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雄關釜戰
虎牢關下,程軍陣前。 程閔騎在踏馬雷霆上,身穿土豪金三件套,遙望半山腰的虎牢雄關。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都在盡可能避免攻堅戰。只因冷兵器時代的攻堅戰與熱兵器時代不同,勢必會出現百倍千倍的傷亡。 士兵的傷亡,是程閔一直以來最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爭霸天下,雄城雄關各處,最終又無法避免。 望著雄偉的虎牢關,他的眼神剛毅,“拿下這座東漢第一雄關,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朕的腳步!”他舉起了土豪金槍。 長槍所指,三軍用命。喊殺聲中,戰鼓齊鳴。 三座方陣,三萬程軍行動了起來。 盾兵在前,中間夾著手持云梯的攻城部隊。另外,程軍元戎弩兵,眾力推著井欄箭臺在中,而程軍攻城車、投石機部隊在后。 程閔眼望投石機部隊進入到了射程,令旗一揮,便令攻城部隊停下腳步,轉意先等投石車打擊。便如同后世,炮火先行覆蓋一樣。 程軍百架投石機,先行發動,刺耳的機關開合聲中,帶著火焰的巨石帶著唿哨,泰山壓頂之勢,飛向虎牢關。 關上的夏侯淵,望著飛來的巨石,色變,疾呼道:“前進城墻垛口下,躲避飛石!” 曹軍急忙入垛口下躲避,而成拋物線而來的飛石。就無法集中他們了。 “沙土滅火……,將這些巨石累積起來,一會作為滾石,送還給程軍!這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程文杰經常這么說啊的,哈哈!” 自古以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⒗侮P,同樣也有對付投石機的方法。 “兩側箭臺弓弩手準備,目標敵人投石機陣地,拋射!” 虎牢關兩側有更加高起的箭臺,就是用來專門對付敵人投石機的。只見五千曹軍弓弩手,張弓向天,呈四十五度角。他們是在關上,所以,雖然程軍投石機的射程比他們遠。但若是拋射。曹軍弓弩手的射程還在投石機之上。 嗡嗡……,令人頭皮發麻的聲音,萬余箭矢破空而去。便如同暴風雨前的烏云,瞬間就到程軍投石機方陣上空。 “快躲入投石機下!” 程軍的投石機,自然也有抵擋弓箭的翻板。兵士躲在下方,便如同打了傘,不懼敵人拋射的箭雨。 擂鼓聲中,程軍開始突擊。 “弓箭手準備!”虎牢關上的夏侯淵,善射。他冷視關下如蟻群般的程軍,計算著距離。而與此同時,虎牢關常規城墻上。已經密密麻麻站滿了上萬弓箭手。 三百步。 夏侯淵冷眼閃過殺機,怒喝道:“放箭!” 嗡嗡……,令人頭皮發麻的弓弦之聲。 咻咻……咻咻……咻咻……,箭矢如蝗,發出可比炮彈的尖嘯破空而去。 真的箭如雨下,數以萬計的箭矢。仿佛蝗蟲群找到了新鮮可口的稻田。一名名鮮活的程軍,就是一根根滿是稻粒的稻子。它們如黑云般遮擋住了日頭,撲了上去,撕扯著。 慘呼聲立刻響起,程軍開始出現傷亡。一時間腥風血雨。十余年不見血的虎牢關,再一次變成了修羅場。 “眾人奮起……!” “為了新的天下!” “組好陣型,不可驚慌!”程軍基層軍官大聲疾呼,激勵士氣的同時,提醒著。 只見程軍盾牌手高舉起精鑄的盾牌,孔武有力的臂膀上,經絡如龍蛇般旋繞。他們用最大的力量,為自己,為戰友撐起一片安全。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上萬盾牌匯聚,鐵器散發的光芒,仿佛一座橫躺著的,滿是晶瑩玻璃的巨樓。 