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書迷正在閱讀:揭短、宦臣、回轉(1v1 h)、重生八零:嬌妻養成記、勾引小黃漫靈感繆斯的101種方法(1V1 SC H)、卿本嬌、在豪門寵文里當女主角、重生九零:旺夫媳婦火辣辣、穿成反派的嬌滴滴[快穿]、他的小公主超甜
既樹立了形象又有益于國家,到時出兵也更有把握,難道不好嗎?這樣哪怕是架空了皇帝,他也是無可指摘的賢臣。 而那些文臣沒有了依仗借口,又沒有實力,只能是過過嘴癮。而且他們未必能干凈到哪里去,不是所有當官的都能做到清廉公正的。他們也可以整理那些貪官污吏的事跡宣揚出去,讓大家知道文臣的嘴臉,誰也不比誰干凈到哪里去! 韓縝向永寧侯訴說自己的建議,拿期待的眼神看著他。 永寧侯取笑道:“我沒記錯的話,你可是要考科舉的人,這樣對付讀書人好嗎?” 韓縝苦笑:“誰叫現在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我可不希望你翻船!” 他那么用心讀書,一則是為了自己的前程;二來也是因為這個國家推崇讀書人,不想見官就拜過得憋屈的話只能向上考;再來他也才向要在朝堂上一展所學,為國家出一份力。 可是如今局勢逼著他走到這地步,他還能如何? 然而對于韓縝的建議,永寧侯是嗤之以鼻,以為韓縝是小題大做了。那些文臣只敢做些鬼蜮伎倆,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想想那些‘雄安殿’的重臣們吧,一個個只知屈膝媚顏討好以求保命,這樣的人有什么好怕的?骨頭硬的能硬得過他手中的刀劍嗎,凡是不服私下暗藏心思者,他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殺’。 殺得他們怕了,骨頭軟了,他說什么就是什么,看誰還能反對他當政! 他瞇著眼,幽冷地道:“我明白你擔心的是什么,不將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本侯焉敢輕易率軍離京!” 只是他沒有耐心照著韓縝的意思打理內政收復民心,他信奉的是絕對的武力,所有不服的人就殺到他們服為止,直到他們再不敢使任何手段為止! 他冷笑著,不過短短幾天就有人耐不住跳出來興風作浪,他不介意殺雞儆猴! “爹!”韓縝震驚,永寧侯身上冰冷的殺機令人膽寒,他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永寧侯伸手止住他:“你不必再說了,為父自有主張!” 他轉身踏出祠堂,停下腳步道:“陛下下令修建‘元帥府’,以后我不上朝的話都會呆在那里,侯府不會?;貋?。以后,你代我多陪陪你祖父!” “爹,你考慮一下我的話吧,不要急于出兵!”說到底還是他人微言輕,永寧侯自有幕僚軍師,豈會聽他一個小兒的話。 永寧侯沒有應答,他回府還有一件事就是處理小郡主,不說她父親齊王死于他手,光是小郡主試圖里應外合背叛侯府的行為就讓他容不下她活著。懷了身孕又如何,他不會讓一禍根留在府里。 可是小郡主到底還是活下來了,是老侯爺聽得風聲一力保下了她。不管是出于對皇室的愧疚,還是看在她懷著侯府骨rou的份上,到底沒讓永寧侯殺掉,只是以后禁閉在單獨的院子里沒有了自由! 看在老侯爺的面上,永寧侯默默退了一步,只是神情有些不郁! 他將自己的怒氣發泄在了那些陽奉陰違的文臣身上,派人追查街面上流言的來源,凡是涉及此事的來都被抄家滅族。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是殺的血流成河,殺得京中人人變色,血腥氣彌漫著京城的上空久久不散! 除此之外,他連下政令,一是廢除了軍隊中文官監軍的規定,確保軍隊再沒有文官插手監視,提高邊關武將的品級和待遇;二是提拔了那些在宮變之夜追隨他的將官,官升三級,各府的武將子弟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他們在朝堂中漸擁有了一席之地;三則是令戶部調撥大量軍費,提升軍隊的裝備軍餉,另外招募更多的士兵;文官被徹底排除出軍隊,意味著失去對軍隊的掌控力,武將對文官不再心存敬畏,畢竟沒有人喜歡一舉一動被人監控!