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蘇晉與柳朝明皆是雷厲風行的脾氣,既然做好決定,那么在明年春之前,一定要將堤壩修好,倘若拖長時日,浪費錢財不說,湖廣的百姓又要受一次苦。 所以,他們想派一個急智果決,一言九鼎的人去。 而這樣的人選,其實有一個。 “單是大理寺丞與僉都御史恐怕不行?!碧K晉道。 柳朝明道:“我也這么想?!?/br> 他們都沒將那人的名字提出來,因為就他二人如今的立場,這個名字太敏感。 于是只好沉默下來。 正這時,外頭有名小吏來報:“蘇大人,刑部吳大人求見?!?/br> 話音落,吳寂枝也到了公堂門外,行禮道:“蘇大人,沈大人說有十分要緊的事請您過去流照閣一趟?!庇謱脙攘砣诵卸Y,續道:“沈大人還說,他知道幾位大人正在議派去武昌府欽差人選的事,他今日晚些時候會幫著想轍?!?/br> 沈奚此人尋常雖不大正經,對待公務十分認真,甚少會因自身緣故耽擱他人議事。 蘇晉知道沈奚這么著急,一定是出了不小的狀況,當即對柳朝明一拱手:“我晚些時候過來?!彪S吳寂枝走了。 柳朝明看著蘇晉的背影,對翟迪道:“去送蘇尚書?!?/br> 一直到幾人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外,言脩才走上來道:“大人,看來沈大人是接到那個消息了?!?/br> “比我想象中的快?!绷鞯?,沉吟一番,“這便不大好辦了?!?/br> 第190章 一九零章 柳朝明以肘撐案, 揉了揉眉心。 言脩看他這幅樣子, 忍不住問:“大人,沈大人遲早都會接到小殿下的消息, 只是提前了幾日,難道會影響局勢?” “這事壞在四殿下明日回京?!绷鞯?。 他并沒有把擔心的根由解釋明白,深思了片刻,問:“通政司怎么說?” 言脩道:“小殿下的消息是沈大人的心腹傳回京師的,通政司知道這人,沒敢攔, 一來不知道消的具體內容, 怕打草驚蛇;二來沒大人的吩咐, 他們不敢貿然行事?!?/br> 他說到這里,陡然明白過來:“大人要用周萍了?” 周萍與蘇時雨有近十年交情, 深得她的信任。 晉安元年, 他升任通政司左通政后, 去年又被提拔為通政史, 總理政務通信,掌八方消息。 柳朝明雖知道周萍是朱弈珩的人,這些年一直沒用過他,他要將這枚棋子留到最危急之時,只用一次,落子無悔。 言脩道:“一旦用了周萍, 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下官知道柳大人與蘇大人私交極好, 柳老先生來了京師, 除了文遠侯,也只見了蘇大人一面。下官實不愿見兩位大人魚死網破,難道就沒有轉圜的余地么?” 柳朝明沉默地在書案上攤平一張紙,提筆時,藏在袖囊里的三塊碎玉發出一聲微不可聞的脆響:“私交只是私交罷了?!睌凳觑L雨無間,哪里容得下私交二字,“各為其主,背道相馳,原本就沒有余地?!?/br> 他寫好信,交給言脩:“給周皋言帶話?!?/br> 蘇晉一到流照閣,沈奚便對吳寂枝道:“你先退下?!?/br> 他左右將門掩上,扶著門閂先沉了口氣才回過身:“找到麟兒了?!?/br> 蘇晉怔道:“果真?”忍不住上前兩步,“小殿下人在哪里?” “就在湖廣?!鄙蜣傻?。 他的心緒還沒完全平復下來,似是要想將事態說明,卻不知千頭萬緒從何道起,開了幾回口都收住,想了想,先從案頭取了密信給蘇晉才說道:“他們想往南走,途徑靖州一帶遇上流寇,折返回湖廣,因沒有身份與戶籍,只敢掩藏在災民里,若非我派去的一人是我的心腹,認出他二人,不知麟兒這么小流落在外還要受多少苦?!?