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
“你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我可以答應?!背碳敬ㄔ捯粢晦D,又說:“不過你自己想清楚了嗎?如果想不被資本綁架,必須要得罪很多人?!?/br> 季玉很有野心,到底想走到哪一步? 季玉:“試一試吧,我們哪邊不賣面子,沒有例外或許就能保持平衡,我就想賺點錢而已,不想當第一?!?/br> 她當然能理解對方話里的意思。 站得越高就越自由,但是太高……就高處不勝寒。 真到那個時候,未必事事如意。 其中牽扯復雜,畢竟并不是非黑即白。 慈不掌兵,善不掌權,比如說商州,他絕對不算個好人。 季玉當商州的助理,后面的兩年,她深諳站在山頂的風大,還很危險。 商家是幾代豪門世家,社交關系龐大,根基深厚。 但就算這樣,連著商州也未必擁有絕對的自由,只能一步步走得更小心,避免太過于樹大招風。 程季川點了下頭:“那你回頭把合同發給我的經紀人,確定沒問題就能簽約?!?/br> 話音一頓,他打量著眼前的人,又說:“其實想的太透徹未必是好事,要知道心理有疾病的大多是聰明人。你,加上一個沈淮麟,我希望你們都能開心點?!?/br> 季玉笑了起來:“原來影帝不僅僅是演戲精湛,還輔修心理學,我沒什么不開心?!?/br> 程季川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口,緩緩的又說:“別不信啊,我以前演了一個心理醫生,花了半年學習揣摩,不是亂說?!?/br> 他心里有些怪異,季玉和她樂隊的主唱,一個溫柔似水,一個冷酷如冰,自己怎么會認錯,關鍵是現在知道了,還是覺得他們很像。 大概是水和冰其實是一種東西,只是形態不同。 季玉成功的說服人,程季川自己來錄制不算,還拉了一個圈內的朋友, 趙琳琳是影后,因為生孩子已經一年沒有開工了,但是她拿了不少獎杯,咖位在那里,可以一輩子吃老本。 這檔節目有了這兩位坐鎮,聽著就讓人覺得震驚。 雖然還在籌備階段,卻莫名讓人覺得很專業,有逼格。 制作組又邀請了兩位拿過電視劇大獎的演員,添補了另外兩個評委席的空缺。這樣一來,光是邀請評委的預算就不少。 經費燃燒的速度非???。 準備就緒,節目組向各大影視公司,發出了邀請,希望能推薦合適的演員參加節目。 如果是真的一線或者流量,當然不會參加這種節目,如果表演失誤出車禍,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而且節目組像銅墻鐵壁,言明不接受保送晉級。 但這個圈子從來不缺有實力的人,有出道不久的新人,也有戲路窄事業不順的老人。 節目這樣的卡司,收視率絕對不會低,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演員報名。 官宣之后,網絡上各種消息不斷,季玉她正陪著沈淮麟參加《請聽我唱歌》。 制片人知道她是音樂博主,節目里,有意的讓她去點評現場歌手的演唱。 季玉點評不帶任何的個人觀點,只是討論現場表演。 哪位歌手慢了一拍,還有中間的爆破音有問題,換氣的時候有點不穩。 第二現場的等候上場的幾位歌手,本來抱有懷疑的也都服氣了。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聽不出這些的! 這期節目播出去,那絕對會打臉質疑的季玉的黑粉。 雖然不是音樂學院畢業的,但這位音樂素養一點都不差。 《請聽我歌唱》的制片人,也插了一句話外音,說這次節目邀請了不少音樂博主,也包括那位“每天睡不醒”。 但當時對方是拒絕的。 誰也沒想到,其實本人已經在現場! 歌手就剩最后的七強,這檔節目再錄制一個半月就結束了。 如今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很多歌手不滿意節目組給的原曲,都得自己后期改編,有時候會帶十幾個人過來,包括契合自己的樂隊。 