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京城該知道的人都知道,皇帝也知道。 所以公主權勢大時,他們國公府最多能保平安,卻借不到其勢讓國公府興盛。 但長公主現在的情況,英國公和夏老夫人都不是眼盲之人,他們也都看得清楚,若他日新帝掌權,肯定容不得長公主。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更何況還可能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刀? 那到時候他們國公府反而可能要受到長公主的拖累。 所以只有夏明珠入宮,若是能生得一子半女,才是保國公府興盛和平安的穩妥法子。 長公主看到夏老夫人有些凝重的面色,她身在皇家,很多東西幾乎已經是本能。 夏老夫人和英國公府的心思自然也能猜個**不離十。 他們當然是想讓夏明珠入宮,不過是怕此舉又得罪她而已。 她笑了一下,道:“國公府如果能有女孩兒入宮自然是好的,不過明珠的性子有些急躁,雖說這幾年母親帶著她在身邊,教導了幾年,性情也沉穩了許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骨子里有些東西怕是很難改變的?!?/br> “這次入宮的名門貴女不少,個個都是出身不凡,我怕明珠入宮,將來會要吃虧。我記得大哥不是還有一女喚作明柔的嗎?聽說她性情柔婉大方,很是不錯?!?/br> “我看不如就這樣吧,改日你就將明珠和明柔一起送到我府上來住上一段時間,我看看她們的性子再說?!?/br> 夏老夫人大喜。 她沒想到長公主不僅不像之前那樣將國公府拒之門外,竟還肯讓明珠和明柔一起住到長公主府來。 這樣她們不管是哪一個入宮,所代表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夏老夫人謝過長公主。 長公主就苦笑了一下,道:“母親,進宮看起來是一條繁華錦繡路,其實最是一條鋪滿白骨的路。歷來帝王三宮六院入宮的女子不知凡幾,最后能善終并且讓母族榮光的能有幾個?你回去再和父親好好商量一下吧,若是還是想讓明珠或者明柔入宮,就送了她們過來?!?/br> 說實話,長公主態度的轉變雖然令夏老夫人大喜,但她一向是謹小慎微之人,大喜之后,同時也有些不安。 但后面長公主再說了這么一番話,反是將她的疑慮和不安釋去了不少。 及至她回府跟英國公商議。 英國公道:“孤木難支,長公主現在看似權勢滔天,但權勢之后卻也是深崖。自古以來,不管是攝政王,攝政公主還是輔政大臣,能有好下場的有幾個?” “她現在又無兒無女,若是別的大臣之女在皇帝跟前吹點耳邊風更是會讓陛下和她疏離,對她忌憚,所以她想要培養一個孩子送入宮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這也是她為何是想要明柔而非明珠入宮的緣由了?!?/br> 畢竟明珠雖然是她名義上的女兒,但卻已經交惡過,不管是崔氏還是明珠,面兒上裝得再好,心里也都會對她有怨念。 所以她不愿意扶持也就再容易理解不過。 *** 二月底,天氣回暖。 這日夏老夫人帶著崔氏,親自送了兩個孫女夏明珠和夏明柔到了長公主府。 經了這么些年,中間起起伏伏,此時的夏明珠早就不再是當年那個被寵壞了,嬌縱的夏明珠。 崔氏也不再是當年那個被養大了貪欲,不可一世,鉆著牛角尖不肯回頭的崔氏了。 她們很清楚長公主還特意叫了夏明柔一起過來長公主府,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縱使心中再焦急不甘,此時也都格外的恭謹小心。 再不敢有半點氣焰。 此時的夏明珠端莊溫婉,夏明柔清麗動人,兩人一個身穿粉紅的襖裙,一個是淺綠的襖裙,都綴了白絨絨的狐毛邊兒,動作整齊劃一地給長公主行禮,令人十分賞心悅目。 長公主喚了她們起身,再召了兩人到面前一一問了幾句話,又不分薄厚的賞賜了兩人一些首飾。 說是她母親淑太妃娘娘年輕時用的東西。 不管東西如何,這意義又是不同。 夏明珠和夏明柔俱是歡喜的謝了長公主賞賜。 長公主笑著對夏老夫人道:“兩個孩子都養得很好?!?/br> 比當年真的強了不是一星半點。 夏老夫人有些慚愧道:“當年我沒有親自教導,差點讓兩個孩子都養歪了性子,所以這些年我都是一直把她們帶在身邊,親自教導的。只希望她們還能過得去,不要讓公主太過費心了?!?/br> 當夏老夫人說“我沒有親自教導,差點讓兩個孩子都養歪了性子”,崔氏的臉上就一陣發熱,臉上也有一絲尷尬之色閃過,但她很快就垂了頭,調整了自己的表情。 長公主只作聽不出其中含義,只笑著點頭,道:“我看她們很好,母親多慮了?!?/br> 花廳中氣氛十分融洽。 這時外面卻突然有小丫鬟匆匆進了大廳。 長公主停了正在說的話蹙眉看過去。 就見那小丫頭眼帶淚花,形容卻滿是歡喜,近乎是語無倫次地稟告道:“公主,是姑娘,是姑娘回來了,她和紀家表姑娘一起回來了?!?/br> 這小丫頭是長公主在江南那幾年買了服侍明舒的,對明舒和常和明舒在一起的紀幼恵都極有感情。 