/br> 朱麟的失蹤一直是朱南羨與沈青樾解不開的心結,尤其是沈奚,他將沈婧的死因歸咎于自己,這些年不知派了多少人去尋找麟兒。 信上的內容與沈奚所言差不多,只最后提了一句,“小殿下身染瘧疾,正著人醫治,暫無法啟程回京”。 蘇晉道:“你讓吳寂枝帶話,說派去武昌府的欽差你會幫著想轍,你可是打算親自動身?” 沈奚在書案旁坐下,有些煩慮地搖了搖頭:“還沒想好?!?/br> 眉間愁霧深深,稱著這張好看的臉,像霜雪。 蘇晉知道他在顧慮什么,說道:“方才我在都察院與柳昀商議派去武昌府的欽差,都認為你是最合適的人選?!?/br> 沈奚智巧無雙,善于變通,多年在戶部,對于救災安置與工部款目十分有經驗,加之他位至內閣次輔,官拜正一品,朝中大員無人不服,有這么一個人去武昌統籌安排,筑堤的事宜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排上正軌。 何況,如今朱麟也在武昌府。 事關皇嗣命脈,事關沈婧,沈奚是除了自己以外,誰都不信。 “筑堤的事不能耽擱,便是你與柳昀不提,我也打算親自去武昌?!鄙蜣傻?。 他頓了一下,看向蘇晉:“但現在不一樣了。信你看完了,該知道當年梳香與麟兒之所以獲救,是因為他們備一名羽林衛放了。這名羽林衛為何要救他們,是受何人指使,不用我說你也明白。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朱昱深既然能在羽林衛中事先布下這一名暗樁,說明他早就知道朱沢微要殺朱憫達的計劃,他按兵不動等著鷸蚌相爭說明他早有奪儲之心。他心機如此之深,命人救下麟兒難道僅僅是為了沈筠,因為麟兒是沈三妹的血親?不可能。梳香與麟兒不過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小兒,但麟兒卻是我與十三的軟肋,朱昱深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想保下麟兒,日后用來牽制我,牽制十三?!?/br> 蘇晉道:“你接到麟兒的消息后,查過消息的來源嗎?” “查了?!鄙蜣傻?,“的的確確是意外發現。但意外發現也有兩個解釋,第一就是意外,第二,朱昱深一直派人跟著麟兒與梳香,只不過是在適當的時機讓我發現這個意外?!?/br> “但朱昱深已經癡了?!碧K晉道,“你懷疑他的癡癥是假的?” “我派人查過此事。朱昱深兩年前中箭是真,去年負傷作戰,墜崖昏迷也是真,沈筠找到他時,他的確只剩了一口氣。這一年許,沈筠一直衣不解帶地照顧他,日夜守著??v是沈筠對朱昱深用情至深,但,”沈奚沉了口氣,“她是我的三姐,絕不會騙我。她曾親筆給我寫過信,朱昱深真真切切是癡了?!?/br> 蘇晉大約知道沈筠為何要給沈奚寫這樣一封信—— 朱南羨已登基兩年,等他出征歸來,第一要務就是削藩。古來被削減藩地的王都沒有好下場,遑論與朱南羨早有齟齬,手握重兵之權的朱昱深。 沈筠在尚不知情為何物的年紀便對朱昱深情根深種,愛了二十余年,情只增不減,不愿見朱昱深落到性命難保的下場。 這樣一封信,表面寫給沈奚,實際寫給即將出征歸來的晉安帝,希望他能看在沈家的面子上,看在四哥已癡了的份上,為他留一線余地。 蘇晉道:“不單是你,這兩年,陛下與我也派人去北平試探過,都稱朱昱深癡了。一個月前,我這里還接到顧云簡的來信?!?/br> 當時朱昱深還與沈筠在濟南休整。 顧云簡是濟南府監察御史,來信上說:四殿罹患癡癥,不言不語,只由四王妃與一名將軍近身照顧,行徑效仿王妃,其余人事一概不識不記。 