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但無論如何,已經有了基本的方向。 王文廣有些歉意的點了點頭,緊緊握住了妻子的手。 趙珍珍也緊緊握著丈夫的手,有些擔憂的說道,“文廣,不知道今年是什么年景,開春后一場雨也沒下!你們農場的地不是土質不太好啊,這樣的地即便是開墾出來,種得莊稼也產量也不會高吧!” 最近王文廣也在思索這個問題,就點了點頭。 趙珍珍又問道,“那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改善一下土質嗎? 王文廣深深的看了妻子一眼,說道,“有辦法!” 趙珍珍眼睛一亮繼續說道,“我聽李場長說,今年農場第一次種植,還是挑了看起來不錯的地塊,但平均畝產量也很低,要是你能讓農場的畝產量提上去了,那可就是立了大功??!” 王文廣心里苦笑,事情哪有她說的那么簡單,不過他很愿意試一試,就點了點頭, “爸爸,我們新學校挺好的,前幾天老師還說,想讓我跳一級呢!”王建民忽然說道。 趙珍珍點點頭,前幾天實驗小學的老師忽然上門,她還以為孩子闖了什么禍,沒想到那位季老師一坐下來就開始滔滔不絕的夸大寶,最后提出建議,說等到今年的九月份,建議王建民直接讀四年級。 她當時聽了有點驚訝,大兒子是聰明,不過跳級這種事情還是有風險的,因為怕給孩子造成負擔,她并沒有當場答復老師,而是說要跟孩子商量一下。老師走后她一問才知道,因為前一陣子她學習小學和中學的課程,特意找了一整套的課本放在家里,建民每天寫完作業之余,總會看一會兒三年級的課本,竟然很快就自學完了。 王文廣覺得,四個孩子里面建民是最像他的,他上學的時候也不止一次跳過級,與其浪費時間學已經掌握了的知識,真不如跳級學習未知的,就點了點頭說道,“可以啊,不過跳級不能太隨便了,珍珍啊,你跟他們老師說一聲兒,期末的時候讓建民做一套三年級的卷子,要是分數在九十八分一下,就不要跳級了!” 趙珍珍點了點頭。 對于這個事兒,王建國有點不開心,他現在有點弄不明白,這才剛轉來沒多少天,正式的考試都沒有進行,為啥紀老師那么喜歡哥哥呢?他學習也不差啊,為啥沒說讓他也跳級呢? 哥哥要是真跳級了,那他就比哥哥矮一級了,雖然這也沒什么,但還是讓他有那么一點點介意。 王建國忽然插嘴道,“爸爸,你小時候跳過級嗎,我也想跳級!” 王文廣一愣,笑了笑說道,“爸爸小時候跳過級,不過,跳級也并不完全是好事兒,要量力而行,如果你真想跳級,那從現在起就要學習三年級的知識了,這樣你愿意嗎?” 王建國不太愿意,他放了學更喜歡領著建昌和小弟弟一起玩兒, 他一瞬間猶豫了。 趙珍珍逗他,“建國啊,如果你想學,mama可以教你!” 王建國這下不說話了。 王文廣抱著小建明笑著說道,“怎么覺得四寶比上次沉了不少???” 趙珍珍笑著說道,“可不是嗎,這孩子胃口好吃什么都香,最近長得可快了!” 小建明笑嘻嘻的說道,“爸爸!舉高高!” 一歲多的小娃娃再重也重不到哪里去,王文廣親了一下小兒子的嫩臉蛋,一下子將他舉過頭頂,小家伙興奮的嗷嗷叫! 王建昌看了很羨慕,不過上次mama已經說他了,他太重了,爸爸現在太瘦了沒力氣,不能把他舉高高。 臨走,王建昌特意鄭重其事的囑咐了一句,“爸爸!你一定要多吃!mama做的丸子可好吃了,要是每天吃,你很快就能吃胖的!” 吃胖了就有力氣了。 王文廣笑著答應了。 當得知前兒媳婦調到了惠陽縣工作,并且將四個孩子也轉學帶走了之后,曹麗娟的心情是異常憤怒的。 前些天因為她說兒子王文廣在農場的日子不好過,要想過得好一些就得多花錢從老鄉手里買東西,她信以為真了,急吼吼的給了趙珍珍一千塊錢,但現在想來,可能壓根就沒這件事兒,農場那樣封閉的地方,犯人根本出不來,這么跟外頭的人買東西? 