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宋晉庭被推得差點摔了個狗啃泥,聽著里頭的動靜,哭笑不得,搖頭嘆氣地可惜離開。 不惑在他住處等了許久,才等到他啜著笑回來,用打量犯人的眼神上上下下看他:“公子,你是不是又做什么出格的事了?” 宋晉庭哂笑一聲,不予理會快步進屋,要是能出格,他還回來作甚?! 次日一早就是騎射課,謝幼怡換好束袖口的騎裝,自己一個人慢慢往校場去。走到半路,身后有人喊她,她回頭,瞧見是三公主和四公主這對姐妹花。 見著兩位公主,謝幼怡便想起昨夜宋晉庭說的,皇后查到德妃賢妃身上去了。 兩位公主正是兩位娘娘所生,她微微怔了怔,才與兩人見禮。 三公主忙扶起她,氣呼呼道:“幼怡你一會別怕,宋先生若是再為難你,我替你出頭!” 四公主在邊上同情地看著她,也點點頭。 謝幼怡心里一寬,真誠朝姐妹倆謝過:“兩位公主想多了,我沒有犯錯,宋先生又怎么會無辜為難我?” “可他在宮里不就……”四公主話剛說出口,又咬唇不說了,是有同窗們陸續經過。 三人就結伴往校場去,剛到地方,發現宋晉庭居然已經在了,邊上還圍著不少學生,不知是在跟他說什么。 謝幼怡見他長身玉立,晨光下眉目如畫,周邊的姑娘個個笑得嬌俏,不由得暗暗抿了唇。 上回的課上了箭術,今日自然要把騎術給補上。 當宋晉庭讓宣布課目的時候,不少姑娘都長長哎了聲,有膽子大地還朝他喊:“宋先生,我們箭術不精,還是先練箭術吧?!?/br> 有姑娘撲哧一笑,跟著起哄一塊兒喊。 若是先前的那個鐵面先生,她們可不敢,就是因為宋晉庭一張玉面,溫潤儒雅,壯了她們的膽。 宋晉庭被吵吵得頭疼,立在眾人面前,目光有意無意掃向謝幼怡,卻見她垂著眸,根本不看自己。 他索性不回話,這種時候說多錯多,只吩咐人牽馬過來。 一群小姑娘雖然沒能爭取換課,還是嬉笑著開始列隊等著聽課,不見往常那種抵觸。謝幼怡亦不聲不響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不想她經過宋晉庭時,腳下像是絆了什么,踉蹌著往前就要撲倒。 一只胳膊探過來,在眾目睽睽下接住她,她原本就緊張的一顆心,差點要跳出嗓子眼。 “謝姑娘這是風寒未愈?走路都能平地摔跤,今日的課你且別上了,省得明日就有人告到圣上跟前,說我又公報私仇……” 他看似隨意的將她扶好,卻在收回手的時候,仗著別人看不清楚,輕輕捏了她手心一下,指尖還在上頭撓了撓。 這種眾目睽睽之下的纏綿,有著說不出的刺激,讓謝幼怡轉身就逃,直出了校場。避開眾人視線后,她一手慢慢放在心口,輕輕按了按那狂跳的心臟。 宋晉庭把還遺留著她手心溫度的指頭慢慢蜷縮起來,朝著噤聲的眾人道:“每人跑馬三十圈……” 一群姑娘的笑就僵在臉上,居然有點羨慕謝幼怡了? 宋先生也這樣針對她們好不好? 作者有話要說: 宋晉庭:好啊,跑五十圈咯~~ —————— 大姨媽來了,更新晚了,四千多字,明天再多更一些~我不行了~~ —————— 感謝在20200113 22:05:51~20200115 23:00:0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松鼠和鱖魚、不忘初心 10瓶;mmjj0523 5瓶;指尖、ayaka、東南一株草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23章 “院士怎么又要我們做章,我們又不和男人一般要上金鑾殿的?!?