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書迷正在閱讀:揭短、宦臣、回轉(1v1 h)、重生八零:嬌妻養成記、勾引小黃漫靈感繆斯的101種方法(1V1 SC H)、卿本嬌、在豪門寵文里當女主角、重生九零:旺夫媳婦火辣辣、穿成反派的嬌滴滴[快穿]、他的小公主超甜
而且明珠是越來越開心了,以前拘束起來的小性子好像一夜之間又冒了出來,仿佛變回了那個曾經在鄉野無法無天放縱奔跑的小女孩。 她起初還擔心了很久,就怕韓縝一下子接受不了,誰知一次不經意看到:在自家院子中,女兒囂張肆意地被韓縝背著,伸手去摘樹上的果子,兩人之間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人會心一笑。 甄夫人在哭笑不得的同時,心里又是歡喜又是心酸,真好,女兒能得到一個真心喜愛包容她的男子,可以放縱她的性情。她但愿以后能長長久久,就別無所愿了。 至此以后,她對小情侶私下的見面也是睜一只閉一只眼,先前是怕女兒嚇著了女婿,如今是放任二人培養感情,還期盼著成婚的日子早點到來。 庭院中韓縝看過了未婚妻,兩人說了幾句悄悄話,才依依不舍的分別。 李嵐早就等在外面,看他出來立刻上前,散在周圍的護衛也聚了過來。 將馬韁遞給韓縝,李嵐壞壞地擠了擠眼:“怎么樣,見過嫂子了?” 韓縝不理他,翻身上馬。 李嵐跟到他身邊,不死心地嘀咕道:“每次都要找機會才能見面,老大你說何必呢,早點娶回家擺在房里,還不是想什么時候見就什么時候見,用得著像如今一樣牽腸掛肚的嗎?” 他真是不理解韓縝,有了喜歡的人不趕快娶回家,還非要等上兩年,他就不難熬嗎?像他,在夢里都想著早日把小嬌妻娶回家好好疼著,心都想疼了好吧! 韓縝慢悠悠地道:“你如果等不及的話,盡可以取消婚事,我成全你!” 在李嵐的死纏爛打之下,韓縝考慮了下還是把他也放到了未娶的名單里,能不能結緣就看庶妹韓敏月的心意了。 不過李嵐的條件是真不錯,韓敏月自然是看中了,還有韓縝在一邊看著,橫豎不會叫meimei吃虧了,當即點頭答應婚事,就在韓縝定親后。 自然沒有meimei趕在哥哥前頭成婚的道理,韓縝成親晚,就表示李嵐也要等上兩年。事實上,就是沒有自己的緣故,韓縝也不會答應讓meimei小小年紀就成親的,起碼等到身子骨長成了再說。 所以李嵐現在是充滿了怨念,沒有媳婦抱,可憐! 李嵐慘凄凄的道:“不敢,不敢,我等!” 不僅要獨守空閨,而且還要向小舅子學習,學著什么對未婚妻噓寒問暖,討人歡心!李嵐他有時候也納悶,韓縝不是不近女色的柳下惠嘛,怎么對討好女孩子這么上手,簡直是信手拈來,好像經歷過八百遍似的。害他害怕被比下去,讓未婚妻失望,只好絞盡腦汁跟風! “好了,先回宮!”韓縝坐在馬上眼神悠遠望著皇宮的方向,凝聲道,“我看宮中最近有些松懈,回去后重新盤查內務梳理一下,就交給你了!” 說到正事,李嵐也嚴肅了,沉聲點頭:“是!” 隨著永寧侯的回歸,朝中除了出使金國,剩下的大事就是派遣人員對剛奪回的河套地區進行管理。既然一切是為了蓄養戰馬為目的,河套平原的馬政管理當為重中之重,為此事朝廷上又是一通忙亂。 孟朝有專門管理馬政的太仆寺,馬匹作為一項重要的軍用物資,自然引人關注。有太仆寺自然也有馬,只是因為朝廷多年的不重視,馬政荒廢良馬缺乏。要不然永寧侯也不會首要計劃就是奪回河套地區,好蓄養戰馬,以備軍需。 孟朝的馬政所以不振,一是缺少養戰馬的場地,二是從前朝廷懈怠不重視,重文輕武思想影響下,連武將都備受輕視,更不用說是騎馬打仗了。