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好,一言為定!” 陳文干當即就上樓找陳猛去了。誰也不知道那天早上陳文干與陳猛說了什么,總之,自從那天之后,陳猛就乖乖地與陳文干一起練武了。 陳文干如愿以償,高興得請汪志堅、陳猛上館子吃了一頓,吃光了一個月的零花錢。還給陳猛的外公買了個精致的煙斗。 老人拿著煙斗端詳半晌,道:“小娃,東西送不送不要緊,你要記住你師傅的名字。我叫陳茂良,茂盛的‘茂’,純良的‘良’。不要學到武藝,還不知道師傅的名字?!?/br> “師傅,我記住了?!?/br> “陳家祖宗有訓:習藝之人,要純良,不得用武藝欺負弱小。這你可知曉?” “師傅,徒兒知曉。徒兒學到武藝,只會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絕不會欺負弱小?!?/br> “除暴安良,行俠仗義?這是祖訓。但是,如今這社會,分田到戶,百姓安居樂業,你等倒也不必刻意為之。你與猛兒只需用此防身,碰到意外情況可以用。平時不必讓人知道你們的身手,以免招來其他禍事?!?/br> 陳文干與陳猛其實并不明白老人為什么會說這番話,但是,師傅所說,無論對錯,都得先應下來。 從此,陳猛成了陳文干的師兄。兩人早上起來習武一個時辰才去上學,傍晚回來練兩個時辰。每逢周末,除了做作業,兩人都呆在陳猛家的院子里。 雖然陳文干習武的天賦不錯,可是,與已經練了好幾年的陳猛來比,功力還是差了一大截。因此,陳文干不但在陳猛家的院子練,一有空,就在汪家的院子里練。 陳猛端正了態度,對練武一事也十分在意。每次師兄弟兩人還會對練一陣。陳猛見陳文干初學就小有所成,有些慚愧,兩人你追我趕,互相促進。 陳茂良見此十分高興,在陳猛家多留了兩個多月。直到家中的老婆子不滿,來女兒家催他回去過春節,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汪家老爺子知道外孫跟著陳茂良習武,也沒有阻止。學醫之人最是清楚,習武能強身健體。何況孫子有這奇遇,他高興都來不及呢,怎么阻止? 不過,汪家老爺子倒是沒想到陳茂良竟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與陳家做鄰居這么長時間,見陳茂良的次數也不少。如果以前能發現這個秘密,他是不是可以讓孫子汪志堅也拜他為師呢? 汪志堅得知爺爺的想法,不由笑道:“爺爺,您就別想這事了。您沒聽表弟說他師傅是因為他姓陳才會收他的嗎?柳鎮陳家與青山鎮陳家一脈相傳,陳師傅收表弟為徒那是在情在理。我姓汪,不姓陳,只好跟著爺爺學汪家絕學啰!” 汪老爺子想了想,覺得孫子說得也對。各人造化不同,如今是法治社會,武藝也只是強身健體。外孫還得讀書學其他本領,而在這個時代學醫更吃得開,孫子選的這條路也差不到哪里去。 第四十三章 找貨源 農忙假過后,王娟英把稻谷曬好收倉,還把田里的已曬干的稻草收回來。一切收尾工作完成后,就與家人說好,自己去娘家準備柴火,得有兩天不在家,讓文芳兄妹自己做飯吃。 “媽,你就放心吧,我們可以的。再說,下午爸爸就會回來。還有,媽,您得帶些手信給外公外婆,還有小表妹?!?/br> 曾文芳想起重生之后,只見過幾個舅舅與舅媽,還沒有見過外公外婆,很想跟著母親去外婆家??墒?,王娟英卻不同意她一起去。 “讀書重要,我會跟你外公外婆說的,等你放假了,再去看你外公外婆?!?/br> “好吧!”