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李璟不由一怔,心中像滑開了蜜水一般,蔓出一絲絲甘甜的味道。 吳議的心思,就像一捧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的水,任誰都能一眼看穿,可仿佛誰的影子都只能浮在表面,而落不到他的心底去。 他曾苦苦追逐著他的背影,從安居一隅的家鄉到權力紛爭的帝都,從戰火紛飛的前線到危機四伏的渝州,他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從來沒落下一步。 他曾以為他這一生都只能輾轉在他身側,也立下誓言絕不離棄。 如今他簡簡單單的一句“信任”,就仿佛讓他撈到水中月,摘到天邊花,哪怕是徒步荊棘,刀頭舔血,也都甘之若飴。 “師父……”他不禁眼眶一潤,心頭似有千言萬語,卻仿佛都抵不過對方一句輕巧而堅定的“信任”。 他們之間,這兩個字就足夠了,還需要什么別的話呢? 望著李璟濕潤而深沉的眼神,吳議也不禁心頭一熱。 從袁州的舉步同行,到長安的相互扶持,再到新羅的生死相偎,渝州的拼命營救,眼前這個初初長成的少年已經陪他渡過了生命的每一個難關,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素來是個不愿在感情上外露的人,也鮮少直接說出信任這樣的話,但他的心也不是草木織造的,又怎能將這人的情意視為無物? 這一回恐怕九死一生,他若再不說出口,也許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兩人的視線在幽幽燈火下不經意地擦過,如一陣暖暖的夏風,將彼此的臉頰都拂得微紅。 “咳?!眳亲h清了清喉嚨,將話題扯到正事上,“你說的不錯,倘若天后得知此事,最好的辦法,就是殺我滅口,既然裴將軍已經洞悉了這件事情,想來也不能瞞過天后?!?/br> 聽到此話,李璟的熾熱的心臟就像猛然被浸入寒潭之中,不由掠過一陣刺骨的冷意。 于是出口的話也不由帶了三分冷意:“我看誰敢殺你!” 話音剛畢,便聽得一陣篤篤的敲門聲。 李璟下意識地將手放在腰間的寶劍之上,緩緩地抽出三寸。 寒光閃落,映出三分冷冷的殺氣。 吳議何曾見過李璟這樣殺氣騰騰的樣子,不由為之一震,但很快平定下心神,朝李璟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去床上藏著。 接著朝窗外懶洋洋地回了句:“誰啊,三更半夜的?!?/br> 門外傳來一個笑吟吟的聲音:“是我,周興,吳先生還沒睡吧?” 說著便推門而入。 他進門時,房中已只剩吳議一個人,正舉著一本醫經細細研讀,仿佛被他打擾清讀似的,深深地皺了皺眉:“周公有何要事,要親自造訪鄙地?” 周興如今已經貴為尚書都事,權勢遠勝過當日在大理寺中,但仍舊保持著一副謙遜而溫和的面孔,穿著一身樸素的象牙色長袍,踏進門口,如一道深深照進來的明月光。 他眼珠子卻四下滾動,見并無旁人,才關上了門,低聲道:“我這才來,是因為知道吳先生今天去了一個不該去的地方,見了一個不該見的人,還知道了一些不該知道的事情?!?/br> 吳議放下手中的書卷,反倒奇了:“下官左不過聽從了陳繼文太醫丞的命令,為張公看病開方,難道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還請周公明示?!?/br> “看病開方,為的是救活人,而化藥為毒,恐怕就是為了殺人了?!敝芘d笑容和善依舊,和數年之前并無半分差別,“吳先生精通醫術,恐怕比我更明白這個道理?!?/br> 吳議臉上的笑容一淡:“這個自然,藥和毒本來就是一念之差?!?/br> 周興也點點頭:“正如生與死,也不過在先生的一念之差中?!?/br> 吳議心下一動,面上卻依然風輕云淡:“哦,這么說來,周公是有救吳某的法子了?” 周興笑著搖搖頭:“要救你的人不是我,而是天后?!?/br> 第111章 狄仁杰 吳議心中不由咯噔一跳:“周公的意思是……” 周興關上了房門, 將身后一道明晃晃的月光一切斷在門外, 燭光昏暗的屋子里,唯有他一雙眼睛賊光閃亮。 