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節
劉元輕輕一嘆,劉盈道:“差不多孩子就要出生了,縱然我知道自己太自私,可是阿姐,我連一個好兒子,好弟弟都不算,我又怎么可能成為一個好父親?!?/br> “孩子生下來,他的人生,他的依靠從來不是我,而是你們?!眲⒂姓J自己是個沒有本事的人,也愿意接受自己作為一個沒出息的人。 他想走,放棄一切的走,呂雉和劉元都知道攔不住他了,故而一聲輕嘆道了一聲好。 比起劉盈著急地想走,當年劉元在劉邦在世時約定的十年之期交還封地的時間已經到了,封地大權上交,劉盈卻遲疑了,“不應該如此?!?/br> “恰恰相反,當如此?!眲⒃昧颂齑蟮暮锰?,從此不需要再費盡心力地說服貴族讓女子出仕,詔書下發,律令一定,女子可以出仕,可以承繼家業的事就成了板上釘釘的。 雖然引得一片嘩然,卻也對有些人沒有影響。 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錢的人家,為了活命本不分男女,大家一道撐起一個家,讓女子可以當官的事,反對最強烈的人只有貴族罷了,其他人并不以為意。 現在最大的阻力來自于貴族,卻連貴族都同意了此事,哪里還會有什么人攔著。 雖然沸騰了整個大漢,后來他們卻發現并不影響自己的日常,日子該怎么過就怎么過,最終也無人再在意。 貴族咽下一口氣,心里還是覺得十分憋屈的,日日想著怎么找劉元的麻煩,然后有人提起了劉元當年說過的話,說好的十年之內交還所有封地的,十年之期到了。 可是沒等他們出手,劉元已經開口,道是當年說過的十年之期已到,請朝廷派人前去接回北境內的所有賬目,以及巡查北境。 剛準備好的折子竟然沒機會遞出去,貴族們…… 為什么劉元不死!為什么劉元就是不死! 連封地說交就交,貴族雖然恨不得劉元去死,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真是比不上劉元。 輸給劉元,敗給劉元,哪怕他們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他們不如人。 交還封地的大權,劉元是第一個,與之而來的還是官位的任命,本來北境的兵馬全都交到韓信的手里,韓信自去了北境以來,與匈奴幾次交戰,朝廷里的事一茬接一茬,于匈奴人來說,韓信打仗比之劉元不相上下。 而且因為劉元在之前已經給韓信準備好了不少,眼下打起來,進擊匈奴,韓信這些人攻破匈奴不少的城池。 幾回戰報送回長安,都叫朝中一振,匈奴之患,多少年了,劉元能守又能攻,韓信也一樣。 保境以安民,大漢無事,天下太平,最是叫人歡喜的。 不過,也不是沒有提醒韓信本就有功于大漢,再讓他領兵打仗下去,將來有一天,功高蓋主。 想當年劉邦就是畏于各王的兵權,這才費盡心思想滅了異姓王。當然,現在死在他手里的異姓王并不多,卻還是有。 韓信本為王,雖然被貶為侯,卻也因為他想謀反,一個意圖謀反的人,將天下兵馬交于他手,何其冒險。 這些話當年在讓韓信出長安,往北境領兵時,已經很多人說過了,說過便說過,可惜劉元同意,有劉元開口,劉盈和呂雉也就同意了。 朝臣們同樣想到北境這個地方是劉元的地盤,敢把兵馬交給韓信,劉元手里的將軍都不是吃素的,要是韓信敢有一絲反意,劉元必不會饒了他們。 可是,劉元要將封地的所有大權還給朝廷了,有人就在想一件事了,大權交回之后,北境的權利如何劃分? 劃分,與其改一個北境的權利,不如重組朝廷所有的權利機構。 劉元拿出一份三省六部的方案,這是隋唐之后確定的機制。 三省六部,三省是為中書、門下、尚門三省,六部為尚書省下屬戶、工、吏、刑、禮、兵六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至于三省六部各司之職,他們負責的內容,倒是跟現在的三公九卿差不多。 然而比起三公九卿的世襲之制,只有一個丞相的大權集中,三省六部在于分權。 東西給劉盈看了,劉盈直接揮手道:“阿姐與丞相他們商量,若是覺得合適,便做?!?/br> 他牢牢記得自己是一個等著退位不當皇帝的人,不管事不管事,只管全都交到劉元的手里,讓劉元去辦。 三省六部一遞上去,陳平第一個贊成,一個最希望分權的人,自然一眼就看透了劉元給的權利機構比現在的三公九卿來,好得多了多了。 暗暗感嘆劉元的腦子好使,這樣的政治制度,分了宰相的權,卻利于帝王的集權,下面的臣子各受轄制,想做出有損江山之事就沒那么容易,陳平的附和,王陵卻有些為難。 “貴族們才從殿下手里吃了大虧,殿下現在要將封地交回朝廷,本就讓他們心里記掛著,念念不忘 ,殿下再改官制……” “并非不利于他們,官位多了,能當官的人也就多了,他們難道看了會不高興?”劉元說出好處,引得人沒能忍住地捂臉。 陳平道:“無事,正是因為殿下交回封地,都想分殿下封地中的利,這個時候殿下交出這樣的好方案,他們高興還來不及,斷不會不高興的?!?/br> 比起王陵來,陳平倒是更加想分權,宰相從一個變成了七個,想想就讓人興奮。 “另外,針對各州的環境,各州重新劃分?!背卸家?,各州郡縣的地界,每州的區域也得重劃。 “這又是為何?”要得重劃各州的地方,這就事情有點大了,原因呢? “兩位都是打過的仗的人,當年我們拿下各州時,各州的分界點,皆有城池守衛,要么也是依天險而守之,這可不是什么好事?!痹掽c到至此,但他們都明白了。 既然是依天險而守,也就是說各州完全可以自成一國,一但各州出了亂子,朝廷發兵前往,想要迅速的平定叛亂并不容易。 重置各州的區域劃分,自然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可能再依天險而守之,一但各州出事,兵馬立刻發到,用最快的速度平定。 劉元道:“我手中有一位孟非先生,這些年一直都在忙活此事,倒是可以讓他來與你們細細說說?!?/br> 孟非啊,會畫地圖,加之又跟著劉元,北境占大漢三成的國土,然后等劉元把各諸侯國的兵權全都收了回來,再讓他往各地去,劉元將要求與孟非說,孟非這些年走遍整個大漢,也是這一年孟非才回來,而在公主府一直都在準備所謂的大漢區域劃分圖。 要知道他去過的地方,雖然劉元未必完全都走過,卻也走過大半,為了收回各諸侯的兵權,劉元每每親至,過目不忘的人也會與孟非的地圖對上,不得不說,孟非這樣的看著不出色,卻總會在關鍵時刻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委實難得。 “殿下把人借給臣用用?!眲⒃粌H提出想法,更是已經安排人做好,現在是要與他們確定,事情可行或是不可行,他們也得親眼看看地圖,然后和現在的地圖相合,如此才能保證他們自己能先理清楚大漢即將的劃分。 “好?!眲⒃獙⒆约航佣B三的打算說來,事情得一件件的來,讓兩位丞相準備準備,等一起發布,就是讓他們出面說服人。 王陵和陳平此時對劉元心悅臣服,畢竟能將到手的帝位交出去的人,誰能做到? 都做不到的人,自然是敬佩做到了的人。 而眼下劉元拿出的干貨,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再有區域劃分重組。 “啊,還忘了一件事,現在的郡縣制我有一個想法,不設郡守,而為刺史、縣令制,各郡內不再設郡守,只設縣令,再由刺使而管制,三省六部制后面有寫這點,我提一句,讓兩位先有個數,你們仔細看看,有什么問題再與我提?!?/br> 這件事也得提出來,不能坑人是吧。 王陵和陳平方才還在想,朝中大員要改,地方的怎么可能不改,果然,不是不改,而是在后面,剛剛沒一氣說完,完全是因為沒來得及。 “諾?!笨窗煽窗?,那么多的事,趕緊的看完,趁著劉元把封地交上來,也得派人去一趟的,順勢把事情全辦完,最好! 然后,沒幾天,得了丞相的支持,劉元上折請改官制,還有重組各州。 ……才盯著劉元封地上交的事,卻因為劉元太自覺而沒辦法捉住劉元的把柄,他們還沒來得及地順口氣,結果他們聽到了什么,改官制,重組各州? 劉元啊劉元,你是又想搞什么? 很快他們就知道了,改官制,沒有三公九卿了,只有三省六部,至于三省六部所管之事,明明白白地印刷出來,全讓他們看得分明。 好想挑刺。他們才挑出來,立刻讓準備十足的左右丞相駁了回去,貴族自知改官制一事沒辦法攔,吵不過,打不過,便只能認慫。然后接下來,就是說說三省六部的官員任職情況了。 劉盈不插手別的事,卻只道:“尚書令非阿姐莫屬?!?/br> 下面的人聽著皆是靜默,尚書省掌六部,尚書令之下為左右仆射,可謂三省中實權的位置,其他人就算想出任,也沒有人能同意。 “臣附議?!钡谝粋€表示同意的自然就是陳平,劉元這樣的人為尚書令,難有人不同意,就算是貴族們,這個官位,讓哪一個來當他們都不服,劉元上,不能不服啊。 服就好說了,劉盈看著滿殿的臣子附議,心里也是高興,看看他jiejie就是厲害,雖然很多人不服不憤,但又不得不服。 