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
*** 皇莊里給長公主安排的院子很大,除了長公主住的正院之外兩側還分別有兩座偏院。 紀大夫人便是帶著幼恵和紀幼婷住在了左邊的偏院中。 明舒和紀幼婷一路往偏院的方向走去,一路就說著話。 紀幼婷有些拘束。 明舒溫聲道:“紀姑娘,這段時間你到京中來應該也看到了,入宮的貴女中容色才藝出眾的很多,紀姑娘的家世并不出眾,入了宮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得寵的機會,就在某座宮院中孤獨老死,為何卻還是想要入宮呢?” 明舒知道,紀家原本看中的族女并不是這位,是她的父母帶著她上了紀家的門,求了幼恵的祖父祖母最后才能過來的。 紀幼婷有些不安地看了明舒一眼,但還是認真答道:“這些我都知道的。但我家中境況不是很好,我兩個兄長都在讀書,但考取秀才之后參加鄉試卻屢試不中?!?/br> “族中規定,過了二十五歲之后卻仍未能過了鄉試的就再不能靠族中的資助讀書,但我兄長除了讀書并無其他維生的本事,家里原本還有些良田,但這些年為了支持兄長們讀書和娶妻早就已經所剩無幾?!?/br> “大伯祖父,大伯祖母還有大伯父大伯母他們都是仁厚之人,他們應承過只要我能入宮,以后就會一直供我兄長們讀書,照顧我的父母和侄子們,這樣就算我入了宮不能得寵,父母以后也能安下心來安度晚年,兄長和侄子們的前途也有保障,這樣對我來說就已經很足夠了。若是得寵,那就是意外之喜了?!?/br> 明舒默了默。 她聽出來紀幼婷是真心實意這么說的。 只能說每個人都各有所求吧。 兩人去到偏院的時候紀大夫人和幼恵正好都在廳中說著話。 紀大夫人和幼恵見到明舒和紀幼婷一起過來都有些意外,紀大夫人起了身,幼恵已經上前拉住了明舒。 明舒給紀大夫人行了禮就隨著幼恵坐到了她身邊。 她是個直接的性子,今日是有事而來,隨意的和幼恵說了幾句話就對紀大夫人道:“舅母,剛剛我去看望王姑娘,說到了入宮一事?!?/br> “王姑娘說陛下怕是還是希望此次入宮的貴女們身份都要高些才好。所以我就想起了紀姑娘,既然已經決定要入宮,其實舅母不如去信給舅舅,正式過繼了紀姑娘在舅舅和舅母的名下,這樣紀姑娘的身份高些,不僅入宮的把握性要大些,就是入了宮,位份應該也能高上許多?!?/br> 一旁的紀幼婷聽得一喜。 她再沒想到一向冷淡的蘭嘉縣主竟然會這般替她打算。 想到先前她問自己的話,原來是這個原因。 而紀大夫人和幼恵聽言卻是臉色都微微變了。 她們都很了解明舒的性格,知道她心地雖良善,卻從來都不是愛多管閑事的性格。 紀幼婷是她家中為了利益和前程,求了紀大人,自愿入宮的。 她的性情和行事都不是明舒喜歡或欣賞的類型,所以明舒無端端根本不可能過來跟她說,讓她過繼紀幼婷,好讓紀幼婷進宮的位份能高些。 紀大夫人伸手按住了驚疑不定的幼恵,對明舒道:“還是縣主你考慮的周到,這事我們竟然沒想到。這樣做的確是對幼婷的前程要更好些。不過,” 她轉向紀幼婷,溫聲道,“幼婷,這事主要還是你的事,還得你來拿主意,并且也需得你父母那邊同意了才行?!?/br> 紀幼婷幾乎是不加思索地跪下感激道:“愿意的,大伯母,我愿意的?!?/br> “我父母那邊早在我入京之時,他們就跟我說了,讓我入京之后,一切都要聽大伯母和大堂兄的。這事大伯母都是為了我好,我父母那邊他們肯定不會反對的,相反,他們定會對大伯父和大伯母感激不盡的?!?/br> 她并不傻,就算以前沒有概念,但在宮中嬤嬤日日教導,還有和其他貴女的相處之下,也已經很清楚以紀家一個旁支族女的身份和以紀家嫡女的身份入宮會有什么不同。 若是以紀家族女的身份入宮,她很可能只是會被封為一個低末的美人,想要晉升,只能等著微乎其微的受寵機會或者靠子上位。 但若是以紀家嫡女的身份入宮,那至少也能得封九嬪之一,甚至還有可能被封為妃位。 這對她來說,可以是一步登天了。 而且進去的位份不同,她被皇帝臨幸和得寵的機會也自然會大不一樣的。 紀大夫人伸手拉了她到自己身旁坐下,道:“你自己愿意就好?!?/br> 明舒見狀就道:“舅母,阿娘說過,后位和妃位很可能這些日子就要定下了?!?/br> “既然舅母也覺得這樣更好,那事不宜遲,舅母最好能盡快去信給舅舅,把紀姑娘的名字記上族譜去,回頭也讓人跟禮部那邊打聲招呼,改一下紀姑娘的身份?!?/br> 竟然這么急迫。 紀大夫人心里越發的凝重,她點了頭,道:“好,那我一會兒我就讓人叫了你大表哥去辦這事?!?/br> 幾人又說了幾句話紀大夫人就打發了紀幼婷下去,這才拉了明舒問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明舒搖頭,這沒影的事可不好說。 