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書迷正在閱讀:明人不說暗戀、變成偶像弟弟的貓[穿書]、延禧攻略、ABO頭號芋圓、你有糖果,我有乳牙、穿成女alpha后的荒謬生活、穿成反派的貓、村支部來了個小jiejie、帶著鬼兒子們重生、重回十年前
江秋月見她們倆都進去了,看了下周圍只好跟上。 沒想到剛進去悄默默走了一段,就聽到勁爆的談話內容。 “和平哥,你到底啥時候娶俺,俺,俺都把身子給你了……”女孩子聲音柔柔的,帶著一絲嬌媚。 隨即就有一個男聲喘著粗氣接口道,“翠花meimei,再讓俺進去一次,真舒坦……” 然后就是男人邊動作邊說的污言穢語,夾雜著女人嬌柔不依的推拒。 江秋月猛一聽到的時候尷尬死了,立馬想轉身退出去,但下一刻等聽出里面的主人公是誰時,她感覺整個人如遭雷擊! 第57章 江秋月無意中撞見柳和平和他初戀女友的偷歡,心里頭被雷了個里焦外嫩。 我去!不是說原文屬于1v1 雙c的類型嗎?原來男主早就不是童子雞了?! 江秋月一時心肌梗塞,她以前是個雙潔黨,喜歡男女主只屬于彼此的文,不然也不會淘到原書就算不喜歡主角性格也看下去了,沒想到…… 沒想到書外的讀者看起書來是一個世界,書里面是另外一個世界,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私密掩蓋在劇情線之外。 到底是劇情變化引起了蝴蝶效應,還是原本就有這樣的事只不過不被讀者們所知? 江秋月心中日了狗一般,感覺像被人喂了屎,面上卻不得不努力保持鎮定,和劉愛英一起被柳二媳婦快速拉出了玉米地。 柳二媳婦好歹是結了婚的媳婦子,自覺不能讓兩個知青大姑娘被那等污濁臟了眼睛和耳朵,她反應過來后立馬把兩人扯出來了,也沒管她們的動靜會不會驚動里面的人。 出來后,劉愛英嘿嘿笑著想說什么,柳二媳婦責怪性地瞪了她一眼,拉著江秋月的胳膊先走了,劉愛英聳聳肩跟上去,回頭再看一眼的時候瞧見一個身影鬼鬼祟祟摸進了剛才那片玉米地。 喲呵,有好戲看了~ 那天過后,江秋月就再也不敢隨便去鉆什么玉米棵了,誰知道會撞見什么毀人三觀的秘密! 當時柳二媳婦曾隱晦地讓兩人不要提那天看到的事,從大姑娘嘴里傳出那種事對她們不好,兩人都點頭答應了。 本來以為就這樣過去沒有其他人會知道了,沒想到沒出三天,臨河村關于柳和平同老鰥夫家的閨女鉆玉米地茍合的事甚囂塵上。 玉米秸稈砍到大半的時候,高云梅帶人直接將柳和平柳翠花兩只小鴛鴦堵在玉米棵里,當場抓jian。 當時兩人竟是光裸的,被高云梅搜走衣裳,按在地上撒氣暴揍了一頓。 周圍被叫來的年輕小伙子們口哨連連,起哄叫好,驚動了整個夏收場地。 最后是老鰥夫和王大妮分別趕過來帶走了各自的閨女兒子,一場齷齪鬧劇才結束,不過當天發生的事坐實了柳和平跟人搞破鞋的謠言。 這回是王大妮家理虧,高家不會善罷甘休,兩家雖然一致的沒有解除婚約的打算,但是關于彩禮聘禮扯來扯去,你揭我的疤,我戳你的瘡,一時間鬧得雞飛狗跳,大戲小戲不斷,給夏收完成歇上兩天的村民們添了許多茶余飯后的笑料。 