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節
小侄子真小啊,護士說不足四斤,倒是沒發現有什么先天不足,但肯定要多耗費心力養著,等體重攆上正常水平,就不用擔心了。 間或,閉著眼睛的小侄子會發出幾聲貓咪一般的叫,隔著透明的溫箱,能辨認的出他有些什么不滿意的意思,努力蹬腿伸胳膊皺眉頭…… 340請認準那是自己的孩子 很可愛,招人疼。 小梅腦海里的思緒無邊無際蔓延開去。 幾乎可以預見的到,一出生就是弟弟,就身輕體弱,以后肯定要比小jiejie獲得的關愛更多些,更受寵溺,那么,小侄子的性情會不會被慣壞?會不會成為一個大男子主義者?成為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 如果真的會那樣,能全把責任推給這孩子嗎? 明明他現在就是一張白紙,純潔無辜,能做的就只有接受來自親人們的各種形式的關愛,他沒得選擇,即便那關愛有毒…… 環境多么重要??! "小梅,你去病房那邊吃點東西,爸看著孩子。" 耳邊傳來輕聲細語。 是李父。 這才是做祖父應該有的樣子。李父彎下腰來,一臉熱切的看著溫箱里的小嬰兒,一只手小心的觸摸著溫箱外部。 小梅站起來,忽然問道:"爸,你嫌棄孫女嗎?" 她的眼睛驟然有些模糊。 "傻孩子,瞎說什么呢?孫女也是咱家的寶兒,是李家的骨血,爸疼都疼不過來呢。"李父很認真的轉頭看向女兒,覺得必須多說幾句。 "小梅,其實你媽的思想沒那么迂腐,當初生下你姐跟你的時候,挨了你奶不少委屈,她憋著一口氣把你們養大,很不容易。你……多體諒一下,別瞎想……她剛才,也知道不妥當了,說倆孫女能頂一個孫子哩" 對于母親的種種表現,李小梅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大概醫生護士們也都忽略了告知所生是男是女的事兒,李母還一直蒙在鼓里。 "爸,溫箱里這一個,是男孩子。" 其實小梅很想發一次壞,堅決不告訴父母小侄子的性別。 但是又擔心父親發現真實情況后,再鬧起來不承認是李家的骨血,那可就真是大烏龍了。 果然,李父立刻緊張起來,急聲追問:"誰把孩子給換了?那可不行" 即便是老伴兒重男輕女思想嚴重,自己也暗暗期盼生個孫子的…… 李小梅哭笑不得,皺著眉頭問:"那不正好?你們喜歡男孩兒,老天爺就給個男孩兒。" 李父跺腳,一手指頭戳在了小梅的腦袋上。 "你這孩子,真是瞎胡鬧。這誰家的孩子就是誰家的孩子,沒道理要換人家的男孩咱養著,把咱李家的女孩給別人養,受了委屈怎么辦?" 小梅點點下巴,眼神落在病房門口,李母已經站在那里。 小梅笑了,聲音里滿是戲謔:"爸,媽,反正是個女孩兒,送給別人以后管她是死是活呢只要你們有孫子抱,管他是誰家的孩子以后你們的家業也能全交給這個孫子,落不到孫女手里,多么完美" 李母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好像是覺出來有什么地方不對頭了,怎么就用自己的孫女,換了一個別人的男孩,做自己家的孫子,然后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以后要全盤接受李家的家產,而且孫女什么都沒有。 這真的是自己的目的嗎?為什么竟然覺得這樣有什么地方不對呢。這是不是傻,是不是250??? 可是也確實是聽說過,有的人家自己生不出兒子來,就想辦法,去買去領養別人家生的兒子,來給自己家傳宗接代…… 可是這個傳宗接代,也只不過是姓李而已,然后就要把自己老兩口辛辛苦苦積攢了一輩子的家產,都送給這個別人家的孩子? "紅軍……",李母喃喃的叫著丈夫的名字,心亂如麻。 李父看看女兒嘴角上掛著的那一點點冷笑,再看看老伴兒那一副茫然無措的樣子,再看看溫箱里那個細聲細氣發出聲響的嬰兒。他說:"小梅,到底這是誰家的孩子?你把她換回來。" "紅軍……",李母又叫了一聲老伴的名字。 "你不許插話老李家到底要不要絕戶,跟我有關系,跟你的關系不大,你就少cao點兒心吧?。⒗罡傅哪樕珴q紅了,盡管他始終壓低著自己的聲音,但那聲音里面的憤怒是再也控制不住的。 真的是這個道理呢,李母上躥下跳的,不惜得罪兒子、兒媳婦和閨女,口口聲聲是為了讓李家有后有人傳宗接代,可是你自己本身是一家人嗎?你姓李嗎? 男人郁悶的話,可以有自己的原因,他是為了想讓自己的姓氏源源不斷的流傳下去??墒桥耸菫榱耸裁茨??這樣賣力氣,就是為了讓這個世界上多幾個姓李的人嗎? 恐怕也就只是因為自己曾經受到過婆婆類似的欺壓,所以就不由自主的承襲下來了那些她曾經深惡痛絕的東西,然后再把它強加在下一代兒媳婦和孫女的身上吧? "好,好,我不是李家人,我不管我不cao這個閑心" 李母老淚盈眶,一手捂臉,扭頭往外沖出去。 她可委屈了,這到底是為了誰呀?李父卻不承情,兒子也跟她隔了心。 里外不是人…… 特護室隔著半道玻璃窗監護的護士們,個個瞪大了眼睛,完全聽不明白里面到底在說些什么烏龍事件。 溫箱扣得嚴實,一直在她們眼皮子底下看著呢,誰家能換得了孩子呀?而且里面兩個都是男孩兒,用得著倒騰著換嗎? 定時過來查房的兩個大夫,恰好碰見李母捂著嘴沖過去,很是疑惑。 "那個孩子還沒緩過來嗎?"大夫問道。他大膽的猜測,這應該是那個生命垂危的孩子的祖母吧?所以看到孩子的慘狀,才會那樣絕望的捂著臉掉淚。 "還在供氧,可是生命體征在下降……" 護士一臉的沉重。其實他們做醫護工作的,已經見慣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