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囤了千萬物資后開始無敵、天價寵兒:總裁的新妻、夫人芳齡三歲半、女配她慌得一批、嫁給反派小叔子(穿書)、物理超度,刀刀瘋神[無限]、寧先生,別來無恙(一染成癮)、小祖宗,到我懷里來、醫等狂兵、被心機夫君套路后
這樣想來……姜彤瞇了瞇眼,大約只能走個捷徑了。 料想這次的主拿分的部分應該還是詩詞上,畫畫的話,也只有盡量爭取少減些分數罷了。 考試都是自己準備筆墨等用具,姜彤自然都帶的齊全。 水墨畫別想,讓姜彤拿毛筆別弄出一團烏漆麻黑的墨汁團來。 輕嘆了口氣,才從書袋里拿出她慣常用的炭筆來,只能用這個勉強來描一描。 姜彤先在腦中構思好,然后再草稿紙上練習了三四遍,才重新再卷面上開始認真涂畫起來。 掐好時間,修改完畢,姜彤才放下筆,整理好試卷等人來收走。 姜彤是在考完試之后才知道,瓊花詩社中級社員的考試,在錄取出來二十個名額后,又再取前十名,把她們當天所作兩首詩詞摘錄其出來,裝訂成冊,進行售賣。 這就是這一年的中級社員的新人詩本,也是聚集名氣的第一步。 到了中等社員,大約在大家心里才可以稱之為正規社員了,這就是一個門檻,進去只是第一步,進去以后跟以前的中等社員比,才是最重要的。 而中等晉升高等指揮更加嚴格更加難,這個暫且先不細說。 * 姜彤習慣于做完一件事不多想,完全拋在腦后。 回來該做什么做什么。 中秋佳節眼看著沒幾日,姜彤忙碌起來。 過節好準備的東西多,最重要的是走親戚送的節禮。 姜彤要準備的頭一家自然是自己娘家賀家。姜彤已經大半年沒見過劉太太,怪想的,劉太太來信念叨著八月,說想外孫,這次肯定要一起回去。 其實賀家這邊倒還簡單,姜彤要精心拿捏著分寸準備卻是鎮南王府那邊。 雖說認親的形式還沒有,但這個沒多大關注,反正人是已經認回來,不準備東西是不可能的。 好在王妃是個親切人,這一年多兩年的功夫,雖然兩邊沒見面,但已經開始有來有往,也已經把鎮南王府的關系圖說給了姜彤知道。 盧景程作為兩人的親生子,作為小輩,每個長輩自然都得送禮,雖然他們和府里的人還未曾見過面。 規矩要講,禮節要到位。 這些現在自然都要姜彤來管,好在有過一次經驗,今年也不至于抓瞎。 巧的很,正想著這事呢,慧兒就跑過來說京城那邊來人了。 不用說肯定鎮南王府那邊俞婉秋讓人送來的。 又是幾大馬車東西,姜彤看得頭疼,非常懷疑俞婉秋就是怕他們兩人手中沒錢沒東西準備不出像樣的節禮,才這樣。 木著臉淡定著收了,姜彤讓人帶累了幾天的幾人去休息,東西自然都入了庫房。 俞婉秋派著一起來的嬤嬤現在正在姜彤跟前回話。 說著王爺王妃的思念和囑托。 這位姓張的嬤嬤俞婉秋的心腹人。 神情舉止有度,臉上帶笑,穿著一身醬色錦緞衣裙,這身派頭比小地方的那這個太太還強些,果然是京城權貴人家出來的,縱使是個下人不好小瞧了去。 “咱們王妃沒有哪一天是不惦念少爺的,不過也知道少爺現如今正備著考呢,怕耽誤少爺不好,就沒跟著來;二則一個王妃身體自來有些虧虛,王爺勸著不叫長途跋涉過來,只道掰指頭數著日子也就半年功夫,來年會試少爺就要入京,如此才把王妃給勸住了?!?/br> 姜彤笑著道:“如此自是對的,哪能讓王妃娘娘來回跑。相公口中不說心里亦是記掛王爺和王妃的?!?/br> 正熱絡說著話,八月矮墩墩的一個人,就一噔一噔跑了過來。 找姜彤呢。 往她腿上一撲。 姜彤抱起八月,對張嬤嬤道:“孩兒頑皮,嬤嬤見笑了?!?/br> 張嬤嬤連忙擺擺手,一張老臉上全笑起了褶子,嘴上更是不停恭維,“這就是咱們小少爺了吧?老奴這里給小少爺見個禮,小少爺可長的真俊,老奴還從沒見過這般玉雪可愛的孩子!” 她不止夸,那表情那語氣還特別真誠。 “王爺王妃也惦記著小少爺,囑咐我好好看看,回去回話呢?!?/br> 姜彤還沒說話,她懷里的半月天真懵懂地抬著頭,看著像嬤嬤,學舌一樣道:“回什么話?” 那小模樣特別純真愛極。 嬤嬤愣了幾秒,“喲”一聲就笑開了。 “小少爺真會說話,小大人似的?!?/br> 八月的確是說話早,最重要的是詞匯量大,這緣于姜彤從小教得多。 外人第一次見,大多會覺得他特別聰明。家人一起相處久了反而習以為常。 送了節禮來,晚上又見了盧景程,傳了王妃的話才算落。在這邊歇了一夜,第二日啟程回京。 而姜彤也總算趕在中秋前,把要送去京中的禮單給弄了出來,準備好,就派人送過去,走的依舊是水路。 中秋節當天,二人帶著人回了萬安縣賀家,拜了節,住了幾日方返。 回了家,姜彤才去看瓊花詩社看了榜,得知自己已經升上了中級社員。 畢竟瓊花詩社的效率很好,轉頭,新人詩集都出來了。 書肆老板給姜彤送來了幾本。 