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
如果打了,暫時放棄水利工程,改成修路,這對于省里來說是很正確的。如果不打,修路也能保證省里的發展,而水利工程等明年還是能修起來的。不管是打還是不打,暫時放棄水利工程項目,對于他來說都是利大于弊。經過驗證之后,他決定聽邱書記的建議,退一步,將水利工程計劃暫緩,以此來換取修建公路的項目通過。 八月中旬,常委會議再次召開,梁書記就提出修建公路。主要是修建幾條縣城通往市里,市里通往省城的路。 因為梁書記主動讓步,顧省長這邊倒是不好再一而再的阻撓梁書記的項目了。 而且修路的事情,確實也是在計劃里面的,現在只不過是改變一下修建的路線而已。 于是修路的提議幾乎全票通過。 會議之后,管交通的胡部長立馬就找顧省長商量這事兒。 “這要是按照梁書記他們的提議,我們之前想的那幾條路線都要緩緩了……”主要是他已經在明面上和老邱那邊給鬧翻了,現在讓那邊得了好,他心里總是覺得不痛快。 而且之前的路線是他規劃的,要是做成了,就是他的成果?,F在這樣一來,好處全是老邱他們那邊的了。 老邱管的可是省會城市,條條大路都要通他這地方來,他得的好處最大! 顧省長皺眉道,“這事情不用著急,暫時先擴大鋼廠和煤場,其他的可以暫時緩緩?!?/br> 他和梁書記還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有些時候就意味著要妥協。這次梁書記既然主動妥協了,那么他當然也會投桃報李的妥協一次。 在他們這個位置上,有些妥協是有必要的。 修路的事情雖然定下來了。不過因為顧省長要擴大鋼廠和煤場建設,要花大量資金,所以輪到修路這邊的就沒多少資金了。 所以梁書記和邱書記一商量,先修建幾條到省城的朱主干道,然后各個地區和市里自己拿一部分資金出來慢慢修。 邱書記作為江東市的一把手,全權主導市里的修路事宜,蘇瑜也跟著忙碌起來。有時候工作起來,連口飯都吃不上,眼看著就瘦了一圈了。 周末好不容易休息半天,宋媽看著她這瘦下去的臉,就開始心疼了,“蘇瑜,你們這還沒忙完?” “還遠著呢,現在邱書記每天都要到處視察開工的情況,還要擔心有些縣里不配合,我也要留意他們各地出現的突發情況,及時和邱書記反應。我估計沒有一年半載的,是閑不下來了?!?/br> 蘇瑜雖然這么說,心里卻很興奮。覺得自己又找回了曾今那種拼搏的感覺。 比起閑在家里,她更喜歡這種在工作中找到滿足的感覺。 “爸媽,你們別擔心我。這對于我來說是個機會。我把這事兒做好了,別人也不能說我們家和邱書記的閑話了?!?/br> “哎,讓別人說去,咱家才不怕呢?!彼螊寚@氣道。她覺得自己這一家子還真是一家人了,她和老宋當年也是一門心思的為了革命事業奉獻半輩子,現在老了,兒子媳婦又開始接班了。 宋爸倒是很高興,覺得后繼有人。以前就覺得兒子不懂事,現在兒子長進了,兒媳婦還這么上進,他覺得倍兒有面子。 “小蘇,好好工作,不要擔心家里。我和你媽都支持你工作?!?/br> “謝謝爸媽!” 蘇瑜高興的喝了一碗湯,搶著幫著宋媽收拾了碗筷之后,就趕緊出門去辦公室了,就擔心下面隨時有問題要打電話過來。 果然,下午就有人打電話過來了。 打電話過來的是宋東征同志。 聽到是蘇瑜接的電話,宋東征就興奮了,然而還是裝模作樣,“蘇秘書,關于我們養殖場的情況,我需要和領導匯報?!?/br> 蘇瑜邊看著筆記本上記錄的幾個縣里的問題,邊道,“邱書記出去視察了?!?/br> 聽到蘇瑜的聲音,宋東征心口就癢癢了,喉嚨還有些干燥,他咳了咳,“哦,那和蘇秘書你匯報也是一樣的,我們養殖場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了,不知道市里什么時候來一位領導過來視察指導一下,這樣讓我們心里也有個底?!?