/br> “是啊……我寧愿在宋先生的騎射課跑馬十圈,也不想做章!” 楊憲清的課下堂,他前腳走,女學子們紛紛唉聲嘆氣,不少人連儀態都不顧趴桌子上了。 謝幼怡在收拾桌案,聽到宋先生字,動作明顯慢下來。 后邊的女學子繼續調笑著,有人道:“可惜宋先生的課不是每天都有,他在馬背上的風姿實在瀟灑,真真應了那句鮮衣怒馬少年郎?!?/br> 有人捂嘴笑:“什么少年郎,宋先生二十有一,及冠了?!?/br> “他面相卻不顯大的。我娘說啊,年紀大些的男人會疼人,也不知道以后誰那么有福氣,給我們當師娘……” “嗯?這么一說夫妻間差個四五歲不是正好嗎?” 不知是誰意有所指接了一句,引得一陣哄笑,圍一塊的小姑娘們笑著笑著卻不少人紅了臉,看出小姐妹心思的越發笑得亂顫,各種打玩鬧的話都落在謝幼怡耳。 她把書本塞入書袋,在笑鬧聲不顯眼地離去。 宋晉庭在女學的課是日一回,她卻是被他借故免了馬術課后,有五日沒見著他了。楊憲清說他公務在身,告一回假,下次再補上。 所以她當日既沒有見到他在馬背的英姿,也沒見他來告別,似乎是匆匆離開女學。 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如此要緊。 她低著頭,踢開腳下一顆小石子,心里有擔憂,也有從別人嘴里聽到他名字的奇怪滋味。 小石子慢慢往前滾,碾過落在地上的枯黃樹葉,直撞到一只厚底官靴,再沒頭沒腦地亂滾幾下才停住。 謝幼怡見到那雙靴子,視線往上稍微移動,就見宋晉庭穿著直身瀾袍,一扣著腰間劍柄好整以暇地笑著看她。 似乎這就是兩人的心有靈犀,她不過剛念起他,他就施展法術,憑空出現。 “窈窈……”他剛要開口,遠處就傳來笑鬧聲,只能無奈住口。 謝幼怡當然聽見身后的動靜,沒有應他,也沒有向他見禮,拾步快步越過他走遠。 宋晉庭就站在那株已經掉得只剩幾片葉子的楊樹下,劍眉微挑,目送她離開。 怎么剛才她看自己的眼神略有復雜,還隱隱帶著不悅。 他正反思自己,一群笑鬧著走來的小姑娘到他跟前時就噤了聲,紛紛朝他蹲身喊宋先生。 有人偷偷抬頭看他。一張玉面依舊無可挑剔,就是今日穿著掌戎司的官服,腰配長劍,比往日多了威嚴,讓人望之心生肅穆,不敢造次! 但這股威儀亦足夠叫人心動,有人悄悄紅了臉。 宋晉庭從來不去探究其他姑娘有沒有小心思,淡淡‘唔’一聲當是回應,便轉身朝反方向去,還在琢磨自己哪兒惹謝幼怡生氣了。 是因為不辭而別? 算一算日子,他一離開書院已過五日,他家小青梅是受相思苦了? 這么想著,他反倒一點兒也沒有了沉重感,腳下輕快,是去尋楊憲清。 殊不知他身后那群小姑娘又嘰嘰喳喳討論著自己,一直討論到學舍,經過謝幼怡屋前時都沒停歇。 ** “忙完了?”楊憲清見到他居然穿著一身官服到學院來,略有詫異。 可轉念一想這學院里有他魂牽夢繞的人兒,也就解釋通了,閑閑讓他坐下喝茶。 宋晉庭解下佩劍,謝過才落座,“陳年舊案,哪里來的那么快有結果,不過是回去跟著跑跑腿,還原當年一些零碎的線索?!?/br> “苗隱既然是領旨重查,你又在京城,還在掌戎司,他就不敢敷衍?!睏顟椙逄а劭疵佳蹨貪櫟那嗄?,也不是事事都往好處想,又道,“你弄走了他放身邊的劉九,估計是要記恨的,自己到底當心些。安平侯的事,你要不是多個心眼,恐怕就招了?!?/br> 安平侯私下與軍營通信一事鬧得滿城風雨,結果令人出乎意料,還涉及掌戎司內斗,倒是叫別人看足熱鬧。 