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節
這樣的人有能力,也善于變通,利用好了的確就是手里的一支利刃。 趙珍珍大致掃了幾眼,說道,“林老師,你是不是想把這篇文章登在平城的報紙上?” 林函是平城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畢業后直接留學任教,他在專業上比吳清芳更厲害,不但寫過不少話劇本子,還曾經參加過多部電影的編劇工作,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根本不需要趙珍珍來指導。 他當然是另有目的,不過,沒想到的是,竟然被趙校長一眼看穿了。 林函很清楚自己的外貌很有欺騙性,憨厚的笑一笑,說道,“什么都瞞不過趙校長的眼睛,我的確是有這個想法的,不過,也怕文章寫得不好,根本達不到這個標準!” 趙珍珍仔細看了他兩眼,說道,“林老師,或許你認為,我不能理解你現在的狀態和處境,不過,我也想說一句,你要走了這條路可能就沒辦法回頭了,你之能選擇繼續寫下去,而且,上頭讓你寫什么你就要寫什么!” 林函這些天從農場調到學校后,因為初中的課程對他來說太過簡單,除了認真備課上課,他還有很多的業余試講琢磨時局,農場小學才建立,各方面都不完善,學校沒有閱覽室和圖書館,暫時也只訂了一份平城晚報,每天林函都會仔仔細細的看上好幾遍,除此之外,他還會去櫻桃公社去借閱別的報紙來看。 總之一句話,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了現在的時局。 以前他和吳清芳在吳校長的庇佑下,都如同活在象牙塔里,現在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 他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不過這次趙珍珍沒有走張處長的關系,而是直接以農場小學的名義寄給了報社。 林函的第五篇文章順利刊登到平城晚報的時候,成功引起了張處長的注意,不過,鑒于林函的身份比較特殊,平城大學和他一起下放的人,比如王文廣的項目組,為社會做出了那么大的實際貢獻,陳市長都沒有松口將他們放出來。 林函不過是寫了幾篇文章,那就更不可能了。 雖然寫這些文章耗時耗力,而且往往還要寫些違心的觀點,但這些和他在農場勞教所吃得那些苦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林函堅持每隔兩個星期就寫一篇稿子,當然了,不是所有的稿子都能發到報紙上,大約只有一半左右被順利刊登了,但突然有一天,趙珍珍拿著一個題目要求他盡快寫出來。 他林函等著就是這一天! 大寶和二寶還有三寶進入農場小學后,迅速適應了學校的環境,大寶二寶本身就是學習很好的孩子,孩子們的世界和成人不太一樣,遵循的多半還是叢林法則,所以一般學習很好的同學,一般都很受歡迎,王建民和王建國都被當選為班長。 王建民從小當班長已經習慣了,二寶這是第一次當班長,態度認真的很,每天回家都要跟mama講講他班上的事情。 三寶王建昌表現的也十分優秀,小學一年級的內容基本上他已經學過了,每次考試都很輕松的考雙百,而且最讓其他同學驚嘆的,是他的繪畫水平。三寶的同桌是個話特別多的小姑娘,不到話多,而且嘴饞。 三寶給她看自己畫的一只青蘋果,小姑娘看了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她是去年跟著爸爸mama來到農場的,已經好長好長時間沒吃到蘋果了。 “王建昌,你家有蘋果嗎?” 王建昌搖搖頭,他上一次吃蘋果還是中秋節,也已經好長時間了,mama說了,現在家家戶戶都缺吃的,不說別的,連白面饃饃都吃不上,當時mama還拿了一個玉米饃饃給他們看了,說那就是他們爸爸在農場吃得東西。 出于好奇,四個寶寶都嘗了嘗。 玉米饃饃又粗又硬十分難以下咽不說,還有一股子說不出的怪味兒。 第89章 他們幾個都只吃了一口就再也不肯吃了,但是哥兒四個誰也沒有想到,當天的晚飯,明明有剛蒸出來的大白饃饃,mama趙珍珍卻沒有吃,而是將那個十分難吃的玉米饃饃吃掉了。 二哥王建國還十分不解,當場表示了強烈的疑問。 三寶記得很清楚,當時mama十分嚴肅的對他們說,“玉米饃饃再難吃也可以填飽肚子,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浪費糧食,尤其是現在糧食供應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更加不能浪費,而且也不能整天只想著好吃的,他們現在還小,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認真學習,天天向上,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長大以后為國家多做貢獻!