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有時候朋友間的惡作劇,嚇人一跳,頭腦中神府震顫,就會產生一種悶痛感,同時由腦部掌控的心臟律動也會受阻產生瞬間的斷鏈停滯。 賀綏也不喜歡被人圍觀,可惜海城七月里的日落大致在七點半左右,他身上又沒有多余的錢能夠選擇更便利的交通方式,單靠走路只能在短時間里選到這么一處。 錢夾里倒是還有二十多塊錢的現金,可賀綏是節儉慣了的人,或者說他隨時準備迎接天道給予他的考驗,所以哪怕一塊錢的普通公交車他都舍不得輕易浪費,更別說他身上還帶了幾只殘魂做降溫之用。 這法子對他而言不過是涼爽一些,對于普通人來說卻難免有損陽氣,輕則感覺一下量入骨髓的寒氣,重則沾了陰氣過幾天小倒霉的日子。 若是乘公交車,難免會與旁人近距離接觸一陣子,不必跟路人擦肩而過來得松快。 賀綏所在的道門崇尚自然,追求的是修煉本心本我,既神魂,傳《自然道經》一部,內容很簡單,不過是要人持之以恒如積月累方有成效,若是心神無法清凈,則只能當做延年益壽的普通道家經法搞個修身養性。 估計也是這個原因,所以他們這一門很是凋零,基本上每一代都只有一個傳人,賀綏當初剛入道的時候還納悶兒過,怎么師傅那樣頑劣得跟孩子似的老頭兒也能做到心神清凈,可后來深入以后才覺得自己犯了人最容易犯的偏見。 人們總認為心神清凈定然是要安安靜靜一動不動,可他們本來就是追求的本我真我,若是性子活潑的人非要逼著自己安靜下來,反而違背了道門宗旨,注定連入門都無法做到。 賀綏不知道先秦時代是否真的有道術可翻天覆地的修士,可到了他們那一代,確實更注重的是神魂上的修煉,賀綏為了斬妖除魔的時候更順利,從小又練了俗世的外家功夫,沒有戲本里玄之又玄的內功輕功,只佐以道家步伐,讓自己伸手敏捷些,輕易對付十幾二十個山匪之類的還是不難。 加之內里有修出的道家輕靈神魂,精力用之不竭,這才被俗世的人稱之為“武林高手”。 賀綏小時候也曾遺憾過修行沒有傳說中那么神奇,可現在被天道送來了轉世的身上,卻也正因如此,要恢復往昔鼎盛的力量,卻也更加容易。 只是體魄上的修習,rou身已經二十有六,到底是晚了,只能趁著洗滌血rou中淤堵的污穢之氣時堅持練拳舞劍,估計能恢復個四五層。 這些事情不過是轉瞬就拋之腦后,賀綏閉目之后收斂五感,又刻意以道家法門放緩呼吸,第六感延伸而出,感應周遭人間氣息,雖然渾濁,卻也不失為一種入世的趣味。 又有天邊即將墜落的金烏在日夜交替之際,散發出朦朧紫氣。 宇宙洪荒在無盡的歲月中不知有過多少變更,天地初始至今,山巔深海倒更無數次,便是那星辰也有新生與隕落,唯獨日月不變。 所以哪怕是這個科技高度發展破壞了環境的新時代,日月中蘊含的來自洪荒時期的紫氣依舊存在著,是無數人、鬼、妖、魔追求力量的起始點。 人又發散思維創造各種心法心經等修行手段,根據自然中吸收了日月力量的各種物品進行修煉。 另外三族中有妄想尋求捷徑的另類,則背棄天道將人族當成了獲取力量的目標,于是人族又在一次次試探中得到了“功德修行”的法子,這便是“替天行道”。 賀綏閉目打坐不過修行了半個小時左右,太陽落山,紫氣消逝,夜色降臨,這就是陰陽交替。 雖然還是悶熱得好似空氣都粘稠了,可賀綏也不再留那幾只給他消暑氣的殘魂,剛結束了日常修行,沒有停歇的直接手上掐了本門溝通祖師爺的手訣,雙唇輕輕煽動,默默念了經文,先是弟子經,后是往生咒。 