/br> 蘇瑜道,“行,等邱書記回來了,我和他匯報一下。到時候再做決定?!?/br> 宋東征忍不住了,“要不……蘇秘書你過來視察?你的工作能力,我們是很相信的?!?/br> 蘇瑜嘴角抽抽,“這個也要請示領導?!?/br> “蘇秘書……我覺得邱書記似乎很忙,我還是回來一趟吧,要不我周末回來匯報工作?不知道邱書記和蘇秘書在不在市里?!?/br> 蘇瑜彎了彎唇,聲音淡淡道,“在?!?/br> “那說定了,我周末回來匯報工作!”宋東征激動道。 蘇瑜這邊剛掛掉電話沒多久,邱書記也回辦公室了。臉上看起來有些疲憊,但是精神很興奮。 作為一個人民干部來說,能夠做一些實事,就讓他很滿足了。 只要想到這工程做完之后,給老百姓帶來多大的便利,他就覺得有有干勁兒。 “小蘇,有沒有縣里反應情況?!?/br> 蘇瑜拿著筆記本道,“有的?!比缓蟀凑蛰p重緩急,將縣里的情況都一一的和邱書記反應。連宋東征的那通電話匯報的情況和也邱書記說了一聲。 邱書記道,“修路遇到的困難,讓大家要克服一下。錢不夠,就修窄一點的,但是總要修起來。不能因為有困難就干看著,什么也不做?!?/br> 蘇瑜將這句話給記下了。 她覺得邱書記真是一個干實事的好干部。實干型的領導。 跟著這個領導,她也學到不少。 邱書記說完修路的事情,又想起了剛剛蘇瑜說的宋東征的事情,“小宋弄的養殖場,我是支持的。是該去看看,就是我現在沒時間,這樣吧,小蘇,你代表我過去,和農業部門的同志一起去吧?!?/br> 邱書記覺得,自己真是一個為下屬著想的好領導,要是小宋沒干出成績來,他一定要好好的抽他。 金河縣養殖場里,宋東征打了個噴嚏??吹缴嚼锏教幣艿碾u和羊,覺得很是滿足。 等以后日子過好了,他要讓小蘇同志一天三餐吃雞蛋,吃完雞蛋吃雞rou,吃膩了就換羊rou吃。 第230章 因為邱書記的安排沒等宋東征周末回來匯報工作蘇瑜就和農業局這邊的副局長一起去金河縣視察工作了。 因為是工作原因所以還有幸能坐上專車,所以去縣里的時間也大大的縮短了。蘇瑜覺得就這個距離要是放在未來那個交通發達的時候,她和東征同志也不用分居兩地了。 所以說異地戀都是發生在交通不發達的時候。 兩人到了金河縣的時候得到了宋東征和林書記的共同迎接。 林書記看到蘇瑜的那一刻腦子空白了一下頓時啥也不想了。 他覺得自己放棄和宋東征的斗爭真的太明確了要不然不現在這兩口子要一起欺負他了。 雖然想開了這一點林書記依然有些興致缺缺的。等宋東征他們出發去養殖場的時候他就沒有跟著一起去。 車上宋東征一臉公事公辦的給蘇瑜和農業局的同志講解講解養殖場的情況目前養殖場已經在養羊和雞了,豬崽子也弄了幾頭,現在暫時是在試驗階段以免在沒經驗的情況下大規模養殖會造成無法大的損失。 宋東征和蘇瑜是坐在一塊的趁著大家認真聽的時候,他的手就偷偷的在放在椅子上,若無其事的和蘇瑜的小手指挨在一起。 終于碰到了。 宋東征心里一熱涌起了小小的滿足。 蘇瑜嘴角一歪,然后當做啥也沒發生一樣的認真聽著。 很快車子到了生產隊了,不過因為山里目前還沒修路所以要下來步行上山。 下車后,宋東征就帶著他們往山上走,雖然這會兒已經有一條上山的路了,但是看到蘇瑜往山里走,宋東征心里還是覺得心疼。這要是沒人,他還能背著人走一段呢。畢竟他現在和以前可不一樣了,經常往這邊跑,體格比以前好多了,背小蘇同志絕對沒問題。 這一瞬間,宋東征覺得其他人真是太礙眼了。 農業局的副局長看著宋東征,“宋縣長,怎么了?” “沒事,就是擔心你們走不慣這路?!?/br> 副局長笑著道,“沒事,我們經常到處考察,什么路都走過?!