相反他們反而更擁戴永寧侯。 如果這還在容忍范圍內的話,永寧侯大幅增添軍費則是令戶部措手不及。戶部行事自有規則,每項支出都要做好預算,預留的軍費就這么多,軍費增幅其他的就要削減,這不是亂套嗎? 而且有永寧侯的人看著,他們對軍費也沾不上手,根本得不到好處! 別看他們屈服在了永寧侯的刀槍下,可是為了利益不吝于火中取栗,當即就有朝臣上折表示反對! 或許他們是想派馬前卒先試探一下永寧侯的反應,然而永寧侯接下來的作為卻讓他們齒冷,凡是出言反對的當即被他推出朝堂砍頭! 永寧侯真正讓人見識到了他的暴戾,朝廷就是他的一言堂,大肆誅殺文臣,視天下議論為無物! 從前肆意踐踏武官的文臣,克扣沾染過軍餉的官員,他一一揪出來殺掉!京中幾乎每日都有死人,氣氛是前所未有的壓抑! 如果說從前是文貴武賤,文官視武將如走狗,那么如今就是將一切顛倒過來了!人們不再以讀書為傲,而是以武將為貴。 人們見著武將奉承不止,而文人則如過街老鼠,噤若寒蟬。 崇文抑武是錯誤的,可如今文武顛倒,以武壓文又走到里另一條極端的線路上來。 作者有話要說: 先晚安! 第159章 這些都不是韓縝想看到的,一個開明強盛的國家應該是文武并驅, 武將奮戰前方, 文官提供穩固的后勤支援, 大家齊心合力共同守衛家園。 崇文抑武固然不對, 以武壓文不過是重蹈覆轍的錯誤道路! 永寧侯時刻惦記著征伐西夏,可是別忘了打仗打得就是后勤,以一個國家的國力為支撐。如果朝堂不穩的話,地方會亂, 到時稅收也會受到影響, 朝廷能提供的支持也會減少! 而說到底這個國家治國靠的還是文臣, 你讓武將放下刀劍坐堂處理政事, 有幾個會精通?以實際情況而言,武將整體的素質是不高,能有幾個識字的都是少數,更不用說底層的小兵了。一味地打壓文臣是不現實的,于家國無益! 更何況永寧侯采取血腥殘酷的鎮壓,即使一時壓得文臣喘不過氣, 可是所有的憤懣不甘都壓在了心底, 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所謂物極必反,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誰也預測不了人心。永寧侯領兵在外, 難道就不怕受到文臣的反撲,到時被人斷了后路嗎? 而且物傷其類唇亡齒寒,自宋起就有‘刑不上士大夫’的家法, 讀書人的地位被抬得太高。如今輕易就被人左右性命,對于永寧侯濫殺文臣一事,京中的學子多有怨言! 好在韓縝時刻關注著京中動向,他不能讓永寧侯陷入輿論的被動中,被天下指摘!于是將收集到的那些已死官員的污點資料散播出去,說明永寧侯并不是無的放矢濫殺無辜。 好在那些被永寧侯所殺的官員中沒一個干凈的,幾乎人人都有劣跡,像貪污軍餉,行賄受賄,甚至包庇家人行兇犯法,侵占良田的比比皆是,不過都是道貌岸然之輩! 那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大人們竟然如此不堪,那些想說話的學子暫時閉上了嘴,最多嘟囔一句,罪不至死! 可是對于京城百姓來說,則是大快人心,他們恨這些貪官污吏,而且說到底永寧侯殺的都是當官的,對于平民百姓則是秋毫無犯! 韓縝又讓高飛帶著人在市井中四處宣揚,好歹將永寧侯排除異己公報私仇的行為披上了一層嫉惡如仇清正嚴明的外衣,讓百姓對永寧侯的存在不至于反感! 對于輿論的強大韓縝從未放松,真以為高居廟堂擁有大義就能無憂了嗎?如果真的有心,有個天災人禍人家就往你頭上栽,說是武將當政招致上天降禍,號召天下來個‘清君側’,到時國家還能穩定嗎?受苦的還是普羅大眾。 明明有更好的選擇,永寧侯非要一條道走到黑,韓縝有什么辦法,只能擼起袖子上前幫忙! 可是這樣下去非長久之道,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韓縝想要的有一個可靠安穩的朝堂,更想改變人們‘惟讀書上品’,看不起武人的風氣,想讓整個民族不僅是精神上,體魄也是強大的,讓天下人不再羸弱,衣冠文士羞于武夫齒! 