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書迷正在閱讀:流光驚夢、全海洋都以為我很兇殘、國民女神:重生王牌千金、穿書之一覺醒來蘇遍全世界、天師他從山里來、別拿錦鯉不當神獸[星際]、影帝天天直播做飯[星際]、國師曲速歸來、吻住,別慌[快穿]、夜盡歸離
榮華公主卻道:“不用那么麻煩了,曾祖母這里的膳食雖然口味淡了些,卻勝在鮮美,完全將作料本身的味道體現了出來,吃著也挺好的?!?/br> 太皇太后莞爾,就不再說什么。 食不言,太皇太后的年紀大了,雖然吃的少,但吃的極慢。 一頓早膳花費了大約兩刻鐘,吃完早膳,撤了桌案,上了春茶,榮華公主坐在太皇太后身側,笑吟吟地開始講述著別苑里的趣景和花會時發生的事。 太皇太后年紀大了,可謂見多識廣,經驗豐富,榮華公主說的景色于太皇太后來說,也不算什么。 老太太只是喜歡曾孫女身上那股鮮活勁,聽著女孩輕快的言語,仿佛自己也跟著年輕了起來。 太皇太后笑吟吟地聽著,在榮華公主吃茶潤喉的瞬間,冷不丁開口:“說了半天的花會,除了在花會上,你可有再見到其他什么有趣的人?” 榮華公主心里微微一顫,面上卻一如既往,沒有絲毫變化。 她笑著說:“正要和您說呢,鎮國公府家的阿寧回來了,我昨日見了一面,幾年沒見,真沒想到她變化那么大,居然比我還高一頭?!?/br> 太皇太后仿佛來了興致:“哦?那丫頭長高啦?” 榮華公主點頭:“是啊,比我高一頭呢,跟著鎮國公舞刀弄槍的,據說戰功累計到校尉了?!?/br> 太皇太后臉上的笑容略微淡了些:“女孩子家去舞什么刀槍?鎮國公也太疏于管教了?!?/br> 榮華公主垂眸,繼而笑吟吟地說:“您說的是,要不讓阿寧繼續進宮陪我吧~有您教養,阿寧一定會變得知書達理、貞靜嫻雅的?!?/br>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曾孫女,露出微笑:“阿姽長大了?!?/br> 能不動聲色地接她的話,又立刻能想出不錯的理由來搪塞她,她這曾孫女真是不錯,看來讀書沒讀傻。 榮華公主聞言露出羞澀的笑容:“阿姽為楚朝公主,自不敢有分毫松懈?!?/br> 她臉上的笑容從一開始就沒變過,帶著貴女獨有的驕矜和爛漫,仿佛隨意似的說:“而阿寧上面無人教導,又出身不足,怎可與我相比?!?/br> 太皇太后絕對不會親自教養一個舞刀弄槍的公府庶女,鎮國公府沒有名正言順的女主人,謝寧無人教養,還可能被封為宗室。 太子娶妻自然不會娶無教之女,種種條件和因素綜合起來,榮華公主連消帶打,試圖讓太皇太后明白,謝寧并無入宮之心。 太皇太后淡淡嘆息:“你和她的感情倒是挺好?!?/br> 這么多年沒見,榮華居然還幫謝寧說話。 榮華公主微微垂頭,她抬手撫了撫耳邊的發絲,依舊笑容得體:“我和她畢竟也有生死之交,縱然分離多年,可最初共面刀兵和叛亂時,終歸是她站在我身側,從未退卻?!?/br> 聽到榮華公主如此說,太皇太后沉默不言。 當年重景帝登基時,朝內發生動蕩,被廢為李庶人的李皇后和她所出的齊王謀逆,暗中害死了上任皇帝宣明帝,并試圖圍殺當時尚為太子的重景帝。 重景帝當時下落不明,如今的太子,當時只有十一歲的祁昭陰差陽錯躲在了隱秘之處,東宮內只有六歲的榮華公主以及謝寧。 叛軍圍困東宮,試圖尋找下落不明的重景帝。 東宮嬤嬤本來試圖帶著公主逃跑,□□華公主卻厲聲拒絕:“我為太子女,豈可拋棄東宮衛士,獨自求生?” 