趁著兩天的空閑時間,知青院的男知青們把院里成熟的土豆刨出來了,收獲了幾麻袋,劉愛英下午的時候給江秋月送到養殖處半袋,挑的都是個大飽滿的。 劉愛英見柳二媳婦不在,笑哈哈地跟她八卦高云梅彪悍地暴打光溜小鴛鴦的趣事,據說兩個白嫩的冤家都被她打破相了,鼻青臉腫的不能見人,看起來可慘了。 后面兩家不知道咋扯皮的,柳和平和高云梅的婚約竟然還保持原樣。 柳翠花被她爹抽一頓關在家里,別說嫁給她的和平哥了,連周圍的村子都嫁不成了,老鰥夫準備給她往山里說呢。 兩人嘴里唏噓一陣,過后就把那些事拋在腦后,左右跟她們沒關系。 隨后說起交公糧的事,交公糧是青山大隊的大事,交了公糧余下來的才是隊里的糧食,隊員們才有的分。 交公糧又是壯勞力集體出動的事,知青們由于能識文斷字看的懂賬本,被要求全部跟車,一方面能干活,另一方面到時候交公糧能在一邊看著點,別忙中出亂讓人給少記了。 江秋月一大早就把野豬托付給柳二媳婦,坐上他們家的毛驢車,和一車車的玉米高粱一起去蘭縣的糧站。 當天很熱,大太陽在頭頂照著,曬到臉上皮膚上火辣辣的,坐在驢車上走,能看到泥土地上和田里蒸騰而上的水蒸氣,像是被烤著冒的煙。 車程很慢,畢竟除了大隊長柳建國家的驢車,后面跟的一排都是架子車,由三四個人拉著往前走。 一個是幾百斤糧食壓在架子車上,靠人力拉很重;一個是怕萬一糧食漏了撒了好及時搶救,一點都不敢浪費。 大半個上午的時間過去,青山大隊的送糧隊終于到達目的地,蘭縣的糧站。 江秋月下車擦了把汗,觀察這個之前沒來過、存在傳說中的地方。 糧站其實就是幾間青磚蓋起的紅頂瓦房,門口豎著寫有糧站兩個黑色毛筆大字的木板,四周墻面上刷著白底紅字的標語。 門口已經排起了大長隊,都是周邊鄉鎮大隊過來交公糧的人,周圍收拾的干干凈凈,沒有種一棵樹能給送糧的人遮蔭。 柳建國趕緊讓壯勞力把車拉過去排上,讓柳大柳二注意著驢車和車隊上的糧食,他自己掏出一盒香煙摸了摸,往隊伍前頭走去。 “希望今兒個順利,別被打回來了?!傲@口氣說道。 柳大敲了他一棍子,讓他別烏鴉嘴,打回來他們還要拉回去重新翻曬,到時候不知道會舍去多少斤,還要額外往里填糧食湊足數。 江秋月見還沒自己什么事,就跟著一個隊的婦女們去一邊的墻檐下躲太陽。 其他看車的大叔大哥們只能守在裝滿糧食的架子車旁邊,不停地用草帽子扇風,滿頭大汗擦都擦不及。 其實這樣的正當午的大熱天,在哪兒都一樣的熱,草帽子扇子扇到臉上的風都是熱氣騰騰的,根本沒啥用,心理作用上涼快點。 江秋月發現,青山大隊來交糧的隊員們臉上都不怎么高興,完全沒有前幾日收獲時的喜悅,柳建國爺仨兒比較緊張糧食能不能一次過,剩下的中年大叔小伙子們皺眉心疼糧食要交上去,婦女們聚成一堆躲在墻檐下唉聲嘆氣,希望交完后落下的能多點。 排在他們之前的那一隊更是愁眉苦臉,說交公糧用掉大半收成,回去分糧的時候糧食少,工分換糧的斤數肯定被壓的很低,不然糧食不夠分,算是一季白干了。 