而且和其他人家比,他們家已經算是吃得比較好的了!” 王建昌就不客氣的批評童欣欣,“咱們都是小學生了,主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不要整天惦記著好吃的!” 童欣欣撇了撇嘴,委屈的眼淚都要快掉下來了。 她的父母本來都是平城文化局的干部,家里只有她一個孩子,從小過著如同小公主一般的生活,誰知道去年一下子就被拉到了農場,吃不好穿不好不說,爸爸mama每天都要去地里干活兒,回來后累得黑著臉,都不怎么搭理她。 現在好不容易能上學了,她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學校里老師很好同學很好,尤其是她的同桌,不但學習好,還會畫畫,對人也十分禮貌,她可喜歡他啦。 其實王建昌雖然覺得童欣欣有點話多,但并不討厭她,而且那天放學后,他看到童欣欣和其他同學一起排成長隊的時候,忽然想起來童欣欣的家也在農場,mama說了,農場的人一日三餐都吃食堂,主食就是難吃的玉米饃饃。 他的心里有那么一絲絲愧疚。 和三個哥哥相比,四寶在幼兒園適應的有點困難。 因為農場的幼兒園是趙珍珍臨時決定辦起來的,在各種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就開學了,而且收了一百多個學生,吳清芳他們又不太專業,一般來說,整個上午都充斥著孩子們此起彼伏的哭聲。 四寶所在的小班就有好幾個愛哭的小朋友,這讓他的心情很煩躁,這孩子本來就是剛開始上幼兒園,對于沒有mama的環境很不適應,其他的孩子哭了,他有時候會悄悄躲出去,有時候會因為特別想念mama和哥哥們,也跟著哭起來。 趙珍珍發現,四寶好幾次回家眼睛都紅紅的,很顯然是哭過了,小孩子一開始去幼兒園哭鬧很正常,但四寶每天早上都不愿意去幼兒園,問他什么原因也答不上來。這就有點不對勁了。 肯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事實的確如此,吳清芳最近因為負責幼兒園的事情,不但累得夠嗆,而且還有點焦慮,她現在一聽到孩子們的哭聲就特別緊張,覺得這是她工作最大的失敗。之前吳清芳以為天下的孩子都差不多,都和她兒子騰騰一樣特別乖特別聽話,但沒想到事實不是這樣。真是沒想到,一個幼兒園的園長,想要做好也那么不容易! 當然了,吳清芳是個聰明人,經歷了最初的手忙腳亂之后,她給每個老師細致的分了工,每個老師負責盯著十個孩子,若有一個哭的趕緊領出去單獨安撫,這個辦法還算有效,但每天還是有不少孩子哭鬧。 吳清芳自己對幼兒園一無所知,她手下的老師也都差不多,都和她一樣是摸著石頭過河。她覺得僅靠自己琢磨是不行的,趕緊去走訪了公社里的另外兩家幼兒園,回來后很受啟發,將幾間教室重新布置了一下,還寫了一張費用申請表,主要是打算買一些玩具和幼兒書籍。 她交給趙珍珍的時候還有點忐忑,覺得自己工作沒做到位,現在還要伸手要錢,但沒想到的是,趙珍珍很快就批準了這筆錢。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農場小學不隸屬于農場,而是屬于政府開辦的最大好處,當然就是每年都有財政撥款,這筆錢比起其他學校不算多,但也絕對不少了,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因為教師不用開工資,當然也就不用發獎金,發福利,無形中又省了一大筆,這也是當初趙珍珍敢開辦幼兒園的原因。 幼兒園的孩子還太小,中午是沒法回農場吃飯的,他們中午吃學校的食堂,菜和大人都是一樣的,但吃的是白饃饃,偶爾還會有一個白水煮蛋。幼兒園的孩子,中午吃飯是免費的,這一部分費用一年下來也著實不少了。 吳清芳也不光是從設備入手,她會點歌舞,另外一個女老師也擅長唱歌,兩個人挑了一些簡單的兒歌教會了每個老師,還編排了不少有趣的游戲,這樣孩子一入園,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然后在老師的帶領下玩玩具,看書,吃過飯后午睡,午睡起來老師教兒歌或者舞蹈等等,就這樣,基本上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很快就沒有孩子哭的鬧現象了。 四寶現在每天上幼兒園可積極了! 王建明這個孩子從小就表現的很聰明,說話早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但除此之外,也沒有太特別的地方。 