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節
左丘容站在一邊,沒有開口。 葉師兄跟秦苒說著話,廖院士伸手扶了下鏡框,看向實驗室內的三人:“昨天我重新遞交了去地下反應堆的申請,預計這兩天就會下通知,你們三個準備好?!?/br> 聽完,左丘容一愣,“廖院士?” 葉師兄想了想,他反應過來,手擱在嘴邊,壓低聲音笑,“小師妹,我們這是沾你的光,短短時間內能看到第二次反應堆?!?/br> 他知道,以廖院士對待秦苒的看重,這次申請反應堆,絕對是為了秦苒。 葉師兄剛說完,廖院士就轉身,他手搭在桌子邊緣,看向秦苒,說了幾句注意事項:“你好好準備一下……” 左丘容手里抱著個電腦,看到廖院士在跟秦苒說話,拿著電腦的手微微發緊,骨節泛白。 等廖院士說完,左丘容才打開電腦,走到廖院士身邊,“廖院士,您幫我看看我的論文,如果沒其他要修改的地方,我就去投稿?!?/br> 廖院士放下手邊的東西,接過左丘容的電腦放在一邊的桌子上,慢慢翻看。 左丘容向來有野心,能給廖院士看的內容,自然不會太差,廖院士看完,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了略微滿意的神色:“這次沒什么要修改的?!?/br> 左丘容終于松了一口氣。 葉師兄忽然想起來什么,他轉身看向秦苒,“小師妹,我記得你上次也在寫sci論文吧?記得寫完讓廖院士幫你修改一下,廖院士修改的論文絕對不會被退稿?!?/br> 秦苒靠著桌子,認真的把實驗器材整理好,頓了頓,她沒回答,只含糊道:“謝謝葉師兄?!?/br> 身邊,左丘容聽著兩人的話,只看向秦苒,“小師妹,你寫快點,還能趕上這一季的期刊?!?/br> ** sci期刊物理與化學編輯部。 上一期的投遞過來的論文大多數已經過了初審,拒掉一大半的文章,負責初審的主編按著眉心,“看不到幾篇有質量的論文?!?/br> 身邊的執行編輯去端了兩杯咖啡過來,一杯遞給了主編,“大多數實驗結果看不到什么新意,倒是遣詞造句上用了不少功夫?!?/br> 這些發表的sci論文的人已經太過于追求形式主義,sci論文評價體系已經摻雜了功利心。 主編跟執行編輯每天都在審稿,大部分論文都是隱蔽的擦邊球,完全是為了發表sci論文而寫,去年發表的論文又20%都未被引用過。 主編接過咖啡,喝了一口,微微頷首,“再看幾篇下班吧?!?/br> 他伸手打開文件夾內的稿子。 這次的文件標題他很少見—— 《壓縮聚變型反應堆》 主編看到這個標題,不由按了下眉心,今天他看過不止一次的同類標題,近十年,反應堆一直是熱點,但大部分學生的內容不是老生常談,就是華而不實。 他再度喝了一口咖啡,才往下看下去。 “這摘要……”主編立馬把杯放下,伸手按著眉心,連忙往下看下去。 不同于其他人的稿件,這個稿件沒有太過華麗的連接詞搞,但結構完整,邏輯強大,這些都是次要的,關鍵是研究的視角太過獨特。 這實驗…… 主編立馬找出來附件打開,里面不僅構畫了推動器的構圖,還詳細劃分了好幾個比例的實驗,能源推動…… “利用率52%……”主編看著最后的這串數據,立馬抬頭,拿起手邊的電話給m洲物理研究院撥了個電話。 期刊跟各國的物理實驗室都是有合作的。 電話沒響幾聲就被接起來了。 “我發給你們一個論文,”主編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把文件夾的內容全都發過去,“你們看看這個實驗結果有沒有可行性?!?/br> 這些實驗結果,不乏有學生盜用數據,隨意給了個結果。 編輯對這些要求十分嚴謹,不是說隨便寫個結果他們就會信。 他聲音太過緊張,m洲物理研究院接電話的負責人一愣,“什么實驗結果?” “能源轉化率高達52%,”主編聲音嚴肅,“我們現在對反應堆的研究轉化率最高也就42%,如果這個實驗能夠突破,能源研究就有了新的研究方向?!?/br> “52%?”m洲的人精神也一震,他打開郵箱收錄了這份文件,上下掃了一眼,“這到底是哪個實驗室做出的研究,一點風聲也沒有……你等一下,我拿過去給教授?!?/br> 主編掛斷電話,打開秦苒后面的聯系方式,只有個郵箱跟地址,他給秦苒發了封郵件,一直沒有回應。 執行編輯走到這這邊,“你看到什么論文了,還要研究院去驗證結果?” 主編沒說話,只是把秦苒的論文給他看。 執行編輯看完,整個人都有些頓,“這要是真的……絕對是我們近幾年收到的,最有質量的論文,物理界又有新的新聞了?!?/br> 主編從兜里摸出一根煙,微微頷首,兩人都沒有在說話,到下班時間了也沒走。 