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其中一人對朱昱深道:“殿下,災荒之年,這樣走投無路的人多的是,流民太可憐,殺心亦是被饑寒逼出來的,不如放了他吧?!?/br> 朱昱深負手看向柳昀:“你怎么看?” 柳昀似在深思,沒應聲。 片刻,他從懷里取出安然讓他藏在懷里的一張饃,交到精瘦漢子手里:“拿去救你家公子?!?/br> 一張饃握在手里,比金山銀山還要沉重。 精瘦漢子整個人都在發顫,不住地磕頭:“多謝公子寬宏大量,多謝公子寬宏大量——” 柳昀卻道:“你誤會了,我并無絲毫原諒你的意思?!?/br> 脖間深紫的勒痕還在,整個人已波瀾不驚:“你既自詡為讀書人,該知君子當貧賤不移,堅守本心。你遭遇困境,著實可憐,卻不該因此起殺心。我予你一張饃,是憐你小兒無辜,并不同情你,你為他送了吃食,便跟官兵走吧?!?/br> 黃昏已至,雨絲稍密了些許,幾名官兵聽了柳昀的話,皆看向朱昱深。 朱昱深沉吟片刻,吩咐:“便照他說的做?!?/br> 等官兵領命退下,又問:“你既是杭州柳府的公子,為何會出現在荒郊野里?此處去杭州并不近?!?/br> “回殿下,草民原是打算上京趕考的?!绷赖?,想起阿留還不見蹤影,又合袖揖道,“草民有一位家童走失,要趁著入夜前找到他,請殿下恕草民失陪,等日后進了京,一定登門答謝殿下的相救之恩?!?/br> 說著,喚了安然便要離開。 朱昱深看著柳昀的背影,想起他方才說的“趕考”二字,覺得十分詫異,不過一名十一歲的少年,這便要趕考? 然而此念頭一生,他又想起來杭州的路上,孟老御史提起柳昀,曾贊不絕口:“柳家有子,光華內斂,天資本就百年難得,后天極為勤勉克己,十歲寫出來的文章見地,連柳家幾名夫子都自嘆弗如?!?/br> 聽他方才對精瘦漢子的一襲話,確實非凡。 “你一個人要找到何時?”朱昱深對著柳昀的背影高聲道。 又道,“你的家童,本王可派人幫你找?!?/br> 柳昀回過身來,思量了半刻,朱昱深的人幫著找阿留,這的確是最可行的辦法。 暝色半明半晦,他看著不近不遠處,那個足足比自己高出一個頭,雙眸深邃的少年,無聲再施一揖。 朱昱深沉默了一會兒,問:“朝中的孟御史,你可知道?” 柳昀一聽這話,平靜無波的雙眸竟起一絲微瀾,恭敬地道:“回殿下,草民知道,孟先生曾在柳府授過學,草民有幸師從他半年,孟先生學識淵博,為人剛克,令人心折?!?/br> 朱昱深點了點頭:“那你可愿隨本王去見他?” 從京師出來勘察災情的行軍趕不到杭州府,夜里便在荒郊扎營。 朱昱深將柳昀帶回營地,羅將軍與孟良已打算將隨行的軍餉分出一半,命侍衛搭好棚子,維持秩序,開始施粥了。 遠遠看到朱昱深回來,一身墨色勁衣的少年皇子身后,還跟了一個年紀小一些,個頭亦小一些的少年。 竟是柳昀。 也無怪孟良遠遠的就認出他。 他實在太特別,小小年紀便卓然出群,身上像始終斂含一泓清暉,如月色,連江南蕭疏的雨都掩不去這光。 得走近了,朱昱深將事情因果交代一番,孟良便看著柳昀,問:“你既打算自己謀生,想好日后在何處落腳了么?” 他是明達之人,沒問柳昀為何離家,想來柳府那一套存天理滅人欲的規矩,非要把這孩子的一身鋒芒逼成一根一根倒刺不可,離家也好。 “回先生的話,學生原想以為人寫字寫家書為生,隨意找個落腳處便好,等到明年科考過了再作打算,但——” 他說著,垂下眸,眸里閃過一絲惘然,“這幾日走在荒郊,看著流民慘狀,忽然覺得滿腹詩書,讀到頭來百無一用。不能救人,不能濟世,是以亦不能度己。 “書中說‘達者兼濟天下’,又說‘臼杵之利,萬民以濟’,可‘濟’之一字何解?曾如先生這般,官拜廟堂之高,或如四殿下這般,生來天之驕子,便有法子對這天災連年生靈涂炭之狀有濟策嗎?若沒有,學生便是科考入仕,又有何用?” 雨絲輕揚,無聲澆灑人間,茫茫如霧。 少年柳昀的雙眸,在這雨煙子里,干凈灼亮如星月。 朱昱深看著他,半晌,步去他身旁,與他并肩朝孟良一揖:“請孟御史賜教?!?/br> 孟良看著他二人,卻搖了搖頭。 “你這一問,老夫亦沒有答案?!?/br> 他負手,看向這雨霧蒼茫處:“數十年前,老夫隨陛下起兵,以為可以救濟蒼生。后來翻遍青史,踏足閻閭,才知華夏數千年,不過八個字?!?/br>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br> “而能萬事以百姓為先,以民為本的君與臣又有幾何?” “濟這個字,太大了,大到一個人便是以此作為矢志不渝之志,永生尋求的解,傾盡畢生,亦只能在泱泱江海里取得一勺,略知滋味?!?/br> 他說到此,目光落到柳昀身上,笑了笑:“可能老夫終這一生,便只能追尋到此吧。但你不一樣,柳昀,你資質好,我問你,你可愿隨老夫上京,真正拜老夫為師,或許有朝一日,老夫不得解的一個‘濟’字,在你這里,會有一個答案?!?/br> 那年的茫茫煙雨,一直到柳昀隨孟良與朱昱深離開杭州還在灑落。 一如這個濟字。 亦是他追尋半生,亦不得解的風雨蒼茫。 “攝政大人?” 屋內有人喚了自己一聲。 柳朝明睜開眼,這才發現自己不知何時以手支頤睡了過去。 工部的呂主事與禮部的江主事并排而站,呈上玉玦:“大人,您的玉玦補好了?!?/br> 三道斷裂處澆上鎏金,柳朝明握在手里,原本溫潤了觸感多了一絲冰涼。 江主事看他的神情略有緩和,欲提著膽,再問一問擬年號的事,誰知一個字還未說出口,外頭忽然傳來一陣sao亂。 一名禮部的小吏疾步走進工坊,一見柳朝明便道:“攝政大人,不好了!皇后娘娘今早不知怎么,沒等天亮,忽然搶了一匹馬,急趕著回宮來了?!?/br> 江主事詫異道:“皇后娘娘原不就是今日回宮么?這有什么好著急的?” “幾位大人有所不知,皇后娘娘回宮后悲慟震怒,先去明華宮祭拜先帝,然后提著紅纓槍,徑自闖去謹身殿找陛下了?!?/br> 第210章 二一零章 謹身殿原為御書房,明華宮被焚, 重建尚需時日, 別的宮樓規格不夠, 新帝是以暫居此處。 聽了小吏的話,同在工坊的江主事與呂主事便慌了神, 帝王居所, 除了皇帝身邊的帶刀近侍,任何人進入都需卸下兵器,包括皇后。 “攝政大人, 可要傳幾位親軍衛指揮使去攔著皇后娘娘?” 柳朝明見雪停了, 一面往外走, 一面扔下一句:“讓朱弈珩去?!?/br> 江主事一愣:“十殿下?” 可這宮里, 哪有大臣吩咐王爺辦事的? 還待再問, 一旁的呂主事悄聲道:“江大人,如今這朝廷, 該聽誰的不該聽誰的, 您心里沒個譜?