但不是說太仆寺就是無足輕重的,作為一個國家機關,它的資本還是足足的。 韓縝在京也提前針對太仆寺做了準備,首先是安插了一二人手進入太仆寺,掌握兵馬管理的職位,不致馬政再荒廢下去。接下去就是通過李真的‘旗山馬場’,找來太仆寺的獸醫培訓徒弟。再來就是提供‘旗山馬場’的良種,借太仆寺之手馴養更多的馬匹。 這些年太仆寺監管的馬匹多有所增長,馬場也沒有在退牧還耕,總體的趨勢上還是不錯的。接下來,朝廷肯定為派人主持河套地區的馬場,這么重要的事韓縝希望最好是自己這邊的官員去主管一切。 如今李欽呆在戶部,在那里他正一展所長,假以時日他會成長到獨當一面的時候。勛貴出身的文官還是太少了,而且大多有了自己的位置,輕易不能動。 想了想,韓縝回府派人請了韓云清來相聚。韓云清和韓縝同歲,是韓紜的庶弟,大房的庶子。 他從小天資聰穎,在讀書上的天分超過常人,比起其他的兄弟他早早就在功名上領先一步。而且他比韓縝還領先一步中了進士,優秀得令人贊賞。 他本身有才,更有永寧侯府依靠,正在工部被人帶著實習,以后看他的興趣再發展。 說來大房現在也不差,雖然大老爺平庸尋常,可是兩個兒子韓紜能武善戰征戰沙場,文有韓云清獨占鰲頭,前景可望! 韓云清正在家,聽到韓縝有請,立即興匆匆的來了。在這個府里,依著韓縝的情商,與兄弟姐妹相處得都不差,哪怕是隔房的。倒是自己同父的,因為各種原因,反而手足情分淡薄。 而其中,除了韓紜,韓敏珠,韓云清又是其中和他關系最好的。這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被韓紜欺負慘了,韓縝出手相助的原因,從小就樂衷于當韓縝的小尾巴,并對他崇拜敬仰至極。如果不是他的小身板不行,說不得就丟下科舉跟著韓縝從武入軍了。 “六哥,你找我!”韓云清在丫鬟的帶領下走進,親熱的喊著。 韓云清已經長成一名修長文雅的男子,只是身形略顯瘦弱。這跟他的先天不足有關,即使后來進補,也長成不了如韓紜這樣的身高馬大。 他目前也定了親事,只不過前頭韓紜隨征在外還沒有成親,因此也就耽擱下來了。說來當初韓紜想上戰場,大夫人是差點沒哭過去就是不讓,最后勉強點頭了就是要先給兒子定下親事。所以韓紜沒雖然有成親,卻有了未婚妻,這次韓縝得到消息他隨軍回京,怕是一回來很快就要成親了。想來,侯府就要辦喜事了。 “過來坐下!”韓縝招呼他近前,給他倒上一杯喜歡的清茶。 韓云清也不客氣,大方自然的跨步坐下,先喝來了一口茶,才關心地道:“二叔他們是不是啟程了,要不了多久就要進京了吧?” 韓縝翹唇一笑,除了書信往來,他也有差不多三年沒見永寧侯了。這么一想,還真是有些想念了,還有韓紜他們,他嘆息道:“真想早點見到他們!”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晚安,謝謝支持! 第235章 在冷兵器時代,戰馬在戰爭中的作用無可替代, 尤其是對于騎兵而言, 能夠提供強大的戰力支撐, 因此完善馬政是非常重要的。 國防大事, 不管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還是防御外敵,戰馬蓄養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這個時代,有時候馬政甚至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國力。 