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節
ps:明天晚上八點雙更,原本是31號完結,想了想趁著周末直接把男女主的番外也扔了,啾~ 第166章 番外(三) 云禧五年。 姑蘇城的花燈節雖然比不得汴梁城中繁華熱鬧, 倒也有幾分天子腳下未有的韻味。 今日是元宵節, 這姑蘇城中最為熱鬧的一條街道早早就已置好了花燈,又置了燈謎并隨技人斗耍,只是這會天色還早,街道上除了該有技人和攤販之外,倒也只有三三兩兩幾個游人先賞看了起來。 而就在這三三兩兩游人之中卻有一輛用烏木而制的青布帷蓋馬車,此時正慢慢穿梭在這條小道上。 這輛馬車外頭并未懸掛任何木牌,可落入游人的眼中卻還是不敢過于靠近,只因無論是這馬車的用料還是趕車的人看起來都不似尋常人家出身, 不掛木牌只怕也不過是為了遮掩身份罷了。 因此那些游人在瞧見這輛馬車過來自是紛紛避讓開來,倒是讓本就還算寬闊的街道更加寬松了些許。 外頭花燈早已高懸… 而馬車的一角車簾也被人從里頭掀了起來勾于一處的掛鉤處,外間的人看不清馬車里頭是個什么樣子,可馬車里頭的人卻是能夠把街道上的光景一覽無遺。馬車大概是為了方便里頭的人賞看花燈, 速度并不算快。 “瞧見過這么多地方的光景,倒是這姑蘇城里的花燈最為好看…” 說話的是一個年輕婦人,她看起來也只有二十多歲的年紀, 梳著一個如云髻,穿著一身月白色豎領長袍, 衣袍底下繡著紅梅,外頭又罩著一身鵝黃色的斗篷。這會她一面說著話,一面是朝身側的男子看去, 馬車兩側懸掛著宮燈,她這廂剛轉過臉來,那張面容便也一覽無遺。 女子的容貌并不算特別出色, 可眉眼含笑,面容清麗柔和,倒也是一個難得的清麗佳人。 “你若喜歡,我們便在這姑蘇城住下…”說話的男子也是二十五、六的年紀,他披著藍灰色的大氅,面容在燭火的照映下很是溫潤,尤其是嘴角噙著的一抹笑,讓人只這般看著便能想到“霽月清風”四個字。 只不過… 他的身體看起來并不算好。 這馬車里頭置著炭盆,較起外頭已是溫暖如春,可他不僅手上抱著個暖手爐,就連膝上也鋪著厚重的白狐毯子…大抵是外頭的寒風照了進來,他這會便有些忍不住輕聲咳了起來。 兩人正是當年從汴梁出來的趙盱和許婉。 這會許婉見趙盱這幅模樣,自是著了急,她一面是取過茶案上的茶盞遞了過去,一面是輕輕拍著他的后背,等他用完了茶緩過那陣子輕咳才又說道:“我把簾子落下來?!?/br> “不用…” 趙盱笑著把手中的茶盞置于一側,而后是握住了許婉的手:“我無事,你慣來最喜歡花燈節,別因為我的緣故而掃了興?!彼f這番話的時候,修長而又清潤的指尖細致得把她被風吹亂的發繞于耳后,目光也是一瞬不瞬地看著她。 這些年,她為他犧牲得已經夠多了。 他不希望這一年只有一回的花燈節,也因為他的緣故而掃了她的興致。 許婉耳聽著這話,有心想與人說些什么,只是看著他眉眼溫潤如玉,一時倒也有些不好開口了。她索性倚在了趙盱的懷里,握著他的手與他一道往外頭看去,外間長街上花燈高懸,他們這廂望出去,伴隨著月色與燈火,倒是讓那些花燈也多了些朦朧感。 她就這樣靠在他的懷里,說起了一樁往日從未與他說起過的舊事:“其實我喜歡花燈,不是因為花燈好看,而是因為王爺?!?/br> 她的嗓音輕柔、眉目彎彎,等前話一落便朝身后的趙盱看去,眼看著他面露怔忡便又輕輕笑了起來:“王爺準是不記得了,可我卻忘不了…”許婉說到這卻是稍稍停了一會才又看著趙盱,繼續柔聲說道:“元和九年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日子?!?/br> “我帶著家仆出門賞花燈,可惜街上的人實在太多了,我被人推搡著就和仆人走散了…” 或許是想起了那日的光景,許婉說著說著,臉上的笑意卻是越發深了幾分,她仍舊倚著人,一雙眉目稍稍抬起,口中是跟著一句:“書中常說禍不單行,以前我不覺得,可那日倒是體會了一番,我和仆人走散之后又不小心崴到了腳,也就是那時,我遇上了王爺?!?/br> 馬車里頭仍舊縈繞著許婉輕柔的嗓音。 而趙盱手環著她的腰肢,在她的敘述之中,倒是也記起了幾個片段。 