這道也不是什么正兒八經的要請祖師爺顯靈,不過是借祖師爺的感應之氣溝通陰間地府,讓殘魂能夠順著往生咒一路自行尋到接引門,成功入地府,接受地府神鬼的引導,完成或審判或輪回的這些固定流程。 作者有話要說: 文里涉及到的很多道家設定只是查找了部分資料,自然道這個設定倒是我自己很久以前想象的。 文雅一點就是遵循自然,如風如水如自然界中的任何事任何物... 然后通俗點說就是隨便、瞎搞,咳,道長先生在這樣的門派宗旨下還能成長為這般模樣,可見骨子里就是很一本正經了。 第4章 遇善扶善 賀綏口誦往生咒,雖默默無聲,可空氣中卻有股微妙的變化。 原本因為滯留人間許久已經損了神智變成殘魂的幾只從身份證里飄了出來,空洞的眼神漸漸有了焦距,那些往生咒好似泛著淺淺白光環繞在殘魂周身形成了一股保護圈,也自帶一股牽引力,這股牽引力將會引導殘魂們去往該去的地方。 別人看不見,閉著眼開了陰陽眼直接以眉心神府位視物的賀綏卻能看見半透明狀的幾只殘魂在空中朝著他的方向拜了幾拜,而后放下一切執念,順著牽引力消失在半空。 有功德飄散,似淺金色熒光,在空中飄散,漸漸落到賀綏面前,自他眉心沒入。 顯然,超度幾只殘魂的功德并不如賀綏所想的那樣只是兩個多小時的消暑就能抵消,天道承認了他的善行,自降功德之光。 這種程度的光還達不到金光的程度,只淺金偏白色,雖然功德之光很少,對于如今的賀綏來說,卻也聊勝于無,至少沉重的身軀略輕松了一分。 深吸一口氣,而后緩緩吐出,賀綏慢慢收了心神停止今日的修行,一會兒還要去找個偏僻的角落占個木椅當做晚上睡覺的地方呢。賀綏一睜開眼,卻是眉心一跳,這是嚇的。 剛才賀綏專心的以陰陽眼看殘魂離開,之后又去感受了功德之光入體的暢快感,倒是忽略了對自身周遭的感知。 原本還心神放松呢,睜開眼就看見近前有一張放大的臉龐湊在距離自己眼睛五厘米之處,饒是賀綏也是嚇了一跳,即便面色不改心神不亂,卻也忍不住神府微微一顫。 稍稍將腦袋往后退了一點,稍賀綏微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人,這才發現對方是位十五、六歲的少年。 因為職業病,賀綏看人習慣先看人眉宇,因為那是神府所在之地,一個人秉性好壞,也是從此處延展而來。 少年也不知道在賀綏打坐的這塊大石頭邊蹲了多久了,見這個睡著了的大哥哥終于睜開了眼,頓時咧嘴一笑,口水止也止不住的從嘴角流了下來,一邊還宛如稚兒般下意識含住大拇指。 賀綏眉心一攏,這少年怎的三魂七魄少了一魂一魄? 缺魂少魄這種癥狀,用新時代的科學依據來說就是腦神經哪個地兒出了問題,用玄學來說,就是神府中神魂不完整。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分別是胎光、爽靈、幽精,也是“神魂”中所謂的“神”。 人若是丟了一個魂還可以,丟兩個魂還能活著,若丟三個魂人就成了行尸走rou了。胎光乃人的生命、之光,自一個人還是受精卵開始就在母體中孕育了,爽靈決斷一個人的智力、慧力以及反應能力。 最后一個幽精則是決定人的性取向和性能力,也決定了這個人將來會愛什么人,這也是為什么異于尋常性取向的人無法通過正常手段進行治療糾正。 另外又有七魄,一魄主宰呼吸,二魄主宰心跳,三魄主宰消化,四魄控制水液代謝,五魄修復生殖功能,六魄讓人知冷知熱,七魄具有警覺功能。 有些人的直覺很準,這就是第七魄很強的表現。 