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隨禮
過了年,齊府這邊就更忙了。 三年嫁了三個女兒,齊大老爺只是準備嫁妝就有些應接不暇了,還好嫡女這份早早的就準備妥當了,如今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事。 齊大太太當初嫁過來的時候,楚家老爺是有一些私產留著給她傍身用的,如今齊宸高嫁,她擔心女兒在婆家會因出身受委屈,便將自己的私產全然拿出來給齊宸充嫁妝,雖然比不得高門大戶的女兒風光,但比起如他們一樣的人家,這嫁妝也是夠看的了。 因著院里的人手不夠,齊大太太就將六子從楚苑召回來了,來幫著齊宸清點嫁妝,準備婚儀之事。 六子媳婦留在楚苑照顧讀書的越哥兒,六子就每日駕著馬車來回跑,還從出院里選了幾個能干的一起到府里去干活。 忙忙碌碌的,人手卻也是緊巴巴的。 齊大太太就預備著再從外面買幾個回來。 可如今才剛過了年,牙婆那邊去問了幾回,都是缺人,剩下幾個也都瞧過了,不是鬼精靈就是以前在主家犯過什么事兒被發賣出來的,自然要不得。 正在齊大太太一籌莫的時候,卻突然有人登門拜訪。 來人正是蘇湛手下辦事的管事,先前總是跑腿給齊宸送東西的,如今身后卻跟著兩個婆子兩個丫鬟兩個小廝,說是婚事在即,五爺怕累到了岳家,便讓人選了幾個得力的來干活。 這六個都是從各處的牙婆那里挑來的好的,能干又底子清白,如今雖被買下來了,但卻還沒簽文書,管事今日帶著她們來,也順便幫著將她們同齊家的文書給簽了。 這親還沒成,就送奴仆過來了。 齊大太太受寵若驚,心里高興得不行,但卻又擔心不合規矩。 管事笑著道:“太太莫要擔心,這些個都是清白的奴仆,簽了身契稍微調教一下就可上工的,日后若是覺得得力,留給小姐做體己人也是可使的?!?/br> 言下之意,這批人是送給齊宸差遣的。 如此一說,齊大太太就放下心來了。 雖說如今家里忙亂,人手不夠,但也只是一時,等齊宸成親之后,便也沒這些事了。 家里的人手夠用,蘇湛送來的這一批就正好讓齊宸一起帶去蘇家去,至于怎么用就隨著她自己安排,家里就管不著了。 齊大太太就讓人叫來府里的管事,同蘇家的管事一起將那幾個人的身世問了,籍契簽了,交給府里專門調教新進門下人的婆子交規矩去了。 那幾個倒也真是伶俐,不過一日就學會了規矩,被趕派到了六子手下當差。 有了這幾個能干的,六子也覺得辦事的時候順當了不少,不似先前那邊磨蹭著辦不明白,每日辦完事回楚苑也比先前早了不少。 齊宸的婚事定在了四月十八,二月末的時候,府里就開始準備著往外發帖子了。 齊?從蘇州給齊宸來了信,說起了在蘇州的所見所聞,奇聞軼事不斷,洋洋灑灑寫了好幾張紙,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感覺,說是等回來參加齊宸的婚禮再好好同她分說。 隨著信一起來的還有不少蘇州的土產和精致糕餅,齊?信中說讓她幫著給楚萱魏媛她們分一分,自己就躲個懶不一一的分送了。 齊宸便將那些個東西都匯到一起去,除去給長輩們的,剩下的便分著送去給了齊容、魏媛、楚萱她們,就連蘇家的幾位小姐也是有份的,可她自己倒是沒留什么。 魏媛她們收了東西,都回了禮過來。 蘇家的幾位小姐也回了禮,蘇大小姐還著人送了一副造型奇巧的手串給她,說是姑爺從外面帶來的,雖然不是什么貴重物件,但勝在樣子精巧,家里的幾個meimei都喜歡得緊,還剩下這一只就特意送來給她了。 齊大太太知道蘇大小姐給齊宸送了手串,心里很是歡喜。 以后過了門就是一家人了,能和和睦睦的相處是最好不過了。 家里人為她與蘇家人的相處考量,而齊宸的注意力則大多放在了婚儀上。 從選嫁衣、首飾、胭脂水粉,到準備送給蘇家長輩的鞋襪,齊宸大多都是自己一一動手,只不過實在做不來這么多的鞋,便將預備送給小輩們的委托給了外面的鋪子。 可給蘇老夫人和老爺太太們的,卻都是她自己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齊大太太看她這般只覺得心疼,勸她不必如此實心眼的非要自己去做,外面鋪子里的手藝也是好的,到時候好好的挑了料子和款式,老夫人收到心意也是高興的。 齊宸卻也只是笑笑,卻不肯將此委給外人。 這場婚事,不過是權衡利弊之下的一場做戲,所以她沒有什么待嫁娘的嬌羞,但也是充滿期待的。 從清晨的皇宮側門到如今的八抬大轎,她在心中已然渴望了許久,如今終于能夢想成真,她恨不能將細枝末節都自己做了,好將這一切都仔仔細細地記在心里,補上心底的這塊空缺,又如何能舍得甩手給他人去做? 好在她的女紅還是出色的,做出的鞋子樣式也奇巧,比起那鋪子里老師傅的手藝也差不了多少,而手藝背后的那份心意卻是最珍貴的,齊大太太說了她幾回后也就不提了,只讓喬香幫著她點,別還沒行婚禮,人卻累倒了。 齊宸有滋有味的體會著待嫁娘的滋味。 齊家上下忙碌卻歡喜著。 而遠在汴京的齊家,卻是表面風平浪靜,內里勢如水火。 京城齊家的喜帖既然下到了汴京來,自然不能只給三房,長房和四房也是有份的。 齊家姑娘嫁給了百年望族的蘇家,這樣的殊榮是做夢都夢不來的,自然是要去湊個熱鬧。 可在出禮上,長房和三房卻出了分歧。 長房自己手里不寬綽,又不舍得將銀子往外拿,更不想被三房比下去,所以不想三家單獨出禮,只想著共同出一份大禮,冠上汴京齊家的名字送過去,意思著是讓三家臉上都好看。 但又擺明了態度自己手里沒什么銀子,所以這份大禮還得仰仗著三房來,還說什么“謙哥兒和證哥兒都是在京城齊家的院子里讀過書的,受過恩惠,三房多出點也是應該的”,一番話大言不慚,氣得三太太差點沒當面掀桌子。 他們三房的兩個孩子是承了他四叔的情,但如何還,什么時候還,這是他們三房同二房之間的事,怎么就輪到大房來插嘴了? 不想出禮錢,還想要臉面,就拿著人家的交情全自己的面子,讓別人替他家的顏面買單,這樣不要臉的事,大房還真是能開得了口! 還說什么讀書人家呢,她怎么瞧著,長房如今這無賴做派比起那外面殺豬種田的都快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