第一次去他外公家。他長到十七歲了,第一次見到他外公和兩個舅舅,以及兩個舅母和三個讓人喜歡不起來的表兄弟。 還有更不可思議的,他八月份考中鄉試解元后,他外家依舊沒有一個人來過一趟黎家。在黎池到了蘇家之后,他外公和舅舅…… 嗯,也非常一言難盡。 黎池和他娘到了蘇家之后,黎池就按禮見過了他外公和舅舅們,又與三個表兄弟打過招呼。 然而,面對黎池和蘇氏,蘇家外公和舅舅們一臉冷漠地端坐上首,低眉耷眼,只用鼻孔‘哼哼‘了一聲以作回應。 蘇家舅母們則都瑟縮在廚房里,讓黎池想正經地見禮都不能,她們已經不是沒有存在感的問題了,而是她們在蘇家完全沒有地位。 還有三個表兄弟,嗯,性格……很是活潑和自信?;顫姷接懭讼?,自信到自大的地步,儼然是蘇家外公和兩個舅舅的幼年翻版。 黎池當時一度搞不明白他外家的cao作。 仔細想過之后,才大概捋明白。 黎池的外公和兩個舅舅,也許是家學淵源、兒子肖父,都是重男輕女的人。對他娘蘇氏以及他這個‘女兒/meimei之子’,從根本上就首先瞧不起他們了,善待和禮遇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而往往重男輕女的男人,還是大男子主義的擁擘,自尊心尤其強。黎池的外公和兩個舅舅,想要從黎池這個解元舉人這里得到好處,但黎池又是他們‘沒用的女兒/meimei‘的兒子…… 在黎池中秀才后,還已經請求(命令)過一次,可結果未遂。那么,他們怎么可能再去放下身段?! 想讓他們和顏悅色地主動去巴結?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可以給一個機會,允許黎池他們主動把好處送上門來! 黎池的外公和舅舅,可能以為黎池和蘇氏這次大年初二登門拜年,是主動去求著給他們送好處的,結果就‘傲嬌‘過頭了。 可是,黎池和蘇氏并不是求上門,來給他們送好處的。他們只不過是為了面子情,不給別人說他們‘不敬老人‘的機會。 既然走完過場,面子也做到了。進門放下拜年禮物后,甚至都沒待足一刻鐘,蘇氏拉著黎池就起身離開了蘇家。 事后,黎池再想起他外公和舅舅的言行……好,相比那類黏上來就甩不掉的極品親戚,他外公和舅舅這樣的親戚,簡直太過可愛。 于是最后,黎池決定就讓他外公和舅舅,繼續這樣‘傲嬌‘下去。想要他黎池主動貼上去?不可能的,永遠都不可能的。 …… 大年初三,黎池以準未來女婿的身份,又帶上禮物去縣城徐家拜了年。 初三拜年這天,黎池并沒有見到他未婚妻徐小姐,不過吃到了她親手做的飯菜。 黎池在嘗出飯菜的味道后,有一瞬間的愣怔。 因為那些飯菜的味道,就跟當初他考中童生后、參加院試之前,在四寶店蹭書讀的那段時間里,吃到的吃食是一個味道。 而當初徐掌柜告訴他,那是徐夫人憐惜他辛苦,給他做的。 兩人婚事已定,都到這個時候了,徐小姐是沒理由來騙他的,因為婚后很容易就能拆穿。那就只能說明這桌菜是她親手做的,那么以前那些托徐夫人之名送給他的點心吃食,其實也是徐小姐親手做的…… 想明白這些,黎池那一顆靈魂年齡已有五十來歲的心,竟然羞恥地跳動失常了,狠狠地急速跳動了好幾下…… 初次相見,是在樓梯上狹路相逢,于是驚鴻一瞥…… 二次相見,是她代母上來續茶,之后有了那一場旖旎夢境…… 再后來,在院試后的那近四年間,兩人接觸漸多。 他察覺到了自己對她的欣賞,拋開老牛吃嫩草的羞恥感,矯情地說,他察覺到自己對她的喜歡與愛。 