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節
聽聞王徽之登門拜訪,謝尚驚訝,立馬讓仆人將王徽之請進來。 “聽聞王五郎的燙發染發技術,天下獨一份。不知尚是否有幸,能體會一番?”謝尚微笑著請王徽之坐下。 走進屋內,王徽之也不坐下,他心不在焉地掃了眼謝尚,語氣淡淡地言道:“此事容后再議。眼下有一事,需請驃騎將軍幫忙?!?/br> 謝尚作揖:“尚,定當盡力!” 哪怕王徽之不說,謝尚也清楚王徽之此番登門尋他的目的。 作者有話要說: 王羲之:虎犢,放了我家七郎。 王彪之:來人,將他關起來! 王羲之:…… 王彪之:還有誰!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可愛多、27126809、我舞秦風 10瓶;小唐子 5瓶;嘛花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0章 祈福 王徽之臨時寫了一個劇本, 讓人在御街上搭了個臺子, 敲鑼打鼓,吸引百姓們的注意。 路人見有熱鬧可看,紛紛跑去湊熱鬧。 人多之后,王徽之讓仆人拉開幕布。 謝尚、武陵王、瑯琊王、阿陌站在舞臺上。 瑯琊王坐在席上,阿陌守在一旁。今日司馬丕要在舞臺上扮演‘王獻之’這個角色。 武陵王與謝尚分別站在舞臺的東西兩邊。 司馬丕正在看書, 武陵王忽然朝他走去。 “王七郎,朝廷無糧救濟遺民,此事該如何處理妥當?” 臺下的觀眾聽聞此言, 面露驚訝的神色。 認識王獻之的貴族子弟, 面色更是古怪。這明明不是王七郎, 武陵王為何要管瑯琊王叫做王七郎? 司馬丕請武陵王坐下,笑著告訴武陵王:“殿下不必煩惱。獻之已經準備了二十萬石糧?!?/br> 聞言, 武陵王面色大喜,激動地問道:“當真?” 司馬丕頷首, 笑著言道:“早知朝廷有此舉措, 獻之擔憂遺民無糧果腹,故而變賣家中田產,向親友借錢。大量購買糧食?!?/br> 武陵王驚訝地說道:“王七郎真是聰慧過人!” 語氣一轉, 武陵王皺著眉頭說道:“不過,眼下朝廷國庫空虛, 只怕無法給王七郎回報……” 司馬丕搖頭說道:“此乃獻之捐糧,不求回報,但求晉國遺民能平安渡江!” 武陵王拍手稱贊:“好!王七郎乃君子也!無私奉獻, 救濟遺民!小王定要向朝廷上表!” 司馬丕拒絕道:“多謝殿下,獻之如今還在服喪,加官進職,只怕不合適?!?/br> 武陵王改口說道:“如此,那等桓大將軍與郗嘉賓歸來,小王再上表陛下太后,一道封賞汝等!” 武陵王起身離開。 阿陌愁著一張臉,開口對司馬丕說道:“七郎,私下屯糧,會遭人猜忌,只怕不妥!更何況,七郎付出如此之多,不求名不求利,實在是太可惜了!七郎救天下蒼生,可蒼生卻并不知曉乃七郎出手相救……” 司馬丕淡笑著說道:“此舉本就非為了名利,只求心安罷了?!?/br> 阿陌轉身面對觀眾,哭著說道:“我家郎君為何如此大義無私!” 此時,站在另一旁謝尚開口說話了。 謝尚微蹙墨眉,出聲言道:“遺民從三十萬人,增加到六十萬人!越來越多人過江,糧不夠救濟遺民了,這該如何是好?” 謝尚做出苦惱的模樣,沉思了少頃,他忽然說道:“立即修書給王七郎!王七郎乃瑯琊王氏嫡子,知己廣泛,必定能幫助一二!” 謝尚馬上坐下來,做出修書的動作。 這時候,王徽之登臺了。 王徽之朝司馬丕走去,開口問道:“夜已深,七郎為何還不休息?” 