為此他積極向永寧侯建議在所有書院另設騎射課,從童生開始,留出一定的時間鍛煉身體。所謂的從小抓起,固定的觀念扭轉很難,那么就從小孩子教育起,讓他們知道擁有武力并不是可恥的。 另外就要讓人們看到從武的出路,不止是文武同等看待地位沒有高低之分,當兵投軍也有出息。那就是設立軍校,從中選拔武官賦以重權,能為軍隊提供人才。從軍校中出來的人不必從小兵做起,而是從六品軍官起步,這會為很多從文不能的人提供另一條踏入官場的道路。想改變平民的出身,不是只有科舉讀書!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趁著現在掌軍國大事,永寧侯完全有機會可以借皇帝旨意推行此事! 再則永寧侯現在最大的依仗就是手里的軍權,然而軍隊的后勤錢糧還是由文官掌握,如果想徹底擺脫文臣的制肘,就要擁有稅收權和人事權,概因軍餉都是由稅收收集上來后再通過戶部分撥下去。財政不能獨立,軍隊就有著軟肋,受制于人! 他們必須有自己籌措軍費錢糧的地方,而不是全部依賴于朝廷調撥! 而這些都不是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其中也需要文臣的支持配合,光靠永寧侯一個人是辦不到的。 所以韓縝希望永寧侯能收斂殺戮的手段,能對文臣懷柔以對,收服人心。為什么一出將相和就為世人所傳唱,外有武將忠勇殺敵,內有文臣穩定后方,兩廂并濟才是取勝之道! 永寧侯沒有自立為皇之心,想要的是開疆拓土,恢復漢唐河山,那種豪情壯志令人欽佩。既然如此就更不能令后方生亂,征伐四方馳騁疆場,靠得是舉全國之力,非是永寧侯一人一軍就可以做到的。 然而對于韓縝的意見,永寧侯則是無可無不可,除了最后一條讓如何讓軍隊獨立錢糧自主讓他敢興趣,其他的他并不如何重視! 因為那些需要時間效果緩慢,等到看到成果十幾年以后的事了,他不感興趣。至于收服文臣為自己所用,他可沒有這個耐心慢慢耗! 他相信的是兵力在手天下我有,而以他如今的實力足以橫掃天下,何須忍耐那些文臣!文臣要做的就是聽話,特別是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他需要放在眼里嗎? 他打心底里厭惡那些文臣,不僅是永寧侯,就是軍中那些武將一朝翻身,恨不得將以往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文臣一踩到底,好報復以往的憋屈,不去打壓就不錯了,何況是信任重要! 等一切準備就緒,他會留下足夠的兵看守京城,不會給那些文臣出手使壞的機會!所以韓縝的擔心,他壓根就沒放在眼里。 “爹,為什么你行事要這么急?治理國家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既然你擔了這份名,為什么不能做個名留青史的權臣,而非要留下罵名不可?”韓縝失望地問,這并不矛盾??! 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人視他為仇敵,在私底下暗罵他權jian誤國? 他們如今身處的地方是新帝下旨赦建的‘元帥府’,這里不是新建的,而是抄了齊王府改制的。因此稍微收拾一下,永寧侯就搬了過來! 畢竟即使是輔政大臣也是已經成年的男子,沒有長留宮中的規矩,要知道小皇帝雖然沒有后妃,可是宮里太后公主的也不少! 雖然瑞王也有不臣之心,到底人已經沒了,如今兒子登基當了皇帝,朝臣們就當作什么也不知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照樣追封了瑞王為皇帝。而瑞王妃則是封為太后,如今帶著瑞王還活著的幾個女兒留在了宮中! 永寧侯閑閑地靠坐在寬大的椅背上,捏著手上的文件一語不發,眉宇間是一貫的陰郁,并不因為如今身居高位而稍霽! 他如今已經年近四十了,這對于一個武將來說巔峰期差不多已經過去了,而遠征西夏還需要幾年籌備。假使等他成功打敗西夏奪回河套之地,等到培育出能夠裝備軍隊騎軍的優良戰馬,那還需要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的時間,等擁有了一支能對抗草原部落的騎兵,他怕是年過半百了! 