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本來以為定親后可以跟姜可可更加親密享受假期,然而岳父大人是魔鬼,別說親密,除了訂婚那天牽了小手親了小嘴,接下去都甭想了,兩人出去約會也不許,要約會就在家里,他眼皮子底下來。 悶得慌? 那行啊,大家一起去野餐唄。 也是很無奈了。 不過誰讓那天江寄余確實是很晚才把姜可可送回家,還把姜可可眼眶都弄紅了,讓姜遠鵬堅定認為江寄余是欺負了姜可可。 這一點誰解釋他都不聽,一副‘我只相信我看見的和我判斷的’無賴模樣。 她爸很少這樣不講理,姜可可也很無奈。 還是邱娟儀說姜遠鵬這是老思想作祟,覺得訂婚了差不多就是要嫁女兒了,心里不舍得,等他拐過彎或者投入到工作中就正常了,晚輩們也要偶爾理解一下老岳父的心。 姜遠鵬跟邱娟儀去工作后,沒多久又忙得不行,想管也管不到姜可可。 也正如邱娟儀說的,等工作了腦子清醒了,姜遠鵬就恢復正常了,能好聲好氣讓江寄余好好照顧姜可可什么什么的,再不是之前那副怕他倆親近點的魔鬼岳父了。 姜可可看江寄余是松了好大一口氣的樣子好笑,她其實沒覺得什么的,還有點沒心沒肺地覺得爸爸跟江寄余這樣還挺好玩的,好像在斗智斗勇啊,特別有意思。 不過這話她說出來就讓江寄余抱在懷里狠狠欺負一通了,在家屬樓的單間宿舍里,差點沒弄得擦槍走火。 姜可可捂著跳的飛快的心臟聽到外面水龍頭的聲音心有戚戚然想:憋久的男人是有點可怕,她都感覺到他的反應了。 想想就覺得好羞澀啊。 不過沒正式結婚前江寄余是不會碰她的,這一點還是非常堅持,也很有意志力的,他可不想自己的可可沾染上什么不好的流言蜚語。 好在開學后江寄余就要忙著跳級考試的事,上學期他都跟專業課程的教授們申請了,最后也同意通過了,現在就等跳級考核,過了就可以提前到大三甚至大四學習。 江寄余對這跳級考核還是非常有信心也必須有信心的,要知道他可是要畢業娶媳婦的人啊,為了早點娶上媳婦早點兒吃到可口的對象,那也必須努力過啊。 就這樣他準備最后的沖刺復習,姜可可也開始準備新的一學期課程備課以及廣播臺的播音工作。 年前為了假期她和allan錄了不少期節目,現在差不多也是該去上班了,而且廣播站那邊的人也通知她過去一趟,說是有事要商量。 到了廣播臺,姜可可才知道要商量的事情是《hi!english !》欄目要改為日播的事。 隨著節目的播放和國家的公派留學生政策,以及改革開放和b市地區開始把英語加入初中課程的教育改革,不少聽眾要求把一周兩次改為每日播音,來信量非常大,足以證明欄目的成功和改革的勢在必行。 這樣一來,姜可可就要更忙了。 廣播臺這邊的意思是姜可可要不辭了大學的工作過來廣播站當正式職工。他能這么有底氣地提到這個,也是因為廣播臺的主播工資福利完全不遜于大學老師。大學老師要想成為教授還得繼續增加學歷,而姜可可在廣播站這邊卻因為優異表現直接帶紅了一檔熱門節目,資歷都不需要熬,對比一下,還是廣播臺這邊好。 然而姜可可沒同意,不說后來廣播的衰落,就是比起廣播臺的氣氛,她是更喜歡在三水大學工作的。 大學是象牙塔,這話真的不假,比起外面的工作,大學是真的會比較讓人舒心,不會有那么多勾心斗角,而且她學生勤奮刻苦,辦公室的教授們也因為她年紀小性格乖巧還有文化運動鍛煉了心性很照顧她,不會說什么明爭暗斗。 但是到了廣播臺,她跟allan是合作和愉快,相處很ok,但是跟廣播臺其他人就不太好了,就上次面試刁難她的那個徐紅見到她也是不屑一顧居多或者說兩句嘲諷的話,還有一些新人說她幸運什么小小年紀就能主持一檔臺里看重又是差不多黃金檔播出的節目。 她雖然還算是職場菜鳥也分辨得出真心假意酸話好話,要是天天待在這兒工作,她怕是會給吃的骨頭都不剩的。 姜可可這一點還是很分得清的,而且她更喜歡教師這份工作多一點,所以就沒答應,還是做編外人員,每天晚上過來錄音就好。 