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書迷正在閱讀:明人不說暗戀、變成偶像弟弟的貓[穿書]、延禧攻略、ABO頭號芋圓、你有糖果,我有乳牙、穿成女alpha后的荒謬生活、穿成反派的貓、村支部來了個小jiejie、帶著鬼兒子們重生、重回十年前
只有他們倆天天待在知青院無所事事,正處于農閑時,沒有農活任務干,他們就不想動了。 其實陳中華本想給兩人爭取一下養豬的活計,畢竟劉愛英已經把當初的小豬崽養成活了,等再養大點,村里的養殖場就能辦起來,此時能占個位置苦點累點,將來也算個工作,不用下地掏笨勁不是。 但是一給他們說讓養豬,孫紅日立馬嫌臟嫌丟人,不愿意干,而王蓮實在沒那個本事,試用兩天把豬崽子餓的嗷嗷叫,豬圈都關不牢,差點把豬給弄丟了,還想把錯誤推給暫住養殖處的江秋月。 這種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德行,養豬的活肯定不能交給她了。 柳建國還指望把豬養起來,將來干一票大的,不找個可靠的人怎么行。 剩下的兩個知青扶不起來,陳中華就不再多管了,又不是沒給過上進的機會,自己不努力,難道還指望別人把好處送到眼前嗎。 臨行前,陳中華借來驢車,帶著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六個人去縣里換糧票、開證明。 如今他們手上還有點糧食,帶去學校吃是不可能的,需要換成全國通用的糧票來使。 知青們還好,早前手里多少攢了點,再把預留的口糧全換掉就好。 村里那兩個人家里基本拿不出什么票的,只有少少的一點錢,剩下的都是糧食。 他們父母為了孩子去學校后不受委屈,把家里大半的口糧都拿出來換糧票了,想著多拿上點不讓孩子餓肚子,萬一有個什么難事,也能拿糧票換成錢應急。 柳建國開倉,代表隊上給他們送了兩袋玉米,一起拉到縣里糧站去。 初春的天還很冷,糧站門前卻已經熱火朝天地排滿了換糧的隊伍。 不同于交公糧時的忐忑不舍,這次拉來糧食的眾人喜笑顏開,掩不住的春風滿面。 大家笑聲和討論不停,說的都是上大學以后的生活期許,還有對未來的暢想。 糧站的工作人員沒有絲毫為難,態度上很不錯地為眾人稱糧換票。 陳中華和林文清趕著車排隊等候,輪到他們時,一驢車的玉米紅薯換來一沓糧票,六個人每人分到自己對應的份量。 除了拿糧食換成糧票,手里有本地糧票的也要換成全國通用的,不然到了異地,其他地方的糧票人家不認,根本沒有購買力。 江秋月和林文清他們又擠到糧站窗口,把手上積攢的本地糧票處理了。 弄好出來時,外面門口有徘徊著想拿錢買糧票的人,像這種,一般是手頭上的糧食換來的糧票太少,不得不挪騰東西賣掉,得了錢后再拿錢換票。 糧票目前還是硬通貨,到了手里哪有再賣出去的道理,幾人拒絕了對方的買賣請求,轉而拿著錄取通知書去知青辦,開戶口遷移的證明。 有了證明,到了大學就能把戶口掛在學校,就能拿到糧本,可以每月領大學生補貼和口糧。 待到畢業分配了工作,戶口就能在城市里真正落下了,以后就是吃商品糧的城鎮居民。 暢想著美好的未來,幾個人開開心心地辦了證明,又拿著證明去買火車票,即使跑來跑去,手續繁瑣雜亂,他們也不覺得累。 人生有希望,生活就有無限動力。 等到忙碌了一天回到村里時,知青院迎來一個大驚喜。 趙向東同志被平反了!他回來了! 人還是那個人,依舊執拗憨厚認死理,卻比之前老了很多。 對于他的歸來,大家十分欣喜,當晚在知青院開了一桌宴席,作為他的接風宴,順便還是大家的散伙告別宴。 宴席間,談起當初一院子的知青,如今各有各的歸處,難免唏噓感嘆,道一聲命運無常。 趙向東回來后沒有問起趙美麗的去向,其他人為了不觸及他的傷心處,都沒再提到過那個人如何。 同時,他們也為他惋惜,若是早出來半年,說不定就能參加高考,多一條出路了。 