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王成顯看著回了自己座位的喬安妮不由搖頭,這人是想跟他們混到一塊去又落不下面子,這么端著架子不難受呀? 學習吃飯睡覺對詞排練,簡凌這一星期可以說是格外忙碌,好在高一的小學弟閆文韜也是個活潑好動的,在排練中配合著簡凌一唱一和簡直天衣無縫。 最后一次彩排結束,三班幾個人一塊回教室,王成顯忍不住念叨了起來,“簡凌,剛才那小男孩問我你打算報哪個學校?!?/br> 他一副看戲模樣,盯著簡凌等她的回答。 “那你跟他說下次直接問我就行了?!蓖醭娠@就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簡凌不變應萬變,不就是想說閆文韜是她的小粉絲、迷弟,問自己怎么看這個問題嗎? “你這人真沒意思?!蓖醭娠@直搖頭,把所有問題都堵了回去,滴水不漏的讓人找不到一絲樂子,沒勁沒勁。 簡凌聳了下肩,那總比被你抓到所謂的“把柄”開玩笑的好。 國慶節文藝匯演是國慶三天假期前進行的,學校里已經在cao場上搭建好還有些簡陋的舞臺,簡凌換上了一身高墊肩的西裝,這是從簡女士的衣柜里借來的,而簡女士特意購置這么一身流行時尚也是受到春晚主持人的影響,在電商尚未出現、物質生活還沒那么豐富的九十年代初,春晚主持人就是流行風向標。 只不過簡凌還是對衣服做了修改,她把西裝收了腰。 作者有話要說:大學舍友拉我去啤酒節玩,也不知道晚上啥時候能回來,今晚大概就這一更了 第13章 收到邀請 春晚主持人的衣服那是量體裁衣,肯定是格外的合身。尋常老百姓哪能買到這么合適的?鐘紅敏針線上并不擅長,最直接的證據那就是這個家里并沒有家庭標配——縫紉機。 簡凌跟她媽個頭差不多,身材更是苗條,單單穿上這墊肩西裝外套那就是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子,只不過這么一修改就不一樣了。 就連鐘紅敏看到都嘖嘖稱奇,“凌凌,你跟誰學的呀?”在娘胎的時候自己肯定沒教閨女這個的。 前世在服裝廠工作過,簡凌對衣服制作很是熟悉,雖說當時是流水線作業,不過她們也有拿廠里的碎布料自己做些小圍裙之類的。換言之,簡凌的針線活比她媽好得多。 “夢里頭織女教我的,說我七夕的葡萄她吃到了?!焙喠枵{皮了下,轉了個圈給她媽看,“媽,好看嗎?” “好看好看,我家凌凌比電視臺的主持人都好看?!鼻啻旱臉幼涌烧婧?,看著女兒,這讓鐘紅敏想起自己穿軍裝那會兒,也是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淺豆沙綠的女士西裝搭配著白色的及膝裙,這個穿搭在簡凌看來有點怪怪的,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估計會被人嘲笑不會穿衣服,不過這會兒卻是一種時尚的穿法。 “媽,沒有黑色的裙子嗎?”簡凌還想盡可能地拯救一下自己。 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讓人失望的,“這樣就很好看的,穿這個就行,對了還有高跟鞋,這個鞋跟不高,你穿著不累?!?/br> 鐘紅敏覺得女兒真的長大了,再也不是之前那個出門的時候還帶抓著自己手的小娃娃了。 閆文韜也有特意更新了行頭,只是沒對比就沒傷害,看到學姐一身西裝加及膝裙的打扮時,他忍不住看了眼自己那明顯有點長又是有點肥的西裝西褲——這是他爸的行頭。 有點像是小孩子偷偷穿了大人的衣服。 閆文韜有點不好意思,都不敢再看簡凌。 “挺帥的,就是不太合身?!焙喠韬苁侵辛⒌卣f了句,惹得閆文韜苦笑,自己之前也覺得挺精神的,不過這會兒一對比就怎么看怎么別扭。 不過這也就是自我感覺不好而已,同學們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女孩子們看到閆文韜,尤其是一個班的女生看到臺上的閆文韜都忍不住低頭竊竊私語,而男生們有幾個則是吹起了口哨。 老師們看著也有些無奈,到底都是青春期的孩子,還能說什么呢? 青春靚麗的臉蛋,妙語連珠鎮得住場子,足夠吸引少男少女所有的注意力。 作為主持人,簡凌和閆文韜的工作就是報幕,然而也不是簡單說一句接下來的節目是合唱歌曲什么就完事,他們還得串詞,起承轉合把所有的節目弄成完整的文藝匯演。 雖然表演以及觀看演出的對象主要是中學生,不過這種文藝活動也會在江城市的相關新聞報道中出現,是一個很露臉的活動,當然也有不小的壓力。 閆文韜在初中的時候策劃過班里的文藝演出,可是主持人還是第一次,這會兒他就是出現了岔子。 接下來的節目該是簡凌、翟一諾他們四個人的三句半,因為簡凌是參演者,所以之前商量好的這段串詞由閆文韜來說,只不過閆文韜似乎有些壓力過大忘了詞。 簡凌硬著頭皮自己上,串詞她還是記得的,然而那些話由自己說出口不合適,簡凌只能臨場發揮,“剛才趙田和王家楠同學的相聲表演太精彩,有兩位同學珠玉在前,不知道接下來的節目表演者有沒有壓力?” 她沖著那簡陋的幕布看來去,給了露頭的王成顯一個眼神,后者很是機靈地高聲道:“沒問題?!?/br> 剛才有些神游天外的閆文韜終于回過神來,立馬接上話,“下面有請高三年級三班的喬安妮、翟一諾、簡凌、王成顯同學上臺表演節目《國慶三句半》?!?/br> 簡凌本來就在臺上,閆文韜這話明顯說的不夠圓滑,不過好歹是反應過來了。 她也是微微松了口氣,還是得感謝王成顯,這人夠機靈,一下子就get到她的點了。 江城一中歷來的文藝匯演中并沒有三句半這種類型的節目,同學們還并不是很清楚三句半的含義,只是看著臺上四個人一字排開,一人一句的說起來就是明白了。 喬安妮:“咱們四個臺上站?!?/br> 翟一諾:“奉上一段三句半?!?/br> 簡凌:“忙著學習沒排練?!?/br> 王成顯竹板一打,頗是有些“竹板那個一打呀,別的咱不怕”的意思,他語氣搞怪,再加上拿著竹板打節奏,效果就出來了,“湊合看?!?/br> 臺下已經有人笑了起來,學校的老師倒是有些來自外省,看到臺上四個人,忍不住笑了起來,“怎么還嫁接了這么個節目?” 三句半在他們那邊流傳挺廣的,不過來鄂省這么多年,還真沒怎么聽到過。文藝匯演時看到有學生來一段戲曲一點不奇怪,可是聽到這有幾分鄉音味道的三句半,倒是稀奇。 喬安妮,“江城一中都說好?!?/br> 翟一諾,“老師兢業為師表?!?/br> 簡凌,“領導管理有一套?!?/br> 王成顯依舊是大軸,“真好!” 臺詞并不是很好寫,雖然有王成顯做補充,可因為面向對象的緣故,兩個人又是刪減了不少的臺詞,畢竟這是面向全校的學生,而不是班級里的老師學生,夸班里同學、老師的那些基本上不能用。也因為這個緣故,整個臺本都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