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國式燕 第104節
在湖底,她看到了抱膝而坐的彰華,正在閉目不知想什么。 謝長晏游過去,抱住了他。 彰華睜開眼睛,看到她,微微一怔,然后帶著她浮出水面。 “朕沒事?!彼税涯樕系乃?,停了停,又道,“舒服多了?!?/br> 謝長晏拉他上岸,拿著衣服回竹屋內,幫他擦拭身體穿上衣衫。 彰華靜靜地看著某個地方,謝長晏扭頭,發現是那堵原本掛著《齊物論》的墻,如今墻面空了,卻留下了一個淺淺的印子。 她心中有些歉然:那幅字一直放在紅船上,紅船炸沉時也就沒了。 彰華緩緩開口道:“父王出生時,也是雙生子,但他的弟弟,朕的皇叔十分荏弱,還未開始喝水,便先開始喝藥。父王從小目睹皇叔的痛苦。十歲時,皇叔終于挺不住,在病榻上痛不欲生地哀號,求皇祖父賜他一死?;首娓覆淮饝?,他號了整整一夜,才終于咽了氣。父王在一旁被嚇壞了……” 竟有那樣的過往!謝長晏震驚。 “所以朕能理解當時他為什么那么斬釘截鐵地保一個棄一個,為什么能做到對知幸那么殘酷——他希望他盡快結束痛苦?!?/br> 只是沒想到謝知幸竟能活下來。憑借謝懷庸當時三腳貓的煉丹術和醫術,他竟活了下來。 她曾寫信給五伯確認此事,五伯給她回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短短七個字:“乾為天。君子當仁?!?/br> 也就是說,謝懷庸當時給謝知幸占了一卦,是“乾為天”,大吉之兆。寓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因此,謝懷庸順應天命救了他,養大他,在知字輩中,取名“幸”。知幸。 “朕十五歲時得知自己竟有如此奇異的身世后,著實消沉了一陣子。偏遇大婚前夕,父王派了宮女來教朕敦倫之事。朕便情不自禁地想到,爺爺、父親都如此,朕的兒子很可能也是孿生子。若也是如此遭遇,朕會如何?當如何?每每那時,索然無趣,久而久之,便招來了猜疑之名?!?/br> 謝長晏一怔。燕王久久不婚,后宮也沒有妃子,世人都道是他性好孌童所致,沒想到竟有這等緣由。 彰華說到這里,直勾勾地看著謝長晏,目光閃爍,顯露出難得一見的不安和歉然:“晚晚,朕可以再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br> 選擇逃離這樣無趣的宿命。 選擇另一種海闊天空的人生。 只要你愿意。朕,皆如你所愿。 謝長晏想了很久后,上前一步,側頭吻住了他的嘴唇。 彰華一愣,一時間反而不知作何反應,立在原地無法動彈。 謝長晏慢慢地脫去剛給他換上的衣衫,再脫去自己的?!氨菹略瓉硎呛ε履欠N事啊……但是二哥不是已經證明給陛下看了嗎?其實是可以活下來的。而我們,跟皇祖父和父王,都不一樣?!?/br> 我們從不放棄希望。 我們,不一樣。 春風吹拂湖面,水波漣漪。 粉融香汗流山枕,盡君今日歡。 華貞八年四月初一。燕王迎娶新后,普天同慶。 帝后于大殿上,捧婆娑美酒,邀群臣同醉。 風小雅親自cao琴,唱了一曲《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酒至半酣,風小雅收琴,至后殿向帝后辭別。 彰華似早有預料,沉默片刻,道:“是時候了,去吧?!?/br> 謝長晏看到他身后的焦不棄和孟不離:“孟兄也要去嗎?” 孟不離朝她鞠躬行了一禮。 謝長晏有點舍不得,但一想到他本就是風小雅的隨從,只好忍痛割愛。她倒了三杯酒,捧到三人面前:“此去璧宜,兇險難測。然——我與陛下,與子同仇?!?/br> 風小雅和孟不離雙雙接過酒杯,將酒一口飲盡。 風小雅就此帶著孟不離和焦不棄雙雙離去,宛如月下三道幽魂,緩緩消失在了視線中。 謝長晏喃喃道:“籌備和醞釀了整整一年,對付如意門的計劃終于開始了……只希望鶴公再見秋姜時,不要心軟。只要他能挺住,就一定能成功?!?/br> 彰華走過來,握住她的手,眉目深深:“與子攜行?!?/br> 第141章 尾聲 千里之外的程國王宮,年輕的女帝頤殊于睡夢中翻了個身,突然聽到清冽的水聲,一個激靈醒了過來。 她睜開眼睛,發現榻旁坐了一個人,正背對著她在倒茶。 頤殊第一反應就是要叫,那人回頭悠然道:“女王陛下,好久不見,可安好?” 外間的燈籠沒熄,淡淡的燈光照上來人的臉。頤殊的表情頓時松了口氣,拍了拍心口:“是你啊,秋姜。唔,或者,該叫你——如意夫人?” 秋姜放下茶,沖她嫣然一笑。 【全文完】 第142章 后記 2010年,寫完《圖璧》時,就想寫頤非的故事,內容都想好了,名字也起好了,叫《歸程》,甚至都寫了20萬字了,然而……某天重讀時,覺得不盡如人意,沒有表達出我想要表達的東西。于是停更、修改,磕磕絆絆地重寫。而與此同時,彰華的故事在《歸程》的寫作過程中變得豐滿起來:啊,他是那樣的一個皇帝啊,還有他的寵臣風小雅,歸程的男二,竟然是這樣的存在…… 慢慢地,《式燕》就構思完成了。 每當寫不動《歸程》時,我就寫一點《式燕》……當《式燕》把《歸程》的緣起全部劇透光了后,《歸程》對我豎起的墻終于轟然倒塌,得見墻內的姹紫嫣紅、萬千風景。 原來如此。我過于糾結埋伏筆、埋前因,反而成了寫《歸程》時最大的障礙?!稓w程》,不應該是“秋姜和風小雅有怎樣的過去”,而是“秋姜和頤非如何鏟除如意門”的過程。那樣才是那個故事所要體現的“歸”之真諦。 所以,我開始認認真真地寫《式燕》,寫彰華和他有趣的皇后,寫他初見薛采時的情形,寫他前往程國的經歷——當我重寫程國三王夜談的場景時,就會覺得很有趣——原來,在姜沉魚看來是這般這般的景象,當視角轉換成彰華時,每句話的含義就完全不同了。 真有意思啊……作為作者的我也很意外呢。不知老讀者們看到時會是什么感受呢? 總之,時別八年,身為作者的我帶著《禍國》系列又回來了。請多多指教。也希望你們會喜歡彰華和謝長晏這一對。 十四闕于春光明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