是她作為母親一聽兒子受苦就不辨真假了,所以才會上了她的當。 曹麗娟可以肯定,兒子對這件事兒毫不知情,而且這錢一定還在趙珍珍手里!要擱她以前的脾氣,非要坐車去惠陽縣,親自把這個錢要回來不可!一千塊對她來說是不多,但對于普通人來說,有人一輩子都沒有這么多錢! 但她一想到這筆錢最終還是會花在四個孫子的身上,就不是很想去要了。 但也因為這樣,她心里更加生氣了。 其實,曹麗娟真的冤枉趙珍珍了,錢的確在趙珍珍手里,但王文廣是知情的。趙珍珍很坦然告訴她,這錢是她主動跟老人提起來的。王文廣完全沒放在心上,他從小到大生活優渥,從來沒有為錢發過愁,也就和趙珍珍結婚后,父母切斷了經濟供應,他只能花用有限的工資,讓他偶爾會覺得手頭緊張,但一切在趙珍珍的安排下,日子還算得去。 關于父母的家底兒,作為唯一的兒子,他當然是知道的,父親手里值錢的東西都是字畫玉石,母親不一樣,她手里有滿滿一匣子的金條,這點錢對她來說,根本不算什么,簡直九牛一毛。 而且說實話,王文廣對父母是有點失望的。 誠然現在局勢緊張,像他這樣有問題的勞改犯,所有人都恨不得躲得越遠越好,他寫的平安信父母沒有回,也從來沒有給他郵寄過任何東西,聽趙珍珍說,母親曹麗娟準備了一包東西但沒能捎過來,明明可以寄來,卻非要假借別人之手,那肯定就是要跟他劃清界線的意思了。 但其實,農場很多和他類似的情況,家里來探視的可不只是妻兒,父母甚至姐妹都會來探視一兩次的。 雖然父母的做法,理智上他可以理解。 “曹阿姨,您這這就走了?”劉大嫂十分熱情的說道。 鄰居趙珍珍不聲不響就調走了,竟然連前公公婆婆都沒通知,這件事兒足夠她在單位說上好幾天的了! 曹麗娟頭也不回的走出平城大學家屬院,回到家就趕緊跟丈夫商量怎么辦。 王稼軒沒想到趙珍珍的動作這么快,不過他消息還算靈通,了解到趙珍珍好像在工作上表現還不錯,這一次調到惠陽還升了一級,就嘆了口氣說道,“麗娟啊,凡事不可強求,咱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你也不要再多想了!” 曹麗娟點點頭,從桌子上的點心盒子里拿出一塊兒酥皮綠豆糕,一邊吃一邊說道,“話是這么說,可我這心里七上八下的,你說,一個女人又要工作,又要帶四個孩子,她能把建民他們照顧好嗎?惠陽縣我沒去過,不過聽說很窮的,和鄉下也差不多了!” 王稼軒放下手里的報紙,說道,“這些都是小事兒!桂生昨天又來信了,說一個徐局長馬上要來平城了,這個人很不簡單,桂生說很多地方都鬧成了一鍋粥,就是這姓徐的在背后cao作的!別看咱們平城下放了那么多人,還算是好的了,有些地方已經徹底亂了!所以啊,這些一天咱們盡量不冒頭,就老老實實呆在家里,等風頭過去了再說!” 曹麗娟一聽心慌了,一口茶水差點喝嗆了? “咱們都退休了,還能查到咱們頭上來?論資歷,咱們可都是給國家做過貢獻的人!” 王稼軒點點頭,壓低了聲音說道,“誰說不是呢,但你還記得幾年前老任的事情吧?現在也沒個定論,他們一家人還在干校沒回來呢,那里的條件比農場好也十分有限!” 曹麗娟立即說道,“那我明天跟醫院請個假吧,明天把家里好好收拾一下!” 是該好好收拾一下,有些東西要收到倉庫里了。 王稼軒點了點頭。 因為發生了幾件突發事件,徐局長的平城之行一拖再拖,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后,終于在三月初到達了平城。 前面說了,徐局長是個粗中有細的人,他到了平城之后并沒有去聽陳市長的匯報,而是在張處長的陪同下去了青禾農場。 不過,讓他感到疑惑的是,農場的一切沒有什么異常,似乎和盧志偉說得不太一樣。 