她帶著仆從和衛士親自站在東宮墻頭督戰,穩固東宮兩衛兵馬士氣,拒叛軍于宮墻之外。 謝寧手持短劍,始終隨護于公主身側,不曾退后半步。 正因榮華公主于動蕩之際挺身而出,親自督戰,功不可沒,所以才以稚齡加封榮華這一尊號,并頗受重景帝的喜愛。 而謝寧也因此得養于宮中,由皇后親自教導,直到五年前皇后病逝,這才隨鎮國公前往邊疆。 知道這段內情的人并不多,但太皇太后并不在此列。 想到當初宣明帝去世時的心痛,太皇太后發出長嘆息,她拍了拍榮華公主的手背,輕聲說:“既然她當年就很忠心,體諒上意,那就希望她今后能一如既往?!?/br> 榮華公主唇角迅速下撇,但馬上又揚起,她微微抬頭,一雙黑色的眸子明亮極了。 她的聲音輕柔明快:“曾祖母,我和阿寧向來親近,有我在,您就放心吧?!?/br> 太皇太后聞言笑了起來,也罷,小輩自有小輩的福氣,她都一把年紀了,何必管那么多? 想到這里,太皇太后笑著說:“對了,我昨日宣了你大姑姑和臨川姑祖母,還讓她們帶了你表妹和表姑來,你且看看吧?!?/br> 榮華公主聽后心思急轉,她之前還在懊惱沒見到臨川姑祖母家的盧大娘子,也還沒向太皇太后撒嬌癡纏,太皇太后居然已經宣她們覲見了? 難道太皇太后知道她的想法了?怎么可能?她會怪罪太子兄長,惱怒阿寧嗎? 榮華公主心中忐忑,臉上卻流露出欣喜之色:“啊呀,大姑姑和臨川姑祖母要來嗎?阿姽之前還下帖子給臨川姑祖母和堂姑,卻無緣得見,很是懊惱呢?!?/br> 榮華公主和太皇太后說了一會話,就有太監來稟報,說陽和公主攜小郡主過來拜見。 太皇太后笑著道:“宣她們娘倆進來吧?!?/br> 榮華公主起身,從太皇太后身側離開,站在下首。 沒一會,一個身穿公主品級禮服的女子緩緩進來,她身邊還跟著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小女孩,女孩穿著粉色短衣,下身穿著淡綠色褶裙,胸前掛著金項圈,秀雅中透著一抹富貴。 這就是陽和公主和她的女兒。 陽和公主是宣明帝的大女兒,被宣明帝指給了揚威伯世子陸玨,夫妻成婚十余年,育有兩子一女,日子過的和順美滿。 可即便如此,陽和公主帶著女兒進宮,依舊十分謹慎,生怕觸了太皇太后的霉頭。 如今進宮一看,呵,榮華公主竟然也在,陽城公主頓覺這時間將萬分難捱。 畢竟…… 誰讓她的母妃,當年的孟淑妃跟著李皇后一起謀反呢? 作者有話要說: 雖然主角的確是公主啦,但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宮里…… ☆、宗室女 陽和公主的母妃是先帝宣明帝的淑妃。 孟淑妃和李皇后合謀,雖然在最后關頭見勢不妙立刻倒戈了,卻也死于那場政變之中。 陽和公主覺得當今重景帝沒借故削了她的封邑和俸祿就很不錯了,至于太子妃之位? 不不不,揚威伯府沒這個興趣,真的沒興趣! “陽和見過祖母?!?/br> 陽和公主帶著身邊的女兒向太皇太后行禮。 太皇太后滿面笑容:“起來吧,你許久不進宮了?!?/br> 陽和公主起身后笑著說:“只是怕擾了祖母的清凈?!?/br> 榮華公主站在旁邊,陽和公主見禮完畢后,她上前向陽和公主行禮:“榮華見過陽和姑姑?!?/br> “快別做這些虛禮?!标柡凸骺刹桓易寴s華公主真的拜下去,連忙上前扶起榮華公主:“前兒聽說皇兄賜下一座別苑,我還以為你在別苑踏春呢?!?/br> 榮華公主笑著說:“之前倒的確在別苑賞花,只是榮華想念曾祖母,今日就回宮了?!?