因為她跟allan磨合不錯又沒有語言壓力,幾期過后也不需要準備稿子,兩人事先說了主題再早點兒來對一下,差不多就可以了,所以即使改為日播,她也不會覺得壓力太大忙不過來。 然而,姜可可沒想到,即使是她每天能堅持日播并且節目越來越受歡迎,自己還是面臨工作危機。 第107章 英語讀物 一期又一期節目之后, 《hi!english!》欄目是越來越受歡迎,有一躍成為臺里臺柱子節目的趨勢,這樣下來,臺里就不太可能看著這么重要的一檔節目給姜可可這么編外人員來辦了。 當然,一開始他們是沒想到這個結果,現在看英語欄目越來越熱,就想把控在自己手里, allan是外國人但是簽了他們的工作約,這個不怕,而姜可可卻是編外人員,臺里對她的束縛可以說非常少,如果節目是不溫不火, 這倒沒什么, 但這么火熱,給一個編外人員,臺里是不會同意的。 所以廣播電臺再次給了姜可可新的選擇,要么留下來做正式工作人員, 要么就結束這份工作。 這個通知讓姜可可有一瞬間的懵,隨后又覺得是情理之中,像廣播電臺這樣有影響力的體制單位,哪里能忍受一檔黃金欄目落在編外人員手里,雖然這檔節目是有一半是她撐起來的。 按照正常人的選擇, 做了一檔這么火熱的節目, 應該辭了大學老師的工作過來, 但是姜可可是真的不喜歡在廣播臺工作,成為正式員工后不知道得有多少束縛,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輕松,還有同事關系也會勾心斗角,而且日后或許避免不了也會被換人,因為她資歷還是很淺的,要是出現別的實力可以但背景強或者資歷強的欄目,沒準她的節目還是會被搶。 所以最后姜可可是選擇辭職。 最后這個選擇讓一些人意外,早先她拒絕轉正做兩份工作大家可以認為她想多賺點錢什么的,但是現在只能二選一了,一般人都會選擇廣播臺的工作才是,更何況她還是個主播,手上有一臺熱門欄目。 不過副臺長倒是意料到她這個選擇,雖然跟姜可可來往不多,在節目改為日播之后她出現在臺里的時間也很多,偶爾還是會碰面點頭說幾句,看得出是個比較簡單的人,會喜歡播音這個工作,但不一定適應的了廣播臺的工作氣氛,她是那種看著比較適合待在大學校園里的。 她能看得清自己做這個選擇,副臺長其實還是比較欣賞的,正如姜可可猜測的,到了后面哪怕她轉正到臺里來,很有可能工作還是會被人搶,畢竟資歷淺。 現在選擇離職,也是很明智的選擇,大家都沒撕破臉,有機會還能來往。臺里給多補貼了一年的工資和票證,作為她對這檔節目貢獻的補償。 所以,姜可可算是和平離職。 這事徐紅是很高興的,她一直覺得是姜可可搶了她meimei徐麗的工作,不過說來也是搞笑,即使姜可可離職了,這檔節目最后也沒落到她meimei徐麗手上,而是落到了臺里新招的一位歸國華僑,聽說跟臺長有點兒親戚關系,但是實力是要比徐麗好一點。 自從去年年底發布了改革開放政策,不少華僑就回過來了,國內的外國人也變多了,尤其是b市,不少外國人來旅游來考察什么的。 就是姜可可的大學,出現了二十位左右的外國留學生。 當然,臺里節目被新來的歸國華僑接過去而不是有資歷的骨干姜可可也沒那么在意,反正她都走了,而且走之前跟臺里商量好了之前節目她跟allan做的節目的文字版權。 節目所有的稿件都不是經過臺里的手,基本都是姜可可寫的大概框架,她沒要那一年工資補貼,就要這個文字版權,雖說她是編外人員,但是也擔心有版權糾葛,這個年代的人版權意識不強烈,從后世來的姜可可很有這個意識,特意擬了簡單的合同。 她是跟許副臺長談這個的,不知道副臺長是不在意還是什么,多看了她幾眼,最后還是簽下字了。 就這樣姜可可得到了節目的文字版權,這也是她能完全不膈應被廣播臺‘過河拆橋’的原因。 