當然,這些只是道家的解釋,在佛教里又有三魂七魄對應七情六欲之說。 賀綏并不否定任何派別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詮釋,甚至連新時代的科學解釋賀綏也認真思量之后覺得也有可取之處。 眼前這少年應該就是缺了主聰慧的爽靈,至于七魄中缺了哪個,因為還沒有更深入的接觸,賀綏也不能斷言。 至于為何能夠斷言少年缺了爽靈,這倒是廢話了,畢竟眼前的少年看起來就有癡傻之癥。 只是有些人是天生的,有些人是后天的,若是天生的,便是天師來了也沒辦法,畢竟是輪回上出了問題。 再往上追溯,又很可能跟前世功德罪孽有關。 有些人罪孽太深又有先人庇護,地府就會將此人缺魂少魄的扔去輪回,受一世罪孽,觀其本心本性。 若是這一世表現良好,那下一次輪回自是齊齊整整的跳輪回臺。 若是表現不好,缺了神魂的情況下都要作惡,這就說明這個魂是壞到了根子上,自是要接受懲罰,為牛為馬入畜生道。 為人干活被人宰殺吃rou,以身贖罪,什么時候贖完了什么時候再回人道。 賀綏動了動腳,那少年嘿嘿笑著,竟是伸手拽住了賀綏一截衣擺。 賀綏身上穿的是加大碼的t恤衫,下面一條肥大的運動褲,這少年瘦巴巴的跟竹竿似的,拽著賀綏一截衣擺,兩人一對比,看著就讓人心里一跳,畢竟那胖子估計一伸手就能把少年推出去老遠。 “哥、哥哥,吃!” 少年因為伸手拽賀綏,所以含在嘴里的手指頭已經拔了出來,拽著賀綏衣擺的手口水滴答的,偏偏少年不自知,憨憨傻傻的笑著伸手把自己另一只手上捏著的棒棒糖眼巴巴的送到了賀綏面前。 賀綏想了想,估計這少年是感知到剛才他周身氣息令人舒服,忍不住的就靠近。 功德之光由天道降下,沾了天道的氣息,人族又有天道庇護,人自然不由自己的想要親近。 這少年沒了正常人的思維約束,反而更愿意順應本心。 賀綏看了一眼那幾乎要湊到自己下巴上的棒棒糖,或許少年已經舔了幾口了,沾了口水,又加之天氣熱,那頂在塑料棍子上的圓球糖果已經有點化開了,糖水就黏糊糊的粘在少年捏糖棍的虎口上。 “不用了,謝謝小兄弟,你是一個人來這里的嗎?” 雖然有這世的記憶,可賀綏還是在一些細節上習慣了在泫朝時的習慣,此時叫起少年來也是小兄弟這種在現代看來略有些滑稽的稱呼。 賀綏倒是沒有什么惡心的感覺,只心平氣和的拒絕了少年要分享糖果的意思,又轉頭看了看附近,沒看見有人好似跟這少年相熟。 少年有些沒聽懂,嘿嘿笑了笑,又抻著胳膊把棒棒糖往上面送了送,這回是直接戳到賀綏那一層層堆起來的rou呼呼下巴里了。 賀綏無奈一嘆,略微偏頭,抬手捏著少年細瘦的手腕,用了巧勁兒的將少年胳膊反轉,成功把棒棒糖反送到了少年嘴里。 賀綏這一世依舊是個高個兒,一米八幾將近一米九,少年也就一米六幾左右,比賀綏矮了不少。 兩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站在石頭邊,引得散步經過的人紛紛注目,有人還拿起手機似乎在拍照之類的。 賀綏也知道如今的人喜歡玩網絡,生活里碰見一只狗對著樹子撒尿標記都恨不得拍了發到網上。 賀綏側了側身將少年擋在身后,少年嘴里嘗到了糖的滋味兒,頓時傻乎乎笑著忘了剛才非要把糖分享給大哥哥的事兒,美滋滋的伸著舌頭歪著頭舔了好幾口,完了還吧唧吧唧嘴兒似乎是在回味。 賀綏看這少年身上的穿著雖然破舊,可打理得很干凈,看來少年家境不好,家里人對他卻很重視。 