碑斎?,大家都是精明人,宋縣長那嫌棄的眼神,他還是看出來了。他看了看蘇瑜,“不過蘇秘書估摸著是第一次來這邊,肯定不習慣。要是有人幫幫忙就好了?!?/br> 宋東征笑瞇了眼,“是啊,蘇秘書,我背你吧?!?/br> 蘇瑜:“不用了?!鄙蟼€山還要人背,她面子還要不要了。 “那我扶著你走?!彼螙|征就跑過來扶著她的胳膊,“你們為金河縣的發展付出這么多,這種時候就不要客氣了?!?/br> 其他人都笑了笑。 蘇瑜也隨著他去,反正都知道他們兩個是兩口子。 好不容易走到半山了,大家就看到被圍起來的柵欄門了。柵欄里面的看到宋東征帶著熱弄來了,立馬跑過來開了門。 “宋縣長?!?/br> 宋東征道,“市里的領導們過來視察我們養殖場的工作。都忙自己的去吧,和平時一樣就好?!?/br> “哦。好的好的?!别B殖場的人緊張的去喂雞。 蘇瑜進了這養殖場之后,就覺得這養殖場做的很不錯,這地理位置選的很好,而且里面格局規劃的也很清晰,有飼養區,放養區,還有專門的草料種植區。而且雞和羊之間也用木柵欄給隔開了。 偌大的一個天然養殖場,簡直就像個世外桃源了。 不止是蘇瑜覺得好,農業局的同志看了之后,也是眼前一亮。 之前還以為是來看個小養殖場,就是那種棚戶養殖,現在看到這個規模和規劃,簡直就是充分發揮了地域優勢。 宋東征邊帶兩人參觀,邊道,“這些牲畜家禽養殖出來之后,我是準備用來賺外匯的。這畢竟是山里養的,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這次養殖順利,明年就可以進行了。這都是屬于農民同志的收入,只要每個生產隊都有這么一個養殖場,或者公社有個這樣的養殖場,以后對于農民同志來說是很大一筆收益?!?/br> 副局長笑道,“東征同志,你的想法很深遠啊,外匯這方面我不懂,不過這個模式確實是值得借鑒的,我回去之后會和局里的領導商討一下對金河縣的支持方式?!?/br> 宋東征笑著道,“那我就代表我們金河縣感謝農業局的同志們了?!?/br> 兩人又去轉了轉,發現三個人正在收集草地里的糞便。 “這些糞便,我們是準備弄到化肥廠去的。讓化肥廠的同志加工之后,我們再運回來進行農業使用?!?/br> “好啊,東征同志,你們這些方式都值得學習,我很期待看到你們的成績呀?!?/br> 副局長高興道。 來的時候就是覺得對地方上同志表示一下支持的態度,現在他覺得自己沒來錯。他現在是真心希望宋東征早點出成績,以后農業局沒準通過這個,也可以干出成績來。 參觀完養殖場,幾人就開始返回市里了。宋東征也跟著一起回市里,準備親自和邱書記匯報修路的工作。 吉普車里,副局長就自覺的和司機坐在前面,蘇瑜和宋東征坐在后座。 發現副局長瞇著眼睛睡覺之后,宋東征就偷偷的將手挪過去,握住了蘇瑜的手,拇指在上面摩挲著。 蘇瑜伸手掐了他一下,他樂的笑瞇了眼。 到了市里的時候已經過了中午了,兩人在食堂隨便吃了點東西,才去找邱書記匯報工作。 蘇瑜先是將養殖場那邊的考察情況和邱書記匯報了一番。邱書記聽了蘇瑜描述的情況,很是滿意,特別是聽到宋東征后來說的賺外匯的事情,就更感興趣了,干脆直接和宋東征聊了這事兒。 宋東征道,“山貨的量還是不夠的,而且要花的時間和人力比養殖場還要多。所以我覺得養殖場做起來之后,完全可以代替山貨換外匯。甚至能夠大規模的創匯。而且這次市里讓我們縣里修路,我也覺得縣里增加財政收入是刻不容緩的,總不能啥事都讓市里和省里拿錢,做孩子的都找爹媽拿錢,這么多孩子,再有錢也得拖垮了?!?/br> 這話說的邱書記心里感觸,真和小宋書那樣,窮啊,要做的事情太多,能花的錢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