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太后又不痛不癢地問了幾句,命人撤了茶點,問迎春:“什么時辰了?” 迎春恭敬地回答:“快午時了?!?/br> 太后往殿外看了看,面色微沉,低聲對迎春說道:“你去外面看看?!?/br> 迎春應言去了,明長霖看了看君瑤,兩人一同起身說道:“時辰不早了,我們也該告退了?!?/br> 太后抬手制止:“急什么?難得入宮一次,留下來吃過午膳再走?!彼虼蕉?,笑容明麗動人,“難道你怕回去晚了不成?若是留得晚了,哀家親自命人送你回府?!?/br> 君瑤與明長昱只好留下,兩人與太后又坐了兩盞茶光景,太后也沒命人擺飯,倒像是在等人似的。君瑤起先喝了半盞茶,眼下也不去動茶盞了,生怕這樣等下去,飯還沒開便因水喝多了要如廁。她昂著頭,腰背挺得筆直,承受著厚重的衣裝和發飾,勉強認真地應付著太后的話。 又等了許久,迎春才與一行人步履盈盈的入了殿。那為首的人君瑤自然熟悉,正是永寧公主。身為公主,她帶有幾分驕矜,見了太后,面上還有些別扭。 與她一同入門的,還有一位宮裝華麗的女子,年紀與太后相當,先于永寧公主一步,向太后行禮。 太后見了她,面色未改,只是細黑的眉輕輕一顫。 那柔太妃眉面相清淡,眉眼古典柔婉,似一朵月下茉莉,宛如從畫中走出的女子,連聲音也細柔如水。 “免禮吧,”太后說。 柔太妃盈盈然起身,看了眼君瑤與明長霖,“我來的不巧,像是叨擾太后了?!?/br> 太后依舊笑意淺淺,說:“你是來得正巧,留下一道用飯吧?!?/br> 已經過了午時,其實柔太妃是吃過午膳來的,本以為太后這邊也用過飯了才過來請安,誰知在殿外遇見永寧公主,這才與她一道進殿來。 幾人帶著貼身的侍女移步到用餐之處。幾張的黃梨桌案上已擺滿了各種菜色,雖等候著許久,可都是菜色都還是新鮮熱乎的。幾人按位次入座,君瑤坐在最末端。宮中禮儀很嚴,用飯期間沒說一句話,侍女上菜時,連碗筷相撞之聲也沒有,寂寂然像飄進來似的。君瑤早就餓了,默默地吃飯品菜,甚至嘗出許多好滋味來。吃飽后,又暗自打量著其他人。 太后端坐上首,關切的看著永寧公主,眼神溫柔卻露出嚴厲苛責。永寧公主自入殿里,神色就有些不快,不過看得出在克制著。她身后的人專注地為她布菜,手伸向遠處時稍稍側身,面向了君瑤。 君瑤認出著侍女是昨日在天香繡坊馮雪橋處見過的白清荷。她的目光未曾多留,又掠過柔太妃,柔太妃食不知味,吃得極少,只不過礙于太后沒有用完,勉強吃些。 “柔太妃吃得這樣少?”太后隨口問。 柔太妃輕輕扶著胸口,說:“太后宮中的飯菜很是可口,只是我身體有些不適,胃口不好,沒口福罷了?!?/br> 太后欲言又止,輕輕“哦”了一聲。愣了愣又似覺得態度過于冷淡,又說:“可讓太醫看過了?” “何必驚動太醫?”柔太妃自憐地說,“不過是這兩日天氣熱了些,沒什么食欲而已?!?/br> 太后又“哦”了一聲,興致缺缺地向勸君瑤與明長霖多用些,誰知看過去,見她們二人桌上的杯盤大多空了,愣了愣才吩咐迎春,說:“去將飯后茶湯端上來吧?!?/br> 繼而又上了茶湯與果子,一盞沆瀣漿,兩塊山海兜,吃完后,又喝了半盞清茶,這午膳才結束。 一行人又轉移到正殿,太后可親地將君瑤與永寧公主安排在一處,說:“劉姑娘與永寧年紀相當,你來京城不久,若需玩耍,就讓永寧帶著你。聽說這京城內時興好玩的東西很多,這宮中也有不少珍奇之物,你若想玩,只管叫上永寧,就當是好姐妹?!?/br> 君瑤怔惑,瞥了眼永寧公主,對方斜視而來,略帶不屑。 明長霖笑著說:“太后,我才是劉蓁的好姐妹呢,這幾日我便會帶著她去逛街,京城哪里好玩哪家酒樓好吃,誰會比我清楚呢?” 太后掩唇,“你還吃味了?又沒說不帶著你?你們三姐妹一同去玩也是好的?!?/br> 君瑤只覺得太后口中的“姐妹”聽著刺耳。事到如今,她若還不明白太后的用意就當真太遲鈍了。 