第67章 若一定要找出不同來,那也是好的方面,青禾農場看起來很有秩序,各方面都打理的井井有條,監管人員工作都很認真,在這里接受勞動改造的犯人也都挺老實,他站在農田邊上觀察了好一會兒,發現大多數人干活動作比較嫻熟,而且也肯下力氣,這說明什么,說明平時也應該是這種狀態,而不是搞形式主義。 徐局長行伍出身,但父輩往上都是農民。 “徐局長,再往前走就是荒灘了!”李場長臉上掛著殷勤的笑容,好意提醒道。 但徐承天沒有理會他的話,仍舊大步流星的往前走,一直到了干涸的蘆葦蕩旁邊才停下腳步。 他抬頭望了望一眼望不到邊的鹽堿地,有些疑惑的問道,“這樣的地能種什么樣的莊稼?去年你們農場的農作物產量如何?能不能供應自身的糧食供應?如果不能,每年的缺口有多大?” 青禾農場從今年開春開始修建,因此沒來及耕種冬季小麥,聽取了當地農民的意見后,分別種植了大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第一批勞改犯是從其他農場轉過來的,人員比較少,勞動士氣也不高,因此種植的面積有限,各自種了五十畝左右,當然了,土質本身就差,后期的施肥和管理也都有點跟不上,所以產量也很低。 現在農場里有好幾千下放的勞改犯,這些人一年的口糧是個龐大的數字,收獲的那點糧食根本不值一提。 李場長回答道,“回領導的話,因為農場春天人員不到位,只種植了一百五十畝的農作物,收獲的糧食總量在三萬斤左右。要是按照人頭算的話,每個人一個月三十斤的口糧,三千人就是十萬多斤,糧食的缺口還很大,不過,今年的耕種量是去年的兩倍,而且有七十畝冬小麥,估計今年秋天的總收獲量在十萬斤左右,到時候農場就會實現基本的自給自足!” 他的這個話聽著似乎頭頭是道,實際上摻了不少水分,首先,去年種植的大豆玉米等總產量只有一萬七千斤,其次他的算法也有問題,一個成年人,尤其是還要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一個月三十斤的口糧是遠遠不夠的。 現在食堂里供應的飯菜已經很差了,每頓都是水煮蘿卜或白菜加上兩個玉米面饃饃。饃饃做的很結實,個頭也不小,三頓六個就不止一斤了,而且不少人還能僥幸多打上一個饃饃。 也就是說,現在很多人吃不飽,但口糧也不止一個月三十斤。 李場長或許能糊弄得了別人,但對于經歷過槍林彈雨和各種政治考驗的徐局長來說,對細微末節最敏感,一下子就聽出了問題。 他瞟了李場長一眼,算了一筆賬,“今年風調雨順,各地的莊稼都獲得了大豐收,平城的農村作物平均畝產量在二百七十斤左右,我來之前跟有關方面的同志溝通過了,你們農場這地大部分都是鹽堿地,開墾改良的難度不小,三萬斤產量,那就是一畝地二百斤,能有這個產量真是讓人意外!” 李場長原來就是政工科干部出身,練就了厚臉皮和好口才,雖然謊話當場被戳穿了,他還是笑呵呵的說道,“徐局長,我們農場上下都干勁兒失足,到現在為止已經開懇出來三百多畝地了,最好的地塊都耕種了冬小麥,要是沒有旱情的話,估計到明年農場在糧食上就能實現自給自足!” 李場長剛才吃了吹牛的虧,就刻意少說了農田的數量,實際上,經過農場辦公室的測量,他們開出來的地至少有四百畝了,即便是產量低,明年也差不多能實現自給自足。 徐局長沒理會他,也沒點頭。 一直站在他身后沒有說話的程秘書說道,“局長,這里風大,馬上也到中午了,不如先回去吧!” 徐承天點了點頭,十分嚴肅的對李場長說道,“等一會兒做一個全面的口頭工作報告!” 李場長這個人其實口才是很好的,前些天給農場的犯人上思想政治課,他滔滔不絕,一連講上兩個鐘頭都沒有問題,而且他尤其善于做口頭報告,就笑著答應了,說道,“好,一切都聽領導的!現在請領導去食堂吃個便飯吧!” 