由此剛奪回的河套地區就顯得格外重要,接下來肯定會成為朝廷重點關注的地區, 會派遣官員管理發展, 尤其是馬政一定為重中之重。這對韓云清也是一個機遇, 在那里能更容易出成績, 也就會更有機會出頭,當然條件也會辛苦些,就看他的選擇了。 韓云清思考了一下,雖然他確實有才,但是能從全國舉人中拼殺出來的,哪一個也不會太差。同殿進士中, 一般都外派為官從七品做起, 他能留在京中入工部也是得了出身永寧侯府之故。 但是也只是一名七品小官, 再想往上爬就要自己拿出成績來, 否則也難免受人詬病, 家族也不會支持他??墒穷^上有這么多官員壓著,想出頭沒有功勞只能熬著,與其在京中熬資歷, 還不如外放謀事。而且二叔辛苦奮戰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盤,其意義不同反響,他不但能親自去看看盡一份心,同時更能為自己積累經驗。 他當即點頭道:“我愿意去河套?!?/br> 韓縝悠然道:“也不用著急,你可以先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告訴我,到時自然為你安排!” 韓云清也不反駁,乖乖地應承。 他隨即想起了什么,開口道:“對了,我記得謝先生上次來信,說是要往陜西一行,不知道是不是還停留在那?”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到時他們可以見上一面呢? “謝先生??!”聽到謝琦的名字,韓縝不由一挑眉。 說來他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見過謝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韓縝的洗腦太成功了,在齊王宮變之前謝琦就有意游走四方修建屬于他自己的‘樹人書院’,立志成教育大家青史留名。 至于京中的‘樹人書院’已經走上軌道,而且還有韓縝派來的來看著,在雜事上他完全可以放手不管。 之前他們一向是愉快的合作關系,由謝琦出面代表,暗里有韓縝提供資金,‘樹人書院’慢慢地發展壯大成為京中最為有名氣的書院。當然,其中少不了韓縝夾帶一些私貨,誰讓他是金主呢? 不過自從永寧侯獨霸朝綱掌握大權后,謝琦如很多文人學子一樣對永寧侯很是抵觸,私心里認為永寧候名為輔政大臣,實為亂成賊子,早晚會行大逆不道之舉。因此,也遠了韓縝,差點就沒有明言要斷交了。 奈何他的志向還沒有達成,自己又沒有一雙點金之手,想辦書院就少不得韓縝的金錢支援,因此勉勉強強和韓縝還保持著斷斷續續的聯系,但是絲毫不提永寧侯一句。 這對于韓縝來說無所謂,因為他需要謝琦的名聲在外,方便建立起書院,普及教育。不過,這倒是也提醒了他一件事,就是以后有條件的話,廢除那條‘身有殘疾不得科舉’的規矩,包括做官,應該以人品才能而論,而不是被外在身體條件所限制。 這幾年韓縝的金錢支出很大一部分就是側重書院方面,他始終認為一個人應該盡可能地受到教育,擁有了知識有時候會給人帶來全新的不可思議的變化。就如同他的前世,如果沒有國家的義務教育,他不可能抓住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許是受這個影響,他盡可能的提供幫助,在現階段國家沒有條件普及教育的階段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通過謝琦之手多開書院,學費盡量低甚至是無償的讓人讀書學字,讓盡可能多的人能有機會進入書院。 