在考量了一些現實因素之后,黎池直接選擇向徐掌柜暗示結親的意圖。這樣可能顯得有些霸道,因為他并未與她本人確認過意愿。 于是黎池在推測出,徐小姐在之前就托她母親的名義給他送過點心和吃食,說明徐小姐也早就對他有意后,他終于心跳失常了…… …… 大燕朝科舉革新后,會試的開考日期是文曲星誕辰那天,與科舉的開端即縣試的開考日子是同一天,即二月初三。 這一天也是黎池的生日,而明年二月初三會試開考那天,他就滿虛十八歲了。 過完春節三天年之后,會試開考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因此,黎池從縣城回來后,就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啟程前往京城赴考了。 村里的據說擅長掐算看風水的釗大爺爺,翻歷書、掐指節、扔龜甲……等,將看吉日的一套程序做完整了,最后才給黎池選出一個動身上京的好日子。 正月初六,宜出行,宜動土,宜婚嫁……萬事皆宜。 于是正月初六這天,全村人站在村口黎水河回繞處的空地上,目送黎池他們背著包袱,漸漸遠去…… 作者有話要說: 渣作者現實中見過像黎池外公家蘇家那樣的人家,只不過我認識的那家人不重男輕女,但真的是極其自尊、很獨、絕不巴結別人家(其實是連正常的人情往來都不愿意)! 小劇場: 蘇家外公:我給你們個機會!自己倒貼上來把好處送給我們! 蘇家舅舅們:就是就是!反正我們是不會放下身段去與你們來往的! 蘇氏:兒子,我們走! 黎池:霸總,請繼續保持,告辭。[抱拳.jpg] 第58章 這次陪黎池進京赴考會試的人,依舊是他爹黎棋和他三堂哥黎湖。 本來家里面還想讓黎河也一起去的,不過讓黎池拒絕了。人夠用就好,用不著那么多。 黎池他們一行三人,步行到浯陽縣城,然后乘驢車到府城臨濠城,再又換乘到省城淮陰城,再經大運河乘船北上,最后下船后或步行、或乘轎子進京城。 黎池他們正月初六出發的,正月二十抵達京城的運河渡口。 黎池他們下了船、登上岸,岸上人聲攘攘。 有如黎池他們這樣的形形色色的抵岸行人,有正在卸貨搬貨的力夫,也有力夫閑散地或站或坐在岸邊等活兒的,以及在岸邊翹首以盼接人的…… 黎池看著這與前世風格迥異的碼頭景象,眼露贊嘆神光。 黎池他們正提著包袱,預備擠出人群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喊他們。 “黎公子!黎公子,這里這里!” 黎池尋著聲音看過去,看見了一個眼熟的人,是在淮陰城見過的趙儉身邊的楊長史。 黎池領著他爹和他三堂哥,往楊長史站的地方走過去?!皸铋L史!多日不見?!?/br> “黎公子,多日不見!”楊長史笑容滿面地與黎池打過招呼,又與黎棋和黎湖簡單示意招呼過。 “黎公子,儉王殿下想著您抵京也就是這幾天的事,于是就派了楊某在這等著。正月天氣本就正冷,這地方又是濕氣太重的河邊風口,不如我們……” 楊長史正要說‘不如我們上轎去儉王府’時,有道一聲音打斷了他的話。 “唉呀,這就是浯陽縣黎水村來的黎少爺?可叫老奴我好等??!” 黎池輕輕挑眉,看向說話的人,“在下確是浯陽黎水的黎和周,敢問貴府是?” 黎池問是這么問,心里卻已經對這個擠到面前來的人的身份有所猜測。他們在這京城中,除了趙儉,也就只與那位‘四爺爺‘還有些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