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九零女天師、男神嗜妻如命[娛樂圈]、重生后懷了男主的崽、女配嬌寵日常[穿書]、穿成豪門老男人的白月光替身、男主他功德無量、反派不寵我就得傻[穿書]、錦鯉大仙要出道[娛樂圈]、我真的是炮灰[快穿]、穿越之農婦醫娘
“好嘞!”順子利落回應。 第102章 堤壩崩潰 今天是冬至, 家家戶戶都在家吃餃子, 張榛的美味鋪子人也少了很多, 大部分人都是打包帶走的, 或者匆匆吃完就離開。 導致人們如此行色匆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堤壩要崩潰的事情終于瞞不住了, 街上人們談論的都說家里還有多少米多少面, 夠不夠明年的吃的,糧鋪米鋪價格又漲了。雖然沒有確切的消息,但流言的速度驚人, 就好像昨天才有人說起這件事,今天大街小巷人人都知道了。 四家人買的房子是挨著的, 當初也是為了互相照顧, 張榛他們因為提前知道了消息,買了許多米面蔬菜rou備著,以防止真的那一天到來。 張榛家和小苗家在兩家之間,有左右兩個小房間內偷偷鑿了洞,這樣四家暗地里其實也可以互相穿到另外三家去, 不過這個用木板和一些雜物堵上了, 平時不用,以防不時之需才用得上。 “外面估計開始鬧荒年了,大水一旦沖垮了河堤, 有許多人估計會短時間內成為流民,萬一進城發生了什么打家劫舍的事情,大家及時通知, 聚集在一處?!彪m然這樣說有些夸張,吉江州的治安還是很不錯的,但張榛覺得有備無患才重要。 順子點頭道:“我知道了,這幾天我去打探消息,我的意思是,咱們的鋪子暫時關門了吧?”反正客人也不多了,而且鋪子前后通,萬一發生什么事,堵都堵不住。 張榛點頭:“順子哥說得對,銀子可以以后再掙,但是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咱們這幾天也得出去米鋪搶點東西,不然太惹人注意了,不過別搶太多,把東西留給更需要的人也很重要?!?/br> 小苗爹是經歷過災荒年的人,知道人一旦發起狠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更何況他們住的地方離衙門遠,估計對于那些流民來說威懾力不大,“糧食是要藏好,已經埋到地窖去了,兩個地窖都有?!贝笏僧敃r讓他們多建一個看來是對的,就算被發現一個,還有一個隱蔽,不容易被發現。 “那成,大家有通知親戚的,這幾天快點去,晚了可能就來不及了?!边@幾天街上不少人匆匆出城就是為了告訴親戚一聲,這個季節能發大水誰知道呢?但是城門的戒嚴也越來越嚴,排查更是嚴密,出城容易進城難。 “哎!”應了一聲大家都各回各家,村子不比吉江州,消息肯定沒那么快知道,他們得抓緊時間了,開始知道這事兒也沒太放在心上,那堤壩一直穩固,塌不塌誰知道呢?現在就有些后悔沒提前告訴親戚了。 張家那一群人,張榛可沒打算冒著現在這么大的危險專門去告訴他們,而且張家村不遠的那條河是個主河的支流,就算水溢出水面也沒那么大,劉嬸子他們一家住在鎮子上就更殃及不到了,更何況順子要通知村里的親戚,大家也都會早做防范,所以村里人倒也不用那么擔心。 柳平那里也沒有什么要通知的親戚,就跟著張榛這幾天把鋪子里面該收拾的東西收拾好,把大鎖落上。 又過了五六天,快進入農歷臘月的時候,堤壩徹底潰了的消息終于傳來,因為后來瞞不住了,知州早就派官員去各地傳了消息,讓大家早做準備,盡量讓每家每戶都知道,加上有親戚通知,發大水之前其實城里已經進來了不少外地人。 現在消息確切傳來,高興自己有先見之明的有,遺憾傷心的更多,被迫背井離鄉并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而且最近發生了很多起偷盜事件,都是因為許多來的人或者自己沒有錢或者財外露了,官府忙于水患,根本無暇管理。 “外面的人都不讓進來了!”順子靠在溫暖的壁爐旁邊,感慨著自己聽到的那些消息,雖然身體溫暖了,但是心里還是打寒戰。 小苗也知道吉江州容納不下那么多人,遲疑問道:“出什么事了嗎?”其實心里已經知道十有八九出什么事了,不然順子哥不會這個樣子,今天一回來就臉色不對。 “聽說許多人都吃不上飯,還有不少人因為哪個墻根暖和爭地盤打起來的?!表樧宇檻]到屋子里還有幾個孩子,沒敢說更多,實際情況比這些還要嚴重的多。 柳平問道:“官府沒有施粥嗎?”他前不久聽大家說一般出了這種事情,官府肯定是要賑濟災民的。 順子感嘆:“施粥當然有,但是越來越多的災民趕過來,根本不夠,現在聽說知州大人正在去拜訪吉江州幾位大的商賈,看看能不能找他們借糧或者施粥?!?/br> “雖然我以前沒經歷過這些,但可以看出來知州大人是位好官??!出事之前就把消息全部散播了出去,出事之后又立馬開倉放糧,現在更是為了百姓放下身段去求那些商人?!毙∶绲袊@,以往也聽說有的地方發了災,但是沒有哪一個地方的父母官有現在的吉江州知州做得好啊。 吉江州治安一向不錯,其他的地方張榛不知道,但張榛覺得他這做得確實好。但是,如果說一心為民這樣的話,就有些言過其實了,如果早早就把這件事說出去,是不是傳播更廣?防災效果更佳呢?非要等到快撐不住的前幾天放出了消息。 不過張榛不了解現在的政治,也許知州也有顧慮,放出去太早沒人相信,到時候萬一堤壩防得住,肯定會民怨沸騰,他自己也會受牽連。人非圣賢,如果是這個原因,張榛也能理解。不過他覺得這知州做戲給朝來的御史大人看的成分估計也占不少,光是御史在此,朝廷就不得不重視,這件事肯定比其他地方較快解決,知州也定會因為這件事大受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