然而趙向東憨厚地笑笑不在意,人出來就行,以后的事以后再說,有手有腳總不會讓自己個兒餓死窮死。 再說,即使他當時提前出來了,怕是除了繼續留在農村外沒有其他的好路走。 平反是平反了,案底還在,參加高考是不可能讓他參加的。 像他這種因為殺了人被平反的,剛出來沒有學校和單位會愿意接收,畢竟殺人是事實,雖然殺的是壞蛋。 即使大家都知道當時的兇手不是趙向東,也不能說出口了,那一篇早已掀過,他更是為此耗費了幾年光陰和勞苦,如果再翻出來,不說他的一番苦心白費,光是頂罪的過錯都輕饒不了。 好在經過幾年的磨煉,趙向東穩重許多,干活的把式沒落下,手腳利落。 柳建國看在眾位知青大學生的面上,準備給他留一個飼養員的活計。 豬崽子都快長大了,養殖處的兩個豬圈空間已經不夠用,柳建國準備再擴建一下。 到時候需要的人手肯定多,有個干活利落還有文化知識的男知青看顧著也不錯。 劉愛英知道后特意把她總結的養豬筆記送給趙向東,還把王曉紅拉來給他上了兩天課,提升一下他的專業養殖水平。 收拾行李時,他們把帶不走能留的東西都轉給了方衛東幾個人,兩輛自行車被上班的三個男知青掏錢買下,比再去買新的省錢又省票。 江秋月打包行李時只把必要的被褥衣裳裝進軍用大包,看著大其實提著一點都不重。 重要的東西收進了空間里,地柜和一些小家具被她留在養殖處,留給后來人用吧。 菜園子的菜,她托付給了柳二媳婦,以后就給他們家吃用了,后續還種不種看他們的打算。 分別的那一天終于到來了,臨河村考上大學的六個人就要離開,去大學報道。 隊上歡送的場面比當初送工農兵大學生還要熱鬧,柳建國從縣里借來嶄新的拖拉機,綁上大紅綢,拉著未來的大學生和行李,在鄉親們的歡笑聲中,伴著鞭炮噼里啪啦的陣響,嘟嘟嘟地開在希望的田野上,駛向蘭縣火車站。 中途接上了王曉紅村里的三個,還有另外別的村里的一個,湊成十個人去趕火車。 火車站里等車的人不少,基本都是去大學報道的,大部分是一片地方的人一起坐車,家里條件好的會跟著一個家長或者親戚,幫忙照顧著拿行李,報道時也能有個人幫襯。 江秋月身旁跟著衛龍小戰士,他和她一起回京都,部隊調令方面,彭敬業早已安排好了。 大家在車站正式告別,彼此都知道學校是哪個,有事可以寫信聯系。 下站的地方不同,如此到時就不用特意再告別了。 上車后,江秋月帶上衛龍直接去的軟臥車廂,來回幾次乘車,他們跟那里的乘務長都混了個臉熟。 當江秋月坐在北上的列車,離開柳家灣,脫離知青身份,回歸京都之時,家里關于她考上京都大學的喜事早已傳開。 這天江母提著一大塊豬rou,從副食店回來,剛進家屬院門,被收發室大姐看到。 “呦呵,買了這么大一塊rou啊,志國家的,你們家有啥喜事啊,難道是發退休工資了?” 收發室大姐伸頭瞧著江母手上那塊豬腿rou,感覺嘴里的口水止不住,這可是豬身上的好rou啊,不光費rou票還貴的很。 江母聞言笑了,臉上的喜意掩不住,好似不以為然地說道,“退休證明還沒辦下來呢,哪里領得到退休工資啊?!?/br> “這不是我家三閨女要回來了嗎,前兩天她打電話說考上了京都大學,馬上就到家去大學報道了?!?/br> 江母這么一說,收發室大姐震驚了,江家三閨女竟然考上了京都大學? 那可是京都城里甚至全國數一數二的好學校,以后出來隨便分配個工作都是油水豐厚的,鐵飯碗有保障啊。 江家三閨女這回是真有能耐,有大本事了! “不過我這里沒收到你家三閨女那里的電話啊,都不知道這個喜信兒?!笔瞻l室大姐羨慕過后,奇怪地問道。 收發室裝了電話,只是平時一般很少用到,信件往來倒是多的很。 她倒沒想過對方說考上大學的事是假的,畢竟都是住同一個家屬院的,上沒上大學以后看得見,這個做不了假。 “唉,當初忘了給她記咱這個號,秋月她給打到彭家那里去了,昨兒個敬業開車過來拜訪,就是說的這個事兒?!?