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沒,他自己走的,說是怕被我打?!蓖醭娠@苦笑,“簡凌,我是這么粗魯的人嗎?” “你不是嗎?喝了兩口白酒還上頭了?!彼戳搜弁醭娠@,目光落在了試衣間,“什么時候找的女朋友呀,不給說一聲,回頭結婚可不給份子錢哈?!?/br> “別胡說?!蓖醭娠@的否定都帶著幾分牽強,簡凌笑了下,“成了,不打擾你陪女朋友逛街了,我先回去了?!?/br> 和這兩位老友的先后相聚好像都沒什么好結果,簡凌這會兒想要回家,讓她媽有空去收拾收拾,她這狡兔三窟又多了一個窩不是嗎? …… “凌姐,這樣成嗎?”跟簡凌一塊行動的是前年才進華視的一個小年輕,雖說是小年輕不過這兩年就把自己吃的五大三粗,提前進入發福期。 “那你說怎么辦?” 小年輕愣了一下,“那我聽你的?!彼€真想想不出什么主意來。 十一黃金周的時候,簡凌來這邊暗訪。 因為接到群眾舉報,說這邊的專賣店制假售假。 明察是不成,所以只能暗訪。 簡凌的計劃是喬裝打扮,起碼不再是平日里那種一本正經的著裝,得把臺里要求的著裝規范丟到一旁去。 因為是來南方城市,十一的時候還不是很熱,所以簡凌穿著一條波西米亞大長裙,脖子里一串珍珠項鏈,大紅唇配著墨鏡,等著細細的恨天高,倒是把一同行動的小年輕給驚住了。 “凌姐,你東西放哪里了?”他們進了店里肯定不能明著拍照,所以得把相機給偷偷藏起來,簡凌現在這樣可不像是能藏住相機的樣子。 “哦,我負責跟店員聊天,你拿著相機,把它放你包里就行了?!焙喠栊α讼?,“小黃,我覺得你該再戴個金鏈子?!?/br> 符合當下流行的時尚。 黑老大不都喜歡穿著黑色的t恤,然后脖子里帶著小拇指粗的金項鏈,嘴巴里再叼著一根煙嗎? 黃棟覺得這個有點難度,主要是他得假扮凌姐的男朋友呀,這難度杠杠的。 不過等到了專賣店,還來不及慌張,他就是聽到了一句,“哎呀老公,這不是我最喜歡的那個牌子的嗎?你答應要給我買的?!?/br> 店員看著進來的人,女的烈焰紅唇嬌艷動人,雖說戴著的墨鏡遮擋住大半張臉,不過看下半張臉氣質就是不錯。 至于男的,跟那些陪著老婆一起逛街買衣服的男人沒什么大的區別,聽到自己老婆想要買衣服花花花都是一臉的便秘神色。 不過女人真想要買衣服,尤其是漂亮女人想要買衣服,那種決心可不會因為男人面露難色就打消的。 “這位女士想要買秋季新款嗎……”店員熱情地招待起來。 簡凌對于衣服實在是太過于熟悉了,她前世就是在流水線上工作,對于服裝制作過程很是熟悉,她們廠子里曾經做過幾個國際品牌的代加工,不過原料還是有細微的區別的,所以某種程度上簡凌對服裝造假太清楚了,看看摸摸她就是能辨出真假。 人家都說真假三七分,再不濟也是二八分,不過到了服裝這里,根本不會有一點真的。 整個服裝店里的衣服都是假的。 原料上的細微差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在于服裝吊牌造假。 不拿出正品的吊牌,還真的很難看出這其中的細微差別。 這說是造假可能有點嚴重,不過高仿是跑不了的。 簡凌選了幾件衣服,放在胳膊上慢慢地瞧著,一旁的店員看她選的衣服很是熱情,“這件是金秋新款,要不女士您也試試?” 看著店員推薦的通勤套裝,簡凌搖了搖頭,“我不喜歡這種風格,給我拿那件羊絨裙子好了?!?/br> 她直接選了甚至都不去試衣間去試衣服,能夠從銷售中提成的店員自然是喜歡這樣的顧客,連忙幫著簡凌把衣服取下來,“您真有眼光,別看現在入冬還早著呢,這裙子可是賣的最好的?!?/br> 小黃湊近過來,讓自己包里的相機把裙子的吊牌給錄了下來,他嘟囔了一句,“這價錢也挺好的?!?/br> “咱們是品牌貨,和那些地攤貨不一樣的嘛?!?/br> 簡凌看著自信滿滿的店員,她有些懷疑,該不會店員都不知道她們賣的是高仿貨吧? “你們這是從哪拿的貨呀,我摸著這裙子,跟我家里那一條手感不太一樣,是吧老公?” 小黃聽到這話顫抖了下,姐,我當不起呀。 “有嗎?”他顫抖著伸手摸了下,只覺得軟軟的,摸著很舒服,再其他的,他可是真的不知道了。 “怎么會呢?”店員笑著否認,“咱們這都是正規廠家進貨……” “是嗎?是在泉水那邊進的貨嗎?”泉水,造假基地。 第163章 畢業旅行 從店里出來的時候,小黃還有些驚魂未定,“姐,你要把人嚇死是吧?” 他怎么覺得那出來的老板不是善茬,要不是他們走得快,估計都要被打了吧? “沒事?!焙喠柙具€以為店員不知情呢,不過看來倒是她錯估了,那店員分明是知情的。 泉水是全國有名的造假基地,雖然不是對外開放的口岸,可是因為東南沿海緣故,早期走私很是嚴重,后來轉型成了品牌發源地,一般都是copy國外的品牌,因為那些品牌鞭長莫及,再加上服裝方面的產權意識的確是個世界范圍內的難題,所以一只也沒被深究。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快消品牌zara就是瘋狂的在秀場采集時尚元素,然后運用到自家的服裝設計中,因為在整個服裝“設計”、投入生產和分銷流程中極大的縮小了時間的緣故,所以往往能夠在市場上占據先機。 至于侵權所要繳納的費用,對于品牌方而言從來都不是問題。 屢抄屢罰、屢罰屢抄,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在品牌意識比較前衛的國外尚且如此,國內就更不必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