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書迷正在閱讀:葦間風、撒個漁網撈相公、不紅就要繼承家業[重生]、奪心嬌妻莫要逃、我在現代做藥神、聲控系、寡婦門前有點田、最萌星二代、藏珠、我,禍水,打錢[快穿]
“不敢受陸公子如此之大禮。陸公子所言,也是字字在理。但陸公子有所不知,在我李穆眼中,沒有所謂‘成全’二字。我成全人,何人成全我?” “高氏洛神,我既開口求娶,便不會半途作罷。福禍成敗,天知,地知,而你我皆不知。重陽日,見分曉便是?!?/br> 他還了一禮,轉身,繼續替那烏騅刷洗著鬃毛。 陸柬之望著他,眉頭緊皺,忽轉身離去,背影迅速地消失在了霧靄般濃重的黃昏暮色里。 “李將軍,他方才尋你,是要做什么?” “莫非是為高相公之女而來? 一直在不遠處窺視著的劉勇飛快地跑了過來,好奇地發問。 軍中已是人人都知,再過兩天,到了重陽那日,高相公將會考校求娶其女的李穆。 人人為之期待,這幾日,一直有所議論。 李穆刷完了最后一片馬身,起身,將馬韁丟給劉勇,笑了一笑:“天黑了,回吧?!?/br> …… 到了重陽的前一日,不止是還暫駐于城外的軍營,幾乎整個建康城的民眾,都在近乎打了雞血般地傳著一個消息。 陸氏大郎陸柬之,主動要求于重陽那日,與李穆一道競考于高相公。 勝者,為高家之婿。 而高相公考校二人的地點,就設在城北的覆舟山上。到時不禁民眾觀看,也算是一場公開擇婿的考校之爭了。 一個是士族后起一代中的杰出子弟,不但文采風流,而且戰功卓著,可謂是文武全才,命世之英。 一個是出身庶族,在江北大戰中一舉成名的年輕軍官,被萬千軍中士卒所敬服擁戴,最近風頭最勁的一個人物。 長久以來,士庶對抗而積聚出來的所有情緒,仿佛因為這一事件,徹底地燃爆了。 天公作美,重陽那日,秋高氣爽。天還未亮,覆舟山的山腳,便陸續趕來前來觀戰的民眾,人漸漸地多了,便開始議論紛紛,猜測誰能勝出,有人更是趁機設下賭局,買中哪方獲勝,便可照單贏錢。參與者眾多。 天漸漸地亮了,不到巳時,平日冷冷清清的覆舟山下,已被觀戰之人擠得水泄不通,人人翹首,等待著高相公考校擇婿那一刻的到來。 巳時,伴著一陣威嚴的開道之聲,當今興平帝也出宮,乘了一頂便輿,在儀仗和侍衛的前后簇擁之下,終于現身了。 民眾紛紛跪地迎接。 高嶠、陸光以及許泌等人,皆在龍輿之側步行跟隨而來。 為應重陽佳節,今日考校的地點,也設在了北郊有名的登高之處覆舟山。 半山的一座觀景臺,原本是為城中那些喜好游山玩水的達官貴人于登山小憩之用而建的,今日改成了評判席。地鋪氈衣,上設數案。中間一案,為皇帝之席,兩側照了次序,依次是高嶠、許泌、陸光等人的坐席。 高嶠從現身后,神色便異常凝重。陸光坐在他的近旁,入座后,便盯著對面的許泌,唇邊含著一絲冷笑。 許泌卻是心情不錯,和近旁一個同僚談笑風生,直到一個侍從俯身到他耳畔,悄聲說道:“司徒,山下那些賭局,買陸公子勝者居多?!?/br> 許泌面上笑容消失,眺望了一眼山腳下那片密密麻麻的人頭,鼻里哼了一聲。 巳時兩刻,伴著禮官敲奏出的一聲鐘鳴之音,今日被擇為司官的侍中馮衛出列,宣布考校開始,命陸李二人上前,向興平帝行大禮,得首肯后,請高嶠出示所考之題。 第16章 第 16 章 高七目不斜視地立于高嶠身后,見高嶠回望,從袖中取出一卷,雙手托持著,出列上前。 他走到馮衛身側,向興平帝叩拜,隨后轉身,面向那些得以被允許列坐于觀景臺下進行近距離觀戰的文武百官和諸多名士,提足了一口氣,高聲宣道:“此卷為相公親手所書,啟封前,除相公外,無人知題。相公言,高氏女婿,須文武雙全,缺一不可,故此次考校,將設三關?!?/br> 他抬高一臂,指著一座立于不遠之外數十丈高山巔之上的風亭:“諸位請看?!?/br> 眾人順著他的所指,紛紛仰頭看了過去。這才留意到,山巔風亭的頂端,插縛了一捆茱萸,山風吹來,茱萸在那亭頂之上左右搖擺。 “相公言,今日為應景,便以茱萸為彩。二位競考之人一道答題出發,誰人能先通過三關,登頂采得茱萸,便為相公之婿。敗者,相公亦會將雀湖山莊相贈,略表心意?!?/br> 高七宣布完畢,將手中紙卷遞給了馮衛。 紙卷用油蠟封起了口子。 以高嶠的聲望,他既然如此當眾宣告了,自然不會有人懷疑他為擇得如意女婿而暗中預先泄題。 四周變得雅雀無聲,無數雙眼睛,一齊看向了馮衛手中的那張卷紙。 馮衛小心地展開,瀏覽過一遍,便照著紙上所書宣讀了一遍。 今日雖只有三題,但一共卻設了四道關卡,二文二武。 四道關卡如下: 第一關為文,必考,考的是二人的心記。地點就在這個觀景臺。在這里,高嶠將出示一篇千字駢賦,叫二人一道誦讀,記住后,各自以筆競述。誰先一次性默述完畢,核對無誤,便可出發去往第二關卡。中途如斷,或是默述有誤,可再看原文,但要從頭再來。這一關不限時間,但必須要通過此關,才能繼續往上,參加下一考題。 第二關武,也是必考,考的是弓法。三十丈外,設一靶子,靶心處嵌一銖錢,誰人能先將箭頭釘入銖錢正中之孔而不傷錢,便算是通過,可以繼續去往第三關,也就是最后一關。 為公平起見,最后一關為二選一。文試為清辯,武試為虎山。二人可依照所長,各自選取其一。 誰能先順利通過三關,取得山頂風亭之上的那束茱萸,誰便是今日的勝者。 馮衛一邊讀題,一邊就有好事之人將題目復述,迅速傳至山腳。 山下的那些看客,除了湊熱鬧的民眾,還有不少出身次等士族的子弟和寒門讀書人,以及軍中武人。 平日這些人,可謂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處,今日卻都相聚在了這里,只是陣營分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