身為當事人,宋晉庭卻不以為意地笑笑:“朝堂上的關系向來盤根錯節,誰就能篤定是敵是友,且走著瞧吧……” 他這么一說,楊憲清倒放寬心了。 苗隱祖上一個倒夜香的,全靠狠辣和冤獄上位,宋家往上推代都在朝堂上為官,根扎的肯定比苗隱深。而且掌戎司啊,朝堂上的大臣避之不及,卻又都明白自己可能一個不好就進了那大獄,這樣一樣想,宋晉庭到掌戎司反倒是最合適不過。 不管當時宋家出事為何沒能保全,這以后指望和宋晉庭走近的不會少,特別是以前與宋家有關系的。 “不說那些煩人的事,來來,嘗嘗謝家小丫頭給我特意帶回來的茶?!睏顟椙迕右恍?,把先前的茶都潑了,要給宋晉庭上新茶。 結果某人聽到是心上人的茶,走的時候還順走一大半,可把楊憲清心疼得多看他一眼都覺得糟心。 宋晉庭捧著裝茶筒回自己住處,開始琢磨自己要怎么再夜探香閨,好解相思。不惑在屋里收拾,側頭就見他算計什么的神色,在心里嫌棄一聲,跟他說起在小丫鬟嘴里聽到的事。 “公子,你如今在女學里風頭無兩啊。你的學生們天天都念著你,還夸你在馬背上風姿卓卓,瀟灑英俊,不知多少顆芳心都掛你身上了。還有人叫學里頭的小丫頭向我打聽如今家里情況,京城的小姑娘都那么大膽的嗎?” 不惑被宋老爺教得一板一眼,一說起京城如今的風氣,就皺眉頭。 雖然他不覺得姑娘們拋頭露面上街尋樂有不妥,但這樣膽大直接打聽未婚男子的情況,就讓他不喜了。 太過輕浮。 雖然他們公子也輕浮得很,但謝家姑娘端莊自持啊,那些人在不惑心里和謝幼怡一比,簡直是落了下乘。 宋晉庭被他一說,見過謝幼怡后解了一半的疑惑就全解了! 怕不是只惱他不辭而別,是惱他‘招蜂引蝶’! 他不由得苦笑,可真是冤啊,他全然不知道這些的。 苦笑之后,心里卻又發甜,這不是變相小姑娘喜歡自己喜歡得緊,才醋的么。 宋晉庭嘴角翹起,恰好叫不惑看見,誤會他被別的小姑娘愛慕而自得,對他越發嫌棄了。把倒好的茶往桌案上一放,又開始念經:“公子,老爺一再交代,要你潔身自愛,不可養成風流處處留情的性子……” “你給我打??!”宋晉庭真是怕了這廝,“我何時處處留情?!叫人聽見,我不清白了,先扒了你的皮!” 不惑翻了個白眼,這是恐嚇!不過這招還是很有效果的,畢竟挨打要rou疼,不惑識閉嘴,掖著雙想起來給他回別的事:“公子先前要查的事,有點眉目了。傳回來的信說,謝姑娘在我們離京后確實是病了,被她外祖接走也是治病的,當時沈家門口天天帖子重金尋醫的告示,江南一帶的郎能去的都去了。但是他們只是說一小姑娘不太好,是什么病卻一字不透漏。應該是得了銀子封口,又見是侯府家的姑娘,更不敢亂說?!?/br> 他要坐下的動作一頓,脊背再挺得直,神色凝重:“除去這些還有什么?” “這么短的時間,哪能打聽到什么?!辈换蟮?,“公子既然知道謝姑娘曾經病了,現在應當也大好了,既然如此,公子有什么好忌諱的,索性直接問了謝姑娘,還顯得公子待她真誠?!?/br> 不是要哄姑娘家嗎? 這么簡單的都不會。 宋晉庭沒有答話,腦海里又跳出謝煜鋒說的那些話,隱隱不安的情緒變得清晰,在心頭翻涌,鬧得他一陣煩躁意亂。 當夜,宋晉庭似乎是聽進去勸了,沒再干采花賊夜闖的那些勾當。 他反思過,書院里不方便。有皇家侍衛巡邏,一回兩回能躲,時間長了恐怕會真累到她的閨譽。再有就是她生病一事,他不認為她痊愈了,她都不笑了,痊愈個屁??伤姹恢x煜鋒唬住了,不敢輕易到她跟前問。 如此過了一夜,宋晉庭在次日的騎射課上才再見著謝幼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