而是在一邊等著電話。 中午十二點半,辦公室內的電話鈴聲響起。 主編連忙跑過去,接起電話。 ------題外話------ ** 中!秋!快!樂!狗子們! 第433章 苒姐:我考慮好了(二更) 一接起,主編就迫不及待的開口:“結果怎么樣?” “我們做了兩次實驗,一次49.2%,一次51.3%,”電話那頭,是m洲研究院的教授,他聲音嚴肅,“這是哪個團隊做出來的壓縮研究,你們有他的聯系方式嗎?” 這一期的期刊內容還沒敲定,主編跟執行編輯從昨天晚上加班到早上,又從早上等到現在,精神奕奕,根本看不出來累。 每次實驗結果因為量的偏差或者各種不可避免因素,都會不同。 但就算是最低的實驗結果49.2%,也比42%高了很多,這在核能上無疑是一個巨大突破。 主編坐倒在椅子上,呼出一口氣:“具體聯系方式我不也不清楚,我已經給對方發了郵件,編寫者要是回了我立馬告訴您?!?/br> 那邊的教授掛斷電話。 主編還坐在椅子上,沒有動靜。 執行編輯看著主編一言不發,不由從他的桌子邊繞過來,盯著他看,也急得不行,“現在到底什么情況,驗證的結果到底對不對?!” 聽到執行編輯的聲音,主編怔怔的抬頭,他茫然的“啊”了一聲,回過神來。 “結果沒有太大偏差,這篇文章不需要復審三審,”主編拿著鼠標點開自己的郵箱,一篇一篇的查看自己的收件,看那個人有沒有回信,“你安排一下,我們最近一期的期刊一類級文章,換成這個!” “一類文章?”執行編輯抬頭,朝主編望過去。 sci論文也分等級的。 半個月出一期期刊,論文分成一類、二類跟三類,還有就是普通類別的論文。 除了文章發表后影響因子大小,發表前的潛力估值也很重要。 編輯部眼下每次收到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普通等級,達到二類三類的研究論文只占比10%,至于一類文章,基本上只有那些研究級別的教授能達到,每個月大概也只能在幾百篇論文中選出來一篇。 一類文章是放在封面上,以及各子類期刊報紙同步刊登。 鳳毛麟角。 有時候一個月都找不出來一篇一類文章。 一年也就出不到二十個。 一類文章發表后,其影響因子最小也在9左右。 學術界以sci論文衡量對一個人進行評估,但sci體系也需要一類文章來支撐他的權威性。 “對,一類,物理界已經很少有人去突破能源界限了,”主編看完了所有的新郵件,都沒有看到那個花國人的回復,不由深吸一口氣,“這篇文章,會引起那些研究狂人跟各大實驗室的震動……秦苒……奇怪,我這里搜不到她的任何消息,是物理界新人?” 主編現在滿腦子的疑惑。 他能預想到這篇文章的將會帶來的暴動,但他卻等不及這個花國人的回復了。 “你打封回信,我們寄過去,”主編直接站起來,看向執行編輯,“用最快的方式!” ** 這個時候她還在研究自己的核工程項目,中午的飯是程雋從亭瀾帶過來的,跟南慧瑤等人也只是匆忙的回復研究上的事情,三個人都沒有找她瘋狂sao擾關于江山邑的事。 晚上十點半。 秦苒才出了實驗室的大門。 程雋看著她坐在副駕駛上,微微瞇著眼睛,似乎很發困的樣子,就將車內空調的溫度調高了一點,也沒說話,安靜的把車開了回去。 地下停車場,程雋停下,秦苒還沒醒。 車內沒開燈,停車場的又暗又陰,只有車前的大燈的是開著的,秦苒的頭靠在車窗上,漆黑的頭發順著側臉垂下來。 程雋手搭在方向盤上,偏著頭看了她好半晌。 放在車前的手機亮了一下,程雋手速挺快,在它要響鈴的時候直接拿過來掐斷電話。 他低頭看了一眼,是一個沒有記名的本地號碼打過來的電話。 程雋想了想,輕聲打開車門下去,又把車門合上,確認秦苒沒有醒過來。 他才翻到剛剛打過來的電話,重新撥過去。 “這么晚,什么事?”即便車門關著,程雋也壓低了聲音,他后退了幾步,停在了柱子邊,目光停留在車窗上,緩慢開口。 手機那頭是一道蒼老的聲音,語速不快,卻很恭敬:“您現在方便來一趟博物院嗎?” 程雋目光依舊停留在車子的方向,語氣低低的,“現在不行?!?/br> 那邊頓了一下,“那您……什么時候方便?” “明天上午或者下午,”程雋抬了抬頭,副駕駛的車門被推開了,他似乎嘆了口氣,“有事明天我到了再說?!?/br> 跟手機那頭的人打了個招呼,程雋掛斷電話。 他走到車邊,拉開駕駛座的門,彎腰拔下鑰匙,又把車門鎖上。 秦苒已經出來了,她在另一邊,因為剛睡醒,臉上完全沒有那種鋒銳的表情,屈指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明天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