隊伍慢慢往前移動,終于到了青山大隊前面的那隊,江秋月待在后面沒上去仔細看,只聽到一陣激烈爭吵之后,那一隊的糧食被糧站驗收的人打回來了,一隊人都沒精打采,準備拉回去重新翻曬,估計還要再添點進去才夠公糧數。 然后輪到了青山大隊,跟車的人都從架子車把上跳下來,安分站在一邊都有點忐忑不安。 糧站的驗收人員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中等個,穿著一身灰撲撲的中山裝,頭戴一頂同色的帽子,叼著一根香煙過來。 他手上拿著一根像是刺刀的東西往幾只糧袋子上戳,刺刀刀身中間帶有血槽一樣的凹槽,抽出的時候帶出一股糧食,一部分在凹槽里,大多落在地上。 那人抓起幾顆玉米粒往嘴里扔,嘎嘣了幾下嚼嚼,皺眉不語。 柳建國立馬上前問怎么樣,袖子下暗中把剩下的半包香煙全塞在中山裝口袋里,拍了拍那人。 驗收員呲著黃牙露出個笑臉,瞬間又收了回去,說曬的不錯,讓他們車隊往前走拉去過磅。 說完吐出嘴里的玉米渣子,重新坐回糧站門前的太師椅上,讓后面的車隊把糧食送上去檢查,他懶得下去親自跑腿了。 “娘的,跟個小日本鬼子似的大爺樣兒!”柳二暗中嘟囔了一聲,被柳大照頭上扇了一巴掌,再不敢多說了。 接下來過磅記錄的時候,柳建國喊過幾個知青在旁邊站著,江秋月被拉到最前面跟柳家爺仨兒一塊。 搬糧食過磅的當然是隊里出人,這個當時出門時就安排好了,幾個壯勞力上場把糧袋子一只只搬上來上磅秤,糧站的工作人員打著秤砣,一塊一塊的加圓鐵塊砝碼找平衡。 這個江秋月會看,小時候家里用過,于是她兩眼不錯地盯著磅桿上的刻度和砝碼的個數斤數等。 工作人員本來正在調秤,抬頭見一個漂亮小姑娘緊盯著他手上的秤砣,在一群臟兮兮的大老爺們中令人眼前一亮,心情都好了點。 “小姑娘看得懂?”工作人員接過柳建國遞上去的香煙放到一邊,隨口問道。 江秋月看了一眼他手上密密麻麻的賬本,回道,“菜市場里見過小磅,應該原理相通,課上老師教過的?!?/br> 工作人員笑了一下,打量她的裝扮猜測是個知青,估計是大地方來的。隨后他說出過磅的數,記在了賬本上。男知青們伸著脖子往賬本上湊,江秋月瞄了一眼,確實是那個數。 之后過的很快,幾千斤糧食最后換成一張蓋著大紅章的收據,柳建國和跟隊的人才松了口氣。 一群人出來后,糧站門前排隊的架子車還有很多,后面陸陸續續趕到的更多。 柳建國看到長河大隊的人在隊伍尾巴上排著,走過去跟他們隊長說話。 大中午的又累又餓,江秋月本以為他們會在縣里先吃個飯歇歇再回去,哪想柳大直接吩咐大家整好車,一會兒柳建國回來就趕車回隊。 林文清去長河大隊的隊伍里沒找到王曉紅,應該是在隊里照顧牲畜沒來。他見車隊暫時不走,大太陽底下傻傻站著又熱又渴的,提議去食品店買根冰棍解渴,不遠。 買冰棍只要花錢就行,幾分錢一根,不用票。知青們都有些意向,只不過在場的還有隊里的其他村民,他們單獨走開去買吃的太打眼。 好在柳二磨著柳大說要去供銷社給他媳婦買鉛筆本子,柳大拗不過他,放眾人一會兒假,想去干什么的快點做完回來。 知青們一窩哄的跑向食品店了,江秋月跟一些認識的小媳婦大姑娘一起跟在后面,她們也想吃點冰的解解渴。 