她跟allan商量好了要把他們之前的節目用文字的形勢展示出來,allan表示沒意見,在最后的版權收入上面也比較大方,只要兩分的稿稅,原因是節目的文字整理什么的都是姜可可負責,他能多這么一點收入還是可以的,尤其是他跟姜可可現在是朋友,沒有說一定要爭多少。 姜可可也沒有假大方,因為圖書后面不僅僅全是節目內容,她還要做其他的語法說明什么的,這一塊allan沒參與,自然是多勞多得。 就這樣姜可可結束了廣播臺的工作,因為是和平離職,最后一期節目也聽了臺里的安排簡單說了自己不能繼續主持這個節目的原因(她在三水大學有工作),再介紹新的主播,算是完美交接。 那一期節目讓不少人為姜可可感到惋惜,畢竟這檔節目是她最先撐起來的,辦了這么久也有不少忠實聽眾,紛紛在收音機前喊不要啊什么什么的,也有一部分聽眾表示理解,同時兼顧兩份工作確實很累,在大學教書也很好啊,聽姜可可在欄目中一兩句閑聊還有那么一兩期做到學校跟學生專題的時候,提到她的大學和學生大家都能感受到她是真的喜歡教書這份工作,也很喜歡自己的學生。 這些感受都變成信件寄到姜可可的大學過去,在節目中她曾提到自己的學校,給學校無形中做做宣傳,那之后不少聽眾就把寫給她的信寄到大學去了,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寄到廣播臺,這部分也讓allan拿過來給她了。 allan現在是三水大學英語角的???,跟江寄余和姜可可的關系也不錯,甚至后面跟江寄余關系更好,兩人時常約著去打籃球。 而姜可可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江寄余也會打籃球啊,打得還算有模有樣。 近段時間,她覺得江寄余跟allan出去打籃球或者一起去玩的日子越來越多了,要不是現在不流行搞基,姜可可怕是會有危機感,因為放假江寄余竟然不跟她待在一起選擇跟allan在一起,簡直太不科學了。 不過她也比較忙,她要準備《hi! english !》的文字稿,現在國內的英語相關書籍非常少,姜可可覺得可以把這檔節目變成書籍出版,一來可以成為華國人的英語閱讀讀物,二來有相關讀物的出版甚至暢銷,對她增加自己的資歷也有利,之后她想在學校升職評級,也能作為一筆漂亮的履歷。 當然,主要是她自己也感興趣,說來回來華國這一兩年,她除了發表過文章,出版書籍還沒有呢,雖然英語閱讀讀物的出版跟她寫小說內容相去甚遠,但是姜可可也覺得很有趣,尤其是現在剛改革開放,有的是廣闊天地,哪怕她這么小富即安得過且過的人都忍不住留下點什么東西,像出版書就是她的老本行啦,反正做生意她不在行,但是寫書是可以的,她也有對自己的英語有自信,不怕誤導別人。 不過在寫手稿的時候姜可可格外苦悶,她覺得自己缺一臺電腦,手寫稿子真的很累,然而眼下進入市場的電腦還沒影子,她只好聯系dale把她在國外買的打字機帶回來。 國內這個時候也出現了漢字打字機,然而不允許私人購買,單位要購買還要證書什么的,而且國內的打字機又重又大,一點沒有英文打字機來得小巧。 可惜國外沒有中文打字機,不然姜可可絕對會買一臺的,他們家現在的資產讓姜可可對買這些東西完全沒壓力。 國外買的那臺打字機是復古紅色的英文打字機,她當時用它來寫了不少英文文章,還有一本小說,可以說是她的老伙伴了。 不過眼下她的打字機還沒運過來,她還得手寫。 然而過了沒多久卻發現打字機沒辦法運過來,不給入境。 姜可可無奈,只能放棄自己手寫,還是要等國內更加開放一點才行呀。 而在姜可可準備著《hi!english!》的手稿時,江寄余竟然通過allan聯系了外商來投資建廠,創辦起中外合資企業來。 江寄余一直在關注著改革開放的相關消息,他是個行動力很強的人,壓根不想繼續等下去,白白浪費了時機,現在這種時候就是要搶占先機占領市場的時候,暫時沒辦法光明正大私人辦廠子沒關系,他可以跟外國人合作辦廠。 