因為之前上頭有明確的指示,現在國家還出于比較困難的時期,各行各業在生活問題上都要遵循勤儉節約的基本原則,農場的犯人和監管人員吃的飯菜是一模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就是犯人定量,工作人員管飽,吃多少都不限制。 鑒于上次盧主任來農場的經驗,而且李場長得到的消息,這一位徐局長又是盧主任的上級,所以工作作風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因此,李場長沒敢讓食堂另外開小灶。 一行人在食堂的小飯廳坐下,很快師傅端過來幾大碗菜,一碗是燉蘿卜,另一碗還是燉蘿卜,再有兩碗也是燉蘿卜,四大碗燉蘿卜旁邊,是一盤子玉米饃饃,一個個看起來又圓又結實,估計用來打小孩能打哭了。 因為農場的飯菜一直就這個水平,李場長自己每天中午也吃這個,他沒覺得有什么不對的,很熱情的招呼道,“領導快坐下吃吧,這應該是第一鍋出來的,干凈衛生而且還熱乎著呢!” 一直繃著臉的張處長看到表哥的蠢樣子,覺得特別可笑。 其實徐局長的情況他們摸的很清楚,包括工作習慣,生活作風等等,但這些資料并沒透露給李場長,為的就是要然他在徐局長那里留下一個不夠圓滑的印象。 這年頭混仕途不容易,不夠世故分分鐘就被滅了,但有時候不夠圓滑才能被領導認可。 程秘書黑著臉說道,“李場長這是什么意思?要讓我們老領導吃憶苦思甜飯嗎?你們農場的犯人什么檔次,徐局長是什么檔次,你們把這些犯人的飯菜端上來,本身就是對領導的一種冒犯!” 說完還狠狠瞪了兩眼。 李場長額頭瞬間沁出了細汗,他連忙招呼人把桌子上看著就糟心的飯菜端走,又厚著臉皮拉著程秘書一起去跟廚師點菜。 農場食堂的幾個師傅做飯手藝都不怎么樣,唯有一個姓丁的師傅水平還不錯,李場長把他叫到面前,問道,“丁師傅,今天能做出什么好菜來?” 丁師傅沒有眼力架,沒注意旁邊站著的程秘書,還以為他要加菜,笑著說道,“今天早晨出去遛彎,順便買到了一只肥兔子,我給李場長做燒兔吃怎么樣?” 李場長緊張的看了程秘書一眼,板著臉吩咐,“咱們農場今天來了京里的大領導,你務必使出渾身的解數,用最短的的時間做出一桌豐盛的飯菜,當一項政治任務來抓!聽到沒有!” 丁師傅原來就是在鄉下做婚嫁酒席的做菜師傅,大字不識一個,也沒有什么思想覺悟,整天想的就是買菜做菜,以前只能做食堂的飯菜讓他覺得自己有些屈才,最近開始給李場長做小灶,自以為一身的本領有了有武之地,每天心情都好得很,現在一聽說大領導要吃他做的菜,又緊張又自豪。 這時候他總算注意到了穿著一身筆挺的解放裝,帶著眼鏡的程秘書,趕緊問道,“這位小領導同志,不知道大領導喜歡什么菜,什么口味兒?” 程秘書看他雖然土啦吧唧的,說話倒還識趣兒,就說道,“徐局長槍林彈雨,為黨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也因此胃腸功能不行,適合吃軟甜和比較好消化的食物?!?/br> 丁師傅一聽明白了,原來是老年人的標準口味,這個很好辦,做兩道油炸素點心,再做兩道紅燒的菜就行了,他又問道,“老領導喜歡吃海鮮嗎?” 青禾農場離碼頭不算遠,騎著自行車不用半個小時就能到,碼頭上什么魚蝦都有,小魚小蝦特別便宜,前一陣子農場總會買上兩簍子放到燉菜里,最近按照要求降低了飯菜的標準,就再也沒買過了。 不過丁師傅自己去買過幾次,都是為了給李場長加菜。 程秘書點了點頭。 丁師傅興奮的搓搓手,腦子里拉好了一長串的菜單,只是這些菜雖然好做又好吃,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食材食堂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