另外,他在‘樹人書院’盡可能的多開學科,百工,算術,而不僅僅只有科舉一途。他摸摸下巴,謝琦竟然到了陜西,那他是不是應該再開一個畜牧科,讓人學學怎么樣蓄養牛馬??? 這也是謝琦和他矛盾的另一點,一向崇尚文雅清高的書院里,學生太過斑駁雜亂,這有悖于謝琦清高的志向。但還是那句話,有錢的是大爺,誰讓韓縝掌握經濟命脈呢! 說實話,韓縝還是很支持謝琦把書院開遍孟朝上下的,這也是在嘗試著建立另一種教育模式。書院不再是儒學一枝獨秀,而是只要有用的都可以進入學堂,將來有機會發展成熟的話,國家教育以‘樹人書院’為模式開辦學校。所以說,謝琦想要的試圖名留青史,也不是不可能的,他沒騙人哦! 時間過得很快,在即將踏入金秋十月時,永寧侯終于率領大軍返回京城。 雖然沒有全面收復河套地區,但這已經是難得的戰績,多少年沒有聽到朝廷打過什么勝仗了,何況是收復故地。京城的百姓是歡欣鼓舞,興高采烈地迎接‘黑旗軍’進城。 城內一時也是非常的熱鬧,人群三三兩兩的聚齊,高談闊論,議論紛紛。 韓縝早就迎出京城二十里,他迫不及待地想早日見到永寧侯,以及隨軍的韓紜,秦超他們。和他一起的還有李嵐,陳繼明,秦小胖他們,都想早點見到昔日的小伙伴。 城外,是連綿不絕的‘黑旗軍’,他們經過了沙場的洗禮,就像是凌厲沖天的刀鋒,展示著絕對的強盛。 在他們的前面,是軍隊的主將和各階層軍官,韓縝眼尖地見到了親兵拱衛的永寧侯,還有緊隨其后昂首挺胸的韓紜他們。 還沒有近前,就能感到永寧侯身上的一股煞氣,氣勢逼人。他眉眼間陰郁的神色不變,卻帶了幾分愜意,有著舉重若輕的風流。倏忽歲月閃過,他臉上不見憔悴,容顏姿態一如當年。 “爹,你回來了!”見到父親經歷沙場安全而歸,韓縝也難掩激動,呼喊著快速地跑馬上前。 抬手止住隊伍,永寧侯抬眸上下打量韓縝,良久才輕輕一笑:“長高了,也長大了!” 他們雖然沒有見面,但是一直保持著痛通信,所以感情并不生疏,沒有任何的隔閡! “六弟!”跟在永寧侯身后的韓紜也激動地喊道,他身邊的秦超也含笑望來。 他們都變得不一樣了,更穩重健壯,眉宇間是見過血歷過險的沉穩。 兄弟相見又是一種驚喜,打過招呼后,小伙伴們就走到一邊說個不停,各自說著自己的經歷。 看過韓紜他們都安好,韓縝也松了口氣,隨他們去談話自己則是靠近了永寧侯身邊,問候一番。 “爹,你們有沒有受傷,身體都還好嗎?”雖然來信都是輕描淡寫的說一切安好,但是心里難免掛念。 “打仗哪能不受傷,除死無大事!“永寧侯有趣地翹了翹唇,“不過放心吧,軍醫又不是擺設!”真的救不了的,早就留在戰場上了。 韓縝呼了一口氣,只能慶幸永寧侯他們都全須全尾地回來了,他欽佩地道:“爹,你們都辛苦了!” 永寧侯淡淡一笑,但是笑意未達眼底:“征戰沙場是為平生所愿,可惜了!” 可惜一場辛苦還是不能拿下西夏,只能功敗垂成,甚至還有一小半的下河套還在西夏手里,怎能不以為憾! 他的野心甚大,除了河套這等水草肥美的地區,他更是想劍指西夏,國力衰弱的西夏已經強弩之末,未嘗不可一試。如果不是西夏來了一手saocao作,轉而向金國求救;如果不是金國背后橫插一刀,永寧侯還不一定會回京呢! 當然這只是永寧侯的設想,朝廷不一定支持他攻打西夏本國,不是西夏太強,而是孟朝太弱。重拾荒廢的武備,強盛國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使有永寧侯的善戰,也真的支持不起國家長期肆無忌憚的戰事。 