曾文芳想起,除了上課,她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貨源的事??磥?,還得過些時間才能見到外公外婆了。 下午放學后,曾文芳約小玲去cao場散步,順便說起擺服裝攤的事情。 “文芳,你真想做這事?” “是啊,我家里的情況不容樂觀,三姐弟讀書,就靠著家里的地,還有我爸剛開不久的早餐店。我家的豬又因為我上次受傷賣掉了,如今這頭還沒養大。過年花銷大,年后我姐弟三人的學費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我覺得自己不做點什么,恐怕家里的日子會更難過?!?/br> “我有個姨媽在陽光縣城開服裝店,要不,我帶你去找她,看看能不能讓她幫你帶些貨,或者帶你去進貨?” 劉小玲知道曾文芳家里的情況,雖然對曾文芳這么小就想做這么大的生意有些懷疑,但還是想幫她一把,就提議道。 “真的可以嗎?”曾文芳心里一喜,原來小玲的小姨這個時候已經在做服裝生意了。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憑著自己上一世對服裝市場的了解,又有小玲的這個小姨帶著,肯定能把服裝攤開起來。 “小玲,這段時間你有沒有關注你爸爸的身體?”曾文芳想起劉小玲的父親,初三第一年學期,劉小玲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享年才四十六歲。 這一世,自己能否改變這一情況呢?曾文芳心里沒底,只好隔一段時間就過問一下劉小玲。 “上次我給你寫的中藥方子,你有沒有去配藥?只需要煲了水當茶飲,大伯問起,你就說是汪老爺子開的方子,只是清熱解表,多喝有益無害?!?/br> “我去配一些,喝得差不多了。不過,文芳,這真是汪醫生開的方子?” “那當然,汪志堅管他爺爺要的。上次我讓你勸大伯去給汪老爺子看看,你不是沒勸動嗎?我就按你說的情況,讓汪志堅管他爺爺要方子?!?/br> “文芳,你真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曾文芳說著這話,想起上一世的廣告詞,不禁啞然失笑。 周末,曾文芳就與劉小玲一起乘車去了陽光縣城。 劉小玲的小姨叫吳惠梅,檔口賣的是女裝,就在市場二樓第二排第一個檔口,位置不錯。 曾文芳她們去到時,吳惠梅還在忙著接待客人。她們倆人沒有打擾她,只是在鋪子里看衣服。 待客人提著袋子走了,吳惠梅才道:“小玲上縣城了?你媽有沒有上來?” “小姨,我媽沒有上來,我是跟同學一起來逛街的。這是我同學,叫曾文芳?!?/br> “梅姨好!久仰大名?!痹姆夹χ蛘泻?。 吳惠梅臉長得圓潤,與劉小玲有幾分相像,也是一個大美人。她笑得很明媚,嘴角的弧度似月牙那般完美。也就是因為美,她一個沒有單位的農村姑娘才能嫁到城里來。 曾文芳覺得,梅姨笑起來的模樣,與劉小玲剛結婚時更像幾分。 “你這孩子,還久仰大名。我有什么大名?” “嘿嘿……”曾文芳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聽小玲說您做生意做得好,特別佩服您?!?/br> “看把你這小嘴兒甜的,說吧,是不是看中了哪件衣服?梅姨我平本賣給你?!?/br> “梅姨,你這店里的衣服,是不是這一款賣得最好?”曾文芳拿起一件“燈芯絨”的暗紅色外套,問道。 “這么有眼光?倒真是這款賣得好,我還想著再去進一些來呢!”吳惠梅有些驚訝,沒想到一個農村小姑娘還有這眼光。 “這款是好賣,但不能進多。燈芯絨已經流行很多年了,有些人去年或前年就已經買有了。再說,過年會更冷,這款式不擋風?!?/br> “你怎么知道過年會更冷?” 曾文芳語塞,她記得上一世時,春節確實很冷。她與弟妹都沒有添置新衣服,穿著破棉衣都不好意思去走親戚。 “俗語不是說,‘冬至出日頭,過年冷死?!瘑??梅姨不妨過一段時間再觀察觀察。畢竟大多數人買新衣服是為了過春節,如果到時候大家嫌這種款式不夠暖和,這衣服就不好走量了?!?/br> 吳惠梅更驚訝了,心頭涌上一種直覺:這小姑娘不簡單!她挑眉問道:“那你說說看,不進這款式,那要進那種款式更好走量?” 曾文芳想了想,問:“批發市場那里有沒有一種帶著帽子,外層是滑面料,里層是加絨的衣服?” 曾文芳記得上一世80年代流行風衣(鎮里人稱為“風雪衣”),并不是這種風衣很暖和,而是具有理想的防風防雨效果。風衣面料的色彩,也以明快的中淺色為主,后來也有大紅、紫紅、海藍色以及各種帶花紋和條紋的面料。這種衣服既可以在春秋時節穿,也可以在冬天穿,里面穿棉衣,外面再套上風衣,人顯得特別清爽。 吳惠梅回憶在服裝批發市場看過的服裝款式,道:“好像是有一種這樣的款式,但里面的襯里好象不是絨,而是一種尼龍綢,感覺挺柔軟滑爽。這種衣服很薄,如果春節很冷,那就更不適合了?!?/br> 吳惠梅想了想,不由笑了。畢竟是個孩子,考慮問題怎么會這么周到。不過,這個款式如果拿來在春天賣,應該會不錯。 “梅姨,如果在店里再加一批高領毛衣。您再想想,這樣穿是不是既時尚,又保暖?” “你是說那種領子雙層,可以翻下來做兩翻領的針織毛衣?” “是啊,我們很多人會織的那種毛線衣,批發市場也有得賣吧?” “有的,樣式很多,你看看,我這里也有,不過大家都自己買了毛線自己織,我不敢拿那么多貨?!?/br> “這個可以少拿一些,但是,如果您穿著一件樣式特別的毛線衣,外面加一件時尚的風衣外套,會不會吸引到很多顧客呢?” 吳惠梅眼睛一亮,自己怎么沒想到這茬?以自己的身材與樣貌,穿上店里最時尚的衣服,銷售肯定會更好。 “你這小姑娘,對了,你叫曾文芳?怎么感覺你做過服裝生意一樣?” 劉小玲忍不住插話:“小姨,您說什么呢?文芳與我同班,是年級里成績最好的學生。她這次來找您,就是想在青山鎮做服裝生意?!?/br> 吳惠梅恍然,原來如此,她又有些疑惑:“在青山鎮做服裝生意?市場太小了吧?這么時尚的衣服不好走量?!?/br> 曾文芳道:“梅姨,我只是想趁年前這段時間擺攤賣衣服,當然不能跟您在縣城開店來比。我想著在年前賺點錢,我們姐弟三人明年上學的學費就有了?!?/br> 吳惠梅見小姑娘確實是想做服裝,就提醒她道:“可是,做衣服生意是有風險的。本錢要大,如果你進的貨多了,貨積壓得多,本錢就壓在貨里了。到時不要說學費,恐怕生活費都在貨里了呢?!?/br> 曾文芳知道吳惠梅這番提醒是好意。劉小玲已經扯著她的衣袖道:“文芳,我覺得小姨說得有道理。要不,你再想另一種本錢不需要那么多的生意?” “沒事,我心里有數。我每種款式不會進太多,另外,我也不只是在青山鎮賣,還會去其他幾個鄰近的鄉鎮擺攤。我家里大人都同意了,還有一位有拖拉機的叔叔一家人合伙做?!?/br> “哦,這樣啊,只要你們商量好了就行。那你要我怎么幫你?下次進貨時幫你拿點貨嗎?”吳惠梅問。 “我想與梅姨一起去進貨。因為鄉鎮賣的衣服款式與縣城不一樣,我還想進一些男裝的‘軍大衣’?!?/br> “軍大衣?”吳惠梅眼睛一閃,上次她去進貨的時候,還想著,如果自己做男裝,一定要進一批軍大衣來賣。 