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王獻之對阿陌言道:“阿陌,伺候他二人用食?!?/br> 阿陌點頭,他跪在地上,拿起案上的蟹螯,掰開里邊的rou,放在青釉小碟中。 李二的口水滴到了地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阿陌的動作。 李大也咽了咽口水,他吸著鼻子,再次朝王獻之磕頭:“多謝郎君!多謝郎君!多謝郎君!阿弟!快磕頭!謝郎君!” 李二懵懵的被李大摁著磕頭。 司馬聃看不懂眼前的情況,他覺得自己的身子突然間好難受,特別不舒服。 司馬聃把王獻之拉起來,低聲說道:“王七郎,朕不舒服?!?/br> 王獻之轉頭看向司馬聃,輕聲問道:“陛下有何不適?” 司馬聃搖頭:“朕不知道。朕只覺得身子甚是難受。不想再待在此處?!?/br> 王獻之伸手指著司馬聃的心口,烏黑如染墨的眸子,目光平靜地望著司馬聃,他柔聲問道:“是這里難受嗎?” 司馬聃想了想,他點頭回答道:“是也!就是這里難受!朕怎么了?”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這里是心口的位置。心,就在這個地方。人的情感,會影響到心臟的建康。人悲傷難過的時候,心口就會難受,如同烏云壓城,陰霾遍布,陰沉壓抑。人快樂之時,心口就會舒服,那種感覺就像是春天到來,萬物復蘇,明媚溫暖?!?/br> 司馬聃愣住了,他呆呆地伸出手指著自己的鼻子,語氣僵硬地說道:“王七郎之意,朕會不舒服,是因為朕在悲傷難過?朕為何會悲傷難過?朕明明是歡喜的?!?/br> 司馬聃不明白。自己出宮后,心情明明很快樂。為什么會突然變得悲傷難過呢? 李大目光忐忑不安地望著王獻之與司馬聃,不敢吃東西。 李二一直在流口水,目光渴望地盯著阿陌剝的蟹rou。 王獻之指著李大,告訴司馬聃:“陛下看到這二人過得凄慘,故而心里難受?!?/br> 司馬聃愕然,他眨了眨眼睛,望向李大跟李二。漸漸地,他明白了什么。點頭說道:“是也。這兄弟二人過得是凄慘。朕不喜歡這二人。這二人讓朕覺得不舒服?!?/br> 王獻之語氣輕而緩地言道:“陛下覺得不舒服,是因為你看到這二人過得如此凄慘,卻不知該如何幫助對方。陛下不理解,為何這二人會變成這樣?!?/br> 司馬聃點頭,他開口問道:“王七郎,朕心口難受。如何才能擺脫這種不適?”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陛下是因為看到對方過得凄慘,才會產生這種難過的情緒。只要幫助對方,讓對方過上好日子,陛下的心情自然就能恢復?!?/br> “那朕該怎么做?”司馬聃問道。 王獻之看向阿陌,阿陌已經將那盤蟹螯剝得差不多了。 王獻之對李大言道:“吃吧!” 李大感激地向王獻之叩頭:“多謝郎君!” 李大拉著弟弟,來到案前。兩人流著口水,不敢伸出手。 阿陌笑了笑,伸出手,拉起他們二人的手。 見這兄弟二人的手還是臟的,阿陌拿出新的手巾幫他們二人擦手。 擦的差不多了,阿陌將著遞給他們。 李二拿不穩著。李二拿穩著后,他顫巍巍地夾了蟹rou,先喂給弟弟吃。 李二吃得很急,蟹rou還沒伸到他的嘴前,他立馬張開口湊過去咬rou吃。 司馬聃的眼睛漸漸泛紅,他抱著王獻之,聲音不自然地說道:“王七郎,朕難受?!?/br> 王獻之無聲地嘆了口氣,伸手拍了拍司馬聃的后背,伸手指著那些墳,輕聲說道:“陛下可知這是什么?” 司馬聃抬眼望向那些墳,他搖頭:“不知?!?/br>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帝王、諸侯墓地曰‘陵’。