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節
小白文里頭,楚辜就喜歡流珠一個人,其他女人,他從來就沒有看上過眼,就算再遇到簡流珠之前,他一直守身如玉,遠離紅塵俗情。 所以說,不該是為了一個女人。 為了怕記錯,簡錦又仔細地回想小白文里的情節,猛地腦子一僵。 小白文,燕王,女人,承伯公世子。 承伯公世子! 怪不得一聽到這名號覺得熟悉,她竟是忘了還有這號人物! 正文 075 鬧事 在小白文里,承伯公世子這個人身上迷霧重重,簡直比男女主角還要神秘。 說起來,簡錦最好奇的是他最后逼父貪權的舉動。 他之所以做出這種抉擇,還需要從前情說起。 小說后期,皇帝病重,太子被廢,政治大權都轉移到楚辜手里,但他處事素來冷酷強硬,因此惹來了不少朝中大臣的怨言。 面對這種被孤立的狀況,楚辜依舊不為所動,該干嘛還是干嘛,最后憑著政治鐵腕處理掉了一批反骨,順利登上皇位。 但是在登上皇位前的一段日子,卻是頗不太平。 昔日太子被廢,朝中擁立太子的老臣們卻相信,皇上遲早會再度復立。 所以為了讓皇上快點氣消,這群老臣就整日里在皇上耳邊念叨,其中尤以承伯公最甚。 每回退早朝承伯公必到御書房去大理一番,拐著彎說盡了太子的好話。 皇上卻不堪其擾,后來甚至見到他都怕了,有幾次在宮道上,遠遠地一見到他的身影,就立馬讓宮人調轉御輦。 不過話說回來,皇上雖然實在很煩承伯公的啰嗦,可也抵不住其他大臣每日在耳邊的苦勸,時日久了,心底就勾起了對太子的思念之情。 眼看著太子再度得寵,皇上卻突然病了,而且這一病來勢洶洶,三個月后,直接擬了遺旨,把皇椅交給了燕王。 沒過多久皇上就駕崩了,這份遺旨隨之公之于眾,太子黨羽不干了,承伯公就是頭一個質疑。 他領著一群老臣堵在金鑾殿前,把遺詔研究了一遍又一遍,看到第五十遍才放棄了,而后被燕王一道旨意,就打發到了偏遠的邊陲之地。 承伯公卻是不肯了。 他糾結兵馬發動宮變,燕王被困宮中,援兵尚在千里之外,大廈將傾之際,承伯公世子卻突然殺出來。 他以太子為人質,強迫他老子帶著手下人馬退到城外,如若不然,就一刀子劃了太子的人頭。 承伯公機關算盡,氣極攻心,卻不得不咬牙退出京城。 而剛一出城門,燕王的援兵就到了,合力殺得承伯公一個措手不及,最終敗至燕王劍下,自刎謝罪。 承伯公世子,既作為承伯公的親兒子,合該要受牽連,但他同時又是燕王的最大功臣,功過相抵,從此淪為一介平民。 后來京城里的百姓再也沒有見到過他,此人好像銷聲匿跡了般,一下子就消失在了這個世上。 又過了無數年,說書人在茶館里說到昔日燕王逼退千軍萬馬的事,自然談到了他,底下就有茶客說曾在邊陲的一座寺廟外見到過他。 眾人紛紛猜疑,難不成當起了素心寡欲的窮和尚? 透露這消息的茶客就笑了,說他比當一個窮和尚還不如呢,就在寺廟門口支起了一個小攤子,給上香拜佛的香客看看手相,算算命什么的。 昔日得意瀟灑的承伯公世子,別人高捧在云端上,如今卻是淪落到了給別人算富貴命勢。 眾人一時皆唏噓不已。 漸漸,京城內外就傳開了承伯公落魄窮苦的事跡。 后世也誤以為他當日在宮門前挾持太子逼死親爹,是因為心中對權勢的貪婪,所以與燕王里應外合,不顧父子親情,也因此遭到天譴,窮苦余生。 史書上也稱他:逼父貪權。 這就是世人的理解。 到底真相如何,小白文對此卻含糊帶過,寥寥幾筆,所以也無人可知。 但勝在作者文筆甚佳,通過細膩華麗的文筆,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個清心寡欲超塵淡然的承伯公世子形象。 所以這樣一個溫淡性子的人,又怎么可能為了貪欲拋棄至親血rou,還不如大義滅親這個理由來得順當。 說不定他真的是大義滅親。 一時間,簡錦就對這位傳說中的承伯公世子有了些莫名的好奇。 她思忖著,有個念頭就漸漸升了起來。 翌日,簡錦琢磨這件事,當即去尋了簡流珠。 進了她的屋子,丫鬟們都在,卻不見流珠的人影。 簡錦看丫鬟們欲蓋彌彰的樣子,也不戳破,就招手將綠珠叫到面前,又吩咐其他人退下。 屋內就剩她二人了,綠珠打趣道:“二爺單獨留下奴婢一人,是有什么體己話要跟奴婢說嗎?” 簡錦笑著將茶盅擱在桌上:“也別插科打諢糊弄過去,該知道的我全都知道了?!?/br> 綠珠心里一唬,面上卻笑著哎呦了聲,一手插著腰往她身上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