這就是有真本事,不管貴族如何想將劉元除之而后快,最終還是得承認,尚書令這個位,舍劉元再無他人。 然后就是中書令,兩位中書令,一位是陳平,另一位卻是貴族中人,張蒼。此人雖然也是劉邦身邊的能臣,卻也曾為秦吏,出任過秦朝的御史,與李斯、韓非師出同門。 張蒼的存在感并不多,但是中書令竟然讓他當上了,貴族們看了看,同意了。 而門下兩位侍中,一位是王陵,另一位卻是瓊容,王陵沒人有意見,可是瓊容,這可是女人,之前當與御史也就算了,讓她當丞相,不能不能,萬萬的不能。 貴族們正要出口女子怎么可以為相,劉盈在上面卻道:“麗和侯早年教導朕與阿姐,當年若非麗和侯為阿姐鎮守后方,斷無阿姐之今日,若說從前父皇說蕭先生是賢內助,于阿姐而言,麗和侯便是另一個蕭丞相?!?/br> “可是因為麗和侯是女子,早年不受父皇重視,只得一個虛銜,朕一直都想尋個機會提拔麗和侯,以其為門下侍中,朕以為甚佳?!?/br> 一般來說劉盈不開口,但是劉盈一開口,不管是什么想法的人,都不由地閉上了嘴,然后又意識到不對,一個明明沒有實權的皇帝,怎么他一開口事情就得拍板,跟他們說好的不一樣。 可是,無論多少人心中腹誹,最后還是沒有人說出反對的話來,他們連女子可出仕的事都答應了,想用同樣的理由讓瓊容不當這個門下侍中顯然不可能。 而且,現在只有一個貴族的人入七相之列,尚書令之下的左右仆射,人選還沒定,多少人盯著這個位子? 并沒有讓他們失望,或許該說,提議改官制的劉元,打從一開始就懂得平衡之道。 七相要相對的平衡,有像陳平和王陵這樣的名士,也得有張蒼這樣的貴族。 尚書令由劉元執掌,比起把不安份貴族弄到中書和門下去,倒不如放在劉元的眼皮底下,貴族就算恨得劉元咬牙切齒,果斷也是不敢真跟劉元扛上。 因此,左右兩位仆射都是貴族,本來挽著袖子準備一定要讓貴族的人得到這兩個位子,結果都不用他們爭,劉元開口就定下人選就是他們貴族中人,一個名為韋任,一個名為鐘摯。 這兩個人卻是最不鬧騰的,當然是相對貴族的許多人來說,而且他們還算懂事會辦事,劉元也算是在貴族中千挑萬選才選出來的。 貴族沒想到啊,劉元弄出三省六部來,竟然還會讓他們三個貴族出身的人入了三省,雖然有兩個都要在她的手下混,卻也是仆射,妥妥的丞相之位。 雖然沒能選中他們,卻可見劉元當日說的話都是真的,貴族但凡不鬧事,不會一心想讓大漢死,劉元就會用他們。 想想他們是怎么一心一意想劉元死的,然而劉元,卻真沒想讓他們都死絕,因此要說他們現在的滋味,萬般說不出來。 三省的長官好定下來,六部的也好定。 刑部不必說,非是徐莊無疑,吏部這樣的掌百官部門,二話不說劉元就給了夏侯嬰,夏侯嬰直接傻了眼,他他他,他就是一個武將,什么時候他為六部長官之首了? 但是,他想反對來著,卻沒有聽到任何人的反對意見,這,這怎么能這樣? 別人都不表示反對,他好像不樂意當吏部尚書,也太丟他們沛縣人的臉,那就當唄。 其實貴族們是從劉元提議的三省長官看出來了,雖然劉元會選自己人,但是也不會有失偏頗,先聽聽劉元是怎么安排的,實在不行他們再反對。 故而聽著六部的長官,還是一半是貴族,一半是劉元的人,貴族們算是滿意了。 當然了,兵部尚書這個位子,卻是讓周勃來擔任,周勃本以為自己應該為劉元所棄,卻沒想到還能成為一部長官,兵部尚書。 其他官吏,如御史臺,御史大夫這個位子,雖然是貴族之人,卻也是正直之人。 一系列安排好了重要的大員,隨后就是北境諸事上交,州、縣制開始在北境優先推行,因北境共有三州,本為天下九州,而今重組為十二州,也是加上了新得的匈奴城池。 刺史之人選,幾乎都由劉元提交上來的名單而定下,至于各州的兵馬由何人統領,容軍是劉元一手練出來,也是劉元一手安排北境的邊防,將軍們一心為國,并無二心,劉元記在心里。 貴族們從三省六部里得了好處,北境,算了,就讓劉元來折騰吧,好像,看起來,只要他們安安分分的,劉元都不會虧待他們。 看起來他們跟劉元還是可以共贏的,既然可以共贏,那就多跟劉元合作合作,別他們斗得兩敗俱傷,卻叫人占了大便宜。 貴族們其實各自的地界都是有劃分的,北境的貴族,或許應該說一直與劉元合作得不錯,因而刺史也罷,也是有貴族出身的,等各官員的名單從政事堂發出來,立刻叫人再一次輕嘆,跟劉元這樣的人斗,輸給她,他們都不冤。 排除異己,不容于他人,劉元并不是這樣的人,只要他們上進,并不會為劉元所不能容。 當然了,要是他們敢作死,就別怪劉元手下無情。 第321章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