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說完就甩袖轉身離開了。 崔氏看著他的背影面上一陣扭曲。 夏明柔就是那孫姨娘所出的庶女,本來比明珠的月份小,但卻七個月就早產了,結果反而比明珠大上了一個月。 夏明珠出生后一直身體不怎么好,斷續續沒好過,她找算命的算過了,說是明柔的命太硬,克了明珠,明珠才會一直生病的,為這事,她當時就想要把夏明柔送到莊子上去。 可夏成倧寵愛孫氏,竟是斥她無稽之談,更是替那孫氏請了高僧,說兩人的命相并無相克。 可崔氏寧可信其有,不愿信其無。 鬧到最后,還是老夫人看不過眼,就作主把明珠送到了長公主府讓長公主養著,這事才總算是消停了下來。 也因著這些舊事,崔氏一向見不得夏明柔,更別說記得她的生辰,為她慶祝。 *** 翌日,英國公世子捏著那封姚夫人給崔氏的信在書房里思慮了很久。 最終他沒有去正房尋自己的父親英國公,而是讓人備了馬車,去了東宮。 他一向得太子信重,是太子最重要的謀臣之一。 *** 福安長公主府。 福安長公主捏著手上的信有些發抖。 柳嬤嬤察覺有些不對,忍不住喚了聲,道:“公主,這是哪里來的信,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長公主轉頭看她,柳嬤嬤發現,她的臉上竟然已滿是淚水,她不由得大驚,失聲道,“公主,公主您這是怎么了?” 長公主搖頭。 她明明眼里留著淚,但眼睛里卻有笑意流出來,哽咽道:“是舒兒,燕王妃說,是舒兒找到了?!?/br> 柳嬤嬤一怔,喃喃道:“舒兒?” 舒兒是誰? 她竟是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長公主擦了擦臉上的淚水,笑道:“是我的舒兒,燕王妃說,是景烜幫忙找到了我的舒兒??蓱z我的舒兒,流落鄉野七年多,那戶人家拿了我舒兒的銀子,當了她身上的白玉瓔珞,手鐲腳鐲,這還不夠,竟然差點把她賣到了腌臜地方,幸虧我舒兒機靈,又有養娘護著,正好景烜發現了印著我印記的白玉瓔珞和那些首飾,循著尋了過去,才救了我的舒兒?!?/br> 說著她就把信遞給了柳嬤嬤。 那是燕王妃給她的信。 她和燕王妃自幼相識,燕王妃還曾是她的伴讀,后來趙景烜又是養在了她的母妃淑妃的身邊,兩人又多添了一層關系,所以一向都很親厚,這些皇帝也都是知道的。 他雖忌憚燕王府,但英國公和英國公世子都是他倚重的大臣,而福安長公主并無實權,所以他對她和燕王妃的來往還是喜聞樂見的。 反正都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燕王妃在信中把趙景烜尋到明舒的過程,明舒幼時在孟家的生活,孟家人欲以親女替之的事情,以及后來明舒尋找父親部將遺孤卻和遼東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爆發沖突等等事情都事無巨細地寫了下來。 最后燕王妃在信中還提醒,以姚夫人的品性,此事肯定不會就這么算了,定會去信給英國公世子夫人,扭曲黑白,讓她好生處理,不要讓人傷了明舒。 柳嬤嬤從長公主開口之后就是懵的,讀完信更是懵,但懵完之后卻也是喜極而泣。 她握著信紙的手有些發抖,喃喃道:“太好了,太好了,我們的姑娘終于找到了,老奴就是說,姑娘她是福運之人,定能平安回來的,公主,我們的姑娘回來了,您也再不必傷心自責了?!?/br> 這么些年,因為明舒的失蹤,長公主都是靠安神藥才能好好睡上一覺的,現在姑娘回來了,公主的身體肯定也會慢慢好起來的。 長公主點頭。 她的手撫摸著一副小像,那是附在信中的明舒的小像,下面還蓋著個印鑒,是龍飛鳳舞的“明舒”二字,那字跡是她丈夫一刀一刀刻在女兒的烏木墜上的,再錯不了。 這些年她始終沒放棄尋找女兒,也曾有妄想富貴之人送了和她長相有些相似的人過來,說是她的女兒。 