平民百姓墓地曰‘墳’。這是墳,無碑無牌,甚至沒有壽枋棲身。貧苦百姓離世之后,直接挖坑埋入土中。被土中尸蟲啃噬,最后變成一具白骨?!?/br> 司馬聃面色慘白,他的嘴唇發抖起來,眼中流露出驚恐的神色。他瞪大雙目,驚恐地望著這一座又一座的墳堆。 “為、為何會如此……” 司馬聃不明白,為什么百姓的生活是這樣子的。他聲音顫抖地言道:“城、城里的百姓明明過得很幸?!?/br> 王獻之輕聲言道:“天地萬物,可分陰陽。陰陽相對立,陰陽可互轉。這世上,有幸福之人,就會有不幸之人。生與死、笑與哭、來與去、白日與黑夜。萬物相生相對立。陛下在城里看到了幸福之人,心情受幸福之人的感染,會覺得輕松愉快。眼下陛下在城外遇到了不幸之人,心情受到不幸之人的感染,會感到悲傷難過。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正常反應?!?/br> 望向李大與李二,王獻之露出溫煦的笑容,柔聲說道:“世間百態,需要用心去感受,才能了解這個世界。陛下只有親眼目睹百姓的生活。才能知曉朝廷所治理的天下,究竟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糟糕?!?/br> 司馬聃吸了吸鼻子,淚眼朦朧地看向王獻之,他低聲說道:“朕還年幼,不知該如何治理天下。王七郎,你幫朕治理天下可好?你如此聰慧,如此善良,一定能治理好天下!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幸福的日子?!?/br>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陛下可是天下之主,一國主君。這些都是陛下的子民。連陛下都不愿意治理天下,關愛百姓。何人會在乎這些百姓的生死?” 司馬聃著急的辯解道:“朕并非此意。朕有心幫助百姓,奈何朕不知該如何治理天下……” 王獻之笑著握住司馬聃的手:“陛下莫怕,臣會教導陛下,讓陛下成為一個仁愛寬厚的明君。你我努力,攜手共創太平盛世,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安樂的日子?!?/br> 司馬聃用力地點頭,激動地說道:“好!” 李大目瞪口呆,忘了喂自己的弟弟。 李二見哥哥不喂他吃東西,干脆自己用手抓起吃食,自己吃東西。 李大渾身顫抖起來,他面色震驚地望向王獻之與司馬聃,聲音顫巍巍地言道:“一國之君……皇、皇帝……” 李大說完,兩眼一翻,直接暈了過去。 “阿兄!”李二被哥哥嚇到了,不敢再吃東西,立馬伸手去搖哥哥的身子。 阿陌立馬檢查李大。他告訴王獻之:“七郎,昏過去了?!?/br> 王獻之開口言道:“帶上他二人,回城?!?/br> 路上,司馬聃沉默不語,低著頭,一副喪氣失落的模樣。 王獻之也沒有再安慰他。 回到宮中,司馬丕被司馬聃的神態嚇到了。他詫異地問道:“發生了何事?陛下的臉色為何如此難看?” 王獻之搖頭,開口對司馬丕說道:“今日多謝殿下!請殿下隨我出宮?!?/br> 司馬丕不放心地望著司馬聃,低聲言道:“陛下今日出宮,遇到了不快之事?” 司馬聃抬起眼眸,看向司馬丕,慢吞吞地開口問道:“朕今日見到了幸福之人與不幸之人?,樼鹜?,你可見過不幸之人?” 司馬丕輕輕頷首:“見過很多。從瑯琊國到建康,小王在途中看到了許多不幸之人。那些流民無處可去,最后餓死在道路旁。甚至在死后,會被其他流民分尸成rou塊烹食?!?