不過永寧侯和朝臣的分歧一向很大,他不會反思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太決斷,只會認為朝廷拖后腿。 然而韓縝卻是知道的,他覺得現在這樣的結局不好不壞,再打下去對國家的消耗未必是好事。還不如鞏固戰果穩扎穩打,先消化后打下的地區,建設地區,籌備后勤再圖以后。 因此對著永寧侯的不甘心,他只好狂拍馬屁:“爹你做的已經很好了,想從前朝起河套就落入西夏之手,幾經戰役都失手飲恨,如今在爹的手里收復三分之二,更是將西夏打得大敗。這樣的戰績幾人能得,爹,你真的好厲害!”韓縝是真的佩服,永寧侯打仗真的很有一手,可以稱之為名將了。 永寧侯只是輕輕地睨他一眼,轉而看著越來越近的城墻道:“金國還沒有消息嗎?是什么讓他們寧愿激怒我們也支持西夏,是不是被蒙古打傻了,覺得孟朝好欺負了?”他的話語里有著殺意,還有厭惡。 韓縝一個激靈,他怎么覺得永寧侯有向金國揮刀相向的意思,千萬不要啊,接下來國家該休養生息徐徐圖之才是! 第236章 打了勝仗自然要封賞功臣,然而永寧侯已經高居‘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 在官銜上可以說是封無可封, 那只能從爵位上著手。孟朝功勞最大不過封公, 沒有封王裂土的例子, 這是打從開國時就定下來的規矩,除非皇家子弟別姓不可封王,而且即使是皇子龍孫也不能分封土地。這也是為了防止諸王野心過大,有了依仗而給國家造成內亂。 朝堂上倒不是沒有武將提出給永寧侯封公封王, 但是反對的也不少, 在甄太師這一幫大臣的堅持下, 除了提高俸祿, 賞銀萬兩,就是將永寧侯府已經延續了四代的爵位向下延續了三代。這也是對于朝堂上站在永寧侯一系的妥協,甄太師再不肯也只得認了,如今永寧侯的歸來就像是給倒向他這邊的人打了雞血,一個個恨不得擼起袖子表忠心,朝堂上也僵持得厲害。 這封賞不可謂不厚了, 換了一般的勛貴武將之家還不得笑得合不攏嘴, 滿門富貴可以多延續幾代。不過對于永寧侯來說就無足輕重了, 他也不過是付之一笑, 淡然接受下來, 倒讓甄太師等怕他不滿的松了口氣。 而韓紜,秦超,還有跟隨永寧侯出征的武將等都得了大小不等的功勞, 這可是實打實的戰功。這也讓留在京城的其他武將子弟眼熱,他們的出路就是在戰場上,幾乎都迫不及待地等著下一場戰爭的爆發好參與進去,夢想著一朝憑功封侯。 永寧侯不耐煩和一幫文縐縐的朝臣扯皮,隨便應付過后先帶人回到永寧侯府,府中早已經是翹首以盼。特別是大房韓紜的母親,一見到兒子就忍不住哭,唬得韓紜跪地求饒不止。 饒是老侯爺心里始終對兒子橫著一根刺,也掛心兒子的歸來,瞄了一眼見永寧侯安然無恙,孫兒韓紜也是意氣風發,他欣慰的笑了笑。 不管怎樣,兒子是馳騁沙場瀝血奮戰,奪回的是漢家故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驕傲,兒子沒有辜負自己的出身教導,與國有功。如果能掩下他對嘉安帝的不遜放肆,尊君敬上,他的心就放下了,也不用擔心永寧侯府擔上一個欺君罔上大逆不道的名聲。 嘆了口氣,老侯爺搖搖頭轉身離開,將一室的熱鬧留給了府中人。 永寧侯對于府里來說就是定海神針,有他在府里的人才踏實,要不然哪怕是顯赫發達,心里總有些虛。大家圍著永寧侯問候不迭,一個個熱情交加,廳堂里一時很是熱鬧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