少年臉色很白,是不常見陽光的蒼白,應該是平時在家里,家里人有空了才帶著出來散散步之類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會讓少年一個人出現在這里。 賀綏拉著少年往旁邊大樹后走了幾步,免得路過的人將他們兩個拍了發到那個什么網上,被人圍觀還要隨意議論的感覺,賀綏不喜歡。 “小兄弟,你的家人呢?” 賀綏微微弓腰繼續問,少年聽不懂,賀綏就一直重復的問。 問了有十幾遍后,少年終于聽懂了一點,眼睛一睜,臉上的傻笑總算換成了著急,轉著眼珠子到處找人,“爺、爺爺!” 賀綏先前就是找的比較偏僻的地方,這周圍不是草地就是樹木,還有當做壯實的大型鵝卵石,少年著急的到處找,還傻乎乎的弓著腰趴在草地上去翻找石頭,似乎他爺爺能躲在那巴掌大的石頭下似的。 原本少年特別寶貝的棒棒糖也顧不上了,直接抓在手上隨著爬跪的動作沾滿了泥土草屑。 賀綏也不強行拉人,只壓著一身肥rou勉強蹲在旁邊細聲哄人,“小兄弟別著急,我帶你去找人?!?/br> 說了幾遍,少年自顧自的根本聽不進去,賀綏想了想,重復了幾遍“爺爺”,這才引回了少年的注意力。 賀綏也不多說什么,只伸著手讓少年牽手,嘴上又重復的說著“爺爺”這個詞。 雖然沒有詳細的解釋,少年卻反而明白了,把手搭在賀綏手掌里,被賀綏拉了起來,要跟著大哥哥一起去找爺爺。 這個湖心休閑廣場面積不小,且還是沒有圍墻的那種,也就是開放性的,是周圍居民區的共同休閑地點。 如今快八點了,路燈光線明亮的地方已經已經咚洽咚呲跳起廣場舞來了,要找人有點麻煩。 賀綏也不耽擱,左手拉著少年右手,右手食指中指一并,掐手訣在少年右手中指指尖一抹,少年只覺到一陣轉瞬即逝好似錯覺的刺痛,之后那里就冒出一滴血。 說來也奇怪,那血居然圓滾滾的,好似米粒大小,被賀綏一抹就帶到了自己的食指中指上,再抬頭觀星,往對應的天星方位一指,血滴消失,賀綏卻感應到了少年血脈親近之人的方位。 “走,跟我來?!?/br> 賀綏拉著少年毫不遲疑的往一個方向找了過去,因著今晚星辰明亮,血脈指引也清晰至極,賀綏不過帶著少年走了兩分鐘左右,就看見前面有位白發老人正滿臉著急的拉著路人連比帶畫的詢問。 老人背上掛了個破舊蛇皮袋,里面半鼓著,有路人嫌棄他是個拾荒人,擺擺手就躲得遠遠的,有人心善倒是站著耐心的聽完了老人的詢問,可惜認真想了想,卻只能愛莫能助的搖頭擺手。 被賀綏拉著手腕的少年看見了老人,原本都著急得眼淚花子直轉了,此時卻瞬間眉開眼笑,扔下賀綏就連蹦帶跳的跑了過去,跟個小孩子似的張開胳膊撲了過去,“爺爺!” 老人被少年撲得往后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少年根本不懂那些,老人也不怪罪,寶貝的將少年抱住一個勁兒的拍背,末了還偷偷抬手抹了一把眼睛。 賀綏看得心中感慨良多,卻也不急著離開,他準備上前跟老人搭個話問一問少年是天生如此還是怎么回事。 若是能幫,賀綏并不介意,即使以他如今的修為辦妥這事兒會很費力。 相逢即是緣,少年偏偏在那個時候拉住了他的衣擺,即便當初他那記名俗家大弟子總念叨他愛做無用功,可賀綏堅持本心,并不曾因為生活艱苦而產生一絲一毫的動搖。 這是賀綏年少時就發下的心誓,遇惡除惡,遇善扶善,這才是“除惡揚善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