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
書迷正在閱讀:揭短、宦臣、回轉(1v1 h)、重生八零:嬌妻養成記、勾引小黃漫靈感繆斯的101種方法(1V1 SC H)、卿本嬌、在豪門寵文里當女主角、重生九零:旺夫媳婦火辣辣、穿成反派的嬌滴滴[快穿]、他的小公主超甜
第251章 雁門關。 雁門關為天下九大雄關之首,是孟朝防備金國的重要關隘, 以‘陷’著稱, 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這也是古往今來最有名的關隘之一, 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多有描繪提及, 聞名遐邇。如唐李賀就曾作《雁門太守行》,其中有‘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之句,雁門關歷經的戰爭風云, 血染的城墻, 多少兒郎倒在雄關腳下。一座雁門關, 更是很多駐邊軍人的血淚凝聚, 織成一首壯烈豪邁的悲歌。 前朝時,朝廷龜縮南方,把北方蒼茫大地盡付敵手。直到后來孟朝太。祖經過一番浴血苦戰,才將金人趕出了中原大地,重新固定了北方疆域。這座歷經滄桑的雄關也重歸于朝廷,駐扎守衛邊關的將士重新站上了它的身軀。 雁門關又是那阻擋外敵的一道防線, 守衛著邊關安定, 防御外敵。 涼風卷起秋草, 荒涼彌漫骨髓, 人間蕭瑟。 雁門關剛經歷過一張殘酷的戰爭, 鮮血浸透了城墻,斷槍殘劍,還有永遠長眠于此的亡靈! 旌旗高豎, 枕戈達旦,肅殺的氣氛充斥在將士中間。 他們戍守雁門關多年,也曾和金兵交戰,可是從來沒有碰到這么大的戰事。 雁門關前方是密密麻麻的敵營,有如鋪天蓋地,大有一沖而下吞滅關隘的氣勢! 雁門關守將關山巡視敵營,眉宇皺成了深深的‘川’字。如果不是元帥早有提醒在先做好了準備,對著這么來勢洶洶的大軍,雁門關的損失還要嚴重。 他看著對面軍營的動靜,眼中滿是疑慮,金國的動向讓人難以理解。 作為天下雄關之首,雁門關絕不是浪得虛名,絕對是易守難攻。金國挾十萬大軍之勢,沒有防備措手不及之下或許有破關的可能。但是只要他們有了提防,哪怕兵力不及軍國,想要攻破雁門關也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特別是他們不但打退了金國的攻擊,還得到了朝廷援軍的情況下,只要嚴守不出耗也能耗死金國。在遠離國土的情況下作戰,后勤物資都是非常龐大的損耗,對峙下去經不起的只能是金國。 然而讓關山疑惑的是,金國不但沒有退兵的打算,好像還真的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結營扎寨,連成一片,大有不滅雁門關不回國的樣子! 叫關山郁悶不已,敢情被蒙古壓著打得嗷嗷叫,還時不時向孟朝求助要求支援的不是他們似的?有這份氣勢魄力,你跟蒙古對著干啊,人家搶了你大半城池了,倒過頭來就會跟孟朝橫是吧?一幫王八犢子。 更叫關山看不起的是,他們不但不對付仇敵蒙古,還反過來跟蒙古聯通一起,腦子被驢踢了吧? 關山瞇眼再仔細打量了一陣對面的營地,半晌才轉身下了城樓。 “元帥,末將求見!”關山在一處營帳下停步。 “進來!”淡淡的聲音響起,帶著無形的威嚴。 守在帳外的親衛士兵掀開了帳門,關山邁步而入。 帳中簡樸冷峻,角落立著一副鎧甲,在中間是一張長長的桌案,上面擺滿了軍情簡報。桌案后的男人支手撐頭,一手翻看著紙張,身后是嚴謹沉默的守衛。 他容顏清淡,身形瘦削,怎么看也不像是橫刀立馬殺敵無數的將軍。但關山卻知道這個男人的厲害,在朝堂上怎么大權獨攬,視帝皇如無物,只能說他手段高超野心勃勃。