元和九年的花燈節—— 他正好因為有公事來不及參加宮中的宴會,后來忙完了時辰也晚了,索性便獨自一人在街上閑逛了起來,如今想來,他那日倒是的確是幫了一名女子。只是那名女子戴著帷帽,連一面之緣都稱不上,他自然沒過多久便忘了。 “婉婉,我…” 趙盱握著她的手剛想說話,只是還不等他說完便被許婉用手抵住了唇。 燈火之下,許婉眉眼含笑,對著他輕輕搖了搖頭,口中跟著一句:“王爺不必多說,我知道的?!蹦欠N時候,又是那個樣子,她自然不會期望趙盱會記得她。 “后來,我回去后曾差人私下尋覓了許久…” 許婉收回了抵在他唇上的手,重新朝人的懷中倚去:“可是汴梁城這個地方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下,想尋一個人又豈是那么容易?我尋了許久也尋不到,倒是未曾想到,在一日的宮宴上遇見了你?!?/br> “那個時候,我才知道你就是太子殿下?!笨上菚腥硕家詾橼w盱會娶昌平郡主,她雖然有些難過,倒也未曾想過強求,只是未曾想到,后來會生出這樣的事。 許婉想… 趙盱一定不知道,當日她在家中接到圣旨的時候是有多么的高興,她慣來是個清和的性子,可在得知要嫁給趙盱的時候,卻是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她從未這樣高興過,甚至連身邊的丫頭們都忍不住笑話起她。 雖說后頭又生出了些別的事,可她到底還是如愿以償嫁給趙盱了。 她想到這,臉上的笑意卻是又深了許多。 趙盱看著許婉眉眼含笑的模樣,眼中的笑意較起先前卻是也更添了些溫和,他什么也不曾說,只是攬著她的腰肢垂眼看著她。他的確不知道他們兩人之間有這樣的淵源,可他卻也很慶幸,慶幸今生能夠與她結為夫妻。 當初知曉這雙腿可能這輩子都治不好的時候,他曾想過要取消和許婉的婚約。 他不希望耽誤人家姑娘的一生。 可也不知道那會許婉是打哪兒聽到了風聲,竟在一日不顧旁人的阻攔來到了他的面前,雖說他們以往在宮宴上也看到過幾回,可他是太子,而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貴女,縱然有過幾面之緣,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因此那日,還是他們頭一回那么近距離的見面。 趙盱記得那日是個晴朗的天氣,他坐在輪椅上,背靠著一顆梧桐樹翻著書,而后便聽見了一陣紛吵聲,也就是那個時候,他看見了在城中素來有端莊大度名聲的許婉紅著臉喘著氣,不顧禮儀得跑到了他的面前。 “我聽說殿下要取消婚約?” 這是那日,許婉與他說的第一句話。 那會他在想什么呢?大概是有些微怔的,他從母后的口中聽到過許多關于這位許小姐的為人品性,無外乎是個禮儀端正的貴女,可那日他見到的許婉與傳說中相較實在是差別太甚。 不過那會他也只是輕輕笑笑,合了手中的書,與她說著:“許小姐既然知道了,那么我也就不多說什么了。如今我的樣子,許小姐也瞧見了,太醫說我這雙腿這輩子都治不好了,我自然是不能耽誤許小姐的?!?/br> “我不同意…” “趙盱,我不同意你取消婚約,這是天家賜得婚約,世人都已知曉你我要成親,我絕對不會同意你取消婚約?!?/br> 那個時候,許婉站在梧桐樹外的日光下,一身水藍色的水袖長裙,臉上帶著汗,青絲看起來也有些亂,那個時候的她真得算不得好看,可也不知為何,那一幕的景象卻深深得刻進了他的腦海中。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他竟有些舍不得了。 所以,他按照婚約娶了她。 只是趙盱原本以為那日站在梧桐樹外直呼他名字的才是她真正的性子。 可后來的相處之中,她卻仍舊恢復成以往傳言中的那個模樣,氣質謙和而又大度,無論是母后還是旁人,對她都是摘不出一絲錯處的。如今想想,或許她是把今生所有的勇氣都賦予在那一日。 趙盱想到這,攬著她腰肢的手卻是又多用了些力道。 他的唇正貼在她的耳邊,此時外頭游人漸漸多了起來,而他聲音喑啞,卻是帶著十足的慶幸說道:“婉婉,我很慶幸,當日你能來尋我?!?