只是走過一個路口的時候,江秋月看見一個身影閃過消失在小巷子里,眉間瞬間閃過疑惑之色。 那個人……遠遠看去好像是李永紅? 江秋月緊緊皺起眉頭,李永紅不是被送走了嗎,剛才那個人看起來白白胖胖的穿戴講究,不可能是瘦弱黑黃的李永紅。 或許是她看錯了。 第58章 翌日,青山大隊廣場上熱鬧非凡,村民們聚集到一起等著隊里分糧,大家伙熬過了青黃不接的春天,專等著這次分糧能在夏秋時節吃上飽飯。 柳建國拿出了大秤,就放在倉庫門口,里面堆著大家伙的口糧。 大隊長一到,村民們自發排成了長隊,在族老的安排下一個個上去確認工分,兌換成糧食抗回家,基本都是全家出動的。 江秋月的工分不多,一共分到一百斤玉米和六斤高粱米,按照一天八兩糧食來算,差不多剛好能撐到年底再次發糧的時候。 陳中華和方衛東幫她把兩麻袋的糧食送到養殖處的小屋,那六斤算是精細糧食的高粱米被江秋月親自背著。 晚上還有一頓犒勞隊員的大鍋飯,江秋月把分得的糧食堆在小客廳里,跟著柳二媳婦去幫忙做飯。 還記得上次村廣場那次的大鍋飯,江秋月還是個剛來的愣頭青,老老實實的同知青們一起坐在桌上等上菜,看著柳蘭花領著媳婦子發饃饃,這次輪到她參與其中了。 這回隊里有糧食,大鍋飯做的量足實在,大個的玉米面窩窩頭蒸的笑開口,一人兩個分下去先墊肚子,接著上涼拌的菌子木耳大雜燴,老大一盆擺在桌子中間,讓人就著窩窩頭吃。 還有一人一碗高粱米飯,再端上一鍋豬油渣燉陳年粉條,野菜蛋花湯拌著高粱米飯一塊吃更香。 當然,這樣一頓豐盛的大鍋飯不是白吃的,柳建國半場的時候上臺說起夏種的事,吃完這頓實在飯,接下來幾天他們隊就要開始種大豆芝麻花生了,讓隊員們打起精神使出力氣,把田種好,必須完成領導交代下來的生產目標。 江秋月聽著要種的三樣都屬于經濟作物,擱臨河村村民們來說他們寧愿種上土豆飽腹,種經濟作物完全是上頭下達的任務。 畢竟如今城市里的居民都是吃的供應糧,除了能填肚子的小麥玉米紅薯之外,肯定還需要花生、芝麻、油等副食品,那些東西從哪兒來,當然是農民種出來的。 夏種就沒江秋月什么事了,她喂好豬就行,夏天豬圈氣味大,每天都要打掃幾次還要用水沖,野豬吃得多,割豬草煮豬食都成了力氣活。 忙里偷閑地時候,江秋月弄來幾只瓦盆,在里面填土種菜,她倒是想開墾門前的那片荒地,種成菜地使很方便,但即使是荒地也是村里的公共地面,江秋月不能隨意動用。 或許是今年的天時好,夏種忙完后,天上終于下起了雨,一個多月的干旱得到緩解,更有利于種子的發芽生長。 農閑了,糧食也有了,雖然到年底那次才能分到錢,但有些人家的紅白喜事著急辦的,正好趁好時節辦了。 比如,老鰥夫家的閨女柳翠花,即將出嫁了。 江秋月一心宅在養殖處,起初不知道這件事,送嫁那天劉愛英過來找她,說一起去看看,說不定能吃上幾口好吃的。 村里的嫁娶都是熱鬧的喜事,一村子的男女老少都跑去看新娘子,有親戚關系的或者想幫忙的,隨上一份禮就能上桌吃頓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