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但現在,三丫頭回來了,你若是還抱著這份私心,并且因著這份私心做出什么事來,那你這就不是愛林哥兒和珠姐兒,就是在害他們了。今日珠姐兒闖下的禍,就是你往日教導不當之過,公主她現在還肯替珠姐兒cao心,替她換掉身邊的丫鬟婆子,這對她來說應該是幸事,而不是壞事了?!?/br> “可是……” “沒有什么可是!” 崔氏還想說什么,可是一開口就被夏老夫人給打斷了。 她沉聲續道,“老大家的,你記住,珠姐兒她已經過繼給了公主,受御賜冊封了縣主之位,名分已定,只要以后珠姐兒循規蹈矩,孝順長公主,對三丫頭友愛,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但你若是再背后玩什么花樣,挑唆珠姐兒對長公主和三丫頭玩什么心眼,或者你自己在后面整什么幺蛾子,那么今日孟嬤嬤的下場就是明日珠姐兒的下場,就是我都救不了她?!?/br> 崔氏一下子癱倒在地。 有些事情她不是不明白,可是一來總存著僥幸的心理,二來總是不甘心。 原本所有的一鍋rou都是你的,可現在rou成了別人的了,你只能在別人的施舍下才能喝到一點湯,如何能甘心? 她咬了咬牙,知道老夫人這里怕是指望不上了。 是啊,于老夫人來說,她的珠兒和那賤丫頭都是她的孫女,不管是從家族的利益,還是從她的感情上來講,兩個都好,才是最好。 而從來不是二選一。 除非是那丫頭對家族無用甚至有害,老夫人才有可能會偏向自己。 可偏偏現在那丫頭掛上了“燕王妃教養”的名頭,又是那樣一副惡霸一點就著的性子,在她的品性上面自己很難再作什么手腳,否則怕是很容易被她反咬一口,又讓長公主報復在了自己的珠兒身上。 可是讓珠兒對她友愛,姐妹相親的相處,老夫人說的簡單,又談何容易? 看那賤丫頭在北疆和今日的行事,分明就是生了一副惡毒狠辣,不能容人的心腸,又如何肯對她的珠兒友愛? “母親……” “好了,多說無益?!?/br> 夏老夫人如何不知道崔氏心里想些什么,她道,“你記住,珠姐兒現在有的,本來就都是三丫頭的,她自己行為嬌縱,竟然狂到了三丫頭頭上,三丫頭對她有些敵意也是正常的。她原先的性子有些輕浮,如今這樣讓她磨磨性子也未嘗不是好事?!?/br> “你若是真擔心她,我看不如我就接了她到我身邊教養一段時間,待三丫頭住慣了,氣平了之后再讓她回去也好?!?/br> 崔氏聽言憋了氣好半晌。 轉而想到若是那丫頭一回來就把自己女兒逼回國公府,這事運作好了說不定能將今日的局面反掰回來。 而且現在這么亂,女兒若是能到老夫人身邊住一段時間也好,且先看看那賤丫頭的品性行事再說。 思及此,崔氏便慢慢定了一些下來,應道:“是,母親?!?/br> 夏老夫人見她如此滿意地點頭,道:“那你就先下去準備一些東西給三丫頭拿過去,給她些見面禮,也壓壓驚補補身子,老大家的,我不管你怎么想,為了珠兒和林兒,面兒上你也都要做足了,否則,長公主她可不是個會給你留情面的?!?/br> 說完她又轉頭吩咐自己的大丫鬟,道,“翠竹,你去我的庫房,把我的那盒東洋的海珠取來,三丫頭年紀小,其他的東西要么太老氣,要么不夠貴重,我看那盒海珠不錯,給她做頭面或是鑲在衣服鞋面上,又矜貴又可愛?!?/br> 翠竹應下便退下去了后面庫房去取。 一旁的崔氏聽得心里又是一陣翻騰。 