而且若是真說了自己的打算,她還怕嚇著了紀大夫人。 紀大夫人這里還是回頭讓幼恵慢慢跟她說好了。 所以她就只笑道:“我是怕宮里嫌紀姑娘的身份太低還想要繼續打表姐的主意。陛下想要讓表姐入宮無非不過是想要和舅舅的關系近些,讓舅舅能更加效忠于他而已。那只要紀姑娘記在了舅舅的名下,于陛下來說就是一樣的了,這樣表姐入宮的風險也就能再小些了?!?/br> 紀大夫人將信將疑,但幼恵的目光卻多了些若有所思。 明舒覺得這事要做的周密還有很多功夫要做,遂又安撫了紀大夫人幾句,眼神示意了一下幼恵讓她之后過來尋她就起身告辭了。 她離開之后還是覺得心里有些不踏實,覺得這么做還不是萬無一失,所以轉頭又吩咐了青蘭,讓她把這事也傳信告訴了趙景烜。 她很清楚,若是沒有趙景烜,大概這事會很難辦成。 到時候怕是就算她再想耍無賴也不成的。 這時候她終于難得良心發現的想到,要是趙景烜早點過來京城就好了。 第88章 這次還真不是王詩雅多心。 皇帝他還真看上了幼恵。 不過也正如明舒所猜測的那般,皇帝他看上幼恵,縱然有幼恵本身長相出眾的緣故,更多還是因為受了明舒的連累。 隨著南邊傳來的捷報越來越多,京城民眾已經從巨大的戰爭陰影中走了出來。 因為是燕王世子率著北疆軍一加入南面戰局,就扭轉了南面的戰勢,他的聲望在整個大周都空前高漲了起來,戰神之名已經不僅是在北疆和西北流傳,而是深入整個大周的軍民之心了。 現如今西北和北疆的戰事已平,南面軍收復湖廣和福建失地在望,就只剩下西南異族的叛亂了。 京城百姓,甚至包括朝廷大臣都已經開始覺得,西南異族的叛亂并不算什么,原先遲遲平不下來只是因為領軍將領和當地兵馬的無能而已,只要燕王世子肯出兵,就沒有平不下來的戰亂了。 這對百姓當然是福音。 甚至對朝廷官員來說,也讓他們松了口氣。 但對小皇帝來說,卻絕對不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 戰事的陰影退下,就越來越覺得趙景烜就像壓在他前面的一座黑洞洞的大山,壓得他快喘不過氣來。 *** 皇帝的壓力大得已經快夜不能寐。 這些他跟身邊的人說,他們也只能給他些沒什么用處的勸慰,或者提上些其實同樣沒什么用的歪主意。 他跟那些大臣說,那些大臣都是城府極深的老狐貍,十句有九句是在兜圈子,還剩下一句是推卸責任,就算是一心為朝廷考慮的曾首輔,聽他說話他也覺得累極。 最后小皇帝就又跑去見了他的父皇太上皇文和帝。 文和帝病重,口不能言身不能動,退位之后就一直住在了養和宮養病。 文和帝不是好皇帝,但卻是個好父親。 就算當年他對廢太子偏寵,但對其他兩個兒子也一直都是疼愛有加。 小皇帝對他其實感情很深。 文和帝病成這樣,他每看望他一次,看到他瘦弱蒼老痛苦不堪的樣子,在想到當初他那個尊貴高大的父皇,心里的怨恨就要更深一層,壓力更是像一個黑洞,要將他吞噬。 所以他并不常去看他。 但這一次他再忍不住。 去了養和宮就跪在了文和帝面前絮絮叨叨地說了許多的話,把他的痛苦,壓力和彷徨全部吐了出來。 說完了他就感覺到好像整個人都虛脫了。 他癱坐在地,伏在他的床前,久久不能起身。 “立,立蘭……夏氏女為后,紀家女,章家女,華家女為妃……” 小皇帝差點跳起來。 他抬起身也不知是驚喜還是驚恐地看向他的父皇,好一會兒才顫抖地喚道:“父,父皇?” 但文和帝說完這一句話就像是已經耗盡了自己的力氣,閉上了眼睛,在小皇帝的喚聲中很久之后才又睜開了眼睛,用幾不可聞的虛弱聲音道:“雙,雙全……讓他在你身邊……” 之后小皇帝再喚他,再想問他什么已經再不能開口了。 *** 雙全是文和帝的貼身太監。 照顧了文和帝幾十年的心腹大太監。 他是福安長公主和文和帝的父皇建熙帝安排在文和帝身邊的。 在文和帝想要下毒毒殺福安長公主,將廢太子的罪名全部推到福安長公主身上時,雙全選擇了保住福安長公主。 其實也就是背叛了文和帝。 但他此舉并不是因為他是福安長公主的人。 而是因為他是建熙帝的人。 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文和帝被廢后和廢太子耍的團團轉,而置整個大周江山和文和帝的性命于不顧,毒殺福安長公主。 文和帝病倒之后,福安長公主并沒有拿辦他,還是讓他守在了文和帝身邊。 小皇帝并不知道雙全背叛自己父皇的事,只知道他是父皇的心腹大太監。 聽他父皇說讓雙全跟著自己,他心里就一下子踏實了下來。 *** 小皇帝去探過文和帝之后就將雙全調回了乾元宮服侍自己,這事長公主第一時間就得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