這個政策是過了明路的,因此江寄余這段時間跟allan在一起就是想通過他了解認識一些有意到中國辦廠投資做生意的人。 allan是外國人,哪怕沒有外國朋友,但是到了華國肯定會有抱團,而且一起出去b市外國人愛逛的地方,看到他跟allan在一起,也能容易產生親近感,交流起來會容易。 江寄余便用這樣的法子,還真撿到了一位愿意在中國辦廠投資的外國人。 他叫wilson,自己沒有企業,但是國外家族是有企業公司的,作為次子年齡最小,在本國加入公司可能競爭不過哥哥們,又正逢華國改革開放,他膽子大有冒險精神,便想過來華國看看,考察一下投資的可能性。 wilson這一次是用旅游的名義過來的,他自己想要親自考察市場而不是聽從官方的,便沒有說作為外資跑進來。 來的第一個地方就是b市,撞上了想要建廠子的江寄余,聊了聊天發現還挺合得來,主要是江寄余英語好,誰叫自己對象是英語老師,他又有種英語可能會大有用處的想法而勤學苦練,跟wilson交流完全沒問題。 wilson則覺得能在華國遇到江寄余這樣一個英文說得好的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他在b市旅游幾天收到的關注是很多,但是愿意跟他交談的很少,能跟他自由交談的更是少之又少。 因為遇到個能聊的,可不是聊起來了嗎? 一來二往,江寄余也知道他是有意考察中國市場的,于是一陣忽悠,就把wilson忽悠過來跟他一起辦廠。 第108章 出版 說是‘忽悠’也不完全正確, 因為江寄余是拿了真材實料出來的,產品和計劃書,都是特別吸引人了。 這一點姜可可沒有指點過她,因為姜可可自己就不會做生意,那段時間也不知道他在忙這個。 他能拿出計劃書這些東西,都是在經濟系還有跟古教授學來的,把知識應用于實踐, 江寄余做到了。 重要的是,他讓wilson看到計劃書的可行性和盈利可能。 wilson手上的資金換算成華國幣是不少的,而且也不是投資失敗一次就被打入谷底,加上江寄余畫的‘大餅’實在是吸引人,他完全可以一試。 就這樣, 江寄余跟wilson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等姜可可知道這件事的時候, 江寄余已經差不多把廠址和手續什么都弄下來了,期間還有古教授的幫忙。 古教授雖然只是個大學教授,但是他門下厲害的學生其實不少,現在在職又跟他關系比較好的也有, 知道江寄余在弄這個,便給推薦了。 這也是江寄余能順暢把各種手續弄下來的原因。 因為這,江寄余其實挺感謝古教授的,他當初幫他,平時有機會給他幫幫忙是沒想過要得到今天這樣的回報的, 只是當時對他產生同情心理, 并且覺得他對待子女的方式很合他胃口。 不過眼下他給了人脈也沒有說推掉, 他需要這份人脈,而且以后也會回報古教授,便心安理得接受。 廠址是選在郊外,一來郊外土地便宜,二來郊外農村多,農村多意味著勞動力和工資便宜。 江寄余是真的把經濟學的課修習得很好,本身也有這腦子,還弄了不少海外的相關書籍偷偷學過,加上wilson這個也是學經濟管理學的,兩人湊在一塊還真像模像樣弄了不少東西過來。 因為這辦廠的事,江寄余跟系里申請提前實習了,他上學期已經通過了考核,九月份新生入學的時候就成為大四學生。大四有提前實習的,他申請提前實習不算突兀。 事情弄到這一步了,江寄余也就沒再瞞著姜可可,先前不說是看她在忙,又不想她跟著cao心,現在差不多能開始了,自然不會再瞞著她。 “廠子已經在建了,買的地皮,郊區那邊的地特別便宜,而且我答應那邊的村支書等廠子建好他們村優先選人進廠干活,就很痛快地同意了。設備wilson也在弄,差不多九月份前一切都可以弄好?!?/br> 奔波忙碌了許久的江寄余回來抱著姜可可跟她說這些事,沒有半點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