她并不知道明舒未死,因此突然聽外面的人說明舒回來了,激動之下,稟告時連禮儀規矩都忘了。 第74章 小丫頭說的是“姑娘,是姑娘回來了”,國公府的人,從夏老夫人到崔氏,再到夏明珠,夏明柔都有些怔愣住,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這位和紀家表姑娘一起回來的“姑娘”是哪位。 長公主卻是“騰”一下子就站了起來,一向剛硬高傲的她此時卻是聲音都有些抖,道:“舒兒,是舒兒回來了?” “是的,公主?!?/br> 小丫頭急急地又給長公主行了一個禮,抹了一把淚,道,“公主,是姑娘,不,縣主她跟表姑娘一起回京城了,現在已經從外門進來,一會兒就能過來汀雪院了?!?/br> 她是長公主在江南買的丫頭,以前并不知道明舒的身份,一直都是喚明舒“姑娘,姑娘”的,剛剛一時情急,竟是又是把這事給忘了。 “好?!?/br> 長公主道。 她往前走了幾步,然后想起了什么,就轉頭跟夏老夫人道,“母親,是舒兒和紀家表嫂他們過來了,我出去接接她們。母親您就先在這里坐一坐,回頭我再帶舒兒過來給您請安?!?/br> 且不說終于聽明白,勉強穩住,但實際面色實在有些發白的崔氏和夏明珠。 就是夏老夫人都張了嘴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她不由得重復道:“舒,舒姐兒?她……” 差點沖口而出說她不是感染時疫病歿了嗎? 還被太子給一把火燒了,然后還因為這事鬧出了那么多事來,最后皇后被廢了,太子也被廢了,連皇帝都退位了,結果這丫頭現在沒死,又回來了?! 好在這話她沒說出口。 她立即就反應過來那什么感染時疫,病歿的事怕是有蹊蹺。 皇后和太子都掉進長公主設計的坑里了。 她忙調整了表情,道:“是舒姐兒嗎?那我也陪你一起過去看看?!?/br> 長公主笑道:“不必了母親,外面風大,您就在這里先坐坐,一會兒我就讓舒兒過來給您請安?!?/br> 說完她掃了廳上其他幾人一眼。 她看到了崔氏和夏明珠兩人眼底極力隱藏卻隱藏不住的陰沉和驚惶,還有些隱隱發白的面色,同樣也看到了略帶了些好奇但表情仍是明亮清淡的夏明柔。 她心中滿意,心道,這孩子倒是個穩得住的。 她道,“就讓柳嬤嬤陪您說說話,跟您說說舒兒為何是從江南過來吧?!?/br> 夏老夫人心中也是好奇,聽言這才留了步。 *** 柳嬤嬤跟夏老夫人崔氏等人說的正是長公主跟皇帝稟告的那個版本。 道是明舒在齊州養病的時候,她身邊的嬤嬤發現有人想要對明舒不利,就讓一個因為照顧明舒染了時疫病逝的丫鬟替了明舒,自己則帶著明舒離開了齊州。 那時外面很快就傳開了明舒的死訊,嬤嬤不敢再帶著明舒回京城,所以就帶著她又折返了江南回了紀家。 夏老夫人聽了直是唏噓,接連念了好幾聲“阿彌陀佛”,道:“這孩子,也真是個多災多難的,不過人言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舒姐兒這孩子,定是個福澤深厚的?!?/br> 柳嬤嬤笑道:“那是當然的。說起來這次我們縣主能脫難也多虧了她身邊那個莊嬤嬤?!?/br> “公主也是接到信才知道,原來那莊嬤嬤根本就不是什么普通的嬤嬤,而是燕王世子特別撥在我們縣主身邊照顧她的,除了精通醫藥,還習過武,尋常一般的侍衛都打不過她。正因為這樣,才能在有人想要暗殺縣主之時被她發現,又能孤身帶著我們縣主回了江南?!?/br> 柳嬤嬤說完這些話后還特意笑瞇瞇地看了一眼崔氏和夏明珠。 崔氏原本心里并沒鬼,但被她這么一看就好像又被扒了皮的感覺。 崔氏從心底厭惡長公主不是沒有理由的。 因為就是公主府的一個下人都敢用這種目光看她,沒有半點尊重…… 而柳嬤嬤這么說是有特別用意的。 明舒起死回生,必然會在京城引起大議論。 若是有那用心不良,或者不欲她嫁去燕王府的人利用她從齊州回江南的那段事情,編排出各種不利于她名聲的話來,例如說她那段時間失了清白,與人私奔什么的,雖然不足為懼,但有這樣的謠言傳出,也總會讓人不舒服。 所以便先把這話說出去,堵了那些惡毒之人編造謠言的嘴。 *** 柳嬤嬤陪著夏老夫人說了幾句話,不過一柱香的時間,長公主就又回了花廳。 不過這回長公主不再是一個人,她身邊還跟了一個穿了雪青色長錦衣的夫人,旁邊則是一對手拉著手,說笑著一起走進來,那笑容仿若讓周邊一切都失了顏色的一對姐妹花,再后面還跟了一個穿了黑色騎裝的高大英挺的男子。 長公主簡單介紹了一番。 那穿雪青色長錦衣的便是長公主的表兄,江州都指揮使司指揮使紀大人的夫人柳氏,而跟在后面的高大男子責是紀大夫人的長子紀凌禎,而那一對自從進廳就讓人看上一眼就要失神好一會兒的姐妹,其中一個便是被皇帝點名要進宮的紀幼恵,另外一個自然是突然“起死回生”的明舒。 夏明珠和夏明柔其實已經算是生得很是不錯,單獨看都算得上是美人。 但那是她們沒有遇上真正的美人。 例如明舒和紀幼恵。 她們便是那種一走出來,便會讓人覺得天地間好像只剩下她們的一顰一笑似的那種美人,令人忍不住呼吸都要屏上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