只要他不是像以往那些皇帝一樣登上高位就就忌諱武將,奪權貶職,甚至讓文臣死死壓在武將的頭上,關山是無所謂寶座上坐的是誰的。 真正讓關山佩服的是他親自率軍出征身先士卒攻打西夏,雖然沒能全部收復河套地區,卻已經是開國以來所未有的戰功!武將更多迷信的是戰績武力,永寧侯能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就足以讓他們欽佩仰望。因此只要永寧侯不是太糟糕,他們都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任他行事,而且事實上有永寧侯的存在,他們的待遇保障都明顯有了提高。 “見過元帥!”關山彎身行了軍禮。 永寧侯勾唇一笑,抬手示意他坐到一邊:“關將軍,辛苦了!” 關山頓時有受寵若驚之感,忙搖手道:“元帥客氣,是末將職責所在!” 永寧侯虛虛側過臉,凝聲道:“將軍可是有話要說?” “是!”關山靜了靜神,答道,“關于元帥吩咐的事情,末將這幾天一直留意金國大營,如今有話回報元帥!” “說!”永寧侯淡淡一掀眉,言簡意賅道。 原來先前停留在蒙古的商隊密探曾向韓縝傳達蒙古有集結大軍的動態,而后才有了韓縝求證永寧之事。這件事永寧侯自然記掛在心,不過他率軍趕到之時,正是金國向雁門光發起沖擊之時,他帶人匆匆投入戰場。待收兵回關時,憶起戰場上不見蒙古人的身影,就讓關將軍查證實情! 期間金國有過幾次挑釁,也不過是小打小鬧,還用不著永寧侯出面,關將軍自能料理。趁此機會,關將軍特別留心場上蒙古人數多寡。 不過,經他的觀察,偶爾幾次戰場上金兵后尾綴著一小隊蒙古兵,還都是打醬油的,估計人數不會超過五千人。他一時拿不準是蒙古兵是作為底牌藏在幕后不出,還是人家另有目的在籌劃著什么? 關山匯報會完自己所知就安靜地等候,永寧侯則是似笑非笑的低語:“蒙古費力從各部落集結軍隊,少說也能有五萬,五千不過是十之一分也!那么,剩下的人馬都去哪里了?” 是呀,蒙古兵都躲到哪里去了?難不成是螳螂撲蟬黃雀在后,它哄騙著金國在前頭打生打死,自己卻jian猾的保存實力,在后方抄人家的后路嗎? 不怪關將軍會做如此想,你說金國該是何等的缺心眼,明明前一刻還跟蒙古仇深似海死活不休,人家蒙古就是沖著它的國土財富來的。轉眼兩國牽手言和,金國還‘大義’的充當馬前卒,消耗國力盤踞在雁門關前準備打持久戰。 他們難道不知道什么叫‘前門拒虎,后門進狼’嗎?就算真的攻破了雁門關,得利的不一定是金國。而一旦金國力有不逮最后退兵,他不相信蒙古最后不會趁火打劫?白撿的便宜誰會不想要。你說金國到底是圖什么呢? 他卻不知道通過烏延利的金錢運作,另外加上后宮烏延元妃的枕頭風,將完顏勒這個皇帝哄得終日沉迷酒色樂不思蜀。將軍國大事都托付給了烏延利,烏延利一朝成為金國最有權勢的人,然后鏟除政敵禍亂朝綱,不用多長時間就將金廷弄得烏煙瘴氣。 而后他趁機行事,唆使人將孟朝的使團殺害,更狡言虛詞鼓動金國上下動用大軍攻打孟朝。用的就是孟朝弱而蒙古強,柿子不見撿軟的捏,卻偏要對上蒙古這個強敵何其愚蠢?甚至搬出蒙古使臣,說道將塞北苦寒之地讓給蒙古,他們占據關內富饒繁華之地不是更便宜? 而且,蒙古還愿助金國一臂之力,天下去哪里找這樣的好事? 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會當成真的,烏延利差點哄得自己都信了,他信誓旦旦的說得完顏勒暈頭轉向。加上烏延利獻上的窮奢極欲的享受,很快就沉迷于享樂,不問朝事。而金國朝上的有識之士則是被逼得隱退,要不然就是死于非命,竟是無人對抗,結果就真的讓烏延利得逞了! “難道他們是躲在塞外之地,等時機到了給予致命一擊?”關將軍疑惑。 永寧侯沉沉一笑:“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元帥,既然如此不妨傳信各處關隘嚴加提防,以防蒙古趁不備而偷襲!”