十殿下領著宗人令,確實能管這事,您還是趕緊去尋他,省得謹身殿那頭亂了套,攝政大人怪罪?!?/br> 謹身殿已經亂套了。 沈筠一到, 將守在外頭的侍衛, 里頭伺候侍婢通通攆了出來, 獨自提著紅纓槍在外間站了一會兒, 心神稍緩,才一步一步朝內殿走去。 天色方明,內殿還掌著燈火。 朱昱深倚著引枕,半臥在龍榻上,雙目是闔著的,似在睡。 沈筠看著他,說不出什么滋味。 她其實并不確定發生了什么,昨日得知朱南羨去世,也是茫然大過傷痛,枯坐一夜,才隱隱覺得不對——四哥人已譫妄,前日傍晚,十三傳召他做什么?為何十三會在傳召四哥后,忽然放火**?既是有嫡立嫡,詔書為何要立四哥為帝,十七呢?八月末,他們回京復命,小奚為何不惜溺死四哥也要試探他癡癥的真假? 心中忽然升起一個可怖的揣測,說不清是驚是悲。 倉惶間,也不顧兩位太妃阻攔,奪了馬便趕回宮,直到看到燒得精光的殿宇,揣測一下化作磅礴的怒意,驅使著她提著紅纓槍便闖來謹身殿。 可現在,她站在朱昱深眼前了,又感到一絲無措。 他闔目半臥的樣子這么靜,分明就是癡了。 是不是——自己想錯了? 紛亂的思緒反倒令心神鎮定下來,輕聲喚了句:“四哥?!比缓笈沃缫酝话懵牪灰?,不要應。 然而,片刻后,沈筠卻聽到一聲輕嘆。 半臥在榻上的朱昱深緩緩睜開眼,回了一句:“三妹?!?/br> 紅纓槍“鐺”一聲墜在地上,朱穗拂地,掃出一片涼意。 她似乎仍難以置信,看了一眼擱在御案上治癡癥的藥湯,怔然道:“你……不是癡了么?” 又覺得不對,再問:“何時好的?” 再一想,仍是錯的,于是問:“是不是……早就好了,因為、因為怕十三削藩,所以——” “我騙了你?!敝礻派羁瓷蝮捱@副樣子,沉默地打斷,“對不住?!?/br> 饒是心里已有揣測,事實擺在眼前,才發現難以承受,以至于還在拼命幫他找借口。 沈筠整個人都亂了。 她茫然又不解地看著朱昱深:“不是,為什么???為什么要騙我?我又不會害你,你怕削藩,我與十三一起長大,我去與他說?;蛘叽蟛涣瞬划斶@個王爺,我陪你,帶著瑄兒與瑾兒,一起去北涼,去達丹,或者南下去安南?你為什么要騙我,為什么癡癥好了不與我說?” “我沒有患過癡癥?!卑肷?,朱昱深應道,又頓了頓,“三妹,我賭不起,你是沈家人?!?/br> 沈筠愣道:“你當初娶我,不早就知道我是沈家三妹嗎?” 這問一出,她又反應過來。 賭不起? 他賭不起什么?或者說,他要賭什么? “沈家人是什么意思?”沈筠問,“你是想說,我是東宮的人?” “你與青樾自小和十三一起長大,朱憫達與沈婧待你們如父如母,沈家一直擁立東宮,我既決定爭位,有時候行事,自是不便讓你知曉?!?/br> “可你一直知道沈府是擁立東宮的不是嗎?!你娶我是景元十七年,那時我阿姐早就嫁了故太子,小奚也已入仕,我隨你去北平前,阿姐,姐夫,小奚,十三,還一起來送我們,那時我們——” 一想到沈婧,沈筠心頭驀地一寒。 當初沈婧身隕昭覺寺,沈奚有回悲痛至極,與沈筠說,害阿姐的人,除了朱沢微外,應該還有其他人。 當時沈筠以為他口中的“其他人”不外乎朱沢微一黨,而今想來,若只是朱沢微一黨的臣子,憑著沈奚的手腕,大可以想法子料理了,何必與她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