錄制節目結束,后臺擠滿了人。 這次沈淮麟拿了全場第三,和季玉預估的名次一樣。 ―― 錄制結束,季玉連夜趕回家。 她第二天上午去了《這就是演員》的現場,不過這次她是幕后。 季玉學東西很快,多看多觀摩總沒有錯。 最近專業競技類節目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 這檔節目開通了官微,而且首期錄制的嘉賓名單也出來了。 雖然不全是流量,但基本都有讓觀眾耳熟能詳的代表角色。 節目更是打出“發現被忽視的好演員”口號,十分的吸睛。 評委程季川自帶熱度,正在籌備的階段就關注度不少。 影帝這幾年公開活動太少了,能參加這檔綜藝,粉絲覺得像是在過年。 程季川只是出道的時候,參加過綜藝,后來拿獎到手軟就推掉了這類邀請,這次他來當《這就是演員》的評委是專業對口。 畢竟誰都沒法質疑程季川的演技,那么多獎杯擺在那里。 第一期一共有四組表演嘉賓,每組兩到三個人,抽簽決定表演的片段。 同組的人商量角色的分配。 季玉比較意外的是,俞清也來報名參加了。 俞清這半年來事業一直不順,經紀人建議她來接這個通告。 這好歹是她所屬經紀公司投資的節目,同期人也是她名氣最大。 于情于理都不應該第一期就被淘汰了。 俞清看到后臺的季玉有些意外……不過轉念一想,這位和程季川關系不錯,應該是來玩的。 她倒是聽說季玉在募資,收購了一些公司股份。 但不知道季玉有參與制作這個節目。 俞清覺得兩個人的恩怨早就翻篇了,對方不至于小氣到來搞自己吧。 當初她加入樂隊被拒絕,退一步翻唱《撕碎》,本來是想吃紅利,沒想到被季玉這個原作吊打,還踩著她營銷。 對方那時應該很爽吧。 這檔節目鏡頭會全程跟拍,表演嘉賓的互動交流、同組選手相互競爭和合作,最后才是呈現在舞臺上的表演。 俞清沒有太把季玉放在心上,專心去和同組的人搶戲份最重的角色。 同組的三個人,她名氣最大,難道不應該把戲份最重要的角色給她嗎? 俞清:“我覺得挺好啊,就是這個角色臺詞有點少,或許可以加一點?” 劇本雖然是節目組規定的,但是允許演員們討論后二次創作。 畢竟十分鐘時間長短的劇本,有的角色會略微單薄,沒有太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第六十六章 俞清提議要加臺詞, 同組的兩個人不答應了。 對方要演女主角就算了…… 要是再加臺詞,那其他兩個搭檔的基本上沒有可發揮的空間。 這一段俞清要演的角色雖然沒幾句臺詞,但是卻很有表現空間。 劇本是截取十年前的一部電影。 在特殊的時期, 男女主意外相識, 相知相愛,然后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七年。 再次相見,女主角因為絕癥, 只有不到半個月的壽命。 兩個人重逢在病床前。 歲月送來的遺書, 生離死別, 成了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 這是個有點爛梗的劇情,但是導演把感情拍得很細膩,所以當年拿了很多獎杯。 一共三個角色。 女主角、男主角、帶著男主角去找人的好友。 俞清要演戲病重的女主角。 幾個人商量, 會說俞清不合適,是因為她最近很少出來營業……身材管理不到位。 不太像重病的人。 而且和角色清冷的氣質也不符,對方一定要演也可以…… 但這個角色病重,加臺詞不合適吧。 哪里有重病的人,還一直說個不停的。 一場戲, 并不是臺詞越多越好, 眼神、情緒表達都是重要表達方式。 兩個人苦口婆心的相勸,俞清堅決不同意,現場就開始改了起來。 她覺得自己臺詞少可以, 但是一共就六句話, 這誰會注意到? 這檔節目給每組演員三個小時準備時間,還得化妝, 一場錄制下來超過了八個小時, 非常耗費體力。 幾個評委湊在一起說話,他們暫時沒有工作, 今天是因為要了解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