關將軍正色道。 如今重軍陳兵于雁門關,其余關隘就未免薄弱,一旦被蒙古鐵騎沖擊就會有危險??墒菫榱藨獙ρ汩T關外的十萬金兵,他們這里也不宜分兵,只有互相應援以防不測。 因此在人手上難免捉襟見肘,關將軍建議道:“是不是抽調各地守軍前來支援?” 反正國內無戰事,威脅都在邊境守關上,只要守住了通往關內的城池,其余自然迎刃而解! 永寧侯玩味地呢喃:“抽調各地守軍?” 到底是故意做出金兵只專攻雁門關一地,讓他們嚴陣以待不敢分兵,好讓蒙古伺機偷襲,還是另有陰謀?蒙古隱蔽不出,只派幾千戰士混雜其中,是故布疑陣還是別有所圖? 不搞清楚其中的關竅,他們始終只能陷入被動,被迷糊團??! “關將軍,本帥命令你多派斥候,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有多少蒙古兵參戰?”永寧侯沉聲下令。 這么多人總逃不過吃喝拉撒,幾萬人的糧食飲用都不是一筆小數目,只要他們呆在附近,就必然會留下痕跡!他要知道,蒙古這幾萬人到底存不存在? “是,末將一定不惜代價完成任務!”關建軍起身,一臉嚴肅地接下命令。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晚安! 第252章 天氣似乎一下子就寒冷起來了,早起的時候嘴里甚至會吐氣成霧, 陽光明媚的日子消逝的太快, 而襲人的寒冷卻悄悄降臨! 鋒利的刀光在空中劃過攝人的寒意, 帶起了飛濺的鮮血, 迅速的凍結在寂寥的空氣里。 雁門關下,金兵像是不知道怕死似的一次又一次地發起了攻擊,爭先恐后地爬上墻頭。又被關上的守軍拿□□刺穿身體,拿刀砍下頭顱, 死不瞑目地丟下殘破的身軀, 被扔下墻頭。堅固的城墻下尸體堆積如山, 吶喊聲不絕于耳, 云梯上是不甘心的繼續向上攀爬的猙獰金兵。 城墻下guntang的汁水倒下,響起的是人們凄厲的慘呼聲,伴隨著上方連綿不絕的箭雨,交織成一場殘酷的血腥戰爭。 那些爬上了城墻以為勝利在望的敵人還來不及欣喜,就已經命喪黃泉。而即使被敵人爬上了城關,上面的守軍也是忙而不亂, 有條不紊的堅守自己的崗位。那些‘幸運兒’更像是被故意放進來, 然后在眾人的圍攻下被輕而易舉的滅掉。 永寧侯橫刀一掃, 敵人鮮血噴射四濺身體猶還站定不動, 臉上的表情還凝固著不變, 而頭顱已經身首分離。他面無表情,嘴角甚至還帶著一分隱約的殘忍笑意,猶如閑庭信步一步一步走向墻頭, 順手就將路過的金兵解決。任周圍殺聲震天,依然纖塵不染,旁若無人! 下面的金兵一次次看著自己人爬上了城頭,剛剛振奮精神,就被城墻下丟下的尸體打擊了信心。一而再再而三,孟朝這邊就像是故意的,始終在前方吊著一根骨頭,而金兵的士氣卻備受打擊,漸漸xiele精神! 眼看戰局不利,金國忙鳴金收兵,在丟下一地的殘尸斷臂后倉皇退走! 永寧侯站上墻頭,凝視著如潮水般退去的金兵,瞳孔泛著幽幽的冷意。 邊關守將關山一身血跡斑駁,即使暴露在冰冷的空氣中,全身都熱騰騰的冒著熱氣。他粗魯的一抹臉,站到永寧侯身邊道:“這幫金人是不是瘋了,哪有這么來送死的?”打仗也不是這個打法。 自從永寧侯抵達雁門關后,孟朝這邊采取了守勢,依仗雄關兇險易守難攻堅守不出。 這次金國的出兵不似往常,進攻雁門關也沒有采取多少策略,金國將領好像是個莽夫似的一味用人數來推進,根本不顧金兵的傷亡!不但如此,他們好像是不會累似的,隔三差五天就會進行一次攻關,讓雁門關上下不敢懈怠全力布防! 金國挾持人數優勢,也的確讓孟朝守將疲以應付,大軍也不敢輕動無暇分兵! 永寧侯伸指點著身前染血的墻磚,幽幽道:“不是他們心甘情愿的來送死,而是不得不!” 身后有序的抬走傷兵醫治,重新安排防務,士兵飛快地整理一地狼藉。 永寧候斜靠在城樓上,望著下面,眼里一片幽深:“真正能做主戰事的是蒙古人!” 