叮叮當當,叮叮當當,箭矢敲擊著盾牌,奏起死亡的樂章。 箭雨太過密集,無孔不入,些許程軍因此中箭倒地。他們被戰友奮力傳遞,運出了盾陣之外的安全地帶。大多程軍無礙,漸漸來到虎牢關下。 遠處觀戰的程閔,因此松了口氣。最起碼,在攻城的最初階段,一切都很順利。 這時,趙云說道:“皇上,我軍訓練有素,準備齊全,一定能夠拿下虎牢關的!” 一旁的許褚請戰道:“皇上,許褚愿為先鋒,為主公拿下虎牢關!” 虎牢關下。 程軍已經開始搭建云梯。 沒有飛機,沒有空降,面對十余丈的城墻,唯一的辦法,便是攀爬上去。 因此,士兵也就失去了盾陣的保護。 “放箭,放箭,目前只是爬梯子的程軍!”夏侯淵不斷重復著同一個命令,同時默默計算著程軍攻城的步驟。 拉弓、放箭。拉弓、放箭。曹軍弓箭手,仿佛一臺臺放箭的機器。而他們合在一起,便是一臺龐大的殺人機器。 一名名攀爬的程軍中箭,墜下云梯。 這時,程軍的元戎弩兵,開始在井欄箭臺上,壓制敵人關上的弓箭手。 “哇!” “??!” “我中箭了,救命,救命!”一時間曹軍損失慘重,中箭倒地的士兵身上流出的鮮血,頓時讓虎牢關城頭血流成河。 夏侯淵毫不驚慌,命令道:“盾牌手,將盾牌矗立在前沿,擋住敵人攻勢!弓箭手,就在縫隙之間,趁敵人放箭的間隙繼續射箭!” 因此,攻城程軍繼續遭受著敵人弓箭的打擊。 然而程軍士兵與其他諸侯的士兵不同,他們心中充滿了信念,他們要追隨皇上奪取天下,讓天下所有的百姓,過上有飯吃,有衣穿的好日子。他們就是從那不是人的日子里熬過來的,他們再不想去過那種日子。 程軍將士的悍不畏死,前仆后繼。艱難,但一步一步接近著城頭。 夏侯淵看在眼中,露出冷笑,揮手道:“潑火油,扔下火把焚燒敵人!” 于是,早有準備的曹軍,將裝滿火油的瓦瓦罐罐砸了下去,一個個火把隨之扔下。 一聽轟隆一聲,關下立刻一片火海。 在這火海聲中,程軍士兵個個成了火人,慘厲呼喊中,倒在火海之中,下一刻便被焚燒成了灰燼。 空氣中,開始彌漫焚燒尸體的氣息,令人心中翻滾,而又膽戰心驚。 程軍立刻失去了攻擊力,而關上的曹軍,趁機抬來一大缸、一大缸的火油,毫不氣的全部傾倒了下去。 火海! 滔天的火海! 它散發的死亡的光芒,就算是天上的太陽,都要失去顏色! 陣亡的尸體被焚燒成骨灰,隨著沸騰的空氣升騰,又仿佛火山灰一般,在程軍戰陣上空飄蕩。 每一片灰燼,便是一位程軍士兵鮮活的生命。 程閔臉色逐漸難堪了起來。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就是攻堅戰,這就是古代的攻堅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由來。敵人的貯備沒有耗盡之前,死傷幾萬十幾萬人,也只不過是閃念見的事情。 所以,程閔一直在用后世的知識謀劃,從而避免攻堅戰。 “鳴金撤退!”程閔黯淡說道。 漫天飛舞的骨灰中,程軍損失了一萬余人,與敵人脫離的接觸。 而曹軍有雄關之力,只是在程軍的弓箭投石下損失了不足兩千人。 一比五,歷來一比十,一比二十的正面攻堅戰,也只有程軍才能夠有這樣的“敗績”。 隨著程軍的撤退,曹軍歡呼了起來。 夏侯淵揚眉吐氣,哈哈大笑,道:“程文杰,吾有雄關之力。昔日,便是那西楚霸王項羽,在這天下第一雄關之下也是無用武之地!程文杰,你難道能與項羽相提并論嗎?哈哈哈哈……!” 在曹軍的嘲笑聲中,程軍保護好受傷的戰友,搶救出能夠搶回來的戰友尸體,默默開始撤退。他們不屈的眼神中是不甘心,他們發誓,當再次來到這里的時候,一定要拿下這座雄關,為死去的戰友報仇! 程閔冷視城關上得意的夏侯淵,“一定要想一個辦法……?!?/br> 程軍重回大營,忙亂中又井然有序。趙云、許褚負責各部入營、救治傷員、安置身亡將士的遺體不在話下。 