他緩緩走近吳議的身側,將低低的聲音壓入對方耳中。 “其實貞武將軍是如何死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誰下了這樣的狠手要毒殺他,我想, 如今能證實這件事情的人已經不多了,而吳太醫你就是其中一個啊?!?/br> 吳議淡然一笑, 并不言語, 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 周興這才繼續道:“貞武將軍的確死于張起仁之手,可張起仁與他素來無冤無仇, 他這番心計又是為了誰呢?推來算去,這件事情,如今恐怕只有吳太醫你一個人知道了?!?/br> 說到這里,他的眼中竟然閃過一絲艷羨之情:“我曾經說過,我很羨慕你, 因為你真的有很不錯的運氣, 每每當天后遇到一些危機的時候, 你都能成為她扳回一城的關鍵人物, 這樣的福分, 可是別人求都求之不來的啊?!?/br> 聞言,吳議不由哂笑一聲:“可有時候知道的越多, 背負的危險也就越大, 張起仁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先例嗎?” 周興定定地望著他, 眼中躍動著火苗:“富貴險中求,若能像他老人家那樣一世榮華,就算是死,也是值得的了?!?/br> 這話套用在他周興自己身上倒不錯。 不知道來日周興被來俊臣逼入guntang的翁缸的時候,還會不會想起今天勸自己的這番話呢? 一想到請君入甕這四個字,吳議心中不由掠過一陣寒意。 周興身為酷吏,戕害無辜忠良,自然死不足惜,但天后要犧牲掉手中的任何一枚走卒的時候,卻也都不帶有一絲猶豫。她是如此的清醒而冷酷,隨時都可以棄車保帥,斷尾求生。 這樣的果毅決絕,讓人不由覺得膽寒心畏。 自己知道了背后如此多的秘密,難道天后真能容他活在世上? 恐怕答案未必如周興所說的那樣招人羨慕。 顯然,周興和吳議的想法并不一樣。 如今的他,終于一轉仕途的頹勢,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三省六部,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向那些曾經對自己百般不屑的人證明了自己是何等地睿智不凡,才能在每個緊要的關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一時的風光已經就像一雙情人溫柔的手,輕易地蓋住了他本來精明銳利的目光,讓他卸下了多年來的防備之心,甚至忘記了狡兔死、走狗烹這個古來不變的教訓。 他現在只能看見眼前的這位年輕人,像是看著他在權力之峰上攀登的下一塊墊腳石。 只要能說服他做出一個最簡單不過的選擇,就能讓他得到天后更深的信任,穩固自己在新武派之中的地位,從此以后,青云直上,鵬程萬里,錦繡前程,豈不美哉? 他暫且按住心中的悸動之情,仔細地觀察著吳議的面部表情,想要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吳議卻仍舊是一派風輕云淡的架勢,仿佛火都燒到了眉毛,也不足以使他露出驚慌的神色。 他沉思片刻,才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周公的話,下官會好好考慮的?!?/br> 聞言,周興心中才微微輕松了些。 他相信在吳議波瀾不驚的面孔之下,已經看清楚了局勢的利弊。 “天后有心留你一條性命,你可千萬別辜負她老人家的心意啊?!?/br> 擲下這句話,周興才含笑離去。 隨著他的腳步聲漸行漸遠,本來平穩燃燒的燭火被一陣風聲猛然撩動,爆出碩大一枚燈花。 李璟自梁上翩然躍下,帶下一陣簌簌的灰塵。淡淡的塵煙翻滾在昏昏燈火中,將本來就黯淡的房間更添了幾分壓抑的氣氛。 “師父,你打算怎么做?” 是投誠天后,歪曲當年的事實,把臟水潑在太子李賢的身上,以保全自身的一條性命。 還是倒戈張文瓘,說出天后授意謀害元老大臣的真相,而陷自己于危險的境地之中? 也許在旁人看來,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選擇,但是李璟卻深知自己師父看似溫軟的面孔之下藏著怎樣一身寧折不屈的硬骨頭,知道他淡泊平和的性子中九匹馬都拉不回頭的倔強。 