/br> 倘若沒有她的堅持,或許他們根本不會有現在。 他很慶幸,也很感激… 她會拋棄所有的矜持,帶著自己的堅持來尋他。 許婉聽著耳邊傳來的這句話,眼中的笑意卻是又深了許多,她什么都不曾說,只是轉過身子看著他,馬車之中燭火通明,卻不抵她眼中的笑意。 那個時候,她也猶豫了許久。 她這一生都未曾有過這樣膽大的時候,可只要想著若是連試都不去試一下,她這余后的一生肯定是要后悔的。 因此她不顧旁人的阻攔,跑到了他的面前。 那個時候的她一定難看極了,可她卻不后悔,她前十多年,循規蹈矩從來不敢有一絲錯,禮儀規范的就連宮中的貴人都常??淦鹚?,可再好聽的名聲又有什么用?若是連自己的未來都不去爭一爭,那活著又有什么意思? 所以… 她很慶幸那一次的膽大。 外間行人漸漸多了起來,伴隨著外頭的歡鬧聲,是許婉看著趙盱柔聲說道:“我也很慶幸?!?/br> 慶幸你我能夠在一起。 作者有話要說: 趙盱和許小姐的故事,正文沒怎么提,所以就在番外圓滿了下~ 第167章 番外(完) 云禧十五年。 江南魚米之鄉慣來是繁華而又熱鬧的, 此時一輛馬車正穿梭在長街上,趕車的是一個身穿黑衣的男子, 而他的身旁是一個身穿水碧色的婦人, 卻是暗一和水碧。 他們這一行人正從邊城過來,大概是馬車步入了這南地, 連帶著身上的那股子黃沙氣也消散了不少,瞧著前頭一座刻有“嘉興樓”的標志,水碧便轉過頭朝里頭笑著說道:“主子,夫人, 我們快到了?!?/br> 她這話剛落, 里頭便傳來了一道綿軟的女聲:“到了嗎?” 緊跟著是一只保養得極好的纖纖素手掀起了一角車簾, 車簾被掀起, 里頭的光景倒也能夠窺見幾分。如今手握車簾的正是一個美貌婦人,她的面容清麗, 右側臉頰上有一顆小痣, 一雙眼睛也不知是不是剛剛睡醒的緣故還添著幾分水意, 這般望過去竟也辨不出她如今是何年紀了。 她就這樣握著車簾看著外頭, 在看到“嘉興樓”三字的時候便輕笑著說道:“幾年未曾來了,倒也怪有些想念那處的味道了?!?/br> 等這話說完—— 里頭便又傳來了一道男聲:“你若喜歡, 把里頭的大廚請回去便是, 也省得你總記著?!?/br> 女子耳聽著這話便落下了手中的車簾,往身后看去,端坐在軟榻上的那個男人著一身玄服,滿頭青絲僅用一支玉簪束起, 他如今也有四十的年紀了,或許是因為歲月的沉淀,倒是讓他的面容也少了些年少時候的淡漠,多了些儒雅。 除了那雙眼睛,仍舊黑沉沉得,恍若一口幽深的古井。 不過在看到婦人朝他看來的時候,他眼中的那抹黑沉也就漸漸散開,化作幾分笑意…他合了手中的書,而后是伸手拂過婦人微亂的頭發,跟著是又一句:“不喜歡?” “再好的美味佳肴日日享用也就失了味道…”婦人一面說著話,一面是笑著朝人倚去,她任由男子撫著她的面容,口中是又繼續說道:“何況如今你我每年都會出來,路過的時候吃上一口,豈不正好?” 男子聞言倒也未再多說什么,只是依舊握著她的手,攬著她的腰肢坐著。 兩人正是沈唯和趙睢。 當年沈唯誕下一雙兒女后便被迎入了中宮,她所生的兒子在滿月禮上就被封為太子,女兒也被賜了“安平”作為封號。此后十余年,番邦小國因為趙睢的名聲不敢進犯,慶云國中也實屬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而那些曾今對沈唯有過質疑的大臣也早在沈唯誕下兒女之后歇了心思。 自然,也有些大臣覺得后宮只沈唯一人實在不像話,時常會上折子勸諫趙睢選秀,不過每回那些大臣呈上去的折子沒過去多久,趙睢便會賞賜不少女人進他的府邸…那段時日,汴梁城中還當真是每日趣聞不斷。 不是今日李姓大臣家吵翻了天,就是明日許姓大臣妻妾哭斷了腸。 久而久之,這朝中誰還敢說道這些? 后來,太子日益長大,自從他可以掌政之后,趙睢和沈唯兩人就時常把朝中事務拋給太子,去外頭游玩。這次他們就是剛從邊城探望霍飛光和梁令岳回來,要回汴梁的時候路過江南,索性便打算在這處歇歇腳,也滿足下沈唯的口腹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