/br> 司馬聃瞪大眼睛,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神色驚恐地望著司馬丕,四肢莫名發寒。雙腿發軟,司馬聃跌坐在席上。 司馬丕沒想到司馬聃的反應這么大,他立馬問道:“陛下可好?” 王獻之靜靜看著。 司馬聃伸手捂住自己的心口,哭著說道:“為何如此……” 司馬丕沒想到司馬聃會受到這么大的刺激。司馬丕轉頭看向王獻之。 王獻之蹲下身子,跪坐在司馬聃的面前,輕聲開口言道:“陛下,天下百姓是否能過上好日子,成為幸福之人。全因朝廷之政策。只要陛下與百官共同努力,上下團結,必定能治理好天下,讓天下人漸漸過上好日子。幸福之人,會越來越多?!?/br> 司馬聃抱住王獻之,放聲大哭起來。 守在殿外的宮人聽到小皇帝的哭聲,立馬拍門詢問:“陛下!陛下可好?發生了何事?” 司馬丕勸司馬聃:“陛下莫哭?!?/br> 司馬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捂著嘴巴,不讓自己繼續哭。 王獻之說道:“陛下,深吸氣。放松?!?/br> 司馬聃把手放下,深吸氣。 殿外的宮人拍門許久,不見小皇帝回應,立馬說道:“速去稟告太后!” 褚太后趕過來的時候,司馬聃已經收斂了情緒。那雙眼睛又紅又腫。 見狀,褚太后變了臉色,面色不悅的質問宮人:“發生了何事!何人欺負陛下?” 宮人們全都跪下來,紛紛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甚至把責任推卸到王獻之與瑯琊王的身上。 “奴婢不知!陛下與瑯琊王、衛將軍在殿內,不許奴婢在殿內伺候。奴婢并不知曉發生了何事!” 褚太后轉頭看向王獻之。 王獻之詫異于褚太后的年輕,這是他第一次與太后見面。往日里,褚太后雖然上朝,但是都坐在幕簾后面,看不清她的容貌。 褚太后正準備開口質問王獻之時,司馬聃出聲說話了。 “阿娘,不怪王七郎與瑯琊王,是朕自己想哭?!?/br> 事出有因。褚太后不相信,她覺得肯定是發生了什么事,小皇帝才會突然痛哭。 褚太后放柔聲音,溫柔地詢問司馬聃:“陛下,究竟發生了何事?告訴阿娘可好?” 司馬聃看了眼王獻之,又望了眼司馬丕。聲音沙啞地說道:“朕聽聞瑯琊王從瑯琊國到建康的途中,遇到很多流民。無人在意流民生死。有些流民被餓死。死后尸體被其他流民分成rou塊烹食……” 褚太后愕然,原來小皇帝是被嚇到了! 褚太后立馬對司馬聃言道:“這是假的,陛下莫要聽信?!?/br> 聞言,司馬丕微蹙眉頭,開口言道:“太后何意?難道太后以為小王在欺君?” 褚太后沒想到司馬丕會杠自己,她沖司馬丕使了個眼色,希望司馬丕與王獻之能先離開。 司馬丕面色認真地言道:“小王所言,句句屬實。若是陛下不相信,可出宮一睹!” 褚太后立馬責備道:“陛下乃天子,豈能隨意出宮!” 轉頭,褚太后命令宮人:“時候不早了。送瑯琊王與衛將軍出宮!” 司馬丕與王獻之被褚太后攆出宮后,褚太后摟著小皇帝,哄了很久。 “宮外百姓安居樂業,并無流民。陛下莫要聽瑯琊王胡言?,樼鹜醵ㄊ窃谂c陛下說笑?!?/br> “陛下不是喜愛吃鱸魚膾嗎?讓宮人傳膳可好?” 司馬聃忽然開口問道:“阿娘,餓是什么感覺?” 司馬聃從未體驗過饑餓的感覺。對于食物,向來只在想吃與不想吃之間做選擇,他不曾挨餓過。 褚太后懵了,不知道該如何向司馬聃解釋。 見褚太后許久不回答,司馬聃看向其中一個宮人,出聲問道:“你說,餓是什么感覺?” 那名宮人跪下來,聲音不自然地回答道:“餓、餓的感覺,會、會讓人覺得身子難受?!?/br> “如何難受?”司馬聃追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