姜彤翻來來看,果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詩作。 姜彤還不知道,盧景程正在某處和他的幾位同窗正說起這次瓊花詩社的新人新詩。 瓊花詩社的總部在京城,只會在每年的五月份出老人的詩集。新人的詩集都是在八月份。 各個郡當然都是賣得最好的是自己這里的。 蘇子岑就那些今年的在翻看。 看著就叫了一聲,“你們看這首,寫得頗有靈氣,看來我們青陽郡也有不少才女呢?!?/br> “哪首,讓我看看?!迸赃呉蝗诵χ?。 于是湊過去看,兩人你一句說一句討論起來。 盧景程挑了挑眉,放下手中的策論,也取了一本,翻看。 第六十二章 小本薄薄的小冊, 總共二十來首詩, 就是這一年中瓊花詩社社員的新人詩冊。 因著瓊花詩社的名聲和口碑在, 新出的詩冊許多人會買來看看, 有時會發現其中亮眼的幾篇, 連帶盧景程的老師也夸贊過, 當面說蘇子岑詩遠不及人矣。 蘇子岑向來心寬,不如何惱恨介意, 尚且笑嘻嘻道:“先生可饒了我,詩詞賦向來是我的弱點,比不得那些鐘靈俊秀的姑娘, 我也沒辦法啊?!?/br> 旁邊一人做無奈狀道:“知道是弱點怎生還不好好抓緊,會試可沒有多少日子了?!?/br> 蘇子岑揚揚手中的冊子,“可不是正在學嗎, 這些姑娘當真蕙質蘭心?!?/br> 他們這些個君子士人, 一般來說越走得遠的, 越是要各個方面兼修。 詩詞好的人在外交流會友更容易揚名,特別是在學術氣息濃郁的江南一帶, 文峰鼎盛,最喜好弄出個才子的名頭。 是以對瓊花詩社腹有詩書文筆斐然的女子頗為贊賞推崇。 時下風氣如此, 這也是瓊花詩社能發展好的另一個因素。 且越是經濟繁榮昌盛的地方, 世家大族, 越注重女子的培養。而大多數普通人家,依舊宣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那一套, 封建地遵循著所謂的古禮,要求女子一舉一動都不能出格。 每一階層的人有每一階層的人的狀態,這大概是由經濟條件決定。拋開一些社會因素,肚子尚且吃不飽,衣尚且不能避體的情況下,何談其他,在這方面不論男或女。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方知榮辱,這話說得再正確不過。 由此,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兩方一想加,造就了女子當年大體的生存狀態。 所以姜彤對瓊花詩社有興趣,是因為真切看到了它的可取之處。 盧景程粗粗閱過詩冊,很快就知道他們說的是哪一首,的確寫得不錯,流暢自然,樸實歸真,似有股真摯的感情融入其中,用詞押韻都不錯。 無怪乎蘇子岑特地拿來說。 盧景程指頭一下下點在桌面上,不知是想起了什么事,瞇起了眼睛。 不過也是一晃神的功夫,等有人叫他一聲,便又討論起別的事來了。 有一位青年學子說道:“日前我也買了一套集思試題集來看,發現那試卷是真的不錯,很有可取之處,遺憾的是沒有會試試卷的資料,不然我等也可以買來練練?!?/br> 另一位聽了搖搖頭,“說的輕巧,到了我們這一步,哪里是幾套試卷有用的,莫過于埋頭苦學強?!边@人顯然是沒經歷過刷題實戰,并不知道其中好處在哪里。 蘇子岑哼了哼,道:“你懂什么?!?/br> 什么東西都給歸納整理總結,若有這種資料書或試卷,對他們照樣有非常大的好處。 別好像打眼一看好像都是簡單的東西,但是一旦你大量練習,很容易查漏補缺。 殊不知大部分人想查找點東西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有些人整天埋頭苦學,其實效率并不很高。若是不善于整理,學的東西很散,就會有種自己好像什么都會,又覺得什么都不會的感覺。 這就是一些不太會學習的人,因為不會整理腦中的框架。 畢竟世上沒有那么多學霸,沒那么多天生會學習的人,所以其實試卷真題對這些人是有用的。 蘇子岑堅信。 盧景程大概是那類讓一般人羨慕嫉妒的,善于學習的人,不過他倒也認同蘇子岑的說法。 *** 姜彤拿到詩集,認真將別人的都看了一遍,看下程度,好讓自己心中有個數。 她知道每年的五月份,京城的瓊花詩社會舉辦一次隆重的詩會,中等社員以上都能參加,自行報名,大約是一個比拼類的比賽,具體有什么樣的獎懲姜彤還太不清楚。 只是心中不免想,明年開春他們一家肯定是要上京的,也不知能不能去見識一下。 據說京城的瓊花詩社比地方的要厲害得多。 日常就是工作帶孩子。 孩子小時候精力總是很旺盛的。姜彤人翠玉再一次慶幸,家里照顧孩子的人多,替她省了許多事,不然她一個人真磨不來。