八十年代初,在很多不發達地區,當兵是年輕人僅次于考大學的出路,一身戎裝也成為很多人的向往。 男裝款式少,尤其如今,滿街都是藍灰色,綠軍裝似乎也是一種時尚。再說,這軍大衣還保暖。除了軍大衣,還可以進一些解放鞋和軍挎,有些男青年特別衷愛這種裝扮。 這時,吳惠梅已經對曾文芳的眼光有些刮目相看了。她想,帶著這位小姑娘去批發市場,說不定自己還能沾點光呢。 第四十四章 咸柿子 吳惠梅計劃這個月底去批發市場進一批貨,荔園市與漁港市相隔不遠,這兩個地方的的衣服屬于中高檔。更高檔次的服裝得到省城海州的批發市場拿貨,但憑著陽光縣城的消費水平,高檔服裝很難走量。 曾文芳算了算時間,進貨一共需要三天,恰逢周末,到時候她只需要跟班主任請一天假。 三人商定好進貨時間,已到午飯時間。吳惠梅叫人送來快餐,在店里支起一張小茶幾,再拉出幾張小矮凳。曾文芳一見這個陣仗,不由吐了吐舌頭:做生意的人考慮真周全,店雖小,卻五臟俱全。 三人在店里吃了午飯,曾文芳與劉小玲就趁著逛街的人少,把服裝市場二樓的店逛了個遍。 曾文芳邊逛街邊對劉小玲說:“小玲,你年前不要買衣服了,我去批發市場那里給你和雪珍各挑一套,讓你們新年穿得美美的?!?/br> 劉小玲道:“你可別給我準備,你剛才沒聽我小姨說嗎?她會給我準備新年衣服。自從我小姨開服裝店后,我們姐妹的衣服都是小姨準備的。有時,我媽給錢,她也不收。我爸只好另外給她家送合用的東西?!?/br> “你小姨對你們真好!”曾文芳羨慕道。 曾文芳記得,在小玲爸爸去世后,小玲考上了陽光二中讀高一。吳惠梅打聽到縣里林業站招人,就讓小玲去面試,先試用,一年后,小玲就成了林業站的正式職工。 小玲做事踏實、勤學上進,工作肯定不會拈輕怕重。有一個鐵飯碗好過像其他同學那樣在外面打工。再說,別看林業站的工作不起眼,到了2013年后,國家重視林業,縣里的林業全部收回省里直管,工資比起其他單位的公務員還高。 曾文芳覺得,如果小玲能上完高中再去工作會更好一些,畢竟學歷高些更能得到領導重視,繼續學習或升職,都有更多的機會。 “那我給雪珍準備一套?!痹姆嫉?。 劉小玲想起楊雪珍,心里有些難受,輕聲道:“雪珍在家是老大,還有好幾個弟妹,生活真心難過。我去過她家,她姐妹三人同住一個房間。弟弟小的時候與父母同住,如今大了些,只能在廚房里加了一張床。唉,一家六口,就這么三間小小的瓦房。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去哪里賺錢?幸虧她大姨供她讀書。她大姨說了,只要她能考上師范,就會繼續供她讀書?!?/br> 曾文芳想了想,道:“我記得雪珍老家有柿子,也不知她家里有沒有。我們青山鎮柿子多,在街鎮賣不值錢,可是在陽光縣城,一個柿子要一毛錢?!?/br> “你怎么知道陽光縣城的柿子賣多少錢?” “我也忘記聽誰說的了。要不,我們去找找看,說不定如今集市上就有柿子買。我們去看看,如果能找到買家,說不定還可以為雪珍找一條賺錢的路呢?!?/br> 兩人說做就做,急忙從二樓下來,先到市場一樓看??h城一樓兩邊的店鋪賣的是日雜、糧油、各種種子之類的物什。中間是日常賣菜的,有豬rou、牛rou、雞鴨、魚等檔口,也有一些rou丸、蛋卷等熟食檔。 兩人找了一遍,沒找到柿子,又沿著河邊的集市找,終于在一條虹橋的橋頭找到了幾個賣柿子攤子。其實,就是有人挑了兩個籮筐的柿子在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