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態,到時他還不是太老,還能騎得馬,拿得動刀! 可是將時間耗費在內務上,就怕萬事俱備,而廉頗已老矣! 人間被悲慘的事,末過于美人遲暮,英雄末路,霜染白發! 他渴望著掃平四蠻,親手鑄就不世戰功,奈何世事不由人,蹉跎至如今! 永寧侯瞇了瞇眼,掩去眸中的情緒:“罵名又如何?誰能阻我?” 他人無用的言語攻擊于他來說猶如過耳清風,真的犯到他眼前來,無非是殺了了事,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他接下來要做的事! 韓縝從來沒覺得那么無力過,在永寧侯的面前他的實力太渺茫微小了,改變不了他的決定,什么也阻止不了! 他也不知道永寧侯會如此的迷信武力,竟然以為靠軍隊鎮壓就能壓服所有的聲音,一時的強權統治并不能長久! “殺人并不能解決任何事,將人殺光了,國家也就亂套了,那還能隨意出征嗎?”韓縝無奈。 他比永寧侯在外面看到的更多也更有體會,因為武將揚眉吐氣,文官退縮,以致武將更盛氣凌人,文武官員的矛盾愈加尖銳!而這些都有永寧侯大肆誅殺文臣,一下子將文臣打落谷底的原因,所謂上行下效,武將們都有樣學樣! 而這些影響漸漸波及到了孩子們,雙方各成一個團級,彼此敵對。這樣下去,文武失和,國家能安定持久嗎? 所以韓縝堅持的是永寧侯應該打理好內政再徐徐圖之,還有不要隨意殺人。而永寧侯卻沒有這個耐性,只想壓下朝堂所有反對的聲音,將一切資源朝著軍隊傾斜盡快出兵。 兩人不歡而散,彼此的想法得不到認同,父子倆的關系開始僵硬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 第160章 這一年,孟庭軒正式登基為帝, 改國號為嘉安, 是為嘉安元年。 永寧侯作為先帝遺命的輔政大臣兼新帝任命的天下兵馬大元帥, 掌軍國大事, 一時權傾朝野,令天下側目! 無數人在揣測著坐擁重兵的永寧侯是不是會重演趙□□‘陳橋兵變’故事,會有黃袍加身的一天? 同年三月,永寧侯調庶弟韓質入京, 進戶部任職侍郎一職。 而長寧侯府在外任職的次子一家則以牽扯謀反的罪名被押解回京, 關入大牢。除了有心人, 長寧侯府在京中已然是昨日黃花, 無人過問! 在大肆打壓文臣的同時,永寧侯頻頻提拔武將世家出身的文臣充實朝堂,這些本來因出身武將世家的背景而一直得不到重用,如今他們聰明地抓住機會依附永寧侯,和朝中清貴一派的重臣形成對峙,雙方成抗衡之勢! 而后永寧侯將心思放在了設立軍部一事上!這來自韓縝給他的啟發, 如果成功了, 永寧侯就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人, 不受文官轄制! 在六部之外設立軍部, 由永寧侯這個天下兵馬大元帥直接掌控調派, 地方上的軍隊以后不需要經過文官,而是直接向軍部負責! 凡軍餉、器械、軍令等不經六部,所有的軍需物資由軍部統一集中后再分派。這樣地方軍隊沒有征集錢糧的權利, 就不會重演藩鎮之禍。而直接由軍部統領,加強了軍部的集權統治。 軍部名義上的最高指揮者是皇帝,一應事務由天下兵馬大元帥向皇帝直接稟報,但是現在誰不知嘉安帝就是一個傀儡,永寧侯可以說是實質地掌握天下兵力,而不是一份虛有的名頭! 此舉令天下嘩然,要知道從隋唐創建后一直流傳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從未改變。如今永寧侯設立軍部,前所未有聞所未聞,分明是破壞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矩! 如今在朝堂中的文臣中一派是有世家背景的官員,他們是永寧侯天然的同盟,最堅固的支持者。不說他們家中多多少少和永寧侯扯上了關系,已然別無選擇,一旦永寧侯倒下他們連同家族也逃脫不了牽連,只有永寧侯位置穩固他們才安全,所以他們是最支持永寧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