四寶從一歲多會說話,到現在長到三歲多,這兩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而且約有一年半的時間都是在惠陽縣度過的,王文廣不在家,趙珍珍一個人照顧四個孩子,還要想cao心工作,就沒有那么細致了,她總覺得四寶還小,三寶這么大的時候甚至還不太會說話呢,因此,趙珍珍從沒有額外教過他什么,四寶跟著三個哥哥混的時候,也是各種玩耍,唯有三寶倒是教過他畫畫,小建明不感興趣,差點將畫筆都給他扔了。 因此,屬于四寶的天賦沒能表現出來。但上了幼兒園之后就不一樣了,負責四寶的幼兒園老師是個中年女人,叫梁招娣,她原來是平城一中的語文老師,對于古詩詞很有造詣,會不由自主的教給孩子們一些古詩詞,大多數孩子讀過幾遍都沒什么反應,唯有四寶竟然能背下來! 梁招娣和其他的老師一樣,最喜歡聰明的學生,尤其像四寶這樣的小娃娃,不光是聰明,還好比是白紙一張,你讓他學什么他就學什么,乖巧的很。自從發現了這個小天才,梁老師天天給四寶上小灶。 趙珍珍每天忙得很,也唯有一早一晚能跟孩子們溝通幾句了。 這天一大早,她起來做早飯,因為現在四個孩子都在學校食堂吃午飯,一早一晚就盡量吃得好一些,她打算做蔥油餅和炒雞蛋,再熬上一鍋小米粥。四寶也醒了,搬了一張小凳子坐在廚房門外看著mama做飯。 趙珍珍指著天空說道,“四寶,你看看這云朵像什么???” 王建明眨巴了一下眼睛,沒有回答mama的話,而是脫口背出來一首描寫白云的唐詩。 還不是那種小孩子學得五言絕句,而是一首長詩,但王建明背的很熟練,吐字發音特別清晰標準。 趙珍珍又驚又喜,問道,“四寶,是幼兒園的老師教的嗎?” 王建明點了點頭,說道,“是呀,梁老師教的!” 農場小學的老師統共就三十來個,這個梁老師趙珍珍沒私下里接觸過,印象中就是個沉默寡言的中年婦女,沒想到教孩子很有一手,她笑著繼續問道,“四寶,你們梁老師還教你什么了?” 王建明笑嘻嘻的回答,“mama!梁老師每天都教我一首詩,我已經學了好多了,我背給你聽好不好?” 接下來的時間,四寶一口氣背了七八首詩,把趙珍珍驚訝的都忘記了做飯,她將手里的勺子放回到廚房,匆匆忙忙擦了擦手,跑到廂房拿出紙和筆,刷刷寫了一頁拼音,教給四寶念了兩遍,然后削好一支鉛筆,對小建明說道,“四寶,你看照著這上面的寫兩遍好不好?來,就坐在這里!” 王健明接過田字格作業本點了點頭。 趙珍珍一邊麻利的烙著蔥油餅,一邊哼著小調,中間還不忘時不時去看看小兒子。 王建明老老實實的坐在小椅子上,雖然握著鉛筆的小手還有些笨拙,但寫出來的拼音沒有一個錯的,而且寫得還有點好看。 趙珍珍簡直是太高興了! 前些天她把兩間正房收拾干凈后,又找人把屋頂加固了一下,外面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油氈,這樣不但可以防雨,保暖性也大大提高了。建民和建國的小床被搬到了正房,王建昌覺得自己是小學生了,不能跟mama弟弟擠到一起了,也和哥哥們搬了過去。 現在兩間正房的外間被布置成簡單的書房,一側靠墻放了兩張書桌,三個寶平常就在這里寫作業,里間則是并排放著三張小床,哥兒仨這樣睡比較安全,而且又算是單獨睡,不容易出現矛盾。 之前大寶和二寶睡一張床,晚上不是你擠了我,就是我蹬了你,每天早上都有口角官司。 王建昌揉著惺忪的眼睛從屋里走出來,看到坐在廂房門口寫拼音的四弟,有點意外,瞅了一眼寫得還不錯,不過,這么簡單的拼音他早就會了,也沒什么可驚訝的。他揉了一把弟弟的大腦袋,正準備去洗漱,四寶笑嘻嘻的抬起頭,對他說道,“三哥,我給你背一首詩好不好?” 王建昌不假思索的點了點頭。 王建明背了一首簡單的《望岳》。 一瞬間王建昌的心情略復雜。 其實比起一般的孩子,三寶學的東西不少,之前奶奶曹麗娟給他啟蒙,讓他學拼音,學三字經,學簡單的詩詞,學常見字和算術,當然還有畫畫,他都學的還算不錯,但這一首望岳他沒學過,自然也不會背。 七歲的小娃娃心里有點酸,一向跟在自己身后,跟屁蟲似的弟弟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而且似乎比自己還要聰明了! 四寶不能理解三哥復雜的心情,這些天梁老師總夸他,一天都要夸好幾遍,剛才他背詩,mama也夸他了,小家伙希望得到三哥的認可,大眼睛閃著光,十分期待得說道,“三哥,我背的好不好? 王建昌點了點頭轉身走了。 四寶略失望,不過他也沒有放在心上,拿起筆又開始認真的寫拼音。 因為發現小兒子明顯迥異常人的聰明,趙珍珍接下來的一整天都很高興,她想來想去,覺得要測試一下四寶的能力,打算下班后就教給他簡單的算術,看看他接受的能力怎么樣。 作為一個mama,還有什么比發現自己養的兒子原來是個天才,這種更幸福的事情呢? 她興奮的在辦公室里轉圈。 “趙校長,今天是周一,學校例會,時間馬上就到了!”新來的干事小周走進來好心提醒她。 趙珍珍抬腕看看手表,從抽屜里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資料,沖小周笑了笑。 她的笑容甜美迷人,小周不敢仔細看,慌忙低下頭。 