那盒海珠還是多年前東洋進貢之物,國公府好不容易才得了皇帝賞下一盒,說是一盒其實也就是十二顆而已,老夫人得了之后一直都是當作寶貝似的收在庫房里,也就大丫頭出嫁的時候她命人取了兩顆做了一對簪子給了大丫頭做壓箱底的陪嫁,現在竟然一送就送出去整盒! 還鑲在鞋面上,憑什么?! *** 且說回長公主府。 這日長公主命人安排好了明舒的住處和一些細微之事,午后就又拉了明舒說話。 長公主細細問了明舒她在北疆的生活,聽到明舒說她的養母在告知她身世之時曾將那塊烏木墜給了她,便問道:“舒兒那塊烏木墜可帶在了身上?” 之前她并沒有找她要這些東西,怕女兒誤會是自己想要通過這些東西確認她的身份。 那些不過是外物,真正確認身份靠那些并沒有多大意義。 她從看到她第一眼就已經確認她真真切切就是自己的女兒。 因為有些細微之處就是別人想裝也裝不了的。 明舒點頭,就從脖子上取下了那烏木墜,不想一拿出來,那上面的白玉墜便也被拖著帶了出來。 長公主見到那白玉墜就是一怔。 明舒頓感尷尬,她竟然把這事給忘了。 現在真是遞也不是,不遞也不是。 她想了想,正準備把那白玉墜先拆下來之時,長公主的手便已經伸了過來。 她一邊接過吊墜,一邊就問道:“舒兒,這是什么?” 問完還不待明舒調整表情,想好要怎么回答她時,她手一翻,就已經看到了上面的“勉之”二字。 面色就又是一變。 趙景烜,字勉之。 燕王世子曾養在她母妃宮中,長公主對他的字自然很清楚。 只是她的女兒,為何會戴著刻著燕王世子名字的吊墜? 想到燕王妃給她的來信,那信上燕王妃對明舒的疼愛和袒護盈于字間。 再想到先前柳嬤嬤跟她稟告的,之前在大門外燕王世子對她的袒護和言語間的親密,她心中就是一緊。 雖然女兒才九歲,但京中的姑娘,九歲早已經是開始議親的年紀,該懂的也都已經懂了。 更何況女兒早經世事人情,沉穩內斂,有些事情懂得怕是比別人家的姑娘更早。 燕王府不會是打這個主意吧? 燕王府每代世子的世子妃必然是皇帝賜婚的京城閨秀。 可皇帝忌憚燕王府,會賜個什么好人選?也可能面兒上還不錯,里面還不定有什么坑。 燕王府他們不是看中了她的舒兒吧? 她再問道:“舒兒,這是誰送你的?” 明舒有點無奈,但想到自己現在才八歲……最多九歲……因為剛過完了年,應該還算不上“私相授受”,索性就硬著頭皮,忍著牙酸道:“是景烜哥哥送我的,景烜哥哥看我聽說我那個替身被暗殺,京中又傳來陛下冊封蘭珠縣主的消息,他大概是擔心我害怕,就送了這個給我安安心?!?/br> 她前世八歲就沒了正常的童年,離現在已經是很遙遠的記憶,裝天真可愛還真不是容易的事。 第36章 明舒只是想解釋解釋趙景烜送自己這白玉墜的緣由,不過就是世子殿下他見自己這個“小姑娘”可憐,隨便送她個東西安安心而已。 可長公主聽到她提起她的替身被暗殺還有夏明珠得封縣主一事,一時心里又是愧疚又是難受,倒是暫時把繼續追問明舒這白玉墜的事情給沖了沖。 她轉而問道:“舒兒,阿娘替明珠請封縣主之位,你心里可覺得委屈?” 明舒搖頭。 前世是很痛過,現在這個,跟前世的痛相比真的不過就跟撓癢癢似的,算不了什么。 并且,委屈這種軟弱的情緒,她是不會要的。 而且,如果說回長公主府之前她還真的以為她生母過繼夏明珠,是把她當作自己的替身在身邊養著,而什么東西養得久了也都會有感情,她寵愛夏明珠也再正常不過。 可是她回來之后眼睛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還有柳嬤嬤跟她說的那些事,就發現事實并不是那么回事。 她并沒有多疼愛夏明珠。 