/br> 兩人談笑了幾句,這才落座,這次榮華公主并未坐在太皇太后身側,而是坐在了陽和公主下方。 太皇太后笑瞇瞇地看著姑侄聊天,她掃了一眼跟在陽和公主身后的女孩。 “這是你家大女兒吧?” 陽和公主立刻笑吟吟地說:“回祖母,這丫頭雖是我和世子的長女,但陸家這一輩女孩頗多,按照序齒排下來,她正是五娘?!?/br> 聽到說起自己,跟在陽和公主身邊的陸五娘立刻出列行跪拜禮,她開口,聲音平穩,口齒清晰:“五娘見過太皇太后,見過榮華公主?!?/br> 太皇太后微微點頭:“賞?!?/br> 站在身側的夏嬤嬤立刻端著盤子上前,陸五娘看了一眼自家母親,得到首肯后才收下盤子上放的盒子,同時再度拜謝賞賜。 這算是太皇太后第一次正式見陽和公主的女兒。 雖說公主女自然是郡主,可實際上陽和公主身份多有尷尬之處,她有一個謀逆的母妃,雖然淑妃最后倒戈了,可從太皇太后和重景帝的角度來講,依舊不待見陽和公主。 所以即便陸五娘有八歲了,卻也沒得到朝廷的封賞,只是陸家的五娘子。 陽和公主深知宮中對自己不待見,也從不曾上書為女兒請封,逢年過節都以女兒年幼為由,留女兒在家了。 太皇太后不曾見過陸五娘,榮華公主更是沒見過了。 榮華公主嗔笑道:“好呀,合著曾祖母今日留下我,是要我出血呢?!?/br> 她臉上滿是懊惱:“我今日剛從宮外回來,身邊不曾帶什么東西,這可如何是好?” 榮華公主此前并未給陽和公主家的表姐下帖子參與花會,蓋因為這位陸五娘年紀太小了,就連拿來當擋箭牌都不夠。 陽和公主抬手掩唇,她矜持地笑了起來,調侃道:“你可是她表姐,頭一次見我們家五娘,給的輕了,我可不依?!?/br> 榮華公主微微蹙眉,似乎頗為煩惱:“姑姑可真促狹?!?/br> 榮華公主似乎猶豫了一下,最后竟直接從自己的發髻上取下了一枚紅寶石簪子。 “也罷,既然陽城姑姑都這么說了,這枚簪子就當見面禮吧?!?/br> 陽和公主眼皮一跳,這可是當年皇后用過的頭面! 榮華公主是什么意思?是在暗喻看好陸五娘,希望她成為太子妃嗎? 陽和公主連聲道:“這是不是太貴重了?” 榮華公主似笑非笑地瞟了一眼陽和公主:“陽和姑姑多慮了,不過是表姐妹間的心意罷了?!?/br> 榮華公主身邊的如心接過紅寶石簪子,捧在了陸五娘面前。 陸五娘有些不知所措,她看向陽和公主,陽和公主無奈地點點頭,陸五娘這才收下了榮華公主的見面禮。 只是收個見面禮,陽和公主就覺得頭疼了,恰好太皇太后問到陸五娘平日都做些什么,陽和公主連忙道:“不過是學些女紅,做個絡子?!?/br> 太皇太后聽了又問:“讀書了嗎?” 陽和公主謹慎地說:“已經識字了,在跟著西席學女則?!?/br> 太皇太后點點頭:“我記得……世子是當年是二甲及第吧?” 榮華公主連聲道:“曾祖母好記性,陽城姑父可是長平元年的二甲進士,想必陸家五meimei的文采也一定極好?!?/br> 陽和公主一噎,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聽榮華公主問自家女兒:“除了女則,平日里還讀些什么?” 陸五娘微微垂頭,輕聲說:“回公主殿下的話,臣女只是識得幾個字而已,略微看看父親做的詩句,再沒看其他書了?!?/br> 頓了頓,女孩微微一笑,臉頰兩邊多了兩個可愛的酒窩:“倒是臣女的兩位兄長,讀書很是用功?!?/br> 榮華公主挑眉,她看了看陸五娘,又瞟了一眼仿佛松了口氣的陽和公主,唇角笑容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