柔太妃也因而輕笑:“巧了,我娘家也有位年紀相仿的姊妹,過幾日也要入京了。不如約上一起玩耍?”她看向明長霖,說:“京中的女孩兒也愛蹴鞠的,我娘家的姊妹蹴鞠玩得極好,不如叫過來辦一場蹴鞠比賽?!?/br> 太后紅唇輕抿,欲言又止,只能勾唇笑了笑,不置可否。 柔太妃往殿外看了看,微云淡淡,陽光溶溶,風中隱約還有如絲如縷,于是說道:“剛用過膳,太后也該休息了,不如我帶翁主與劉姑娘去花園走走?” 太后說道:“午后陽光太毒,都是姑娘家,被曬著可不好。柔太妃你身子不好,何不早些回宮歇息?我會讓御醫去為你診診脈?!?/br> 這是逐客之意,柔太妃畢竟位分低,不敢違拗太后的旨意,只得起身告退,末了又輕柔地說:“我為公主、翁主還有劉姑娘備了些薄禮。若不嫌棄,待公主等人離宮時,我派人給你們送來?!?/br> “何須麻煩?”太后莞爾,“幾個姑娘我喜歡得緊,不定會多留一會兒,難道你要一直等著?直接讓婢女隨你去拿就成了?!?/br> 柔太妃道了聲好,帶著人告退。君瑤與明長霖都帶了貼身侍女來,都照吩咐一同去了,永寧公主則吩咐白清荷一同前往。 午膳后,陽光燠熱而慵懶,一絲風也無,殿中的熏香直而緩地飄升著,令人困乏。幾人移步到涼爽的榆柳之下,太后也撐著困乏,帶著君瑤幾人賞魚。 君瑤這才明白,為何有人會說宮中歲月漫長。這森森宮墻,猶如深海,一邊困住行動,一邊束縛著靈魂。就如今日,宮中打發時間的方式,賞花賞魚用膳,漫漫時光度日如年;也有深宮算計傾軋,將人仍在油鍋里煎熬…… 大致將水缸中的魚數清,君瑤尋思著何時能離開皇宮,卻沒想迎春一臉不安地疾步而來,匆忙行禮后說道:“太后,不好了?!?/br> “何事如何驚慌?”太后向水缸中扔了幾粒魚食,問道。 迎春欲言又止,滿眼忐忑地看了太后一眼,咬牙說道:“方才有人來傳,說……說是公主帶的那個侍女,死在了柔太妃宮中?!?/br> 幾人猛然一驚。 永寧公主面色一沉,冷聲問:“怎么死的?” 迎春搖頭:“奴婢不知?!?/br> 君瑤問:“我們派去的人呢?” 迎春說道:“公主的侍女死時她們都在,所以也被扣押了?!?/br> 那兩位侍女,都是侯府之中忠心耿耿的人,隨君瑤一同來的,還是明長昱的貼身侍女紅硯。若是她們被當做嫌犯,多少都會讓侯府受到非議和牽連,連君瑤與明長霖也免不了受影響。 一瞬之間,君瑤心思百轉千回。為何死的人是公主帶的人?為何會死于柔太妃宮中?這是意外還是早有預謀? 任何事情,哪怕是尋常小事,一旦與宮廷朝堂沾上邊,都可能化作滿城風雨——或許只是暴風雨的開端。 太后厲聲道:“擺駕?!比ト崽鷮m中。 作者有話要說: 公主的婚約之類的不存在的,大家不要太在意。 我只站君瑤和明長昱! 這兩天太累,本來想多寫點。但昨天的新聞驚到我了,覺得還是該悠著點,別太累。 各位萌萌也要注意健康。 第163章 宮中密事 柔太妃單獨居住在聚芳宮,公主的侍女一死,她便下令封鎖了宮殿,不許任何人出入,并派了親信去御醫和懂醫術的穩婆。也暫且將侯府的侍女也留了下來。她知道此舉或會得罪侯府,可人死在自己宮中,最大的嫌疑就是自己。事有輕重緩急,當下最重要的,是洗清自己的嫌疑。 誰知親信還沒帶人回來,太后先帶著人趕來了。她整理儀容,強壓下心悸與驚惶,面色平靜步履平穩地出去相迎。 迎出去,才知來得不僅僅是太后,還有明長霖、君瑤與永寧公主。 太后處事相當凝練,等柔太妃行了禮,才不急不緩地問:“人可是真死了?” 柔太妃僵硬地點頭,“是?!?/br> “尸首呢?”太后問。 柔太妃說:“在偏殿,還沒讓人動過?!?/br> 太后立即示意迎春前去查看,又問:“當時誰在?” 柔太妃早已問過去取禮物的侍女,便說:“只有翁主與劉姑娘身邊的侍女?!?/br> 太后神色一凜,直直盯著她,緩緩道:“既是去取備好的禮物,為何會讓她們三人單獨在一處?” 柔太妃暗自心驚。