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什么軍情未定勝敗未分,不能驕傲自滿,懟得北榮王臉色都青了。 好好一個洗塵宴被希爾利一下子攪和了。他還愛來不來的樣子,什么軍中有要事,不能久留,倒把他這個君主給丟在那里了。 簡直成何體統。 不過正如祁蘭所說,他還不能輕舉妄動,如果中間存在誤會,那他的顏面可就掃地了。 “再看個究竟。孤不冤枉他?!蹦锹曇綦m然似是希爾利的,但也說不準是不是因為離得太遠聽錯了,況且還有雜音,而且遠遠掃到的一男一女雖眼熟,到底不能確認。 因為身量比江滿月小些,無奈換上女裝的言采把拖地的裙子打了個結綁上去,然而身影一動,隨著扮希爾利的江滿月躲到了流水的假山山洞中,隔著水簾看著北榮王和祁蘭的身影往希爾利的主臥去了。 那女人的聲音便是言采發出來的,希爾利的,江滿月模仿的不是很像,但因為流水聲聽起來不是很清晰,再加上北榮王的先入為主,倒也像一點兒樣子。 而女人的聲音言采已經扮得很像了,駕輕就熟,如果不是因為對北榮話說得不利索,且對希爾利的聲音不熟,不然他可以一人分飾兩個角色。 扮女人的時候,他只需要哼哼幾句簡單的詞語,冒幾個臨時學的詞語就行。 兩人隔著水簾見北榮王的身影一溜煙進了希爾利的房間,才放下心來。又過了一段時間,便見到北榮王臉色鐵青地走了出來。 身后的祁蘭則帶著從希爾利房間里搜出的一干物證,均是與上次在綠竹房間找到的玉碗是同樣的標記。 祁蘭心道,寶藏竟已被希爾利找到了?他找到了為什么不說?難道想要私藏? 祁蘭覺得機會來了。 “大王……這些……我想這當中一定有什么誤會,希爾利將軍正直且受百姓愛戴,想必不會做這種瞞天過海之事?!?/br> 受百姓愛戴? 祁蘭這句話正好插了北榮王一刀。希爾利受百姓愛戴,他以什么身份受百姓愛戴? 誰都可以受百姓愛戴,但他不行。別人受百姓愛戴,北榮王或許還會賞賜他這樣愛民如子的好臣子。但希爾利不行。 他越是受百姓愛戴,越是讓北榮王忌憚。北榮王是一個自負又自卑的人。自他登基以后,他已經聽到無數的人說如果是希爾利為王就好了。 這些人從來沒有當著他面去說。但是希爾利卻悄悄派人去打聽,到臣子的家中,到百姓中間,能提到他的人甚少,人們只知希爾利,卻不知北榮王。 長此以往,這國是他的國還是希爾利的國?這王位是他來做還是希爾利來做? 祁蘭還在添油加火:“希爾利將軍深謀遠慮毫發無遺,且穩重沉著。換做一般人,在我們的形勢已經一片大好勝利在望,早就箭在弦上了。只有希爾利將軍還能按兵不動,遲遲不發兵攻打……” 祁蘭喋喋不休,又將矛頭引到了希爾利不現在乘勝追擊趁陳軍火燒糧倉岌岌可危攻打對方這件事。 對了,這件事也是北榮王幾番不悅的事情。在他看來,此時形勢大好,明明可以乘勝追擊,希爾利卻非要繼續觀望。 這更加重了北榮王心里的疑竇。 如今,希爾利竟然找到了寶藏卻不報告朝廷,難道他已經有了異心? 財富動人心,但希爾利不是這種人。即使北榮王討厭他,他也得承認,希爾利并不為財富動心——那么,他積累財富,是為了什么。 還有什么是需要大量金錢去維持的? 答案呼之欲出,北榮王只覺得額上冷汗不斷流——希爾利難道想造反。 如果希爾利要造反,那么,他的軍中絕對有無數響應他的士卒。所謂一呼百應不過于此。 江滿月和言采兩人的設想中,絕沒有想到北榮王越想越深,已經徹底走到了一條死胡同里面。 不過,北榮王的想法也確實和他們設想的差不過。他會越發忌憚希爾利,采取一些行動限制。而希爾利性格傲氣,決不能受這種氣,兩人的矛盾也會因此加劇。 軍心不穩,自然是他們的機會。 但兩人也都沒想到機會來得如此之快,第二日,便聽到前方傳來急報。 聽完報告的江滿月和言采面面相覷,既覺得不出意料,又覺得事出意料。 不過,好在對于他們來說是好結果——聽說希爾利在戰場上當場殺了北榮王派來下圣旨的大臣,反了。 那道圣旨的旨意不是別的,正是要撤掉希爾利,用另外一位名氣能力遠遠遜于希爾利的將領。 具體發生了什么,他們還不清楚,不過兩人很確定的一定,北榮自己要窩里亂起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下班晚,所以晚了點。 【注】希爾利被北榮王懷疑下圣旨這件事有參考過趙國名將李牧的故事。 《史記》有記載,李牧和司馬尚遲遲不打,趙王就懷疑他,斬了李牧,撤了司馬尚的職。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第114章 又過了幾天, 才得到了對當日更為詳細的消息。 原來當日, 北榮王左思右想, 最后還是不能放下心中芥蒂, 又加上有祁蘭在旁勸說。 “希爾利在國中頗受人尊敬,孤若動他, 定然會引起群臣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