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
宋楚以前在實驗室的時候,雖然不用和外面的人聯系,可是博士在實驗室工作的時候,兩人都是視頻見面的。那多方便啊。 江博點頭,“確實很不方便?!?/br> 因為不能留在家里過年,他們就只能繼續呆在首都的家里了。 之前因為有個信念可以回家,所以倒是沒覺得怎么樣難熬,現在知道要在這邊待到冬天結束,這日子就難熬了。 太冷了…… 江博不得不往研究所去。 蔡所長見到他來了,就笑著道,“不是說回老家去嗎,怎么沒回去,這是擔心工作,不放心?” 江博道,“火車不能開了?!?/br> 蔡所長:……好吧,表錯情了。他又笑著道,“今天過來是視察工作的?” 江博搖頭,認真的說道,“冬天要過完了,空調什么時候做好?” 蔡所長:“……”誰說空調要在冬天之前做好? 兩人又去項目組看了看??照{還停留在制冷階段。制暖功能這邊被難住了。 他們準備先搞出個制冷的空調,等第二代再搞出制暖空調。 江博嘆氣,換上了自己的白大褂。 別的能等,這個還是不能等的。 第90章 對于空調,華國專家們還是熟知道的。畢竟m國早在很多年前聯汽車空調都快搞出來了。但是華國在這方面就沒啥研究了。 在江博提出搞空調之前,也沒想過要研究這個。畢竟這會兒什么都缺,這種勇于享受的東西,還真沒必要生產。身為華國人,難不成還戰勝不了寒冷和炎熱?基于這些愿意,空調項目組的同志們認為,能夠搞出制冷空調,已經是華國的一大進步了。從此以后,華國有了自己生產的空調了。不管用不用得上,總算是不稀罕外國人的東西了。 但是蘇江博同志還是不滿意啊,非得搞什么制暖空調。 一群專家們只能跟著江博窩在實驗室里面繼續工作。 江博他們研究的項目資料掃了一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運算,添加功能。 其他科學家就只看到他看完資料后,安靜的閉著眼睛,似乎在閉目養神的樣子。有人想和問問他有什么工作安排,被蔡所長給攔住了。 蔡所長道,“蘇專家在做研究呢?!?/br> “閉著眼睛研究?” “運算,他這腦子的運算能力,比得上你們那計算機?!?/br> “……” 一片鴉雀無聲。 江博安靜的思考了一會兒之后,坐在計算機前面不斷的敲打。 一個制暖效果還是很簡單的。 從上午坐到下午,一直快天黑了才結束。 江博將計算機里面的資料打印出來。給空調項目組的專家看。 專家們拿過來仔細看了看。一個個看的靜靜有味,熱血沸騰。這么快就給做出來了。這速度也條塊了。果然名不虛傳啊。 江博道,“希望盡快可以做出來,冬天很冷的?!?/br> 一位老專家嚴肅道,“恐怕不行,這個功率得改。制暖的時候所需要的功率已經達到了25kw,咱們那個電線能承受嗎?” 江博:“……” 最后江博有重新修改,減少功率,但是同時制暖的溫度也受到了控制,之前他設定的溫度是二十八度,后面只能控制在二十度。而在首都這種天氣下,真正的制暖效果使室內溫度能達到的,可能也就是十五度…… 江博揉了揉額頭。這算不算溫暖的環境? 但是這一研究成果卻讓這些老專家們很高興。 “有了空調,我們以后做實驗也方便 ,很多都需要恒溫環境才能進行試驗?!?/br> 江博直接坐車回家了。 他離開之后,老專家們又興奮的不休息了,繼續工作。儼然一群狂熱的工作分子。 江博回來的時候,家里人都在等他吃飯。 宋楚邁著步子就跑過來了,“小博哥,冷不冷,快來暖暖手?!?/br> 馬蘭問道,“這一整天出去干啥了?” “研究所去了?!苯┑?/br> 馬蘭被震驚了,自己兒子這也太敬業了吧,這么大冷天的也往外跑。 研究所的事兒,馬蘭他們也不主動問,這些畢竟都是要保密的事情。但是江博挺愿意和他們聊的,“研究所這邊今天把空調做出來了,過幾天應該可以生產出來?!?/br> “……”一家人震驚。 蘇志峰道,“就是那個能夠冒冷氣和暖氣的東西?” 馬蘭興奮道,“就是那個,唉呀,這救命神器終于有了?!?