楊校長最近特別忙,因為學校里的大小事情,不管是不是分攤到他的頭上,他都要管上一管。他這種行為要是嚴格算起來,就是越權管理了,尤其他還是個副職,一般和他搭檔的人都要很生氣了。 即便不會當面吵起來,心里肯定也不會太舒服。 趙珍珍采取的辦法就是,如果楊光勝越權的是小事情,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當做沒看見,但如果是大事情,那她絕對要干預,而且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執行。比如之前選各部責任人的事情,楊校長一開始不同意,但趙珍珍公布了人選之后,他也就沒辦法了。 再比如前幾天學校食堂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個職工前些天病了請假,本來公社醫院給他開了請假條,但這個人馬大哈忘記交了,為此月底被扣了工資,這個人很不服氣,去學校會計那里鬧了兩回,后來被楊校長聽說了,這么屁大點的事情,他也要親自管一管,那趙珍珍的態度就是隨便了。 反正作為一校之長,這種小事情她是不會管的。 趙珍珍趕到會議室的時候,楊校長和其他幾個教職工已經等一會兒了,楊光勝因為要管的事情太多,所以最近日子過得很充實,但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沒忘了為學校的未來出謀劃策,昨天晚上他半夜起夜后睡不著了,索性走出屋子,圍著整個校舍溜達了一圈后,大腦思維特別活躍,靈光一閃忽然就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他興奮的回到住處,將計劃詳盡的寫到了筆記本上,一覺睡醒后第一個沖到食堂吃飯,吃完飯又第一個來到了會議室。 每次開例會,楊校長都是一副躍躍欲試按捺不住地樣子,一把年紀了干工作還這么有激情,趙珍珍除了覺得有點好笑,也真心有點佩服,就笑了笑,說道,“又是周一了,大家有什么事情都說一下吧,無論是工作上的感悟或者是遇到的困難都可以拿出來一起討論,楊校長先說一說吧!” 楊光勝趕緊答應了,一秒也不耽誤的說道,“我今天的確有個十分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討論一下,如果這件事兒做成功了,咱們農場小學不但不愁招生了,而且會變成遠近聞名的好學校,甚至在整個平城都能排在前幾位!在說這件事之前,請容我先多說幾句,自從來到咱們學校工作,我作為學校的副校長,一直為咱們學校的定位和未來而擔憂!誠然,咱們是農場小學,建造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農場的孩子有學上,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做一件事,就要竭力做到最好!為此我夜不能寐,忽然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聽小學部和中學部的幾個老師講,每個年級都存在著一種現象,同樣的課程,聰明的孩子一學就會,愚笨的孩子教兩遍也不會!咱們老祖宗幾千年前就說過要因材施教,所以咱們學校的教學方法也要改變一下,我的建議是,各年級根據不同的情況,將學生們分成十五人的小班,當然了,這樣也許會造成教員不夠的問題,不過我相信這一點很容易就能解決!” 關于如何辦好一個學校,趙珍珍專門查過資料,但她查遍了新華書店還有縣政府的資料室,真正可以參考的東西少之又少,她還抽空去拜訪了實驗小學的一位副校長,人家對她很熱情,給她提供了不少寶貴的建議,其中就提到了,如果想短時間內提高升學率,分班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 不過,那個副校長后面又補充了,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雖然有些孩子從小就特別聰明,但還有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是看不出來,但等到上了初中,這些孩子似乎才能開竅,就會發力一舉沖到前面。 所以說,若在小學階段就分班的話,也許會嚴重挫傷這一部分孩子的心理。 所以趙珍珍始終沒提這件事兒。 楊校長激情澎湃的講完話,仍是目光炯炯,對大家的反應十分期待。 其實他不知道,每周一次的例會上,因為他的開場白每次都差不多,大家一開始情緒的確被他感染到了,但他每次說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時間一長大家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