說皇家人骨子里就有一種冷漠,高傲和自私也好,反正其實她對夏明珠,甚至夏延林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感情肯定有,但不會多么深刻。 而過繼夏明珠更不是為了什么感情寄托,而是她母親因為她父親的緣故,一向對夏老夫人還算孝順,過繼夏明珠,還有替其請封縣主之位,其實都是夏老夫人的意思。 長公主無可無不可,老夫人一直勸著,拖了好幾年,才終于應了下來。 她低聲道:“這些年我都不在阿娘身邊,阿娘辛苦了?!?/br> 一句話說得長公主眼睛就是一酸。 她跟這個女兒相處雖然還不到短短一日,就已經發現她雖才八九歲,但卻懂事善解人意又淡定地讓人吃驚,雖然令人欣慰卻也讓人心酸心疼。 什么樣的環境,經歷了多少事情,才能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可是不管她介不介意,自己卻也不舍得她有半點委屈。 不舍得她覺得自己把該給她的愛給了旁人。 她伸手握住了明舒的手,仔細看了她一陣,就慢慢道:“舒兒,你是個鎮定的性子,有些事情阿娘告訴你也無妨,這樣你在外面走動之時也能多個心眼?!?/br> 她回來了,怕是不知道多少人在觀望著,明天宮里那邊可能就會派人來宣了。 她道,“阿娘不知道燕王世子已經找到你了,在得到消息之前就替夏明珠遞了請封縣主之位的折子。后來收到燕王妃的來信,就去尋了陛下,想撤了那道折子?!?/br> “可是那時你大伯父和大伯母,他們已經尋了太子和皇后,走了他們的路子。陛下應下阿娘,給她冊封之后,等你回來之后,同樣會給你冊封,并且會賜你封地和其他一些東西以示恩賞?!?/br> “那些東西阿娘還沒看在眼里,只是阿娘發現了一些事情,不想在你回來的這個節骨眼惹人側目和生疑,生出事端對你不利……可是沒想到還是有人不愿放過你?!?/br> 明舒心中一凜,抬頭看她。 就聽到她慢慢道,“舒兒,阿娘懷疑當年你阿爹的死和你的失蹤都有些問題,所以你被找到的消息傳到京中,才會有人想要下手想要你的命。據我所知,你被找到的消息,京中也只有你大伯母收到了姚夫人的信,知道此事,可她想要在北疆,在燕王府的地方派殺手暗殺你,還能得手,她還沒有這么大的本事?!?/br> 明舒抬頭震驚地看著長公主。 她父親的死和當年她自己被人追殺的事有問題她前世就已經知道了,但那也是后來的事情。 她萬萬沒想到,她的母親竟然在生前也知道一些端倪。 因為前世的那些事,原本她雖然決定回京城,回長公主府,但其實對這個生母并沒有多少期望。 她只是想著,那是她的生母,生活在那樣一堆所謂的親人當中,還有一年多就要死了,就算她是真愛著夏明珠的,她也一定要回來。 可是回來之后,她才發現原來崔氏說什么她母親對夏明珠愛如珍寶,將所有她能給的,原本屬于自己的一切都給了夏明珠,她的疼愛,她的嫁妝和珠寶首飾,還有公主之女的縣主之位,都給了夏明珠,甚至說她母親還想讓夏明珠嫁給太子,坐上什么女人最尊貴的那個位置,那一切不過都是崔氏騙自己的,或者說是崔氏的自欺欺人人之語而已。 當年的事,只要是知道些內情的,就知道她父親的戰死是和當年的三皇子,現在的太子有些關聯。 只不過大部分人都認為那是救援的軍隊選擇了太子,而放棄了她父親,也不能算是太子的錯,只是當時援軍將領的選擇而已。 但如果她母親認為她父親的死有問題,又怎么會想要將夏明珠嫁給太子? 崔氏殺了自己,為什么還要跟自己說那樣惡毒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