/br> 宋楚笑著道,“肯定是小博哥做的?!?/br> 江博:“只有一點點是我做的。其他的是他們做的,做的不大好,保暖溫度只能達到室內十五度?!?/br> 蘇志峰道,“十五度還不滿足,兒子你知道咱們現在生活在多少度的環境嗎?” 江博想都沒想道,“三度?!?/br> “沒錯啊,十五度啊……夠了?!?/br> 馬蘭和宋楚連連點頭。 十五度完全夠用了,別說十五度 ,就是五度也好啊。 這冷天,真讓人受不了了。他們剛來第一年,真不習慣。 江博嚴肅道,“他們之前都不做制暖的,我今天過去加上去的?!?/br> 宋楚高興道,“小博哥,你可真棒,為我們創造了溫暖的生活環境?!?/br> 馬蘭夸贊道,“我兒子就是個中央空調……咳咳咳,不是,是私家空調?!?/br> 蘇志峰道,“不都是空調嗎,有區別嗎?” 馬蘭道,“沒,沒區別?!?/br> 江博看了看mama,然后低頭吃火鍋。 有了空調就有了盼頭,蘇家人眼巴巴的等著空調,終于在小年的時候給裝上了。 一體式箱式空調,很好安裝,都不需要安裝師傅了。但是研究所的同志還是親自過來了。 軍區大院的人就只看著,又有一車人來了,還在蘇家這邊裝東西。 但是誰也沒過來看熱鬧,只在家里猜測,這家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總是這么熱鬧。 蘇家這邊裝好了空調,就立馬啟動了。站在出風口感受著吹出來的熱風,研究所的同志這才感覺到了圓滿。做出來的東西,只有真正的被人用上了,那才是沒白忙一場。 馬蘭將手放在空調上面,感動的熱淚盈眶。 以為要等很老之后,才能夠過上上輩子那種上網吹空調的日子了,沒想到這么快就實現了。 簡直和做夢一樣的。 一共就兩臺空調,一臺在客廳,一臺在書房。 江博的想法是房間都給裝上,但是現實還是給他沉重的一擊。家里的電線帶不動四臺空調。兩臺已經是極限了,而且還不能同時開。 江博:“……” 早知道他就搞供暖了。一勞永逸。 晚上,蘇家人就開著空調吃起了火鍋。覺得這個小年夜過的也不算差了。 大領導家里,幾個領導也在一起感受華國第一批空調的好處。 只開了一會兒,感受到了溫暖之后,他們就給關上了。 大領導笑著邊喝茶,邊道,“好是好,太費電了。這會兒咱可用不起。這就適合財主們用?!?/br> 其他領導也笑了起來。國家窮,他們就過窮日子。 二號領導道,“咱們用不起,總有人用的起,老大哥不是想和我們談出口嗎,看看這個可不可以談?!?/br> “那我們華國又得開空調廠了,專門出口外銷?!?/br> 大領導道,“那又要用人了,這些技術產品,需要工人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br> 其他領導也是發愁。 每一項科研成果的背后,都需要要無數的知識青年來投入實踐。 于是在新年的那一天,國家頒布了高考的政策。 以省為單位進行考試,各所高校根據不同的省份劃分錄取分數線。也相當于全國高考了。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工作量的,但是為了保證優秀的人才進入最好的學校,再繁瑣的工作,也得做。 好在現在有了計算機了,雖然還沒蘇江博同志說的那個什么網絡,但是至少大大減小了工作量了。 除此之外,還增加了統一研究生考試。定在每年十二月,北方地區則定在三月。 這種大規模的考試政策推行,讓整個新年都充滿了歡樂,特別是家里有孩子念書的,就更高興了。都盼著自家孩子以后考大學,成為知識分子。 以為沒啥興奮的就是蘇家人了。 這政策簡直是當頭棒喝,提醒他們別太輕松了。 蘇志峰三月份就要參加考試了。這就意味著,他還剩下幾天的復習時間。 馬蘭就不用說了,這第一批高考就趕上全國高考了,全國人民競爭,這就和走鋼絲一樣的。 宋楚也發虛,生怕自己考不上心儀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