那些金兵拖著遍體鱗傷的身體虛弱的撤退,而在他們的前方是騎著高頭大馬的蒙古兵,他們傲慢睥睨不屑地看著底下的人,悠然而退。而事實上他們沖鋒的時候站在最后面佯裝樣子,而安然返回后方的也是他們。 不少金兵露出不忿的眼神,表面上是指揮將領的金人將軍則對著一個高大的蒙古人不停點頭俯首聽命。 經過關將軍派人冒險查探,查到蒙古的確集結了不下五萬的重兵鐵騎,可是他們似乎沒有想立馬跟孟朝對上的想法,而是躲在了金國的后方養精蓄銳。 只用這五千人馬參戰,表面上和金國共同進退,事實卻是出工不出力,借著金國大軍不但消耗了孟朝的戰力不說,更無恥的吃著金國奉上的口糧,還推人家送死!更他媽cao蛋的是金國人還無怨無悔,簡直叫人懷疑先前兩國對峙為敵是假的,其實它們私下是‘真愛’! 因為真正做主的是蒙古人,所以他們自然不用顧惜金國人的生命,反而可以踩著金國人命堆積起來的白骨之路,輕輕松松的在后頭撿便宜。 不管最后結果如何,其中最終得利的必是蒙古人無疑,這算盤打得是何止是精妙! 關將軍狠狠咒了一句:“那金國上下是得了失心瘋了嗎,就這樣任由蒙古行事?” 不是發瘋,而是無奈,任何一個朝代底層的小人物都是最容易被糊弄犧牲的。 孟朝如今尚算得上是安穩,要支持一場國戰還讓朝廷為難,而金國腐朽沒落只有更甚于孟朝的,治下低層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金國哪來的底氣不但要維持本國士兵的后勤物資,還要承擔起蒙古的一應開支,它就不怕金國徹底敗亡嗎? 永寧侯瞇眼,蒙古能如此有底氣,顯然是金國朝堂被他們控制在手中了,或者是有金國大臣和他們沆瀣一氣,心向金國! 永寧侯也不耐煩被動防守,主動出擊不是良策,想從后頭偷襲吧,還有蒙古在后虎視眈眈。他們能看著金兵替他們送死,不表示會樂意金兵白白葬送于孟朝之手,那明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有句話叫‘不患寡而患不均’,金蒙本來就有世仇,如今蒙古兵沒有任何的功勞,卻享用他們的上好資源,死死壓著這些流血犧牲的金兵,”他有趣的摸了摸下巴,輕聲道,“換了將軍,將軍會甘愿嗎?” 關將軍轉了轉眼珠,興奮地道:“自然是不愿意。憑什么老子打生打死的,卻吃不上好rou喝不上一口好酒,有本事戰場上見真章,誰留得血多誰就能擁有好東西?” 軍人都有一股血性,特別是軍營里看得是戰績戰功,誰殺人的敵人最多,脾氣也格外暴躁易怒。如果能挑起金兵對蒙古的厭惡,讓他們窩里斗,那他們就輕松多了! 所謂‘用兵之道,攻心為上’,蒙古想坐收漁翁之利,永寧侯卻不能讓他們如愿! “關將軍應該知道如何做吧?”永寧侯淡笑地回望關山。 “哈哈,元帥放心,末將曉得!”關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所謂的‘攻心計’,不就是離間金蒙士兵嗎?關山能守著一座雁門關,就不是易于之輩,不僅驍勇善武,更能用得計謀。 “如此,就看將軍的了!”永寧侯含笑道。 接下來,在每一次中場休息時,趁著金兵退走關上的士兵用箭羽綁著紙條射向金兵。上面赫赫揚揚寫出蒙古在戰事中的表現,和其自身得到的待遇,反襯出金兵的凄涼薄待。然后笑問,你們是蒙古的馬前卒吧? 還是什么時候金國已經降了蒙古了,蒙古兵是你們的大爺,金兵早已是亡國奴吧? 更是惡意的揣測金國的將領已經投靠了蒙古,早已背叛了金國,要不然為什么對蒙古如此優待,這不是明擺著的嗎? 關山更是大手筆的花重金請了關內鎮上的戲班子,洋洋灑灑的編寫了金國上層如何賣國,這里的士兵就是犧牲品,就是給蒙古開道的,是踏腳石? 事實上關山還真說中了,金國上面的大臣早已經暗自投靠了蒙古,而金國皇帝更是個糊涂的。金國,已經是蒙古的囊中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