司馬丕苦著一張臉,嘆氣道:“心中有事,無法入眠?!?/br> 王徽之入席坐下,他摟著司馬丕的肩頭問道:“有何煩惱,不妨與為兄說說?!?/br> 司馬丕便說道:“過江遺民人數急劇增加,糧不夠百姓充饑了?!?/br> 王徽之輕笑:“這有何難?明日為兄發布消息,便有糧了?!?/br> 司馬丕驚訝:“五郎要做什么?” 王徽之回答道:“以我名義求糧,誰贈糧最多,日后便是我的貴客?!?/br> 司馬丕感動地說道:“多謝五郎!我為遺民感謝五郎!” 在臺下圍觀的貴族子弟聽到這里,立馬明白了當初王徽之為什么會突然向眾人求糧。 接著,王玄之登臺了。 作為會稽四美之一,再加上開了個美容館,王玄之的影響力很大??吹剿桥_,粉絲立馬尖叫吶喊。 王玄之伸出手,示意眾人安靜。他走向司馬丕與王徽之,開口問道:“你二人在做什么?” 司馬丕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王玄之,王玄之聽完,沉吟片刻,出聲說道:“不如我請三位叔父前往建康,屆時,在建康表演一場。門票所得之收入,全都用于購糧,救濟遺民?!?/br> 司馬丕高興地點頭:“多謝大郎!” 表演到這里,王徽之起身,與瑯琊王、謝尚、王玄之一起走到舞臺前面,向眾人作揖。 王徽之開口言道:“謝諸位觀賞!吾乃瑯琊王五,七郎之兄。如今七郎身染重疾,術人言,唯有上萬人到北郊,跪拜天地,向天地祈福,七郎才可平安康復。故而,今日吾特此擺臺表演,讓諸位知曉七郎所做之事。希望諸位,能為吾弟祈福!” 武陵王走上舞臺,出聲說道:“方才之表演,乃曾經發生過之事實。朝廷派將到邊境,接遺民過江。奈何無糧救濟遺民,唯靠諸位好心之士捐糧,朝廷才有糧救助遺民,讓遺民活下來。其中,瑯琊王氏,王逸少一房,共捐糧八十萬石!保住了五十萬遺民之性命!” 聞言,眾人大吃一驚。王羲之一房,竟然捐出了八十萬石糧!哪怕是瑯琊王氏一族,都未必能有八十萬石糧!可王羲之一房,竟然拿出了八十萬石糧,救濟遺民!這些糧,保住了五十萬遺民的性命! 最關鍵的是,王羲之一房捐了這么多糧,做了一件天大的大好事,竟然不到處宣傳!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真是太令人敬佩了! 司馬道生來得有些晚,他現在才趕過來。聽到這話,司馬道生大聲說道:“當初本世子不過是都水使者,因聽從王七郎之建議,捐糧十萬石。故而朝廷才升本世子為車騎將軍!若非當初王七郎相勸,本世子也不會捐糧救濟遺民!王七郎乃天下無雙之大好人!諸位一定要到北郊替王七郎祈福!” 作為美郎榜上,十大美郎當中最低調的人,戴逵也來到了現場。他從車里出來,開口言道:“昔日,便是聽王七郎所言,戴某才會建立個人慈善基金會,救濟蒼生。王七郎乃真君子,高潔之士,望諸位到北郊替王七郎祈福!” 作為晉國名人界的大腕,王濛本人雖然沒到現場,但是太原王氏派來了仆人,傳達了王濛的意思。王濛希望眾人能夠到北郊替王獻之祈福。 接下來,顧和、荀灌、荀家兄弟、謝道韞等人,都紛紛來到現場,在現場帶動氣氛。 百姓們從這些大人物的口中,認識了一個心懷大義,溫厚善良,無私奉獻的王七郎。 有人低聲說道:“去歲,庾王子弟斗毆,就是王七郎帶頭動手的!王七郎年紀雖小,卻有一顆俠義之心!沒想到今年遺民過江,他竟然在背后默默付出了這么多!如此高潔之士,令人尊敬!” 