沈奚撐著額稍道:“所以我才以復命為借口,將朱昱深召回京師,打算親自試探,若他真是癡了,便留他一條命回北平,若是假的——” 他忽然抿緊唇線,不愿再說下去了。 過了片刻,才道:“可現在出了麟兒的事,我不該留他了?!?/br> 倘若朱麟的蹤跡是被意外發現還好,如果不是呢? 如果不是,便說明朱昱深的人直到現在還跟著麟兒,說明只有沈奚離京親自武昌府,才能將朱麟平安接回來。 麟兒是沈婧之子,沈奚不敢賭,他只有去武昌。 可安南行商販貨案尚沒有水落石出,從安南流入大隨的萬萬兩白銀最后去了哪里也頭緒,他們與柳昀之間表面平靜,私下為了這樁案子已爭得勢如水火,誰知道這萬萬兩白銀最后會查出什么。 沈青樾與蘇時雨生死相交,他不愿,更不想在這種時候留她一個人在京師。 朱麟那頭也耽擱不得。 所以答案很清楚—— 沈奚若想走得放心,一定要下殺手,且一定要殺最關鍵的執棋人。 也就是說,朱昱深與柳朝明,他至少要解決掉其中一個。 日已西沉,彤亮的霞色透過薄窗照進屋內,沈奚與蘇晉靜坐無言。 正這時,屋外忽然傳來叩門聲。 沈奚眉頭一蹙,他早已吩咐過,今日他與蘇晉在流照閣議事,除非陛下有急詔,天塌下來也不許打擾。 但朱南羨還未出西北,哪來什么急詔呢? 屋外的人見里頭無人應聲,又叩門三下,隨即開口:“沈大人,蘇大人,下官是秦桑?!?/br> 秦桑是朱南羨的貼身侍衛,兩年前朱南羨親征,出人意料地沒將他帶在身邊。 蘇晉一聽是秦桑找來,不知怎么就想起朱南羨出征前夕,她在墀臺遠遠瞧見他解下腰間崔嵬,遞給秦桑的情景。 她步去門邊,將門打開:“秦大人?!?/br> 秦桑行了個禮:“下官知道沈大人與蘇大人有要事商議,不該打擾。但——”他一頓,忽然從懷里取出一卷明黃的密詔,遞給蘇晉,“兩年前,陛下離京前夕曾交代過,等北疆戰亂平息,四殿下回京復命之時,令屬下將這封密詔交給二位大人?!?/br> 蘇晉將密詔接在手里,沒有立時展開,而是回頭看了沈奚一眼。 沈奚知道蘇晉大約已猜到了密詔的內容,也知道她在遲疑什么。 柳昀對蘇時雨而言,終究是不一樣的。 他沉默了一下,走上前來,從蘇晉手里取過密詔,徑自展開迅速看完,然后重新卷好:“知道了,這個旨意由本官接了?!?/br> 秦桑道:“是,沈大人既接了旨,密詔上何為‘不軌之行’,何時動手,便全由沈大人定奪?!?/br> 他說罷這話,正欲折身離開,忽見蘇晉從沈奚手里拿回密詔。 殺無赦,是朱南羨的親筆,上書柳朝明的名。 她沉默地看完,目光在“殺無赦”三個字上落定片刻,然后抬頭,眸色鎮定一如無波無瀾的江海,卻落著瀟瀟雨:“沈大人過幾日便要離京,這個旨意,由本官來接?!?/br> 第191章 一九一章 蘇晉也不知這一夜自己是否睡著了。 半夢半醒間, 她想起三年前,自己剛升任僉都御史, 頭一回寫奏疏—— 她怕出錯,在柳朝明的值事房外躊躇半日才叩門,輕聲問:“大人正忙著?” 柳朝明正在一份案宗上提筆作注,沒抬頭:“有話直說?!?/br> 當時的蘇晉還生嫩, 凡有事相求必先起個興。 “靖州的案子已審核完畢, 下官打算明日將奏疏呈于皇案。這是下官頭一回寫奏疏,恐出了差錯,有失整個都察院的顏面,能否——”她一頓,“先請大人過目?” 柳朝明仍沒抬頭, 提筆寫完一行才淡淡道:“擱下吧?!?/br> 蘇晉于是輕手輕腳地將奏疏放在他案頭, 折回自己的值事房。 不到一刻, 外頭便有一名小吏叩開門道:“蘇大人, 柳大人命下官來歸還大人的奏疏?!?/br> 那本奏疏直到今日蘇晉還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