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九零女天師、男神嗜妻如命[娛樂圈]、重生后懷了男主的崽、女配嬌寵日常[穿書]、穿成豪門老男人的白月光替身、男主他功德無量、反派不寵我就得傻[穿書]、錦鯉大仙要出道[娛樂圈]、我真的是炮灰[快穿]、穿越之農婦醫娘
因為兩隊人馬出發的地方都是京城,所以也是一路相伴了三四天共同抵達,這幾天,張榛專門做了幾道清淡的菜送給南弦月,謝謝她的庇護,雖然到京城沒多遠,但人家那么多人隱晦保護著二人的安全,還是值得感激的。 幾道菜之后,南弦月就對自己接下來的飯菜不怎么感興趣了,總是覺得差了胃口,知道張榛他們在京城開了美味鋪子,內心煎熬著,開張那天必須要好好去吃上一頓。 吉江州的繁華是俞和鎮不能比的,而吉江州的富庶和京城比起又是小巫見大巫,不說其他,就單是城門,巍峨高嵩,吉江州遠遠不能及。 李亦耘幫忙安排的地方在京城的中間段位,位置極佳,原本是李府的一座銀樓,特地轉給張榛做了鋪子,對他只道銀樓已經打出招牌,其他地方開就行,張榛本想推辭,但之后就連李勤也發話定了下來,他也不好再說,不然就是自己太客套了。 和吉江州的布局不同,這里莫說是開鑿小溪流,就連那么大的池塘張榛也是建不起的,所以還是需要別的思路。 況且能久居于京城之地,各家肯定是有自己獨到之處,張榛想要從中屹立,還需要一點路要走。 當然,這些張榛也不在怕,走進鋪子,一樓只有零星幾個空桌子,墻壁四周是大大的美人圖,這美人圖當然不止是女子,風流才子也是不在少數,美人或倚或躺或搖扇,姿態萬千,手里或者身側同款琴棋書畫在旁邊木架的檔格上錯落。 桌子張榛是參照了現代的風格,可以用作吃飯,但按下桌子旁邊的一個小機關就可以四周下落內收,可為案牘,可為琴臺,也可為棋盤,端看客人的喜好如何。 二樓原為銀樓客人為了隱蔽挑選所建,現在則是包廂,打開門內里同樣掛畫,不過正常篇幅,每個廂房內又有不同,有梅蘭竹菊,有美人如玉,有琴棋書畫,有浩瀚河山,還有小橋流水。 廂房分為內外,用一個圓形的門隔開,上面的珠簾也同樣形成有一個圓,最妙的是整個門簾上繪了大大一幅圖,少了其中一個珠子便是瑕疵。 銀樓還有三樓,張榛讓匠人改為一個大大的涼亭,從鋪子前后看是有屋頂的,但到了才發現并不是如此,涼亭四周是各種花草,一簇簇開來,因為并沒有放在室內,因而生長更加旺盛,散發著迷人香甜的氣息,慢悠悠飄到鋪子里,心曠神怡。 看完了布局,張榛覺得還是很滿意的,他的想法基本上都做到了,這要是在吉江州,恐怕匠人的水平是達不到的。抱著兜兜,張榛又牽著小媳婦兒看了看大大的廚屋,最后回到了京城的居所。 “今天是不是特別累?”張榛把兜兜放下來戳著他的小臉蛋道。 兜兜沒有說話的意思,聞言啊嗚了幾聲就開始雙眼皮打架,不過他手里有剛剛阿爹給買的藕糕,又舍不得放下,半睜著眼開始小口小口吃,等到瞌睡到不行頭點到藕糕又清醒過來繼續吃,嘴里一點點嚼完了還下意識叭嗒著小嘴,張榛想要搶下來讓他好好睡覺,偏偏還不樂意,繼續抗爭著。 張榛把兜兜丟進空間廚房睡覺,自己拉著小媳婦兒去洗澡。 說實話,路上雖然不是很艱苦,但是好好洗一次澡卻很難,張榛特意去買了一個大大的浴桶,里面的水溫調好,再撒上一些花瓣,伺候小媳婦兒好好洗個澡。 “明天我們去城外的破廟看一看,說不定……能找到關于爹爹的線索?!睆堥惠p輕幫小媳婦啊按摩著頭發,等到對方完全放松下來提議道。 徐子嘉身體一僵,就連呼吸都急促了幾息,而后突然福至心靈,問道:“阿榛來京城,是不是就是因為這件事兒?”雖然是疑問句,但是眼角已經有淚珠落下。 張榛輕輕親吻著他的面頰,而后安慰道:“不要有這種負擔,小子嘉,我只是想來見見一下天子腳下的繁華而已?!?/br> 徐子嘉卻根本不相信這話,粗粗呼吸了幾口,而后忽然放松了緊繃的神經,慢慢翻轉過身子,雙手環住阿榛的頸部,閉眼貼上對方的唇之前喃喃道:“阿榛,謝謝你?!彼蛟S早就應該發覺明明在俞和鎮有那么多伙伴,為什么阿榛非要去吉江州,為什么在吉江州已經有了名望根基又要來京城,阿榛,他的阿榛。 心心念念的人在懷,張榛哪還有心思想其他,小心而又真誠回應著,當小子嘉熱情的那一刻,他詩庫不多的腦海里只閃出一句話: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鬧騰了一夜,張榛本來怕小媳婦兒受傷,不打算太久,可是懷中的人太熱情,他本就躁動的心更加歡快跳動,自然忍不下。 第二日自然沒去成,可惜的是第三日去查看的時候也沒發現什么線索,那破廟四周荒蕪人煙,連個詢問的人都沒有,自然更加找不到當初的目擊者。 張榛也沒打算放棄,想著猜測可能是尚書府多少念著一點舊情接回家里了,讓靈魂有個安息之所,但張榛也沒打算此刻就去打聽尚書府的消息,他可不想他的小子嘉受什么委屈。 休整五日后,張榛見到了已經當了狀元郎的于遠歌和當朝探花薛引萇,澧朝前三吉江州便占了兩人,而且還是熟識,算得上是大大的光彩了,就連皇上也是十分好奇,因此對他倆很是喜歡。 因此,兩人能擠出時間來已經很不容易了,見到張榛,于遠歌還好一點,薛引萇上來就是一個熊抱:“我已經聽阿耘說起發生的事了,我不在的日子里,多虧張兄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