但她的女兒她又不是沒見過,憑那么一點相似就想冒認嗎? 但這一次,她看著畫像,看著那印鑒,還有一枚隨信送過來的護衛令牌,她便知道這必是她的女兒無疑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她信任趙景烜的緣故。 人是他親自尋到的,這種事,她相信他不會騙她。 他也知道他騙不了她,必不會做那等蠢事。 她道:“阿柳,你來看看,這是我舒兒的畫像,她跟我生得像不像,還是跟駙馬像?” 柳嬤嬤聽言擦了擦臉上的淚,上前看了看長公主手上的畫像,笑道:“老奴覺得姑娘的臉型像娘娘,嘴巴像駙馬,眼睛……眼睛也有點像娘娘,但老奴覺得,更像太妃娘娘?!?/br> “嗯,我也是這么覺得的?!?/br> 雖然她離開北疆時女兒才幾個月,這些細節特征卻也已經顯露,是不可能錯的。 兩人討論著,簡直像是有說不完的內容似的。 長公主摸著女兒的畫像,喃喃道:“阿柳,我真恨不得現在就去北疆把舒兒接回來?!?/br> 柳嬤嬤嚇一跳,忙勸道:“公主,您現在的身體,怎么能長途奔波,燕王妃娘娘不是說了嗎?等開了年,世子殿下就要入京,正好就讓世子殿下護送姑娘回京,世子殿下武功好,有他護著,再不會有什么事的,您只消待在京中,好好的候著就行了?!?/br> 第27章 長公主聽言點頭,莞爾道:“這我知道的,我只是想早點見到舒兒而已。不過雖然燕王妃這般說了,但我還是派些人過去,免得有人輕視了我兒?!?/br> 說到這里她又皺眉,怒道,“那崔氏也未免太過狂妄,竟敢強搶我兒的侍女,還讓個嬤嬤辱罵我兒是野丫頭,說她缺乏禮數,沒有教養,真是豈有此理,還敢跑去找燕王妃告惡狀!我看給那嬤嬤一巴掌都是輕的,就應該直接掌摑崔氏!” 說她女兒缺乏禮數,沒有教養,還因為她女兒全身上下沒有首飾,只有一副不值錢的米粒珍珠耳珰說她是寒酸的低末武將之女,這簡直就是往長公主的心頭捅刀子。 她本就因為女兒的失蹤痛苦自責,女兒流落鄉野,這都是她的錯,現在卻要被人這般看輕侮辱。 長公主真是越想心頭的火氣越旺盛。 柳嬤嬤從小照顧長公主,自然最是知道她的性格和心病。 她忙勸道:“公主,燕王妃娘娘不是說了,那是崔氏母女有眼不識泰山,嫉妒姑娘美貌,又覬覦姑娘的侍女想要仗勢搶人卻反而被我們姑娘教訓,這才惱羞成怒亂咬亂吠嗎?” “說起來,姑娘的脾氣和公主您,還有淑太妃娘娘真像,都是驕傲得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可偏偏還讓人拿她半點辦法都沒有?!?/br> 說到這里她不由得笑了出來,長公主聽言面上的怒色也退了些,跟著露出了些笑意。 柳嬤嬤見狀便又勸道,“公主,燕王妃娘娘說了,我們姑娘聰明伶俐,學什么都是一學就會,身邊又有先太后娘娘的宮廷教養嬤嬤教導,現在世家禮儀都已經很嫻熟了,燕王妃娘娘還說,世子殿下十分疼愛我們姑娘,公主您是知道的,燕王世子殿下是什么人啊,以前在京城誰都看不入眼的,他能疼愛我們姑娘,親自為我們姑娘奔走,那我們姑娘必定是十分惹人憐愛,品格非常人可及的?!?/br> 柳嬤嬤的這番話真是勸到了福安長公主的心坎了,原先的心疼和火氣都一掃而空,道:“那倒是真的,景烜那孩子自小就冷冰冰,脾氣最是暴躁,他能跟舒兒投緣,必是我家舒兒性情好。燕王妃說舒兒的相貌更像我母妃,說將來大了,怕是我都及不上的?!?/br> 說到這里已經完全沒有了怒色,笑了出來。 “不過,” 她的笑容又是一收,冷哼了聲,“這件事情也不能就這么算了,我們家舒兒怎么著也不能就這么被人欺負了!想要強搶我舒兒的侍女,也要掂量掂量她的分量夠不夠,真是不自量力!” 她收了信,對柳嬤嬤道,“阿柳,你去準備一下,我們明日就去見陛下,這件事怎么樣也要把那崔氏仗勢欺人,強逼戰亡將軍的遺孤做她女兒侍女的罪名給定下來,我萬萬由不得她們在背后敗壞我兒名聲!” *** “公主,” 柳嬤嬤喚住了長公主,有些猶豫道,“公主,這崔氏畢竟是世子夫人的meimei,一向和世子夫人親厚,那姚淑玉公主您也是見過的,很得世子夫人的歡心,和四姑娘也情如姐妹,這件事情如果處理不好,我怕姑娘還未回來,世子夫人和四姑娘心里可能就先對我們姑娘有了意見?!?