程閔沒有任何表情的返回了大帳。 大帳中,是早已經等待的郭嘉與荀攸。 程閔沉重坐下,道:“虎牢險要,若是強攻勢必損失太多,應該想一個辦法,誘使夏侯淵出關,以剿滅他的有生力量!” 他從后世而來,無法像當代諸侯一般,無視數萬,十幾萬將士的生死。所以,哪怕今日的攻城只是一次試探,他也無法目睹。 郭嘉、荀攸對視一眼,這一次的試探攻擊,讓他們了解了虎牢關的防御力。作出對比后,對于敵我雙方的戰力也做到了心中有數。心說主公還是心軟,憑借我軍的精銳,只需晝夜不停,一定能夠攻下虎牢關的。 然而那樣的確會損失大多將士,所以,正面作戰,強攻、攻堅戰,還是最后的手段。簡單點說,冷兵器的硬仗,還是少打為妙。能夠智取,最好是智取,無所不用之極。 就此,程閔引兵屯于虎牢關口,多次挑戰,夏侯淵只是堅守不出。欲要進攻,又恐雄關危險,難以攻克,只得相持。 戰事因此膠著,時間也一天一天的過去。 這一日,程閔在大帳焦頭爛額中回憶后世,期望能夠想出一個辦法來,以便消耗最少兵力,拿下虎牢關,可是如今的程閔早就已經技窮了,他實在想不出任何辦法,如今的程閔心煩意亂。 這時,郭嘉、荀攸來到了大帳。 郭嘉進言道:“皇上,相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軍可以示敵以弱,可命人散布言論,稱袞州百姓造反,我軍分兵去救?!?/br> 荀攸這時接口道:“夏侯淵。雖然字妙才,但為人輕躁,恃勇少謀。他見我軍兵少,一定會出關作戰!” 程閔如今想不出好的主意。聽到兩位軍師這個謀略大有機會。便聽從軍師們的建議。 他立刻命令兵士四處制造言論,稱袞州百姓沒有飯吃。四處作亂,幾乎與當年的黃巾之亂一般無二。而程軍,就此開始調動。白日兵馬調動離開,晚上則秘密返回。 并縮減營帳和灶火。不出三日,就給人一種已經調走一半兵馬的假象。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虎牢關內。 夏侯淵聞言大喜,找眾部將議事,道:“如今天下大旱,而程文杰卻是窮兵默武,乃至于百姓民不聊生。如今袞州百姓叛亂。他派出了大量兵馬返回鎮壓。這樣一來,程軍的數目銳減不說,軍心也亂了,正是我們一鼓作氣。殲滅程閔的時機!” 擊潰程閔,就能順勢奪回官渡,加上程軍被牽制在袞州,局勢就會出現變化。眾將聞言,點頭稱善。 然而從事梁習十分謹慎,并且他想出了一個計策,進言道:“夏侯將軍,程閔大營之西,有一座高山,名字叫襲楚山。傳說當年高祖曾經在此山,大破項羽的楚軍。此山四下皆是險道,易守難攻。此山上足以觀看到程軍大營的虛實。將軍若取得此山,程軍便在掌握也?!?/br> 梁習說到這里,陰森森一笑,道:“自古無人敢于將自己的大營形勢暴露在敵人視線之下,若是將軍得到此山,程文杰一定會帶兵奪回。將軍就可以利用地形的優勢,沖擊程軍,一戰可勝!” 借助山勢地理,就要比平原交鋒占便宜了。夏侯淵一聽大喜過望,便命令探馬前去打探,得到回奏,山上只有少量程軍駐扎。 于是乎,當夜三更,夏侯淵便命令部將杜襲領兵守備虎牢關,親領三萬大軍來到山下。鳴金擊鼓,徑直殺上了山頂。 而山頂只有數百程軍防守,眼見曹軍數萬人一擁而上,無奈只能棄山而走。 夏侯淵得到了山頂,當天明的時候,便能夠直觀的看到程軍整個大營的態勢,如此了如指掌,他欣喜若狂,想來一定能夠擊敗程閔。 梁習此刻又進言道:“程文杰必定前來攻山,將軍可暫時按兵不動,待得程軍懈怠的時候,再一鼓作氣,依靠山勢沖殺下去。此乃以逸待勞之法,必能取勝!” 夏侯淵大喜,從其言,開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