送禮本就是她臨時起意,帶著人入宮之后,她便讓三個侍女在偏殿里等著,自己則吩咐人去庫中取些貴重的物件兒來。她是貴妃之尊,怎么會陪三個侍女,所以吩咐好后,就徑自回寢殿休息了。誰知竟會鬧出人命? 可若她早備好禮物,情況或許會不一樣。只需讓宮女把禮物當面送出去,再送走即可。 所以太后由此一問,應該是在懷疑她了。 她心中大駭,說:“她們只是三個侍女,我如何會時時看著?” 不過片刻,迎春就去看了尸體,回來后對太后說道:“太后,公主的侍女的確死了,尸體尚溫?!?/br> 此時,御醫與穩婆也到了殿外,柔太妃去吩咐了幾句,才準太醫和穩婆去看尸體。 君瑤始終注意著柔太妃的一言一行,除了發現她緊張之外,并未看出什么端倪。若那白清荷的死當真與柔太妃有關,為何她會選擇在自己宮中動手?這并不符常理。但宮中的隱秘詭譎深邃,或許不能按常理推想。她沉吟著,起身行禮道:“太后,能否讓我見見我的侍女?” 太后面色一沉,盯了她一眼,似猶豫一瞬,便點頭許了。雖說死的是永寧公主的人,且牽連柔太妃,可她不想與侯府的人產生嫌隙,尤其不想當面拂了君瑤與明長霖的臉。 得到允許,君瑤與明長霖立即去見了紅硯與明長霖的侍女阿影。出事后,柔太妃命人將兩人關在雜物房中,可并未虧待。君瑤當然十分信任紅硯,入房后將門闔上,問:“當時是何情況?” 紅硯謹慎地說:“入了這宮殿之后,柔太妃讓我與阿影以及公主的侍女去偏殿等候。候了小片刻,公主的侍女突然說身體不適要出門透氣,便扶著墻出了門。我與阿影在殿中等了一會兒,突然聽見殿外有人驚呼,出門查看才發現原來是公主的侍女死了?!?/br> 君瑤蹙眉,若有所思:“她死時是什么狀況?” 紅硯仔細地回憶著:“倒在殿外,離柱子較近。她上身倒在屋檐下,腿伸在石階上,有點像是坐在石階上才倒下的?!?/br> “那時可有什么人?”君瑤問。 紅硯搖頭:“只有柔太妃的貼身宮女,以及我與阿影。那宮女發現人死后立即去找柔太妃了,我與阿影未曾離開偏殿半步,接著就被人帶到了此處?!?/br> 君瑤頷首:“在那人死的地方可有什么痕跡?” 紅硯想了想:“我沒注意,當時太匆忙了,來不及細看?!?/br> 問完之后,君瑤與明長霖來到那處偏殿外。這偏緊挨著正殿,殿內正有御醫與穩婆在查看尸體。君瑤根據紅硯的描述,走近白清荷死時倒地的地方,在附近的石階與廊檐下仔細查看。明長霖也聽過她查案的習慣,也蹲下身幫她尋找蛛絲馬跡。 這宮殿本就有人經常打掃,白玉石階與青磚屋檐下都未染灰塵,暫且沒有發現任何痕跡。 “眼下先等阿影與紅硯脫困?!泵鏖L霖說道。 死一個侍女是小,可若關系到宮廷中的隱秘或禁忌,就不大好插手去查。君瑤也懂得這個道理,輕輕頷首。 不久后,太醫與穩婆都出了偏殿,君瑤與明長霖正好也一同回正殿。 行禮過后,太醫先說道:“微臣查了公主侍女的尸身,并未發現致命的傷痕,也沒在她口鼻之中發現毒物,暫且……不能斷定她的死因?!?/br> 穩婆接著說:“奴婢脫下她的衣服仔細看過了,的確沒有要命的傷口。只是手肘內側有些燙傷的痕跡?!?/br> 君瑤暗自聽著,聽聞太后說:“這倒是奇了,既沒受傷,也沒中毒,為何會突然死了?” 御醫與穩婆面面相覷,不能立即解惑。 君瑤緩緩開口,說:“方才我聽我的侍女說,公主的侍女是感到身體不適才獨自去殿外透氣的?!?/br> 御醫推測著,說道:“若她死前感覺身體不適,或有可能是本身就有疾病?!?/br> 永寧公主說:“她跟了我多年,我從不知她有何疾病。何況她平日看起來精神很好,從未向我告過假?!?/br> 君瑤問:“她手臂燙傷,可有告訴過公主?” 永寧公主側眼看她,冷淡地說:“沒有?!?/br> 君瑤蹙眉,轉而問穩婆:“那燙傷是什么樣子?嚴重嗎?” 穩婆說:“燙紅了一片,起了皮,但只燙傷了一小片,不算太嚴重?!?/br> 君瑤又問:“能判斷燙傷多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