/br> 江母說到三女婿,嘴上笑的合不攏,解釋過后擺擺手上樓回家去,準備晚上做紅燒rou吃,家里先慶賀一下。 收發室大姐看她走遠了,方才縮回頭感嘆江家兩口子的好運勢,以后家里出了個京都大學的大學生,面子里子都光鮮,誰家不羨慕來著。 晚飯時,江母果真在門口煤爐子上做上了紅燒rou,香甜的rou味兒飄滿了整個樓道。 第134章 經過收發室大姐和一眾鄰居的宣傳八卦,一時之間,江家三閨女考上好大學的事傳遍整個家屬樓上下,讓江家在家屬院的地位又提上一個檔次。 就連江夏日正在處著的對象口頭都松了不少,緊緊抓住江夏日這個江家大兒子,開始談婚論嫁了。 彭家那邊早早收到江秋月就要回來的消息,老爺子早已提前定好了機關食堂的位置,帖子都寫好了,準備等她一回來就開場宴席,邀請老伙計們一塊樂呵樂呵。 到底是顯擺還是樂呵,彭敬業表示隨老爺子折騰,只要別忘了把他安排的事辦成就行。 老爺子拍胸脯保證,有他出馬哪有辦不成的事。到時候江家人肯定也要請過去的,等到酒足飯飽,兩家人正好談一談兩個小兒女的結婚事宜。 于是江秋月回來剛歇了歇,就被彭敬業拉去百貨大樓置辦了一身新裝,第二天參加老爺子舉辦的慶祝宴席。 當天,江家一家子都去了,另外還有江家老族長和那位在軍中任職的族叔。 江父江母心里大概有了數,去之前都換上了過年的新衣。 老爺子的圈子非同凡人,被他邀請過來的基本都是重量級的革命老一輩,他們都帶著家里得意的子孫過來捧場。 其實,捧場抬轎子是一回事,另外嘛,彭老頭不是想顯擺顯擺他的孫子孫媳婦嗎,他們也帶上稱心的小一輩拉出來遛遛,看看誰家的好。 江秋月跟著江父江母到場后,被安排到彭敬業身邊就坐,兩人一起坐在老爺子旁邊的位置。 主桌上基本都是熟面孔,在彭家四合院里見過面,吃過飯的,江秋月還收過他們的紅包。 于是宴席開始后,江秋月先和彭敬業敬了老爺子,再一個一個地爺爺喊過去,一人敬一杯酒,禮多人不怪,一圈下來喝得她臉紅撲撲的。 與此同時,紅包又收到一波,祝賀她考上京都大學,江秋月喜滋滋地收起來,以后當零花。 江家老族長老當益壯,已經和大佬們喝起來了,就連那位一向嚴肅的族叔都和一位軍中老司令酒逢知己千杯少,侃侃而談起來。 江父江母很少遇到這種全桌上都是大領導的飯局,一時有些局促,但為了給閨女撐起面子,夫妻倆心里再如何緊張,面上依舊保持著從容冷靜的態度。 期間,他們安靜地坐在族長下位,偶爾跟人說上幾句話,老領導們問什么他們答什么,雖說沒有出彩的地方,但是人看上去安分老實不惹事。 這種親家在一眾經歷過風雨的大佬們看來,安心省事。 至于說姻親之間的互幫互助什么的,不是還有江家族里嗎,那么大一個宗族,選拔幾個頂用的人才出來不是難事。 老爺子沒考慮過這些彎彎繞繞的是是非非,他的那些老朋友司令委員什么的都已經幫他點撥好了。 酒過三巡,彭敬業和江秋月被老爺子趕去年輕人的桌子敬酒,認識新朋友,他和眾位老伙計則開始同江家長輩們談起兩個小輩結婚過禮的事情。 江秋月跟著彭敬業到另外次桌上,跟同輩們喝杯酒,見一面認識認識。 這些都是大院里長大的子弟,將來的軍二代官二代,身份上不一般。 然而他們態度上很好,沒有所謂的驕矜和架子,或許是因為剛剛經歷過那個動蕩困難的時期,大家都一樣,誰不比誰來的高貴。 或許也是因為彭敬業鎮住了他們,這位在爸媽爺奶眼里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有他那位傳遍大院的才女小嫂子,總能讓這群小年輕們敬佩上幾分,故意刁難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 江夏日帶著兩個弟弟坐在這群天之驕子里面,氣勢上倒是弱了不少,比不上人家舉手投足間的風度和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