其他人紛紛出聲附和道:“是也!從未見過哪位世家子弟能像王七郎一樣,心懷俠義,樂善好施!如此好人,世間不多!” 眾人心情激動,這么好的人,眾人當然不希望王獻之離開人世。故而,百姓們紛紛回家,叫上族人親戚,一同前往北郊,為王七郎祈福。 貴族子弟們也回到族里,叫上族人,就連家中的部曲佃戶仆人全都帶上,一同去北郊為王獻之祈福。 小皇帝聽聞王獻之出事了,在謝尚與瑯琊王、武陵王的支持下,興師動眾的前往北郊,去給王獻之祈福。 王彪之剛把王羲之關起來,沒想到王徽之竟然在短短半日之內,搞出了這么大的事!他氣得面色發青,沉聲問道:“眼下共有多少人前往北郊?” 仆人回答道:“建康城里,唯有瑯琊王氏一族,沒有離開建康?;蕦m與守城兵卒,都面朝北方跪下祈?!?/br> 王彪之氣笑了,他咬著牙言道:“好!好你個五郎!竟然用此方法逼我放了七郎!” 瑯琊王氏對外宣稱王獻之病了,不能出門上朝。如今王徽之利用這個理由,煽動建康城里的百姓,讓百姓們跑去北郊為王獻之祈福。此舉之意,若是見不到王獻之,那些人就會一直留在北郊繼續為王獻之祈福!只有看到王獻之‘病好康復’的走出瑯琊王氏大門,百姓們才會回到城里! 王彪之煩躁地在屋里踱步,忍不住低聲罵道:“逸少之子,沒一個是簡單的!” 有腦子有心機,就是不走正道!偏要逆其道而行! 這要是他兒子,他非得好好收拾一頓! “郎主,此事……”仆人小聲問道。 王彪之瞪了眼仆人,扶額罵道:“讓瑯琊王氏,都前往北郊!” 如今王徽之煽動全城人前往北郊替王獻之祈福,眾人都出城了,唯有瑯琊王氏留在城中,其他人定會發現異樣。到時候,若是眾人一起逼問王獻之的行蹤,王彪之就不好交代了! “遵命!” 看到王彪之帶著瑯琊王氏來到北郊,王玄之心里忐忑不安,他立馬問道:“五郎,你不是說虎犢叔父會放了官奴嗎?為何虎犢叔父親自帶人過來了?瑯琊王氏的族人都來了!” 王徽之正瞇著眼睛,盯著瑯琊王氏的族人。沒在人群當中看到王羲之的身影,王徽之直接大步朝王彪之走過去。 來到王彪之的面前,王徽之開口問道:“不知叔父可曾見過我阿耶!我阿耶晌午時到叔父那里談話,為何至今未見到他人影?” 王彪之淡定地回答道:“你阿耶回會稽了?!?/br> 聞言,王徽之眼神一冷。 王玄之瞪大眼睛。難道王羲之也被王彪之關起來了? 王彪之蹙著眉頭,指責王玄之與王徽之:“你兄弟二人要為七郎祈福,為何不叫上族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我瑯琊王氏出什么內訌了?!?/br> 王徽之語氣冷漠地說道:“是否有內訌,叔父難道不清楚?” 王彪之沒有回答王徽之,他轉頭望向小皇帝所在的方向,朝小皇帝走去。 王彪之離開后,王玄之湊到王徽之的耳畔,低聲問道:“五郎,怎么辦?” 王徽之冷哼一聲,開口說道:“即刻回城,把阿耶與四郎、六郎帶出來?!?/br> 王羲之肯定是被王彪之關起來了!趁王彪之帶著族人出城時,把王羲之先弄出來。 王玄之低聲說道:“只怕不易。叔父定會派人看守?!?/br> “我去問武陵王借幾個人手?!闭f著,王徽之朝武陵王走去。 王彪之雖然在與小皇帝談話,勸小皇帝回宮,但是余光一直在留意王徽之那邊的動靜??吹酵趸罩艿搅宋淞晖跄沁?,王彪之瞇起了眼睛,輕哼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