/br> 四姑娘便是夏明珠。 國公府這一代一共就有四個姑娘,長房有三個,大姑娘四姑娘都是世子夫人崔氏所出,大姑娘夏明瑤已經出嫁,三姑娘則是長房一個姨娘所出,名喚夏明柔,今年也是八歲,比明舒夏明珠也就大了一個多月。 明舒則是排行第三,比夏明珠不過早出生了幾日而已。 長公主聽得這話眼睛瞇了瞇。 嬤嬤便又道,“公主,雖則公主您不懼世子夫人,但……將來姑娘回來,不僅是要生活在我們長公主府,和國公府那邊打交道必也不會少,若是世子夫人怨恨上我們姑娘,老奴擔心國公爺還有老夫人那邊可能也會受她的影響,還有,還要擔心別人在外面壞我們姑娘的名聲?!?/br> 她差點就脫口而出,說了句但“小人難防”…… 長公主坐回到了扶手椅上,手慢慢敲了敲桌面,默了一會兒,突然輕笑了一下,道,“沒想到我福安的女兒,現在被人欺負了,我竟然都不能替她討回公道,還要擔心這個擔心那個?!?/br> 曾經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公主,是何等的尊貴榮寵。 可是她的女兒,竟然流落鄉野,吃了那么多苦,還差點被人賣到那種地方,又被人嘲笑欺侮,說是什么“粗蠻無禮,沒有教養的低階武將家的女兒”,一想到這里她簡直就心痛難忍。 柳嬤嬤勸道:“公主,這事也不急在一事,現在公主您收到了燕王妃娘娘的信,那算著時間,世子夫人那邊也應該收到姚夫人那邊的信了,依老奴所見,不如您就等等看,看世子夫人那邊可有什么表示,也試探一下眾人待我們姑娘的心思?!?/br> 又道,“公主您不在乎世子夫人,就當是看在小公子和四姑娘的面子上好了,那畢竟是他們的生母?!?/br> 說到這里她又猶豫了下,道,“只是公主,現在姑娘找回來了,這四姑娘……” 長公主聽言又皺了皺眉。 數年前,在丈夫過世不久她就過繼了國公世子的幼子夏延林為嗣子。 這是公婆老國公爺和國公夫人要求的,為了丈夫有香火承繼,也就罷了。 可是一個多月前,她又在婆母的勸說下過繼了國公世子的幼女夏明珠,前些日子才遞了折子為她請封縣主位。 她是公主,依大周祖制,每個公主都可以為一女請封縣主的爵位,但只是一女而已…… 柳嬤嬤看自家公主沉默,心里暗嘆了口氣,心道,燕王妃娘娘的這封信,若是能早兩個月到就好了。 可現在木已成舟,是很難變動的了。 她道,“公主,姑娘自小流落在外,心思肯定敏感些,公主屆時定要好好處理小公子和四姑娘的事,不然怕是姑娘會受到傷害,還有那些下人們,慣是會捧高踩低的,在我們長公主府便也罷了,國公府那邊定要注意,不能讓姑娘被人暗中欺負了?!?/br> 柳嬤嬤一向謹言慎行,說了幾句便也不再多說。 只是此事都和自家姑娘息息相關,她定是要提醒一下自家公主的,讓她心里有個數,免得將來姑娘回來受委屈,也影響她們母女兩個的感情。 其實她在宮中多年,從福安長公主一出生就在她身邊照顧她,經歷了不知多少風雨,對世情早已看透,英國公世子夫人裝的再好,那些心機也瞞不過她。 只是自家公主自駙馬過世,女兒失蹤之后整個人都沒了精神氣,沉浸在痛苦和自責中不能自拔,后來養了兩個孩子在身邊后好歹也有了些人氣,所以有的事情她們便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 但若真的是自家姑娘回來了,該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長公主聽言點頭。 她在宮中長大,雖不屑這些內宅伎倆,卻也知道這些殺人不見血的刀傷人能有多厲害。 女兒回來,她自然是要好好護著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