不由握掌為拳,磋磨成響。 倘若這人死了,他不敢想象自己要怎樣在這金碧輝煌的巨籠之中獨活,不知道在這漫漫人生長路上要怎樣形只影單地走下去,哪怕讓他一世追逐著這人的背影也好,總勝過孤身一人寂寞終老的悲苦。 數年的時光恍然在眼前翻過,才發覺原來曾經那些舉步并行的日子原來是那么幸福。 他凝眸望著眼前的人,一刻也舍不得眨眼,好像他一挪開視線,他就會從自己眼前消失不見。 吳議卻沒有立即回答他的話。 他坐到桌旁,就著昏昏燈火,揮筆寫下一個在心中醞釀已久的方子。 接著,才把方子遞給了李璟:“你替我保管好這個方子,等我入大理寺獄之后,一定會有用得上的時候?!?/br> 李璟接過方子匆匆瀏覽一遍,竟然是麻醉散的方子之中又添了半夏、膽南星等幾味藥材,瞧著不像治病救人的方子,倒像是…… 心念電轉間,已明白過來吳議的用意。 他鄭重地收好這紙薄薄的藥方,像是收起一張千金貴重的票據,而壓在上面的,就是師父的性命。 —— 幾日過后,大理寺獄的人果然就來“請”吳議過去,說是有人揭發了一件積年舊案,需要吳議作為證人配合調查,佐以證言。 而負責調查此案的,果然如張漪所言,正是當今大理寺卿狄仁杰狄公。 這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并沒有像后世的電視劇之中塑造得那么英俊瀟灑、風姿過人,甚至可以說得上相貌平平,泯然于眾,自眼角一叢叢蔓延出來的細紋爬滿了整個臉頰,使他看上去稍顯疲憊,但那雙黑白分明的眼睛卻依然精神奕奕,昭顯出一股不同尋常的熱情。 他就是憑借這股近乎于堅毅的熱情,一年之中審理了大批擠壓的案件,涉事人員超過一萬七千,而竟然沒有一個人喊冤喊屈。 如今擺在他眼前的案子,偏巧是一樁難以斷絕的懸案。 被害的人已經故去多年,元兇也早就化為一具枯骨,唯一留在世上能夠張口說話的活人,就只剩下眼下這個眉目清朗、神情淡泊的年輕人。 其實早在今日之前,就有一前一后兩人造訪了大理寺獄,一位是當今太子賓客張文瓘長子張漪,而另一位則是尚書省官員周興。 對于這件沉底數年,而今才重新浮出水面的懸案,他們二人則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張漪認為是天后意欲除去和自己有宿怨的老臣李勣,而周興卻以為是當今的太子李賢要拔除孝敬皇帝的黨羽。 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確信不疑當初下毒謀害貞武將軍的元兇就是謀害過太子李弘的太醫博士張起仁,這兩件案子彼此呼應,似乎也在暗示著當初孝敬皇帝被害一案并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和其他聞風而動、作壁上觀的官員一樣,狄仁杰心中也有一個疑問。 那就是幕后之人究竟是誰? 對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吳議的回答也只有一個。 ——“不知道”。 狄仁杰一寸寸扶著長須,似乎想從中整理出千頭萬緒:“你當日也曾隨張起仁出入貞武將軍府中,難道他的詭計,你全然沒有察覺到嗎?” 吳議不由苦笑:“如果詭計能那么容易被人察覺出來,那就不是詭計了,何況用尋骨風下毒本是積年累月的功夫,如果不用心在上面,實在難以洞破其中的秘密。此事……的確是下官的疏漏?!?/br> 狄仁杰又問:“可老夫聽說你為張起仁一手提拔,與之過從甚密,甚至差點成了他門下的學生,他就沒有告訴過你此事嗎?” 吳議唯有坦然作答:“下官當日不過是個連書都沒讀過的小小生徒,試問張起仁又怎么會把這樣驚天的秘密透露給這樣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呢?” 狄仁杰深深注視著眼前這個年紀不過二十有余、前途本可以一派大好的年輕人,心中也不由升起一陣惋惜之情。 數十年的官場生涯已經錘煉出他一副黑白洞悉、真假分明的眼耳,令他有足夠的經驗判斷出一個人是在說真話還是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